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钠木钦金多金属矿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以铜、金、铁矿为主.研究认为,钠木钦铜矿体受中二叠世下拉组地层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夕卡岩控制,而金矿体则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铜矿成矿类型为夕卡岩型,金矿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区Ⅰ、Ⅱ、Ⅲ号矿体的深部及Ⅱ号铜矿体的西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对矿区矿床特征的研究发现,钠木钦矿与区域上的尕尔穷等矿床具有较为相似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庙顶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交界部位,处于多个成矿远景区的交汇地带,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泥盆系碳酸盐化凝灰岩、泥质粉砂质板岩、碳酸盐化泥晶灰岩与二叠系变质玄武岩地层中。岩相学表明:矿床的矿石类型有铜金矿化碳酸盐石英脉型、铜金矿化变质岩型和铜矿化钠长石岩型。矿相学研究表明:铜矿物以硫化型为主,其次为氧化型,主要为黄铜矿,其次是斑铜矿及铜蓝;金赋存以含银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游离金为主要的回收对象。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为:磁铁矿→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铜蓝、蓝辉铜矿→褐铁矿、孔雀石、蓝铜矿、氯铜矿。矿床形成经历了变质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又分为3个阶段:钠长石-云母-黄铁矿阶段(Ⅰ)、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碳酸盐-石英-重晶石阶段(Ⅲ)。电子探针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过程经历了由高温到低温的变化,成因类型应属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小西南岔金-铜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端,其矿化类型可分为大脉型及细脉带型。矿脉空间产出主要受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则由充填于断裂裂隙中的含金-铜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及其两侧围岩中的细脉浸染状矿化体构成。断裂构造是控制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尤其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展布,与矿体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区内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是矿体直接围岩。矿体赋存在闪长玢岩脉上下盘中和其内部,所以岩浆活动为金、铜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钠木钦金多金属矿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以铜、金、铁矿为主.研究认为,钠木钦铜矿体受中二叠世下拉组地层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夕卡岩控制,而金矿体则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铜矿成矿类型为夕卡岩型,金矿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区Ⅰ、Ⅱ、Ⅲ号矿体的深部及Ⅱ号铜矿体的西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对矿区矿床特征的研究发现,钠木钦矿与区域上的尕尔穷等矿床具有较为相似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李祥征 《安徽地质》2012,(4):256-259,268
枞阳县天头山金(铜)矿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西南缘,矿体受盆缘上株罗统砖桥组粗安质火山碎屑岩与下伏中侏罗统罗岭组砂岩中三条近南北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主呈含铜硅化石英脉状产出。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铜矿、石英、硫铜铋矿,以裂隙充填细粒含银自然金为主,具有Au、Cu、Ag、Bi元素共生组合。矿床成因为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该矿床是庐枞地区乞今发现的唯一独立金矿。  相似文献   

6.
刘光永 《矿物学报》2022,(4):425-434
紫金山矿田东南矿段铜钼矿床地处紫金山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和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之间。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蚀变矿物特征,并结合地质填图、钻孔编录和岩矿鉴定等工作,划分出钾化带、绿泥石绢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地开石硅化带、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等5个蚀变带。钻孔编录和镜下观察发现,金属矿物分为2个期次,生成顺序为磁铁矿-黄铁矿(第1期)→赤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第2期)→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铜篮。矿化类型与蚀变分带关系密切: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为主的Ⅱ号矿体产出于绿泥石绢英岩化带,与罗卜岭铜钼矿的蚀变矿化特征相似;以蓝辉铜矿+铜蓝交代黄铜矿+斑铜矿为主的Ⅳ号主矿体主要产出于地开石硅化带和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底部;以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为主的Ⅴ号矿体产出于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与紫金山铜金矿的蚀变矿化特征相似。明矾石温度分带显示具有罗卜岭斑岩和紫金山火山机构2个高温中心,中、低温混合明矾石化与Ⅳ号主矿体空间上呈显耦合关系。另外,Ⅳ号主矿体的云母矿物Al-OH吸收峰小于2205 nm。初步认为Ⅳ号主矿体是紫金山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罗卜岭斑岩矿床外带所形成。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属含古老地块并经中生代改造的中古生代造山带,存在金、锡等丰度较高的锡林浩特元古宙杂岩、古生代蛇绿岩及板块缝合带、二叠系火山岩、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及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本区金矿化类型主要有: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产于幔源中基性侵入岩中的铜金矿,燕山晚期斑岩型铜金矿,与燕山期次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脉状铜矿床中的伴生金矿化,微细浸染型金矿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等.研究区金矿成矿时代可分为242~229Ma、169~161.8Ma、132~159Ma (可能以130~140Ma为主)、127~109.2Ma四个区间.认识到存在印支期成矿、燕山期多阶段成矿等特点对于区内金矿勘查有重要意义.新发现7个矿床(点)的伴生金矿化.毛登、大井等多金属矿床的伴生金矿化具有重要的潜在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江格尔铜-金(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格尔矿区投入了大量的地表地质工作,但深部工作程度甚低.已发现的金-铜矿体及复合矿体具有成群分布的特点.矿体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矿体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成矿特征、成矿条件的深入分析,认为江格尔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江格尔矿区今后的找矿方向应从金转向以铜为主,兼顾金、砷、银、铅的综合找矿,含矿破碎带的深部是本区找矿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郭晓东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168-1177
[摘要]马厂箐铜(钼、金) 矿床是滇西成矿带上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之一。 本文通过对制约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矿的岩浆岩类型、岩浆的氧化性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大规模 成矿流体活动和成矿的物质基础等成矿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评价该矿床的成矿潜力,指出 (似)斑状花岗岩与向阳组地层的北、东接触带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重点部位,宝兴厂矿段与乱硐山矿 段之间的矽卡岩型磁铁矿体(民采大坑)北侧是找金的重点部位,乱硐山矿段具有寻找铜、金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甘肃大口子铜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新春 《地质与勘探》2010,46(2):252-260
甘肃大口子铜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马鬃山古生代岩浆弧单元,是公婆泉加里东期-华力西期铜铁成矿带上新发现的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和物探化探异常综合分析,阐述了大口子铜金矿床的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前景。大口子铜金矿床具有东矿段以金矿化为主、西矿段以铜矿化为主的特征,其中铜矿化与区内早期岩浆活动关系显著,金矿化与构造-热液活动作用密切相关,显示不同期次叠加成矿的特征。孔雀石化是良好的地表找矿标志,构造控矿特征和岩体成矿专属性研究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总结滁(州)-巢(湖)断褶带铜、金、铁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指出滁县铜矿、全椒马厂铜金矿以及巢湖苏家湾铜、金、铁矿等,均处于以燕山期闪长玢岩矽卡岩型铜、金、铁矿化为主的同一成矿带,即滁(州)-巢(湖)断褶带,并提出进一步加强该带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美洲大型-超大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是南美洲仅次于铜的优势矿种,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16年秘鲁金矿储量2800 t,巴西金矿储量2400 t,智利仅公布到2014年金矿储量3900 t。通过对南美安第斯成矿带和南美地台金矿地质背景分析,根据对31个大型-超大型金矿的综合研究,剖析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IOCG型、造山型等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梳理重要成矿区特征,摸清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演化的关系,为以后在南美洲金矿的勘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安第斯成矿带,金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向南美大陆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大型-超大型金矿类型主要是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及与铜共生的斑岩型、IOCG型矿床为主,大规模金成矿作用集中在新生代,形成了众多世界著名的金矿床。南美地台成矿带位于亚马孙陆块边缘,受古元古代(2.5~1.8 Ga)Trans-Amazonian旋回影响,经历了反复俯冲造山运动,大型-超大型金矿以造山带型金矿为主,主要成矿期在太古宙—新元古代。南美的金资源相当丰富,未来具有巨大的勘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王瑞廷  冀月飞  成欢  刘凯  张启  李弦  任涛 《现代地质》2021,35(6):1487-1503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成矿条件良好。在长期找矿实践、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解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受EW向断裂或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与NE向张扭性叠加构造控制,寒武系水沟口组、泥盆系星红铺组与大枫沟组是金的赋矿地层。金矿体呈近EW向大致等间距展布,单个矿体在延伸方向呈透镜状、哑铃状、囊状等,具尖灭再现特征,构造叠加部位矿体厚大、品位较高。区内金矿床类型多为中-低温热液型、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夏家店等已知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区域断裂旁侧次级近EW向与NNE向断裂交汇部位、构造转折端、构造虚脱部位等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靶区。铜矿分布于山阳—凤镇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为主,构造热液改造型、隐爆角砾岩型次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赋存于燕山期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东西向三级断裂带附近是寻找铜(钼)矿的首选靶区。本次研究建立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成矿规律、成矿作用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特征系统分析,认为区内找矿潜力巨大,并提出了3片金铜(钼)成矿远景区,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华北古陆块南缘产出的金属矿床具有成矿机制的多样性:①构造-变质-岩浆-流体成矿,如小秦岭金矿等;②构造-岩浆成矿,如熊耳山金矿田、外方山铅锌铜矿、神洞沟银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钼钨矿等;③构造-建造-流体成矿,如刘山崖铜锌矿、围山城金银矿等;④岩浆-热液蚀变成矿,如秋树湾铜钼矿。  相似文献   

15.
冯台子矿区成矿元素主要有金、铜、钼,水平分带性明显,成矿与卧龙岗杂岩体关系密切,在岩体内存在西沟斑岩型铜矿(紧邻矿区),岩体接触带附近以铜钼矿、金铜矿为主,侏罗系火山岩中(岩体围岩)主要赋存金矿。前人工作主要以找金为主,该区存在较好的Cu、Mo土壤异常,在全面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该区的成矿机制,在找金的同时,提出寻找隐伏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刘继顺  马光  舒广龙 《矿床地质》2005,24(5):527-536
经研究确认鄂东南铜绿山矿床为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这一新类型的金(铜)矿体受NWW向断裂、隐爆角砾岩带、接触带复合构造的控制,产于矽卡岩型矿体上盘大理岩残留体的边部,走向上大致与NNE向矽卡岩型主矿带垂直。矿石呈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为大理岩、斜长石岩,含少量块状磁铁矿矿石角砾和高岭石化花岗岩角砾。胶结物主要为细碎屑物及微细粒状石英、玉髓、高岭石、黄铜矿和黄铁矿等中低温热液矿物。矿石平均wCu2.54%,wAu3.44×10-6。隐爆角砾岩型矿化是在岩浆侵入作用下成矿热液演化晚期阶段形成的,时间上晚于矽卡岩型,但可叠加其上,常形成富铜金矿体,也可形成独立金矿体。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体的发现为大幅度增加铜绿山矿床的储量指明了方向,对认识铜绿山矿田的成矿系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雪鸡坪铜矿位于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中南段。矿区含矿岩体为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石英二长斑岩,岩石蚀变强烈,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具"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区Ⅰ-1矿体为主矿体,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金、银、钼等多种有用组分。该矿体沿倾向延伸部分还未完全控制,深部找矿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8.
介绍大型矿集区的一种富集模式——多重圈闭等温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国正 《地质学报》2011,85(5):862-872
狮子山矿田是安徽铜陵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矿田之一。该矿田目前已探明铜、金等大中小型矿床十多处,按赋存标高自下而上依次为:冬瓜山深部斑岩Cu、冬瓜山Cu、胡村Cu、花树坡Cu、大团山Cu(Au)、老鸦岭Cu、东、西狮子Cu(Au)、鸡冠石Ag、Au、Cu、Pb、Zn,包村Au (Cu)、白芒山Au等矿床,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引起了国内外矿床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又发现并勘查出几个独立岩金矿床,且在矿田深部1000多米处又发现了新的矿体,标志着该区找矿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多种矿床类型共存,铜矿与金矿配对,矿床(体)呈多层产出,是矿田的显著特色。矿田内业已发现矽卡岩型、层控矽卡岩型、斑岩型、中低温热液型和风化—淋滤型等矿床;既有以内生作用为主,又有以沉积作用为主的矿床,及二者的复合类型;铜、金可共生、伴生,也可形成各自独立的矿床;自深部斑岩铜矿至C2+3~T2中层状、脉状矿床,成矿垂深大。它们虽产于不同层位的地层中,主要表现为“多层楼”成矿特点,但其产出受统一构造、岩浆岩等多重圈闭因素制约而构成的统一的等温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说,狮子山矿田是铜陵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缩影和典型代表。因此,开展狮子山铜、金矿田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的研究,建立其颇具特色的成矿模式,能指导该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矿产勘查和开发,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首次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武山铜矿南矿带的辉钼矿进行年龄测试,测得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变化于144.0~145.7Ma,等时线年龄为146.4±2.6Ma,与花岗闪长斑岩145±3.9Ma的SISM法年龄值相吻合,表明武山铜矿南矿带成矿与晚侏罗世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该矿床北矿带层状、似层状硫化物型矿体曾经历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而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对其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即武山铜矿最终形成于晚侏罗世。以矽卡岩型-(似)层状硫化物型矿化为主的武山铜矿稍早于同属九-瑞矿集区、以斑岩型-(似)层状硫化物型矿化为主的城门山铜矿形成,由于其成矿伴随着下扬子地区岩石圈的大规模减薄事件,成矿时间差很可能是导致两者矿化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武山铜矿及九-瑞矿集区与铜陵、安庆和鄂东南矿集区的成岩成矿时代高度一致,它们是在统一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中、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左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凤太盆地西北部,金矿体赋存在印支早期何家庄岩体的东西向剪切破碎带内。矿石类型以石英硫化物脉型为主,与西秦岭地区沉积岩控矿为主的特征有显著的差别。流体包裹体测温及成分分析表明,左家庄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含CO2、中低温(122~305 ℃)、低盐度(1.2%~11.8% NaCleq)、浅成(约2.4 km)热液的特征。H-O同位素组成(δDH2O集中在-88.8‰~-81.1‰;δ18OH2O在-0.4‰~+7.6‰)显示成矿初始流体以变质水为主,随着流体向上运移不排除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Pb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浅部上地壳及造山带内;S同位素组成集中(11.4‰~13.4‰),与凤太盆地内泥盆系沉积岩控金矿相似,且与全球范围内泥盆系控矿造山型金矿组成吻合,反映出泥盆系地层为成矿提供了硫源;热液期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左家庄金矿成矿流体富集Au、As、Cu、Sb、Ag、Pb、Bi等元素,该元素组合与前人分析凤太盆地内泥盆系地层(尤其是中、上泥盆统界面)富集元素特征一致。上述分析一致表明泥盆系地层是左家庄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理想场所。多元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左家庄金矿与凤太盆地内其他金矿在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上具有统一性,但是在矿化形式上有显著区别,其差异可能与二者赋矿围岩性质不同有关。成矿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当遇到上泥盆统渗透性较高的千枚岩时发生水岩反应,形成以微细浸染状矿化为主的金矿;当碰到岩体内脆性剪切破碎带时,由于压力释放,流体沸腾,导致矿质迅速沉淀在张性破碎带内,形成石英硫化物脉型左家庄金矿。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成矿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左家庄金矿可划归为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