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气冰核观测是研究自然冷云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滤膜—扩散云室法是观测冰核浓度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检测分析两种滤膜采集方法对冰核观测结果的影响,2011—2015年用自制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和FA-3型撞击式9级采样器开展了平行采样试验,采集的滤膜样本均在同一静力扩散云室中进行冰核活化显现分析。结果表明:自制采样器较9级采样器观测的冰核浓度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但两者随季节和不同气象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一致的起伏特征。自制采样器适用于对大气中总的冰核浓度分布及理化特征研究;9级采样器适用于对PM10中不同粒径段大气冰核浓度和尺度分布以及理化特征的研究。滤膜法对冰核数量的低估与采样体积成正比,改变采样器气泵的抽气流量和控制采样体积对改进“体积效应”影响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滤膜法观测大气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介绍了经过改进的用滤膜法观测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及其取样装置。叙述了其各组成部分的原理、结构、达到的性能指标,分析了各系统的工作对冰核活化条件的影响。给出了对相对稳定的人工AgI冰核源作不同体积的取样和不同温度下的处理结果,同时也给出了用该设备对北京市海淀区冬季冰核浓度的日变化所做的初步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种滤膜取样冰核处理云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测定气样中冰核浓度的一种方便方法是用滤膜取样,而后将此滤膜放在静态扩散云室中加以处理。在目前这是一种相当好的标准方法,由于滤膜取样设备便于携带,因此,它很适合外场使用。取样后的滤膜可以留待  相似文献   

4.
用滤膜法观测大气冰核的静力扩散云室本项目是在中国气象局云物理基金资助下完成的。它是通过模拟冰核活化环境对大气冰核(或人工冰核)浓度进行观测,研究冰核活化机制,为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提供基本参数的设备。该设备由大气气溶胶粒子滤膜取样器、扩散云室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滤膜法在静力扩散云室中,系统地测定了自然冰核活化数的湿度谱和温度谱,发现冰核浓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必须满足一定的湿度条件,而且冰核增长的倍数远低于Fletecher的结果。根据测定资料对云室内的湿度场进行了检验,讨论了云室内冰核的活化机制,提出了因云室内滤膜收集的大量凝结核活化产生水汽消耗所引起的冰核浓度订正值的概量。  相似文献   

6.
用混合和扩散云室对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绍忠  王祥国  游来光  皮家雄 《气象》2004,30(12):39-43
继1963年用混合云室对春季冰核浓度观测之后,1994~1996年,在同季节、同地点用混合和静力扩散云室又做了同步观测。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凝华核浓度在不同天气背景下占总冰核浓度的百分比,两种云室测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扩散云室的容积效应及冰核浓度随气压、能见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福建石塔山大气冰核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3年和1984年4—6月,在福建石塔山应用混合型毕格云室进行大气冰核观测,结果表明石塔山冰核浓度和北方各地观测结果没有量级上的差异。 当测点出现大雾时,观测到的冰核浓度明显偏低。另外,由毕格云室观测法和滤膜观测法的结果比较表明,毕格云室的观测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8.
福建石塔山冰核浓度的观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用微孔滤膜法观测冰核的仪器装置及活化冰核的方法。用1984年5月福建石塔山的观测结果初步分析了冰核浓度随活化温度变化的规律、石塔山冰核的平均浓度和冰核浓度随时间的演变,并与同时的Bigg云室观测结果及国内外资料作了比较,其平均冰核浓度量级相同,为5—9个/升。  相似文献   

9.
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分布状况,2010年起开始对沈阳地区的大气冰核浓度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地面采用Bigg型混合云室法和滤膜法进行冰核气溶胶的采样测量,高空利用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进行滤膜法采样.采样滤膜的处理都是统一在活化温度-15℃及冰面过饱和度20%、水面过饱和度3%的湿度条件下进行的.根据取得的部分观测资料,给出了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的浓度及冰核温度谱分布参数,分析了冰核浓度在3~6月各月以及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分布特征,初步给出了大气冰核浓度的尺度谱分布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磊  银燕  杨绍忠  蒋惠  肖辉  陈倩  苏航  陈聪 《大气科学》2013,37(3):579-594
2011年5~8月期间使用5L混合型云室以及静力扩散云室对南京不同成核机制的大气冰核进行了观测,进而分析了近地层冰核浓度特征。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20°C时,5L混合型云室观测的总冰核浓度为20.11个/L,静力扩散云室模拟高水汽(计算的云室内水面过饱和度为5%)和低水汽(计算的云室内冰面过饱和度为5%)条件下冰核浓度分别为0.93个/L以及0.29个/L。晴好条件下冰核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冰核浓度高于夜间;在下午时段冰核浓度达到全天最高值,这说明大气冰核可能与大气湍流强度、人类活动以及工业污染有关。降水对冰核的清除作用明显,台风系统过程中冰核浓度明显增加。南京地区冰核浓度随温度降低和湿度增加而增加。后向轨迹模式分析表明东北海洋气团冰核浓度最高,不同气团中冰核浓度的差异随着活化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个例分析秸秆燃烧生成的PM1(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1 μm的颗粒物)与冰核关系发现燃烧产物对冰核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个观测冰核的15 L混合云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型混合云室常用于自然冰核浓度的观测和人工冰核成核率的检测。使用表明:由于受云室容积、造雾方法和操作程序等因素的影响, 检测结果有很大差异, 难以相互比较。为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性, 设计并制作了15 L混合云室。云室由F22压缩机系统制冷, 最低能达到-28℃。为减小云室温度的波动, 在云室外围设计有装满乙二醇-水溶液的夹套。在溶液中, 安装了1个1 kW的电加热器, 接通后可使云室升温。在夹套外, 采用发泡技术形成约10 cm厚的绝热层, 以使云室与外界绝热。云室运行时, 可通过控制压缩机和电加热器得到实验温度。此外, 为拓宽检测冰核浓度的检测范围, 设计了玻璃片接取显微镜读数和糖盘接取目测读数两种可供选择使用的冰晶观测方法, 前者在冰晶浓度高时使用 (人工冰核), 后者在低浓度时使用 (自然冰核)。另一个重要改进是:先由一个超声雾化器产生常温雾, 而后使常温雾穿过一个低温狭缝进行预冷, 当雾温等于或低于云室温度后再进入云室。这一措施不仅避免了瞬时高度过饱和, 而且还减小了对云室温度的扰动。该云室在弹载催化剂成核率的改进实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用它对多个人工冰核复合配方进行了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云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整体性能优于以往的同类云室。这一结果是由于改进了提供过冷雾的设计和冰晶接取方法得到的。  相似文献   

12.
王明康 《大气科学》1982,6(3):338-344
Bigg提出大气冰晶核的过滤测量法之后,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种冰晶核的测量方法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取样体积很大,一片滤膜可以收集几百升空气内的冰晶核,取样方法又很简便。从取样的仪器来看,仅仅是小型的气泵,简易的流量计和定时器,不但在地面上,而且在飞机中都不难取样。由于几百升空气中的冰晶核集中在薄薄一片滤膜上,就有可能在温度梯度扩散云室内处理它。在这种云室中,不但可以独立控制温度和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评估降水(雨、雪、雹等)和大气中冰核浓度,搭建了一种新型的离线式冰核测量装置(FINDA)用于检测浸润冻结机制的冰核。对多通道测温元件进行了改装和校准,并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动态校准了冷台水平温差,开发了自动化软件实现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和数据分析。通过超纯水冻结实验、雪水及大气样品中冰核检验评估了FINDA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FINDA温度测量偏差随温度降低而线性增大,?25℃时误差为±0.75℃;超纯水初始冻结温度平均为?21.27±1.45℃,中值冻结温度(T50)平均为?25.65±0.64℃;对同一降雪融水样品中冰核浓度温度谱检测,FINDA与其他冻滴设备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同冰核浓度下温度偏差小于3℃;大气样品中冰核?20℃时比在线连续流量扩散云室测量值略高,与国际上其他学者的结论一致。FINDA能够有效获得0—?25℃每隔0.25℃的冰核浓度谱,超纯水和试验操作引入的冰核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小。设备的广泛应用可帮助深入了解大气冰核在混合云降水中的作用,为预报和云模式的本地化改进及对云降水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生物冰核Snomax的成核性能,在静态等温云室中对Snomax的成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其成核率、核化速率、成核阈温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在-4~-18℃,Snomax成核率在108/g~1011/g范围内变化,不同温度、过冷水含量、冰核浓度对Snomax催化产生的冰晶形态有重要影响。此外,对比分析测试了AgI焰剂与Snomax的成核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gI焰剂成核率比Snomax高出3~4个数量级,但亲水性Snomax冰核蛋白具有更快的核化速率和环境友好性。通过对比两种冰核的成核特性,分析了生物冰核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秋季青海省河南县地面大气冰核观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Bigg型混合云室对2003年10月5—26日青海省河南县的地面大气冰核进行了观测, 并将结果同该地区前两年的结果以及其他高原地区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 ①该地区大气冰核的平均浓度高于往年, 冰核浓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斜率小于该地区前两年的观测, 冰核平均浓度的分布更加趋于集中; ②由于霰和高原夜雨的经常出现, 降水对冰核浓度有不确定的影响; ③冰核平均浓度与气压和湿度分别呈现反相关与正相关趋势; ④风对冰核浓度有影响, 低温核随风向的变化比高温核大; ⑤人类活动对冰核浓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5L混合云室观测抚顺市大气冰核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改进的Bigg型混合云室于2011年5-11月在辽宁省气象局抚顺大气成分站对近地层大气冰核浓度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冰核浓度日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风、气压、气温和湿度以及天气状况等气象要素对大气冰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抚顺市大气冰核浓度平均为30个·L-1(-20 ℃时);冰核浓度随活化温度的降低呈指数式增加;气象因子对冰核浓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季节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山山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1年6、7月份在新疆天山山区两个取样点取得的冰核资料,计算了山区中的冰核浓度,研究了冰核平均浓度日变化、日际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天山山区冰核浓度与一些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可能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天山山区的大气冰核主要来源于地面土壤,比较缺乏;冰核浓度易受气象因子、地表状况的影响,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1963年春季冰核浓度变化特点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游来光  石安英 《气象学报》1964,34(4):548-554
1963年3月18日至4月30日在北京利用混合型云室进行了-15℃至-30℃温度范围内冰核浓度的测定。得到了在4个温度下(-15°,-20°,-25°,-30℃)的平均冰核浓度和冰核浓度的逐日变化的观测结果。 当能见度变低和测点处于市区的下风方向时,观测到的冰核浓度显然较高,这表示城市污染是造成北京地区冰核浓度逐日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有风砂现象时也常观测到冰核浓度的相对增加,看来北京地区的土壤可能是冰核的另一个比较次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上游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娟  黄庚 《气象》2001,27(11):8-12
2000年8月在甘肃省玛曲县,利用Bigg型混合云室进行了四个温度下的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分析了冰核浓度日变化的特点,以及随天气状况、气压等要素变化的关系。通过与北京、兰州、西宁等一些地区的观测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人为活动较少的玛曲,自然冰核和我国北方其他地区相比,接近于西宁、西安、北京(1963)和大连等地的浓度值,而比甸子山及北京90年代的观测值要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吉林省440L卧式云室和20L分体式云室结构特征,介绍两种云室不同之处及冰核成冰性能检测特点,440L云室采用高速气流等成冰方法的模拟试验,不仅验证了气流动力作用具有良好的成冰性能和应用前景,还验证了该云室在冰核检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20L分体式云室在微、纳米AgI冰核成冰试验检测的结果表明,该云室催化剂冰核检测的检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