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透明矿物反光显微镜研究方法中,对于正交偏光下矿物光学性质研究不够。其原因是光学原理较复杂,许多光性缺乏可供查阅的数据。近十几年来反射正交偏光下矿物光性理论日臻完善。特别是由于反射光下偏光图的研究,对正交偏光下矿物各种光学性质的测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仅对不透明矿物的非均质视旋转角、非均质旋转色散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略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线上,金属矿藏的勘测列为前哨的地位,因而,金属矿物的研究和鉴定亦就更为重要了。研究和鉴定矿物的方法很多,但金属矿物中大部分是不透明的,所以在研究方法方面就不能和透明矿物完全相同。自从偏光显微镜发明以后,矿物学家们就开始研究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其方法是将透明矿物切制成薄片,用透过光的方法研究的。最初,人们也曾试图从同样的方法去研究不透明矿物,但由于不透明矿物磨至极薄,亦不能透过光线,所以用透光的方法进行研究是不可能的了。  相似文献   

3.
滇西玉龙县小桥头硅化霓辉正长斑岩中,含有较多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包体岩石。经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伴随交代蚀变,寄主岩和各类镁铁-超镁铁质包体岩石中,普遍发育沿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黑色不透明物质,主要由微晶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组成。本文研究认为,硅酸盐矿物与磁铁矿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表现为熔离特征,这种在透光显微镜下呈黑色不透明的微晶固体,是引发交代蚀变、具熔浆流体特点和超临界流体性质的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一种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叙述了垂直入射光下,非均质吸收性矿物光学性质的理论,推导出了下列光性的计算公式:①非均质旋转角Arβ;②非均质视旋转角Ar;③椭圆率2θ;④正交反射率R_ 。这些公式是解释反光显微镜下所发生的光学现象及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最后以赤铁矿为例,计算了它的各种光性数据,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完全符合。非均质透明矿物可看作吸收性矿物的特例,令公式中吸收率k=O,即可得到非均质透明矿物各种光性公式。  相似文献   

5.
黄国君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4):253-256,274
解理面反光和光泽、解理的完全度、解理面组数及其夹角、解理的空间形态、解理面反光与矿物粒度的关系等构成了矿物解理的属性,这些属性在不同种的宝石矿物或同种宝石矿物各个体中性质不同,因此可应用于宝石的鉴定,尤其肉眼对翡翠鉴别时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宝石学鉴定方法、反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山东昌乐蓝宝石砂矿中的一种副矿物样品进行了常规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肉眼观察,这种副矿物样品呈黑色、不透明,具有强磁性,摩氏硬度大于小刀。在反光显微镜下,该样品为钢灰色,呈现不透明的四边形颗粒状。X射线粉末衍射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副矿物样品为富含Ti的磁铁矿,其晶体结构中类质同象替代广泛,但未见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该样品的红外光谱与磁铁矿的标准红外光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宝石的透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宝石透明度的含义与分类宝石透明度与矿物的一样,均是指其透过可见光波的能力,主要与它们对光的吸收强弱有关,其大小可用透射系数来说明。宝石与矿物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矿物透明度仅划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并以0-03mm厚的矿物薄片透光能力作为划分的依据。而透明度是评价宝石质量的标准之一,细分为透明、半透明、亚透明、微透明、不透明五类。2 宝石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宝石透明度的划分无厚度标准,既可以是不同厚度的戒指,也可以是不同厚度的雕件、挂件。而厚度是影响宝石透明度的因素之一,同种材料的宝石,…  相似文献   

8.
伴随深部地质过程的地幔流体作用是引发地壳中成矿作用的重要物质源和动力源。由于地幔流体的超深源性及由此决定其性质和演化的复杂性,使人们很难具体捕捉其实际存在,或者多数情况下很难准确界定。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的综合研究发现,地幔流体活动的现实微观踪迹和存在方式可以表现为富铁熔浆包体和富铁微晶玻璃,二者在透射偏光显微镜下无光性,呈黑色不透明状;反射偏光显微镜下不反光,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显微晶质结构,显示微晶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之间呈熔离交生,超微晶矿物组成以硅酸盐和石英为主,尤其是经过成分配比换算,得到碳硅石,含铬自然铁、钛铁矿、磷灰石和含钛镜铁矿等地幔标型矿物,反映了地幔流体的熔浆性质。捕捉和揭示深部地质过程中地幔流体作用的现实微观踪迹,对于深入分析和认识地壳地质作用的机制和成矿效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亳县陨石不透明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毫县陨石的不透明矿物有陨硫铁、铁纹石、镍纹石、镍黄铁矿、镁铁尖晶石、自然铜、石墨、方铁矿、铬铁矿、钛铁矿、磁铁矿、张衡矿及x矿物等。本文对它们进行了反光显微镜鉴定、X射线分析、反射率测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总结了不同化学群的球粒陨石中FeO和MgO的含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傅德彬 《地质论评》1979,25(1):59-59
为了能在同一岩矿切片上,同一台矿相显微镜下,用来自垂直照明器的同一光源,观察研究不透明与透明矿物及二者间的成因结构关系,半个世纪来国内外一些岩矿工作者先后做过不少探索。基于当前矿床学的发展要求研究不透明与透明矿物间的结构关系,以解决矿石成因和成矿规律等问题,笔者不嫌其陋,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简便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在鑑定岩石时,首先將标本經过切、磨、粘等手續,制成0.03公厘厚的薄片,在透射光下进行观察和研究。若在薄片下发现有不透明的金屬矿物时,则要重新在原来标本上磨制光片,进行金屬矿物的鑑定。如果不透明金屬矿物的种类很多时,則金屬矿物和透明矿物的关系在光片下就又无能为力了。为解决光片和薄片在鑑定中各自存在的缺点,我們試用了文献上所介紹的“光薄片”来补偿这个不足。所謂“光薄片”是一种既能作薄片,  相似文献   

12.
沈上越  庄小丽 《矿物学报》1990,10(1):52-57,T005
随州陨石不透明矿物有陨硫铁、铁纹石、镍纹石、自然铜、含镍黄铜矿、洛铁矿、钛铁矿等。本文对它们进行了反光显微镜鉴定、X射线分析、反射率及硬度的测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总结了不同化学群的球粒陨石铬铁矿、钛铁矿中FeO、MgO含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显微红外测温技术及其在金红石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显微红外测温技术是红外显微镜通过红外成像系统研究不透明和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的丰度和分布特征,并与冷热台相结合,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以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榴辉岩中金红石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为例,系统介绍了显微红外测温分析技术。结果表明,显微红外测温技术是研究半透明和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新手段,可见光和红外光两种光源下流体包裹体的测定不存在系统误差。利用红外显微镜进行半透明-不透明矿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测定时,循环技术法是测定冰点和均一温度的有效方法。江苏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带所经历的早期退变质阶段是金红石矿床的主要形成阶段。显微红外测温技术对研究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以及矿床成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将在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矿物道马矿(Daomanit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矿物道马矿在1972年间发现的。它的初步成果在1974年第二期地质学报上作了报道。77年底至78年初,重新开展了道马矿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晶体结构、空间群、晶胞参数、晶体形态及物性、反光显微镜下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化学成分以及矿物的产出状态等,都重新进行实测或观察与调查研究工作。本文报道的为矿物结构外的其他有关成果。  相似文献   

15.
前言金属矿物的反射率如同透明矿物的折射率一样,是鉴定及研究矿物时极其重要的一个光学常数.目前,它的测定方法很多,按这些方法的性质可归纳为两类,即光度计法和光电计法.笔者由1960年开始应用硫化镉光电阻法来测定矿物反射率,经过三年反复试验与校核,证明这一方法性能较好,灵敏度较高,元件成本低廉,安装技术简单,在一般实验室的条件下均能安装.本文主要介绍光电阻在矿物反射率测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林杨挺 Gore.  AE 《地球化学》1995,24(1):76-88,T001
通过对最新鲜、最原始的EH3型损石-清镇员石不透明矿物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揭示了不透明矿物化学组成与产状的成因关系,提出了星云冷凝,金属与星去气相组分的硫化反应,矿物出熔及矿物分解等四种形成机制。对不透明物的各种环带结构及闪锌矿、矿镁矿等矿物温度计的研究,揭示了该陨石在星云阶段和母体中的热历史,与Yamato-691(EH3)的对比表明,清镇陨石不透明矿物形成于更加还原的星云条件。  相似文献   

17.
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提供的有关流体与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不一定代表成矿时的实际流体和成矿条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测定矿石矿物捕获的包裹体。红外显微镜的运用开拓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对红外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做了简要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成分分析研究,并举例说明了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在W-Sn矿床以及其他矿床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尚且存在的问题、部分解决方法,并简单展望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化学成分及分布特征,对于确定热液成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的演化规律和成矿机制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常用的各种测试研究方法存在测试目的物寻找困难、不透明子矿物难鉴定等局限性。本文采用冷冻传输装置首先将流体包裹体冷冻固定并打开,然后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测试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中的子矿物和液相成分,该方法可解决扫描电镜下流体包裹体研究目标物不易寻找,打开流体包裹体后子矿物易散失和碎屑易混入的问题,可有效测试小颗粒(1~2μm)、不透明子矿物及不透明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固液相成分。用该方法实测山东邹平王家庄铜矿流体包裹体液相中Na+、K+、Cl-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5%、3.60%、16.18%,计算的盐度为35.35%,并确定了其中不透明矿物子矿物为黄铜矿,证明了黄铜矿是从高盐度热液中晶出的结论。本方法为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9.
流体包裹体是古地质流体的唯一直接记录,为反演地质过程涉及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证据。流体包裹体是研究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最有利手段,常规的测试对象为透明的脉石矿物,而矿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更为直接、准确地记录了成矿流体信息。大多数矿石矿物在显微镜透射光下不透明,其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需要使用配备有红外成像系统的显微镜进行。近20 年来,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同时,国内该研究领域正处在起步阶段,多个实验室已安装了红外测试仪器,但尚未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因此,需要对该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探讨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该研究方法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外显微镜仪器工作原理及样品制备注意事项,阐述了影响不透明矿物红外透明度的因素,讨论了红外显微测温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并针对测温过程中相变观察困难、红外光可能影响测温结果等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红外显微测温系统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岩矿工作者用旋转针台研究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颇见成效。特别是成都地质学院研制成功CDX—1型旋转针台后,此法受到重视,并得以推广和发展。消光曲线法是旋转针台测定矿物光学常数的一种比较精确而实用的方法。此法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