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杭州湾及邻近水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与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6年7月-2007年11月杭州湾及邻近水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对其营养盐的分布变化及富营养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及邻近水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和富营养化不仅与湾内河流高DIN、磷、硅的输入直接有关,同时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十分显著.湾内营养盐的分布变化主要受物理混合作用所控制,浮游生物活动...  相似文献   

2.
渤黄海营养盐结构及其潜在限制作用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节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渤海和黄海营养盐结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的限制状况.结果表明,渤黄海水体 Si/N/P 比值均偏离 Redfield 比值,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冬季 N/P和 Si/P比值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递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黄河口、鸭绿江口及苏北近岸,秋季上层水体N/P和Si/P比值的分布趋势有所不同,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的中部海域.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近岸特别是河口区 N/P和 Si/P比值均较高,温跃层的生消变化和生物活动调控着黄海中部海域营养盐结构的变化.渤黄海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P的潜在限制,部分季节受N、Si的潜在限制;营养盐限制状况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变化及不同营养盐的同时或交替限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基于2015年1—12月杭州湾海域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杭州湾海域营养盐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_4~(3-))的月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杭州湾表层海水DIN和PO_4~(3-)含量空间分布月际间变化明显,其变化受湾内、沿岸径流输入和长江冲淡水影响显著。杭州湾海域12个月DIN含量均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硝酸盐氮(NO_3~-)占DIN的94%及以上。N/P值处于较高水平,内湾(IB)和外湾(OB)的N/P值季节性变化幅度比中湾(CB)大,海湾生态系统对磷的变化敏感。营养盐-盐度对研究区域的水体混合状况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杭州湾营养盐的分布主要受物理混合作用所控制,浮游生物活动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冬季异养细菌与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3年12月、2004年1月和2月下旬进行了3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对胶州湾冬季异养浮游细菌和无机营养盐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胶州湾冬季异养浮游细菌数量的月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布特征为近岸高,离岸逐渐减少,最大值出现在湾东北部,为7.55×109个/dm3,最小值位于湾中央,为1.89×109个/dm3。水体PO3-,NO-和NH+等营养盐的分布同样具有近岸较高,离岸逐渐减少的特点,异养细菌数量分布与氨盐浓度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1),与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8(P≤0.05)。水温是影响胶州湾细菌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冬季营养盐水平分布可能与异养浮游细菌矿化有机质产生营养盐有关。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河口区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四航次九龙江河口混合区的调查资料,且结合历史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及分布特征、周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九龙江流域营养盐输入海洋的变化过程,探讨九龙江河口营养盐伴随潮汐变化,以及河口混合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调查期间溶解无机氮、硅和磷含量的平面分布呈现出由径流冲淡水高值向河口外海端递减的变化趋势;在涨潮时,河口区感潮段高溶解无机氮、硅、磷营养盐的陆源冲淡水与低溶解无机氮、硅、磷营养盐外海水相遇,随着外海水的侵入,外海水的作用逐渐加强,在稀释混合过程中呈现出无机营养盐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退潮时则相反;营养盐在这复杂的河口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在水动力的作用下稀释混合是主要过程,无机氮和活性硅酸盐在河口稀释混合过程中呈现保守性特征,活性磷酸盐在河口转移(补充)过程的行为复杂化,呈现缓冲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6、2007、2008年5~10月份海洋环境监测航次调查的资料,分析了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COD、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以及海湾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磷酸盐秋季含量较高;叶绿素a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COD整体变化不大;受人类活动和沿岸径流输入的影响,平面分布上营养盐、...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浙江沿海的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各化学要素的季节变化明显。同时还发现,冬季杭州湾硅酸盐的分布和象山港溶解氧、营养盐的含量存在异常,各要素间相关关系较为复杂。营养盐含量是杭州湾大于象山港,象山港大于乐清湾。各港湾中N/P的比值变化较大,这充分反映了港湾水化学的特征,最后本文还对各港湾水化学要素所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邻近水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11月~2004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探讨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邻近水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营养盐浓度一般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营养盐表现出不同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最大浑浊带所处地理位置、水动力状况、高悬浮体含量以及生物活动等决定了营养盐分布不同于整个调查水域。与整个调查水域相比,最大浑浊带营养盐浓度更高;无机N的硝化作用进行得更为充分;高的DIN/PO4-P和SiO3-Si/PO4-P比(远高于Redfield比),相对低的SiO3-Si/DIN比等。透明度是最大混浊带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营养盐在河口的转移除了海水稀释作用外,还有部分的生物转移以及受悬浮体-沉积物系统的影响,特别是PO4-P。在最大浑浊带,富营养化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山东近海溶解态无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8月、12月和2007年4月、10月山东近海海区4个航次海水中溶解无机营养盐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5种溶解无机营养盐(包括PO4-P,NO3-N,NO2-N,NH4-N,SiO3-Si)的平面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营养盐在胶州湾内出现高值,平面分布整体上呈现沿岸浓度高、外海浓度低的趋势;根据绝对限制和相对限制法则,春季和夏季P为限制因子,秋冬季营养盐结构发生变化,由缺P向缺Si转变;SiO3-Si浓度随季节变化逐渐增加,其他营养盐浓度在春季和夏季较低,秋季达到最大值.秋冬季溶解无机营养盐周日变化受潮汐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架水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和物理输运的规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的资料探讨营养盐在陆架水域的分布和物理输运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和季节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海陆架水中的营养盐是冬季沿岸低盐的富营养盐水向东海北部和南部输入并与入侵陆架的黑潮上层低营养盐水混合变性形成的.指出陆架富营养盐水的边界位置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移动规律.叙述了营养盐随沿岸水东扩、和黑潮水北上等过程中的混合扩散和输运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5年5月到9月对象山港海域五个航次的监测结果,对象山港海域水体和底质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区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水质恶化严重;海产养殖是造成本海区营养元素超标的主要因素,也是控制营养元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秋季南黄海西部营养盐的分布及其与环流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分析和研究了秋季南黄海西部营养盐的分布状况和水文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营养盐分布及其运移规律与该海域环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冲淡水、苏北沿岸水以及鲁北沿岸水所引起的物质输入是导致南黄海西部近岸海域三个营养盐含量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跃层阻隔以及底层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调查海域中部底层水体也存在较大面积的营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海深海区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垂直分布的研究,分析了南海垂向耗氧和贫氧水体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和表观耗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向上次表层、中层和深层水团中氧的消耗与营养盐再生比值均小于理论值,由此推断水体的混合为有机物再矿化提供氧的补充,但水团混合对水柱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的影响不大,在次表层和中层水团中造成营养盐浓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有机物再矿化的结果;在深层水团中有机物再矿化对水柱中营养盐梯度变化已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再生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收支循环动力学的作用.利用1998年秋季和1999年春季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分析结果,建立了沉积物中营养盐的成岩模型,并由此计算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有机氮含量、硅质成分的溶解速率、生物扰动作用、孔隙率明显影响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分布和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比了实验室培养法和扩散通量计算法测得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表明2种方法所得NO3通量较一致,但NH4 ,PO43-,SiO32- 2种方法所得通量有一定差异,文中讨论了可能的原因.以渤海为例阐明了在用扩散通量法研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时,表层沉积物分割厚度对界面交换通量影响显著,为了得到合理的与现场接近的结果表层沉积物的分割厚度以不超过1em为宜.  相似文献   

15.
夏季南黄海主要环境因子对微微型浮游生物分布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 获取南黄海夏季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数据, 分析了其组成和分布规律, 并探讨了主要的影响因子。2011年夏季, 聚球藻、微微型真核藻、异养细菌在整个调查海区的平均丰度分别在1×104、1×103、1×106 cells/mL数量级上。在全调查海区, 聚球藻和微微型真核藻受温度和光照的限制明显, 主要集中分布在温跃层及其以上水层;而营养盐的限制较小, 它们的影响只有在沿岸流影响明显的西部海区才能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来。结果表明在该海域浓度较高的营养盐能够促进微微型浮游生物的生长, 但不是其限制因素;异养细菌受环境因子限制较小, 即使在深海也保持着较高的丰度。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台湾浅滩邻近海域秋初的水体浊度、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特征,指出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除与营养盐的限制相关外,温盐等水文动力条件对其分布特征也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尤其在控制荧光叶绿素a极值分布下界方面可能起着关键作用.而在上升流涌升强烈的地区往往出现了浊度最大值,这可能与底层物质的再悬浮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春、夏季黄海、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2011年4月和8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春、夏季黄海、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调查海域,春季的硅酸盐、硝酸盐的浓度较高;夏季磷酸盐、氨氮的浓度较高。受长江冲淡水影响,长江口-浙闽近海表层营养盐浓度较高,且夏季高值区向外海扩展;外海受黑潮表层水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较低。南黄海营养盐主要受长江冲淡水、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的共同影响,夏季形成强烈的温跃层,在底层维持着一个稳定的高盐、富营养盐的冷水团。  相似文献   

18.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中营养盐剖面分布和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夏季珠江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分析,调查了营养盐含量分布和特征,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营养盐的底部通量估算和作用.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以高含量铵盐为主要的存在形式,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厌氧状态下进行,底部水体铵盐的增加来源于底部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释放,而且对水体的营养盐循环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A 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physical and water quality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Jiaozhou Bay to study water quality involving nutrients,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dissolved oxygen, and phytoplankton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utrophication process. The physical model is a modified ECOM-si version with inclusion of flooding/draining processes over the intertidal zone. The water quality model is based on WASP5 which quantifies processes governing internal nutrients cycling, dissolved oxygen balance and phytoplankton growth. Th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Jiaozhou Bay for the period of May 2005 to May 2006.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reduction of riverine nutrients load was simulated and evaluat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utrients discharged from riv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and phytoplankton were higher in the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of the bay, and decreased from the inner bay to the outer. Affected by strong tidal mix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l state variables were vertically homogeneous except in the deeper regions where a small gradient was found.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found, which exhibited two peaks in March and July,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of riverine waste loads had remarkable impact on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in coastal areas, but slightly altered the distribut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bay.  相似文献   

20.
近岸海域水体和沉积物是营养盐迁移转化的重要场所。2016年8月对渤海湾水体和沉积物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渤海湾水体和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并研究了营养盐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湾水体中的营养盐在西部近岸地区含量较高,而在离海岸线较远的开阔海域含量较低,表现出一个明显的质量浓度梯度。说明人类活动对近岸海域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贡献较为明显。水体中营养盐主要是以无机态为主,无机氮和无机磷分别占到总氮和总磷的76.65%和76.46%。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表现出和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类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形态主要以有机氮为主,无机磷的含量也仅占到30.42%。这说明夏季渤海湾水体中氮、磷营养盐主要由水中有机体通过同化作用将无机态营养盐合成为有机态营养盐进入沉积物,渤海湾西北海域的富营养化过程是水体中营养盐向沉积物迁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