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科技短消息     
巨型鱿鱼:酸海中艰难行进全球气候变化使海水变暖、变酸。对于巨型鱿鱼而言,今后海水可能和糖浆差不多,在里面游泳将变得相当艰难。巨型鱿鱼体积庞大,胃口也十分惊人,可吞食鱼群。但是,一项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使它们的行动变得迟缓,使它们的角色从"猎人"沦为"猎物"。研究者人工模拟了2100年的海洋环境并让巨型鱿鱼生活在其中,结果发现:巨型鱿鱼的代谢水平降低了1/3,而肌肉收缩的持续时间几乎下降了一半。更糟糕的是,在酸性环境中,巨型鱿鱼因血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行动变得迟缓,更易受到敌人的攻击;同时,其自身的捕食能力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3):8-8
日本短尾鱿鱼和一种发冷光的海洋细菌相处得可谓是“琴瑟和谐”:这种细菌在鱿鱼的发光器官里“安家”,使鱿鱼发出水纹状的光,用来蛊惑敌人和猎物。最近,科学家发现:决定这种细菌是否寄居在鱿鱼体内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基因,而这个基因的关键作用是使细菌形成生物膜。  相似文献   

3.
莫知 《海洋世界》2007,(4):50-53
抹香鲸和它的猎物大鱿鱼虽然在种属划分上相距甚远,但它们有两个相似特征,一个是两者都体型庞大,另一个就是它们在大洋里面都是高明的潜水者,通常都生活在900米以下的海水深处。  相似文献   

4.
茫茫大海永远充满着各种谜疑。有关巨型“海怪”的传说是否确有其事?龙或恐龙是否还生活在海里?都还没有定论。尽管今天人类发明了潜水衣、潜水艇,海底观察装置,但要深入数公里下的海底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这些深居海底的奇异怪物,通常只有在浮出水面时才有可能被人看到。一位叫弗莱克·布尔列的英国人曾亲眼目睹到一头鲸鱼与一头“鱿鱼”在马六甲海峡激战的场面,这头鱿鱼如此之大,让人称奇叫绝。他写道:  相似文献   

5.
如果人喝了海水,会越喝越渴,最后甚至渴死。可是终生生活在海洋中的鱼、鸟、爬行动物等却不会有这种危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们都有自已的独特的海水淡化“装置”。科学家们已陆续揭开了它们“装置”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津沙 《海洋世界》2012,(2):43+42
一些热带鱼类对气候变化表现出的快速适应能力超出科学家的预期,或者说,它们的自我调节速度快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水升温速度。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一些热带鱼类对上升的海水温度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其适应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仅仅需要几代鱼的时间便可适应在温度更高的海水中生存。"卓越珊瑚礁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这个发现,让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  相似文献   

7.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族,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胴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  相似文献   

8.
苏光陆 《海洋世界》2006,(12):28-29
16世纪以来,全世界有记录的大鱿鱼种类将近600种,它们大多数都是在大西洋东北部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海岸搁浅,或是死后被冲上海岸。它们中最长的18米,体重达900千克,但活着的大鱿鱼,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6):5-5
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但24小时不喝水就会陷入危险。对于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来说,它们喝水吗?它们生活中的海水是咸的,不是不能饮用吗?它们会不会也觉得“口渴”呢?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7,(2):8-8
一组欧洲的研究人员在分析海水样品中的DNA序列时发现了新的生物体。遗传学证据表明这是一种未知的微藻类。研究者将其取名为Picobiliphytes(“pico”的含义为“百万兆份之一”),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小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19,(7):24-29
“赤潮”和“绿潮”具体是指在特定环境等条件影响下,海藻等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等(国际上一般统称为“赤潮生物”)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形成的对海洋环境有害的一种生态现象。由于它们形成后的数量巨大,远看起来好像是海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所以人们会根据它们的不同颜色而称呼它们,如绿潮(海面变绿色)、赤潮(海水变赤色或红色)、青潮(海水变青色)、厄水(海水变绿褐色)以及淡水中的水华等,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吴溪 《海洋世界》2008,(9):55-58
10米长,495千克重——2007年2月,巨型乌贼再次浮出水面。人类对巨型乌贼仍然知之甚少。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巨型乌贼“块头很大,看似凶猛”,其实却是“行动缓慢,性格温顺”。  相似文献   

13.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庭,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肢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性,每条腕的内侧都有吸盘。腕和吸盘是头足动物捕食和对付天敌的有力武器,8条腕蠕  相似文献   

14.
Keen曾报道海水中水合氧化钛能与十几种元素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其中包括了铜,但它在“微量元素”中,其富集系数属最小的。我们已经研究过海水中铬(Ⅲ)和铀(Ⅵ)在水合氧化钛上的离子交换反应,它们的富集系数则在十几个元素中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盟友     
《海洋世界》2009,(2):7-7
听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人类并非孤立无援——我们可能有一位盟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个研究小组发现;硬骨鱼可排泄碳酸钙,这些碳酸钙溶解在上层海水中,可以中和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降低海水的酸度。鱼类排泄的碳酸钙的多少取决于其自身的太小和周围海水的温度,小鱼的排泄量比大鱼多,  相似文献   

16.
汞、镉、铬、锌对紫菜毒性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镉等重金属是当前海洋的重要污染物质,它们对海洋生物和人体都有高的毒性,像“水俣病”、“痛痛病”就是由于环境汞、镉污染使人致残、甚至丧命的公害病。有关汞等重金属对各种海洋生物的毒性试验资料,是制订海水水质标准和沿海工业、城市“三废”排放标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晓雁 《海洋世界》2004,(12):44-45
海洋的浩瀚、海洋生物的奇特、珊瑚礁以及鱼类的美丽越来越赢得大众的认同,将海洋的生命“搬进”家庭就不足为奇了。家庭中放置一个海水水族箱,使你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回到家中,站在水族箱前,仿佛进入一个绚丽的海底世界,更会让你有全身心的放松。现在在家中设置海水水族箱已并非难事,一般有专业公司可依您的喜好订做设计。但是如果将鱼及生物养活、养好,却并非易事,本文将就此作一些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渤海曾发生多次海陆演化,从而形成了第四纪地下卤水。间冰期的海侵提供了形成地下卤水的水源,气候波动产生了海水浓缩的条件,而冰期海退过程中,陆源物质覆盖于海相沉积上,保存了地下卤水。对环境演化在“潮滩生卤”和“冰冻生卤”过程中重要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第四纪环境演变的过程中,两种生卤作用在地质时期卤水矿床形成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只要存在海水物源,就有可能形成地下卤水。  相似文献   

19.
思源 《海洋世界》2009,(12):17-19
“现在是时候该接受,中国和印度,而非美国的选择将决定全球未来的碳排放。”2009年11月17日一篇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名为《中国将在气候变化的努力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文章观点鲜明地指责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应付主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欢休 《海洋世界》2013,(3):40-43
〉〉你能分清章鱼、鱿鱼和乌贼的不同之处吗?章鱼、鱿鱼和乌贼同属头足类肉食性海洋生物。几乎所有的头足类都是灵活的游泳者,壳基本退化或者消失。它们能从墨囊里喷射墨汁一样的液体来迷惑潜在的捕食者。它们的足退化成腕和触须,通常还配有吸盘用来捕获猎物。大大的眼睛一般在头的旁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