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光谱与纹理信息复合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及时、准确地动态监测地球表面特性对于掌握人类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为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传统卫星遥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光谱直接比较法和分类比较法两大类,但两类方法多以光谱信息为基础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而忽略纹理等空间信息。本研究中,基于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将光谱与纹理两种信息复合计算变化强度,并采用支持向量机法提取变化/非变化信息,通过监督分类确定变化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转移方向,完成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最后,利用两期TM数据,对海淀区1997—2004年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以验证该方法。该方法较分类后比较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差积累,降低了错误类型转化,提取的变化信息总精度达到93.1%,Kappa为0.862,比利用光谱信息双窗口变步长的变化向量分析方法提取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的精度有一定的提高(总体精度为90.2%,Kappa为0.804)。纹理信息与光谱信息复合,能够更大拉开变化/非变化信息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动态变化信息的提取,是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变化信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秦淮河丘陵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及制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着重论述了使用SPOT卫星遥感图像提取土地利用专题信息的技术与方法。利用数字地形模型(DEM)派生的坡度、坡向等辅助信息,对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空间进行扩展,建立基于知识的统计分析扩展模型,对不同参数的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SPOT星遥感土地利用专题信息,特别适合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同时,通过地物分层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和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技术,编制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相似文献   

3.
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框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继贤 《测绘科学》2003,28(3):13-16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信息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过程,为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的自动化和定量化水平,本文针对变化信息本身的内涵(容)将这一复杂过程分解为变化位置发现、变化区域提取、变化类型确认以及变化信息表示等过程,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信息提取技术流程,并对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本文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多时相遥感数据或已有土地利用与覆盖数据支持下的单一时相遥感数据情况下的变化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图件遥感快速更新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深圳市为例 ,简要介绍了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快速更新的方法和流程。该方法以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 ,结合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变更资料 ,采用影像融合和计算机自动变化提取技术 ,同时综合多源信息 ,以人机交互知识解译方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辅助应用 GPS对变化信息进行外业实地调查 ,从而快速更新深圳市土地利用栅格图。该方法可快速、及时地获取和掌握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数据 ,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地貌限制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类型又影响着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基于以上关系提出一种辅以地貌类型的面向对象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以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多样的安顺市为例,选取2010年的TM影像作为基本的数据源。首先,根据不同喀斯特地貌组合的尺度响应特征对试验区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进而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以及衍生的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表切割深度等特征,建立隶属度函数提取喀斯特地貌信息;最后,以地貌类型为基本分类单元,根据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地利用特点,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对喀斯特地貌类型进行自动提取,试验区地貌类型主要以峰丛谷地、峰丛洼地为主,峰林溶源与峰林盆地分布较少。土地利用类型以灌木与旱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25.58%和20.74%,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总体精度达到87.35%。  相似文献   

6.
针对奇异谱分析在进行大量GNSS高程时间序列时变周期信号提取时存在繁琐而低效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奇异谱分析方法。通过改进迹矩阵的构建方式提高算法运行效率,并结合频谱分析辅助确定滞后窗口大小,同时采用迭代法自主选择主分量,从而精准高效地提取时间序列中的周期项信息。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自适应地设置滞后窗口大小,准确提取大量GNSS高程时间序列中的时变周期信号,且单个时间序列提取效率是奇异谱分析的6倍,该方法的自适应性和准确性使其更加适用于大量GNSS站点的时变周期信号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的获取是研究LUCC的重要基础工作。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遥感提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信息已成为LUCC研究必不可少的一步。目前遥感专题信息提取水平相对滞后于遥感数据获取,为了提高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应用,寻找一种较好的、具有相对适用性的方法是目前遥感应用的一个迫切要求。本文比较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分别以西部干旱区(柴达木盆地)和东部地区(鄱阳湖地区)为例,提出在GIS支持下基于知识的分层综合分类方法,并通过和其他几种常用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在自然环境相差较大的柴达木盆地和鄱阳湖地区,采用了GIS支持下基于知识的分层综合分类方法的提取精度均要比单独采用最大似然法、纹理分析法、神经网络分类法等方法的总体精度高出25%,Kappa系数高出0.2。由此可以说明了该方法对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信息的提取是可行的,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影像,对四川省古蔺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在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结合人机交互式解译的综合判读方法,从图像上准确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形成土地利用现状解译成果,为研究区土地利用合理开发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自动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后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是对计算机自动提取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后处理,以提高信息提取精度; 研究方法是模板判断法,该方法有效 地改善了单像元判断的效果,提高了变化信息的提取精度,可以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遥感影像用于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技术基础上,针对贵州省特殊地理环境以织金县为实验区,利用不同时期TM和中巴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影像增强、校正、分类等处理,提取了县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表明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不同时期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研究了城市动态扩展的监测方法。文中采用了分类结果复合方法,在高速发展的岳阳地区的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遥感图像的城市信息提取方面,设计了多个不同大小的权系数模板,提取相应的频数矢量作为城市的结构信息。利用这种结构信息,对城市图像进行逐步的结构处理,最终精度在91.7%以上。试验表明,本方法不仅对于一个实用的动态监测系统是一种灵活、实用性较强的监测方法,而且是解决充分利用已有遥感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一种符合视觉规律的,基于地图数据的虚拟地景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刚 《测绘学报》1997,26(3):241-246
本文分析和解决了两个关键性问题,使计算机所生成的虚拟地景符合人的“越近看得越清”视觉规律,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实现过程给予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航空红外扫描在探测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红外扫描仪是森林防火的设备之一,在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它在地面被浓烈的烟雾笼罩下及时把地面的火情记录下来,迅速向前线灭火指挥部报告火情地点及火势的发展情况。在一般目视方法无法报出火情的情况下,航空红外扫描所提供的火情资料,成为灭火指挥部调动地面灭火大军的依据。本文简要介绍红外探火的原理和设备,着重介绍红外探火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效果。该项成果不仅扩大了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发展了红外探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金矿围岩怕变的光谱特征,作不同波段的比值图象,增强围岩蚀变信息。再将这些增强了的信息集中起来,使金矿信息明显化,达到从遥感资料直接找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借助于网络方便快捷的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自身特有的分析功能,使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广泛分布于因特网上的信息和数据。本文以"长春市地图查询信息系统"为例,对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性能作出了具体展示。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尺度图像纹理进行城市扩展变化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遥感数据检测城市扩展变化时,单纯基于光谱信息的变化检测法很难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将多尺度的纹理与光谱信息结合应用于变化检测,并评价其在检测城市扩展变化中的性能。变化检测采用分类后比较法。研究表明,如果纹理尺度与数据组合合适,与单纯基于光谱信息的检测结果相比,纹理特征与光谱特征结合的变化检测精度显著提高,而多尺度纹理辅助变化检测得到的检测精度最高。研究还发现,纹理辅助变化检测在某些地物类别的边缘会产生假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金矿遥感异常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豫西熊耳山地区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从TM数据中自动提取金矿遥感异常信息(近矿围岩蚀变信息及植被毒化信息)的新方法。该方法消除了在围岩蚀变信息或植被毒化信息提取过程中,由于植被覆盖程度的差异对矿化信息提取的影响,因而适于植被覆盖程度不同的任何地区,在豫西熊耳山地区试验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金矿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地质遥感信息定量分析着手、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信息提取, 新发现大量重要地质构造信息。并按不同构造层次对线性、环形构造等信息进行了量化处理, 进一步建立了研究区区域构造和重要构造区带遥感信息三维彩色量化解析模式。通过区域断裂系统量化解析, 确定了相对稳定的含油气构造地块和重要的构造区带; 通过重要构造区带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环状、放射状大节理的量化处理和定量解析, 确定了含油气局部构造。最后通过局部构造综合评价研究, 预测了含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新疆拜城地区煤田煤层自燃的陆地卫星遥感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彦光  张志 《国土资源遥感》2004,15(1):36-39,82
利用TM图像,结合区域实测、地质和区域能源分布资料,分析了煤田煤层自燃的光谱特征,对煤田地火燃烧区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拜城地区TM图像进行线性变换、边界增强、波段运算、多波段假彩色合成等增强处理,识别并提取影像中煤田煤层自燃引起的地表热信息、地表植被异常和岩石烧变信息等,通过分析达到探测煤田火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SAR和TM图像主成分变换融合中不同主分量替换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常用的主成分变换融合方法是将一种遥感图像数据代替主成分变换后的第一主成分并进行反变换,从而得到融合信息的方法。但是,信息量较高的第一主成分被替换,往往造成一定的信息损失。本文对TM2、TM3、TM4、TM5和TM7进行主成分变换,然后用RadarsatSAR影像分别替换各主成分,并对其进行反变换。研究表明,与替换第一主成分或原始图像相比,替换第四和第五主成分的结果在信息量上有很大提高,且信息增强,类别间分离度增大,分类精度提高。但是,替换第四、第五主成分的融合结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