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泥湾油田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陕甘宁盆地东部,陕北单斜带的南泥湾油田为研究对象,在对烃源岩、三角洲沉积相、储层结构、空间类型、孔隙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储层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储层作出符合地质实际的分类与评价。储层分类评价的结果可以直接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因此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入手,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介绍了地质经验法、权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分形几何法、变差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各种测井方法和地震方法等11种储层评价研究的方法及其优缺点。研究认为资料的选择、评价参数的选择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验证是储层评价研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储层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储层中的导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常常表现为低速,在井间地震中往往可以观察到导波的存在,其主要特点是在储层附近能量集中,而在围岩中则能量迅速衰减,同时波形具有频散特征。导波特性对储层内部结构与岩性十分敏感,它有可能作为储层描述和采油过程监测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三层简单波导模型进行了频散方程及曲线的计算,并进行了人工合成槽波记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大丘构造S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在大丘构造上所钻2口井的岩芯压汞资料,研究了该构造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和排驱压力、主要流动喉道半径平均值、喉道偏离系数、喉道结构系数等表征孔喉微观结构的特征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对确定大丘构造上的生产层位,进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成岩作用研究与储层综合评价技术,预测辽河西部凹陷南区沙河街组有利储层的平面展布。通过对薄片的鉴定,确定本区砂岩主要类型;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手段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不同沉积环境的成岩作用;同时确定主要孔隙类型;以及依据有机质成熟度有关指标等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划分标志,进行成岩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划分成岩阶段;通过217口井的薄片资料、沉积相分布和油气分布区图例的分析,确定本区成岩相主要类型;依据岩心测试、测井解释成果,以及孔隙度—深度关系图,发现纵向上储层发育3个主要次生孔隙发育带;通过对储层次生孔隙带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得知,通过建立储集物性与沉积相关系、建立成岩作用与储集特征的关系、构造活动与储层发育之间的关系,结合沉积相图、成岩相图、各井储层物性综合评价图,平面上圈定出有利储层、较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因煤层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育但分布不均的特殊性,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极易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煤层气储层伤害会导致煤层气产气量下降,增加开发成本,延缓工程进程,最终制约煤层气开发效果。为降低煤层气储层伤害发生的可能性,概括了钻井过程中煤层气储层伤害机理,介绍了国内主要煤层气钻井液技术的发展历程,煤层气钻井液储层保护的方法及进展,国内近年来优选的无伤害钻井液体系及国内储层保护钻井液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煤层气储层保护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用数字测井资料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和储层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是煤层气的生、储层。利用数字测井资料采用多种方法与钻井煤层渗透率、储层压力的试井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进而运用到勘探区,解释煤层渗透率及储层压力,找出其分布规律,为煤层气开发和生产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步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爱林 《地学前缘》1995,2(4):221-225
本文系统介绍了单砂体模型、单井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的建立步骤,是目前较为普及和实用的一种建模过程。文章对每种模型的关键点、参数选取和方法都作了概要的叙述,这一方法和步骤特别是对油田开发早期的模型建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页岩本身既是生油层又是储层。本文对美国几个著名页岩气产区的页岩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页岩岩性特征(岩性、矿物组成、化石种类含量、碳含量)、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国外此类研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内勘探页岩气的现状,希望能在今后中国勘探页岩气的道路上给予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欢庆  胡永乐  闫林  童敏 《地球学报》2010,31(6):875-884
从流动单元的概念入手, 结合自身实践, 详细介绍了目前流动单元研究中所使用的沉积学和层序地层、聚类分析、地质建模、物理实验、测井或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其它多种研究方法, 并简要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分析了目前流动单元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质模拟Monarch程序已用于构成哥伦比亚坎农利蒙油田的地质模型。该模型包括高含砂率的河流-三角洲M~1储层及其上覆的C~5储层,后者由一个目前尚未开发的低含砂率的海岸平原层序组成。 坎农利蒙油田的地质模型由约175万个沉积单元组成的矩阵表示,每个体积单元的水平面积为 50 ×50m~2,其高度则为0.6m。该模拟方案局限于长约9km,宽约3km的面积上。对于每个体积单元来说,该模型所表示的是页岩或者是砂岩。如果是砂岩,Monarch程序可区分出三种成因砂体类型:河道、河口坝及决口扇。对于那些可对比的砂体,可利用确定性方法进行编图,而对于那些不可对比砂体的侧向延伸范围,则可利用宽比厚值的统计分布资料加以判定。这些统计分布资料直接来源于坎农利蒙油田有关砂体相关程度的钻井资料。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储层建模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对比及储层剖面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鲁新便  吴铭东  王静 《新疆地质》2002,20(3):196-200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为岩溶缝洞型的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风化壳期岩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受控于不同的岩溶古地貌单元。裂缝性储层主要分布于风化壳型岩溶不发育地区,或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的变化强烈部位;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分布与古岩溶发育带和岩溶斜坡地区密切相关;裂缝-溶洞型储层其分布与裂缝及古岩溶发育带密切相关,常常是在古岩溶高地边缘或部分岩溶斜坡区,多位于多组构造线的交汇处及褶皱的轴部等。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根据暴露区淡水岩溶作用发育特点,依据碳酸盐岩储层的波阻抗响应特征、测井曲线、测试成果及开发动态资料,在恢复古岩溶地貌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6区)的岩溶值得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高产井多位于古岩溶地貌相对较高部位,而产量较少或没有出油气的井,则位于岩溶地貌相对较低部位。表明早期的古地貌形态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储层的垂向发育和分布主要受碳酸盐岩古岩溶风化壳垂向分带性的影响,纵向上由风化壳顶面向下储层发育逐渐变差。以奥陶系古风化壳顶面为界,向下每60m为单位,对深度0-60m、60-120m、120-180m、180-240m岩溶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储层剖面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条件与储层的地质研究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页岩气系统形成的有利条件,结合国内争国外的实例,总结了有利于泥页岩,特别是可作为页岩气储层的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形成的时期和沉积环境,认为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主要形成在相对海(湖)平面上升时期的海侵(湖侵)体系域,特别是密集段附近的位置;陆相盆地中的湖湾、半深湖一深湖与海相盆地中的半深海一深海盆地、台地边缘深缓坡和半闭塞一闭塞的欠补偿海湾地区是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发育的有利地区.通过对美国Bar-nett等页岩气系统的分析,认为制作暗色泥岩等厚图、TOC等值线图、R.等值线图、暗色泥岩埋深图等单因素基础地质图件,对其进行叠加综合分析,对页岩气的勘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条件与储层的地质研究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岭  姜在兴  姜文利 《地质通报》2011,30(203):385-392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页岩气系统形成的有利条件,结合国内和国外的实例,总结了有利于泥页岩,特别是可作为页岩气储层的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形成的时期和沉积环境,认为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主要形成在相对海(湖)平面上升时期的海侵(湖侵)体系域,特别是密集段附近的位置;陆相盆地中的湖湾、半深湖—深湖与海相盆地中的半深海—深海盆地、台地边缘深缓坡和半闭塞—闭塞的欠补偿海湾地区是富有机质暗色泥页岩发育的有利地区。通过对美国Barnett等页岩气系统的分析,认为制作暗色泥岩等厚图、TOC等值线图、Ro等值线图、暗色泥岩埋深图等单因素基础地质图件,对其进行叠加综合分析, 对页岩气的勘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差异较大,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发育规模、丰度及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显差异,次生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是最重要的有效孔隙类型。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半对数相关关系。通过设置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界线,对储层储集性能进行评价,将侏罗系储层的孔渗性能划分为5个级别,可与当前流行的砂岩储层孔渗性能分级相对应。通过对大量压汞参数样本的聚类分析,将储层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通过各类参数统计及曲线形态对比,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结合定性的优劣评价。最后,结合孔渗性能级别、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岩性等特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时频分析方法预测储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所述时频分析方法是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时间域地震记录变换为频率域的能谱记录,进而对储层进行预测的一种地震新方法。通过对不同厚度组合地层模型及储层含油气模型的时频特征分析发现:时频特征值变化的方向性取决于地层厚度的变化方向;时频能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层组合、子波波形特征及反射系数的变化。因此,在已知某地区地质条件下,可据时频能量的变化定性地预测储层的含油性,反演储层的厚度。据此,针对胜利复式油  相似文献   

20.
火山岩储层建模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德发 《地学前缘》2000,7(4):381-389
火山岩储层建模研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国内外在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藏。为了探索火山岩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选取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发育的营城组为研究目的层 ,以火山岩相分析为基础 ,以基于相分析的神经网络技术为手段 ,通过多种参数的选取和计算 ,尝试性地建立了该区火山岩储层地质模型。该模型表明 :层状火山机构比块状火山机构的物性好 ;多相火山机构比单相火山机构物性好 ;裂缝发育的火山机构比裂缝不发育的火山机构物性好。基底涌流相、火山空落相、火山沉积相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