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所最近在黑龙江省东部发现一种新型的低温速烧陶瓷原料——透辉岩.目前,对透辉岩作为新型陶瓷工业原料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认为:透辉岩作为生产釉面砖原料具有速烧、节能性  相似文献   

2.
唐炎森 《地质论评》1965,23(2):161-162
江西某地发现一种新的陶瓷原料——蚀变流纹岩,巳被用来制造出口釉面砖,而且配方简单。一、外观描述灰色带不均匀的肉红色调。弱蜡状光泽。蚀变虫状斑块构造(插图)。虫状斑块为暗灰色半透  相似文献   

3.
宜昌透辉石矿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仁勇 《矿物学报》1989,9(3):280-284
透辉石作为接触交代变质矿物出现,已为地质界所熟知。近年,国外又将其用作陶瓷工业的原料。我们对透辉石进行了工业试验,证实透辉石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原料,透辉石质釉面砖具有低温、快烧、配方简单、高节能的特点,是国内釉面砖的优等产品。  相似文献   

4.
硅灰石     
硅灰石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原料,能满足于低温快速一次烧成的工艺要求,产品具有光洁、坚固、湿膨胀低、干燥收缩小、成型好、化学惰性强、介电损耗低等特点。硅灰石还可用作涂料、塑料、橡胶、磨料、焊条、釉面砖坯体和绝缘材料等。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发现了硅灰石。苏联发现的硅灰石,是产在前寒武纪地层中。印度的硅灰石储量也很大。我国在前寒武纪和古生代地层中发现了硅灰石矿。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我国,硅灰石是一种新兴的工业矿物原料。自1975年于湖北省大冶县小箕铺发现有一定规模的硅灰石矿床以来,我国硅灰石地质及其工业应用的研究发展很快。短时间内找到并探明了一批质量好、又有一定规模的硅灰石矿床;以硅灰石为主要原料的低温快烧釉面砖的研  相似文献   

6.
1981年我所与北京建材研究院陶瓷耐火材料研究所合作,对集安金云母矿的围岩和脉石的透辉石进行了采样和釉面砖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透辉石低温快烧釉面砖试验成功的可喜成果。现简介于后,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底驿组紫红色粉砂质泥板岩,是一种制造优质釉面砖的原料,它在湖南分布很广,层位稳定,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硅灰石是一种钙的偏硅酸盐矿物,它作为工业矿物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六十年代起,硅灰石用作陶瓷原料有了迅速地发展,由于能低温快速烧成,可大幅度降低燃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因此,大量用于釉面砖的生产。此外,硅灰石还在涂料工业、塑料与橡胶工业、磨料工业、电焊和绝缘产品等方面也得到应用,特别是把硅灰石处理成超细粒材料后,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中旬,受省科委委托,湖南省地矿局组织了“对透辉石透闪石应用研究成果报告的评审。与会专家认为:“报告测试数据可靠,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率先为我省釉面砖及日用瓷开发了新的工艺配方;在我国日用瓷坯釉配方中引入透辉石透闪石作熔剂尚属首次”。为湖南省陶瓷工业开辟了一种新的原料资源。专家们一致同意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0.
硅灰石用于陶瓷、涂料、塑料、橡胶、磨料、焊条、绝缘材料等工业,尤其是釉面砖坯体的理想原料。硅灰石能满足低温快速一次烧成的工艺要求,具有光洁、坚固、湿膨胀低、干燥收缩小、成型性好、化学惰性强、介电损耗低等特点。目前很多国家在建陶工业中广泛使用硅灰石。 吉林省磐石县长葳子硅灰石矿床是吉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勘探的。矿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上古生代硅质灰岩和含燧石条带灰岩接触带上。属矽卡岩型矿床。主要矿体  相似文献   

11.
报道     
性能优异的锗据李有观报道,金属元素锗,是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尔在1886年用光谱分析法首先发现的。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长期不知道这种又脆又硬的浅灰色金属究竟有什么作用。40多年以后,人们才发现锗具有优异的半导体性能,可以用来制造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使用。从此,锗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金刚石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科学意义受到全世界相关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杂质元素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金刚石的性能,至今,人们已经在金刚石晶体中发现有氮、氢、氧、硼等80多种杂质元素。其中,氮是金刚石中最丰富的杂质元素,氢次之。氮、氢两种杂质元素也是当  相似文献   

13.
黏土矿物具有特殊的纳米片层结构、含可交换性层间阳离子、微观结构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易调控;因此,黏土矿物及其改性产物对多种环境污染物有良好的吸附/催化性能,在污染控制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课题组以蒙脱石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为代表,研究了它们在污染控制领域的资源利用:1)研究了蒙脱石、LDH、LDO(LDH煅烧产物)对染料分子的吸附特征,发现它们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性能可优于活性炭;通过碳化处理废弃黏土矿物的方法,制备了系列类石墨烯纳米碳材料及多孔碳材料,所得碳材料显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性能或吸附性能。2)研究了蒙脱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并通过热处理实现了重金属离子的层间域/片层结构内的原位锁定。3)研究了羟基金属改性蒙脱石对重金属离子和含氧酸根的协同吸附机制,并发现吸附产物(如吸附了磷酸根和Cu2+的羟基铁柱撑蒙脱石)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4)综合运用实验研究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有机改性蒙脱石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发现表面活性剂堆垛密度是决定有机黏土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并采用阳离子聚合物来调控层间域表面活性剂堆垛密度,优化了有机黏土吸附性能。5)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羟基金属共同插层的方法,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蒙脱石,发现了其能同时吸附有机物和含氧酸根离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综合运用了实验研究和分子模拟,包括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涉及了黏土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的吸附、催化性能,并探讨多种废弃黏土矿物的资源回用技术。研究结果对实现黏土矿物在污染控制领域的高效资源利用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4.
徐传云  方旋 《地质实验室》1998,14(2):112-116
以浙江安吉钙基蒙脱石为样品,使用连续旋转粘度计的方法体系粘度的变化结果,考察了体系的触变性能。体系粘度随粘度计旋转时间延长降低幅度较大,说明体系的触变性能较佳。实验研究了蒙脱石、丙三醇、硬脂酸等与体系触变性能的关系。发现了蒙脱石-丙三醇的反应在硬脂酸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在水相中产生。  相似文献   

15.
岩石破坏后的注浆固结体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张农  侯朝炯 《岩土力学》1998,19(3):50-53
在破裂岩石残余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其注浆固结体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证实注浆固结后破裂岩块残余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发现其侧向变形和径向变形趋向协调,从而提高了破裂岩块的塑性变形性能,并在较大变形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承载能力。试验结果有助于解释围岩注浆加固控制巷道变形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叶蜡石常呈致密块状(如我国著名的寿山石)或片状产出;石棉状的叶蜡石,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1980年5月,我们在广西德保县发现了此种矿物,经矿物学研究和性能试验表明,它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并在某些方面优于温石棉(蛇纹石石棉)和蓝石棉,是一种新的优质石棉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5种具有毛细导水特性的布料进行了水中的排水试验、土中的排水试验、毛细上升试验以及核磁共振试验,对其排水性能和孔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其毛细吸水排水性能的机制,为寻找或生产出能够应用到我国一些含水率较高的非饱和土地区的土工材料做参考。结果表明,毛细导水材料在非饱和土中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非饱和土的排水速率。毛细导水材料在水中的排水试验表明,各材料的排水效果受毛细上升距离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对比不同种类的毛细导水材料在土中和水中排水性能的强弱,发现试验布料的排水性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COOLPASS、COOLMAX和普通网布的排水性能最好,而SHCOOL和COOLPLUS的性能稍弱。通过核磁共振试验测得COOLPASS、COOLMAX和普通网布的孔隙大小约为53.4 μm,SHCOOL和COOLPLUS的孔隙大小约为37.8 μm。布料吸排水的强弱与其孔径大小及孔隙分布特征有关,综合考虑毛细导水材料毛细吸水和蒸发排水的两个过程,发现孔径较大且孔隙分布特征表现为稀疏的普通网布材料在非饱和土中的排水效果最佳,相同条件下比未设置毛细导水布料的土样含水率多降低了2.19%。在毛细上升高度试验中,COOLMAX的毛细上升高度最大,表明毛细导水材料的吸水能力与其孔隙分布特征有关,孔隙分布越密集,其吸水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8.
射流元件损坏机理试验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液动射流式冲击器在高压釜内进行模拟试验时发现其工作性能良好,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在石油钻井、大陆科学深钻等深孔钻进中应用液动射流式冲击器发现,射流元件寿命较低。故有必要对其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在实验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发现在大泵量情况下射流元件工作室内出现水射流反射及脉冲现象。射流元件破坏主要由脉冲AWJ切割所造成。液动射流式冲击器用于深孔钻进时射流元件有必要对元件尺寸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高性能检测,利用农业废弃物合成了具导电性能的生物炭颗粒,并将其作为导电材料构建了对微囊藻毒素-LR具电化学免疫检测性能的生物模板电极。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能,在电解液中,能够在短时间(5 min)内有效识别微囊藻毒素-LR的存在;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发现在0.0~5.0 nmol/L的检测范围内毒素浓度与响应电流值呈线性递减关系,且最低检测浓度为0.2 nmol/L。该电极对各类不相关分子及离子具有抗干扰能力,表明了该方法可应用于对微囊藻毒素-LR污染的快速、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低煤级煤的液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中新生代赋存着丰富的低煤级(Rmax<0.8%)煤炭资源,且绝大部分为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煤,这为煤的洁净利用提供了最佳的液化原料。从煤质和煤岩基本性质出发,探讨了研究区低煤级煤的液化性能。通过高压釜在溶剂和催化剂条件下的加氢液化试验可知,在氢耗量5%左右时,煤的液化转化率达90%以上,油产率达55%以上,这表明我国西部低煤级煤可作为重要的液化用煤资源。同时,通过分析影响本区煤液化性能的控制因素,发现煤的挥发分产率、碳氢原子比、活性组分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等指标可直接影响煤的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