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干球温度表是测定空气温度的主要仪器。各级气象台站每天都要进行干球温度表观测,因此正确地观测干球温度表,避免读数误差,对查算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保证气象资料的准确性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怎样避免干球温度的读数误差呢?在我十几年的测报工作中有这么几点体会。一在每次定时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先读一次干球温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气温大致有多高是零上还是零下,在心里就先有个底,观测时就不至于发生5℃、10℃或颠倒零上零下等误读现象。二严格按《规范》规定坚持进行复读,在复读时视线“扫描”应开阔一些,不宜…  相似文献   

2.
谈避免气温读数误差的体会赵秀娟(九三农管局气象台161441)气温是用干球温度表测定出来的,各级气象台(站)每天都要测定几次,气温测定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每天气象分析的准确度。本人根据多年的实际观测经验,谈谈正确观测干球温度表,避免气温读数误差的几点体...  相似文献   

3.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每天20时正点观测都要进行空气和地面极端温度观测,并随即调整上述温度表:观测时要注意复读,以避免误读。一般说来,即使发生5℃的误读是易发现的。但是由于观测员一时疏忽而造成5℃以下的误读就较难以发现,尤其是地面最高温度。虽然发现了,但温度表已经过调整,也无法挽回损失。  相似文献   

4.
杜香 《气象》1977,3(11):29-29
在每次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先读一次干球温度表读数,做到事前胸中有数,在进行观测温度后还要复读一遍,比较一下是否有误。然后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比较是否相差过大。最后与温度计读数进行比较。经过如此两读、两比,可以杜绝干球温度表读数的1℃和5℃差。  相似文献   

5.
汪志坚 《气象》1990,16(8):14-14
观测于、湿球温度表时,对于误读5℃或10℃,以往是比较注意的,而且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而误读1—2℃,却往往被忽视,未引起大家的注意。这种误读在一天4次(3次)观测的测站,是难以发现和纠正的,因此更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我站原为国家基本站,1990年实行国家  相似文献   

6.
避免水银气压表误读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银气压表是测定大气压强的主要仪器。获取正确的气压资料是现代气象科学进行正确的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前提条件之一。另外在军事、航空部门,常利用气压数值来测定空气密度,修正弹道,确定飞行高度等。因此,正确地观测水银气压表其中包括附属温度的观测,避免误读尤为重要。下面对如何避免水银气压表误读谈几点体会。a观测前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观测,结合前几个时次的观测数据,了解附温气压表附属温度表的示度和气压值的大致范围,从思想上作好准备,避免整5、整10及附温零上零下的误读。b观测时注意复读。复读时视线上下的“扫…  相似文献   

7.
1997年夏季我站曾发生两次最低气温非中断性失测现象。白班接班时发现气温最低示度为4.st,而当日02、OS时干球分别为2ST、1.0℃最低气温与干球示度明显不符。检查最低温度表未发现酒精柱中断,酒精柱与同时刻的干球书符,通过自记纸排除了02‘05时干球误读的可能。事隔一个月,本人在一次值班中发现一有趔现象:酒精柱顶端被哑铃型游标刺穿,游标一部分位于酒精往内。通过分析发现了问题所在,由最低温度表原理可知:当温度上升时游标与内管壁的摩擦力足够大,使得游标位于原处不动,而酒精液可从游标与管壁缝隙绕过;当温度下降时,酒…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20时低于14时?为了避免地面最高温度误读,从前几年开始,我站就自行规定,14时观测完0cm地温后,对地面最高表进行读数,但不作为正式记录,只写在栏外作20时观测时的参考值、近两年来,我们发现,20时地面最高表读数低于14时最...  相似文献   

9.
王瑞青 《山西气象》2001,(3):55-55,63
在观测中尤其是温度观测往往容易发生读数差错,为避免发生读数差5度10度或颠倒零上零下这类差错《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须复读一次。”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前要巡视仪器,心中有数,观测时思想集中,视线要和水银柱顶端齐平,记录时细致认真,动作要迅速。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除此之外,在观测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自觉地做到以下三点,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读数差错。1熟悉温度表的标度单位和刻度方法我们现用温度表有以5℃和2℃为标度单位,最小刻度为…  相似文献   

10.
在 0 8时地温观测时 ,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和 0cm之间的误差达 0 .5~ 1.0℃时 ,是否更换地面最低温度表 ?发现这种情况 ,首先应检查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是否中断。如果该表一切正常 ,又处在鉴定期内 ,且误差比较恒定 ,则不需更换。原因有二 :①《规范》要求 ,只有百叶箱最低温度表在每月的 1~ 15日或更换新表时 ,才和干球进行对比观测 ,其误差是否超过0 .5℃ ,是检验百叶箱最低温度表能否继续使用的一个标准。此规定不适用于地面最低温度表 ,即地面最低温度表不必和0cm进行对比观测 ,0 .5℃不是检验地面最低表可否使用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是当前所有气象台站都使用的常规方法,可是在冬季,由于湿球溶冰不当而影响湿度记录的情况在各地是屡见不鲜的。虽然记录能从毛发湿度计上获得补偿,但在毕竟影响了记录的精度和比较性。所谓“溶冰不当”主要是指:在进行干湿球温度表观测时,湿球示度不稳定(由零下上升到零度,或者从零度继续下降)或者湿球示度高于干球示度,使湿球无法读数,从而无法  相似文献   

1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湿球用水应当用蒸馏水,禁止用井水。这是保证用干、湿球温度表所测得的湿度记录正确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为了摸清使用不同水质的水对湿度测定的影响程度,我们和台站同志共同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并一起探讨了使用井水造成湿度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地温场内安置着地面三支温度表,在日常观测中发现每次对地温场地进行耙松平整后,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读数要比前几天都高。有几次偏高还比较多,而前后时间的气象要素却是差不多的,如去年6月25日和9月2日进行松土前后的记录就有明显差异,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在春秋两季湿球观测的季节里,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是使湿球温度表的球部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而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测定湿度的准确性。弄清溶冰的目的,对避免溶冰不当是很重要的。溶冰不当造成记录的失真,甚至残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有两支没有超检的温度表。其中一个湿球温度表与正常的湿球温度表的包扎方法、润湿时间一样,但润湿方法不同。下表是它们在小百叶箱中所观测到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日极端最高气温挑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潢川县气象局属 3次观测夜间不守班的一般站 ,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最高、最低气温从当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各定时观测气温中挑取。天气正常时 ,挑取的最高气温是准确的 ;在特殊情况下 ,挑取的当日最高气温不一定准确。每天 2 0时观测一次最高气温 ,观测后调整温度表 ,有时由于人体的接触、灯光的照射、仪器本身质量等原因 ,很难把温度表调整到与当时干球温度表相同的读数。这对晴天时最高气温的挑取无什么影响 ,但对特殊天气条件下最高气温的挑取影响极大。如 2 0 0 1年 2月 3日 ,冷空气影响本站 ,气温逐渐下降 ,3日 2 0时干球温度…  相似文献   

17.
地面观测比较繁杂,稍一疏忽,容易出错。如何防止因粗枝大叶的交接班出现差错,甚至造成交接双方的矛盾冲突,影响交接班员的工作情绪,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怎样减少出差错的机会,而有条不紊,得心应手地当好一个班? 我认为,接班时就要精力集中,充满信心;对每个现用仪器都必须认真检查。先检查小百叶箱:干球温度表读数可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值比较(也可同时与温度计示值比较),因为两者都代表当时的气温,所以可根据两者的温度值相同与否,反应出干球温度表是否正常,及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是否中断。最高温度表示值总是≥干球温度表示值。读取的最高值在检查温度自记仪时,可  相似文献   

18.
《规范》规定地面最高温度表于每日20时观测一次,并随即进行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使该支温度表能感应出当日20时观测后至次日20时观测之间的地面最高温度来。有些观测员由于不注意调整或调整不恰当,致使记录缺测失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常遇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谢华生 《气象》1978,4(1):40-40
用干湿球温度表来测定空气湿度,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其测湿精度。这里主要谈谈湿球用水和纱布的使用维护问题。 我们知道,干湿球温度表是两支性能、规格和外形都基本一致的温度表。干球是用来测定气温的。湿球就是在球部按规定包上纱布,并将纱布伸入下方有蒸馏水的水杯中,通过纱布的毛细作用,蒸馏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湿球球部。湿球球部表面水份蒸发所消耗的热量,由湿球周围的空气供给,这就使湿球周围空气温度下  相似文献   

20.
空气的湿度是基本气象要素之一。当前气象台站地面常规湿度的观测,主要采用干湿球温度表来测定。实践告诉我们:湿度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湿球示度是否准确。观测中只要做到:选择吸湿性良好的纱布并正确包扎;保持纱布的清洁;用纯净的蒸馏水来润湿纱布,维持湿球表面的良好蒸发和热量交换以及读数的正确等,在通常情况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