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T639在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中的释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5日傍晚到6日毕节地区出现了一次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乡镇出现暴雨。该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639物理量场预报结果对预报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0年3月15日02时~16日02时黑龙江省东北部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地形抬升、冷空气、数值预报产品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产生此类暴雪天气的天气学诊断模型,以及出现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1年4月6-9日,新疆出现了一次全疆性寒潮天气过程。阿克苏地区8县1市普遍出现了强风暴、强降温。但由于我台对数值预报产品的正确释用,成功地报出了这次天气,体现了数值预报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资料以及欧洲中心(ECWM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我市2003年3月4~6日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低温阴雨标准。2—3月日T≤12℃连续≥ 3天;3月日T≤14℃连续≥ 5天。统计结果,我县低温阴雨天气结束平均期是在3月6日。 因子与定性预报。我们在寻找预报因子中选择了一个前一年本站11月的T与之作相关,结果比较好(表一)。从表可见,如前一年11月的T≥18.3℃,则次年的低温阴雨天气结束期是在3月10日前,反之,结束期在3月15日后(3月11—14日历史未出现过,暂未定界限,以下未出现过的照样本定界限)。只有59年和77年相关不太好。历史概括率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01年1月6日河南省中北部出现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中天气系统的演变、物理量场,并对数值预报产品作出天气学解释。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01年1月6日河南省中北部出现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中天气系统的演变、物理量场,并对数值预报产品作出天气学解释。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6~10日,和田地区出现了大降水、强降温、沙尘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有关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天气过程是冷空气从南疆西北翻山入侵南疆盆地,天气系统相互叠加而造成的,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和田地区这次强天气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近30a来春季出现的大一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大兴安岭地区春季大一暴雪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同时以2004年3月10日大兴安岭的大一暴雪天气过程为例,将数值预报产品和传统的分析天气图为主的预报方法结合起来,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7,(3):10-12
一、预报思路和天气概况我区每年在春播期3月20日—4月20日,往往会出现1—3次5—7天或10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我们根据预报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认为连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与大范围的环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为此对1956年至1975年(缺1967年资料)3月20日—4月20日出现的25次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普查,发现我区产生连阴雨的前五天(±1天)在700毫巴中高纬度环流形势均为两槽一脊型。即我国沿海以东和乌拉尔山各为低槽,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经委农业局、国家气象局专业司、冬小麦遥感综合估产课题组的要求,我们于1987年3月20日、4月28日和7月4日分别发布了我区1987年冬小麦年景丰欠趋势预报、全区冬小麦平均单产预报、总产量预报.现对预报结果与自治区统计局1987年冬小麦单产和总产量上报值进行比较. 一、预报结论与实况 1987年3月20日预报1987年我区冬小麦年景为偏丰.4月28日报全区冬小麦平均单产210-215公斤,比上一年增加5-10%;  相似文献   

12.
1987年9——11月对张丙午等同志所作的新疆寒潮短期预报专家系统〔1〕(以下简称专家系统)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如下: 一、效果检验 1987年9——11月我区出现中度略偏强天气过程共5次,专家系统、主观预报(即值班对外预报)及实况对比见表1.专家系统的预报对象是距实况天气图36小时以后的24小时中发生的大型天气过程,与这24小时  相似文献   

13.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条件出发 ,分析了 1 998年 7月 1 2~ 1 3日呼和浩特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 ,找出了结合地区特点及具体天气情况 ,着眼于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 ,运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 ,结合预报经验综合考虑的预报着眼点。探索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 ,从而积累经验 ,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乔琪  谭健 《贵州气象》2004,28(Z1):47-48
主要应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产品对2004年4月6日晚上到7日凌晨的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径向速度产品作初步了解,以便对今后的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冯志娴 《气象》1989,15(7):35-39
1987年8月10日,安徽省出现了一次弱冷锋形势下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这次过程的特点。这有助于增加对这类非典型环境下产生的严重天气的认识,并为预报这类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5~6日,宁夏出现了入春以来第一场透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从主要影响系统和T213数值预报有关物理量预报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T213对我区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指示意义,并随着预报时效的缩短,其可信度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数值预报产品对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冬季,河北省连续3次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为近10 a来之最。特别是2008年12月3~5日为历史同期最严重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从3次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冷空气强度及影响路径、要素特征等方面分析比较T213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EC)与实况的异同,检验不同数值预报产品对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为以后更准确地预报寒潮天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T213和EC数值预报产品都能预报出寒潮爆发的典型特征,而T213具有更高的时空密度,对提高寒潮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水平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T639在青海东部大降水预报中的释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9.
1960~1999年开平市低温霜冻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温、霜冻常令本地热带、亚热带作物和部分水产等种养品种受冻害以致死亡 ,是冬半年本地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开平市 40年气象资料 ,初步分析了这两种灾害性天气。1 低温概况  开平市近 40年来的低温天气 (即日最低气温≤ 5℃ )出现在每年的 1~ 2月及 1 2月份 ,3月份低温天气仅出现一次 (1 986年 3月 1~ 3日出现 3天低温天气 )。本站低温最早出现在 1 2月 8日 (1 987年 ) ,最迟出现在 3月 3日 (1 986年 ) (表 1 )。  表 1  开平市六十到九十年代低温日数年代 12月 1月 2月 3月合计6 0年代 432 14 0 5 070年代 2 12 2 2 40 6…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11月15日出现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利用ECMWF集合预报产品对该大雾天气过程的预报进行了解释应用。诊断结果表明,该次大雾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辐射雾。14日傍晚到夜间,江西省北部地区转处冷高压控制,阴转晴,冷空气和地面辐射共同造成的冷却作用明显;大雾发生时的逆温层高度大约在981 hPa;1—3 m/s的风速有利于形成较厚的冷却层;地面相对湿度大,水汽充足。通过对ECMWF集合预报的气温、地面湿度、地面风速和天空总云量预报产品的释用,可以在大雾出现的前日判断出江西省西北部地区同时满足辐射雾出现4个条件(水汽、晴空辐射冷却、微风、近地层的稳定层结)的概率最大,因此出现大雾的可能性最大;江西其他地区不能同时满足4个条件,出现大雾天气的可能性很小。随着对集合预报产品的不断深入挖掘,可以进一步提高集合预报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