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Phycodes等遗迹化石在吉林南部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4,13(1):24-30
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浑江北线公路的北侧五台山(水洞西山)的早寒武世水洞组中发现了Phycodespedum等遗迹化石。从国际上近年来研究上前寒武系(“新元古Ⅱ”)─寒武系界线的一些重要成果,均以全球的一些典型剖面的实际材料,讨论了遗迹化石组合和序列特征,都说明含此类遗迹化石的岩石地层,其地质时代应为早寒武世早期。而从遗迹化石组合表明应属Skolithos遗迹相,指示古沉积环境为潮间带。  相似文献   

2.
黄增保  金霞 《西北地质》2004,37(1):51-57
位于北祁连山造山带西段的昌马地区,1:5万东湾、三道湾幅区调在中寒武世地层中发现Leiosphaeridia,Lophosphaeridium,Cymatiosphaera,Retisphaeridium,Synsphaeridium,Multiplicisphaeridium,Retinarites等晚震旦世的藻类化石。据此,笔者将本区中寒武世地层解体为3部分:晚震旦世地层、早寒武世地层和中寒武世黑茨沟组。并对锅底坑蛇绿混杂岩带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对本区寒武纪构造演化模式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新疆北山马蹄山一带寒武系进行了古生物学、岩石学、含矿性和区域对比等方面研究.在该套地层中新发现寒武纪微古植物化石和层控型钒矿点,岩石组合以片理化岩屑砂岩、硅质岩和微晶大理岩为主.区域上钒矿多产于早寒武世早期,地层中岩石组合及含矿性不仅可与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对比,且可与国内许多地区下寒武统钒矿层位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该区存在下寒武统双鹰山组,对新疆北山地区寻找磷锰钒矿和铂钯矿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云南东部震旦纪及寒武纪地层非常发育,1941年王鸿祯描述了晋宁昆阳下寒武统磷矿层中的软舌螺化石。1958年,廖士范报道在震旦系灯影组灰岩中,发现软舌螺化石。1964年,江能人等在晋宁梅树村,将下寒武统含软舌螺化石的磷矿层,称为梅树村组。  相似文献   

5.
1984年,区域地质调查队201分队在修编1/20万商南幅中,于山阳县以东原划中寒武统岳家坪组下部紫红色、杂色泥质白云岩中采到了下寒武统顶部带化石。化石经马润华工程师鉴定,为中华雷氏虫(Redtichia Chinensis)。它的发现,为该区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其下为原下寒武统水沟口组((?)_1Sg),它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之上,主要为灰色、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板岩夹少许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含炭薄层灰岩和炭质板岩。灰岩含三叶虫化石,炭质板岩含海绵骨针。该组层位稳定,厚20—60米,是含钒、钼、铀等矿产的含矿层。  相似文献   

6.
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成果表明,辽南及邻区寒武系底部层位为产Megapalaeolenus灰岩之下的含小壳动物化石的紫红色陆源碎屑岩层。震旦系顶部层位为产宏观藻类化石的重力流沉积岩系。这一结论改变了以往将寒武系底界置于产Megapalaeolenus灰岩之底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四川西北部西秦岭南缘摩天岭地区,以往认为缺失寒武纪地层。本文根据微古植物化石组合,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和区域对比,确认有寒武系存在。这套地层假整合于上震旦统水晶组灰岩之上,伏于志留系茂县群底砾岩之下,为一套陆源细碎屑岩,属靠近古陆边缘浅水海湾还原环境的沉积,将其命名为铁龙堡组,定其时代为早寒武世。  相似文献   

8.
刘之远  张文堂 《地质论评》1951,16(1):106-106
山东贾汪煤田附近四周高山,都是寒武奥陶纪地层所构成,露头清楚,层序整齐,最适合研究地层的地方。该地寒武奥陶纪地层,按其岩性及化石来说,可与南满及华北相比。兹分别叙述如下: 中奥陶纪地层,即马家沟灰岩,出露於煤田的边缘,厚约300-400米。顶上与石炭纪地层的含铁质紫红色泥质页岩成假整合接触,底下与贾汪页岩成整合接触。本层上部呈灰褐色厚层状灰岩,产Actinoceras sp.及Asaphus sp.。下部是灰色薄层矽质灰岩,未获化石。下奥陶纪地层,即分成贾汪页岩与三山子灰岩,前者说是页岩,实在是一种薄层状土黄色含泥质灰岩,厚约12米。後者原系谢家荣教授所命名,是一种灰或灰白色  相似文献   

9.
滇东区寒武紀地层的探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滇东区寒武紀地层,近六十年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其中以卢衍豪(1941)对昆明附近的早寒武世地层的研究較詳,划分为三个层、四个化石带和两个亚带[7],于是奠定了本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了宁夏贺兰山地区上寒武统阿不切亥组发育的一套典型灰质风暴岩。在该风暴沉积中发现底面侵蚀构造、砾屑叠瓦状构造、放射状组构、生物扰动构造等,为典型的浅水风暴岩。该组下段发育鲕粒灰岩、砾屑灰岩以及泥质条带灰岩等;中段鲕粒明显减少,变为含砾屑、藻屑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上段出现白云质灰岩,表明为潮下浅滩沉积环境。该风暴岩的发现对重建宁夏贺兰山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及等时区域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雒昆利 《地层学杂志》2002,26(2):119-120,155
陕西韩城寒武系出露良好 ,化石丰富 ,假整合覆盖于厚约 2 0 m的霍山组石英砂岩之上 ,从下寒武统上部至奥陶系为沉积连续。本区寒武系主要以紫色和黄色泥页岩、泥灰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 ,从下到上可划分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三山子组。根据在本区寒武系发现的三叶虫化石 ,韩城地区寒武系可划分为 14个生物带 ,自上而下为 :Blackwelderia带 ,Damesella带 ,L iopeishania带 ,Dorpyge richthofeni带 ,Crepicephalina带 ,Manchuriella带 ,Poriagraulos带 ,Inouyops带 ,Sunaspis带 ,H suchuagia带 ,Shantungaspis带 ,Probowmaniella带 ,Weijiaspis带和 Redlichia murakamii带。  相似文献   

12.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约  喻羑艺  彭进  王平丽 《地层学杂志》2006,30(1):i0001-i0002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以含钙质泥岩—泥灰岩、含钙质泥岩—粉砂岩和含钙质泥岩—灰岩等3种韵律性沉积为主,沉积体系域类型主要包含有大陆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在凯里组沉积初期,台江地区的水体相对较浅、生物相对较少;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生物在分异度和丰度上的大大增加,构成了台江生物群;当海平面升至最高点时,台江沉积区处于一个相对深水的环境,以大量的浮游类和较强游泳能力的生物为特征,成为了凯里生物群的开始;海平面逐渐下降,浮游生物逐渐减少;至凯里组沉积晚期,海平面的下降使台江地区的水体再度变浅、生物化石相对稀少。在台江八郎剖面上,凝缩段之下早寒武世的三叶虫Bathynotus消失,Orycto-cephalusindicus等三叶虫在凝缩段底界出现。凝缩段底界与下、中寒武统界线基本一致,表明了凝缩段是该区下、中寒武统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地区开展1/5万矿产调查时,在原划分为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灰岩中首次发现早泥盆世化石:牙形刺Pseudooneotodus beckmanni,Belodella resima,Belodella devonica,?Caudicriodus sp.;竹节石Nowakia sp.,?Homoctenus sp.;介形虫Tricornina sp.,Praepilatina sp.,Tetrasaculus sp.,Microcheilinella sp.,从而将这套缺少时代依据的地层确定为早泥盆世,归为泥鳅河组。  相似文献   

14.
在黔南望谟县桑朗区(图1)马岭岗上二叠统剖面和水电站中上泥盆统剖面中有比较丰富的遗迹化石。根据采得的材料统计,共有7个属10个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有两个新属和四个新种。在描述这些遗迹化石的同时,笔者还根据岩石学特征及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来对当时的沉积环境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机理和时间的不同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云化;二为深埋藏云化。根据本区寒武系岩石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本文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贵州金沙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中的高肌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一寒武系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高肌虫化石,共2属1种1相似种和1未定种: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昆明虫(未定种)Kunmingella sp.和新月形遵义虫相似种Tsunyiella of luna.这些高肌虫化石与最古老的三叶虫Tsunyidiscus(Mianxiiandiscus)共生,其层位可与云南的Abadiella带对比,表明Kunmingella和Tsunyiella的下限层位已下延至筇竹寺阶的底部.本应属于早寒武世高肌虫分布中区的金沙一带却发现了两区的典型分子Kunmingella和中区的Tsunyiella,说明两区与中区间的混生区的范嗣应从长宁-镇雄小区扩大至贵州的金沙和织金一带.贵州寒武系底部大量高肌虫的发现丰富了牛蹄塘生物群的组成,对研究寒武纪早期生物的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苏宁镇山脉仑山灰岩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汉奎 《地质科学》1976,11(3):235-245
“仑山灰岩”标准地点在江苏南部句容县的仑山。1933年,俞建章在研究“仑山灰岩”中的头足类动物群时,曾指出:“仑山灰岩”的时代应属于早、中奥陶世。1935年,李捷等在系统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对“仑山灰岩”重新进行划分,把上部含鞘角石(Vaginoceras)动物群的灰岩归入中奥陶统,称汤山灰岩。  相似文献   

18.
雒昆利 《地层学杂志》2006,30(2):149-156
根据鲁家坪组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原定义所包含的岩石内容过于庞大,混淆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通过对鲁家坪组的命名地点和标准剖面所在地——北大巴山南部的陕西紫阳县鲁家坪村的鲁家坪剖面及其他剖面的详细研究,原鲁家坪组按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以白云岩为主;中段以厚层硅质岩为主,中段下部的硅质岩中夹磷质白云岩和灰岩,其中产小壳化石Archaeooidessp.、Protohertinasp.、Chan-celloriasp.和Hyolithids,中段上部的硅质岩中夹多层毒重石或重晶石矿层以及砂炭(石煤)和火山岩层,即以硅质岩类为主;上段以黑灰色(风化后为浅灰色)含硅炭板岩和泥灰质含炭板岩为主。根据原鲁家坪组各段岩层的岩性、岩相、岩层层序、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原鲁家坪组的下部的厚层状灰质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等与原鲁家坪组中部的厚层硅质岩及硅质板岩,以及上部的板岩和千枚岩和页岩的岩性和岩相差别较大,应从原鲁家坪组划出,暂仍称为灯影组,与三峡地区的灯影组可对比;原鲁家坪组的中上部为鲁家坪组的主体,仍称鲁家坪组。厘定后的鲁家坪组与扬子地台的下寒武统的筇竹寺组(云南)、牛蹄塘组(贵州)和宽川铺组(陕南宁强)可以对比,而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下部以黑色页岩为主、硅质岩岩层薄,而鲁家坪组下部的硅质岩特别发育,厚度大,常常夹有毒重石矿层、砂炭和火山岩等。  相似文献   

19.
华南过渡区凯里组及同期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正> 凯里组为卢衍豪教授1963年所建,周志毅等(1980)详细工作后,面貌比较清楚。它是分布于贵州东部丹寨、台江、玉屏一带的以泥、页岩为主厚约300m的一套地层,属过渡区。化石丰富,以三叶虫Pagetia,Oryctocephalids,Ptychopariids最为发育,由下而上建立了4个三叶虫带。与滇东陡坡寺组对比,顶、底界线一致;与黔北扩大的高台组(周志毅等1980,278页)对比,顶界略高于高台组。时代暂定为中寒武世(周志毅等1979,  相似文献   

20.
桐柏蔡家凹岩片内寒武纪高肌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仁杰  舒德干 《地质论评》2000,46(3):225-234
本文描述了河南桐柏西北部蔡家凹大理岩岩丰富的高肌虫化石Tongbaiella xinjiensis gen.et sp.nov.、Xianzheella henanensis sp.nov.和Mononotella cf.chuanshanensis Huo etShu及小壳化石Conotheca sp.共有4属4种。据此确定含化石地层为寒武系,属浅海沉积环境。该生物群的发现为解决桐柏大别造山带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