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敏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492-1502
景区经营权转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现象.为探讨中国旅游学界对景区经营权转让的研究现状,部分借鉴系统综述方法(systematic review)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对2002-2011 年143 篇入选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总体脉络.目前我国有关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是属于探因式、应对式、后补式和改良式的研究,而非前瞻性的引领性研究.②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上升趋势.③研究深度.总体上主题较为分散,深度不足.主要集中于基本分析、价值评估、转让效应、转让模式、制度安排、政府行为与政策建议、经营主体、综述等方面.④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不够深入.⑤研究主题.总体上较为分散.相对而言,价值评估、委托代理关系和转让效应等方面较为集中.作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①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法制环境;②景区经营权流转的驱动因素及机理;③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及制度安排;④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利益主体关系及利益分配;⑤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微观尺度效应及实证;⑥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宏观政策建议及规制.  相似文献   

2.
凤凰城景区转让中的利益整合:多中心治理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景区经营权转让运作引起了中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景区经营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实际运作中普遍存在的利益冲突给转让模式运作和景区治理也带来了极大考验,而景区和谐利益格局的建立与维系有赖于各直接利益主体合作形成的多中心治理状态的实现。选择景区经营权转让运作模式的典型之一——湘西凤凰城的个案,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范式,分析湘西凤凰城现有的利益格局,进而阐述包括构建第三方监督约束机制,探索新型社区参与机制以及搭建利益互动平台等利益整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中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来,有许多关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的经营权转让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保护资金和私人企业对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行性,笔者认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研究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分别从组织管理、法治和资金来源角度与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余青  韩淼 《地理研究》2016,35(8):1589-159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雯 《地理研究》2014,(5):1001-1001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自1982年建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起,截至2010年,中国已建立了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建立国家公园最多的国家。但是基于中国国情,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始终处于变动之中,而且和其他类型景区的边界有交叉现象,这为我国公园建设和管理增加了难度。2013年,王连勇博士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边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被不同的行政区所分割。它们的有形资源可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无形资源却是共有的,具有社团产权的特征。这引发了相关各地区旅游开发活动的非合作博弈,致使长期积淀形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渐趋模糊、景区的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行政割据造成的负外部效应,并就产权安排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和"卖点",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在全世界与其他旅游资源比较而显得最独特和最值钱的地方.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魁星岩旅游景区开发为例,阐述旅游风景名胜区突出文化内涵的开发,要重视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充分体现出风景名胜区的品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和“卖点”,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在全世界与其他旅游资源比较而显得最独特和最值钱的地方。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魁星岩旅游景区开发为例,阐述旅游风景名胜区突出文化内涵的开发,要重视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充分体现出风景名胜区的品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自1982年建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起,截至2010年,中国已建立了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建立国家公园最多的国家。但是基于中国国情,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始终处于变动之中,而且和其他类型景区的边界有交叉现象,这为我国公园建设和管理增加了难度。2013年,王连勇博士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边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为解决上  相似文献   

10.
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一步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尤其是核心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城市旅游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关键。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应处理好景区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文化挖掘及视觉影响管理3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凯 《热带地理》2006,26(1):70-74
以湖南凤凰县8大景区为个案,通过旅游地社区政府部门、投资商和社区居民三大利益主体以及旅游者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对景区市场化运作给旅游地社区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景区市场化运作的绩效显著但矛盾并存,文中就如何完善旅游景区市场化运作模式,规避经营管理风险和负面影响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五指石旅游区的个性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金波 《热带地理》1996,16(4):372-378
本文运用旅游地理学,旅游市场学基本原理,分析了五指石旅游区的个性特征,结合其区位和经济条件,论述了将来的开发策略,认为应以建议好山寨门为突破口进行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建设,注意各景区重点及其与其它设施的配套规划,迅速解决交通与缺水问题,集约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以增强旅游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旅游业与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发展乌鲁木齐的旅游业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重点开发博格达峰冰川公园景区、南山西景区、南山东景区、亚洲大陆中心景区、水磨沟景区、天山一号冰川景区、达坂城景区、月亮台子景区。以博格达峰冰川公园、亚洲大陆中心、南山二个滑雪场开发为先导,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完善已有的南山东、西两个景区建设,使旅游业产生新的经济动力。同时,发挥乌鲁木齐市的枢纽和纽带作用,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欠发达山岳区旅游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大。落后的经济状况客观上要求欠发达山岳区旅游资源应实行层次性开发。探讨了欠发达山岳区旅游资源层次性开发的依据和理论构架 ,并结合九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层次性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这一新兴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为例,构建酒庄和景点之间的空间联系网络,并对影响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门景点处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网络中心,而非酒庄。区域、节点等级、获得等级的时间与可访问性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新兴葡萄酒目的地的网络结构;在新兴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位于相同区域的酒庄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可以共享客源;酒庄获得类似等级以及获级时间邻近也可共享网络吸引葡萄酒游客。然而,成立时间和景点类型并不是葡萄酒旅游地空间网络的重要影响指标。基于此,提出当地政府应制定促进和发展葡萄酒旅游的战略计划,推动葡萄酒品牌形象提升;酒庄应提升自身星级,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从而承接更多客流量,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新疆喀什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思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民俗风情为主基调,以丝路文物古迹和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平原沙漠为辅的旅游主题,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中心旅游区、喀什民俗大观园景区、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景区、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景区、莎车景区、卡尔苏沙漠景区、唐王城景区,西克尔-青石峡景区、喀什噶里-四十眼泉景区等。以喀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喀什民俗大观园主题公园、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开发为先导,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形成以喀什为中心,塔什库尔干县城,莎车县城和巴楚城为外围支撑,以314国道为主线,315国道和215省道为干线的旅游线路,构成连接全地区主要规划景区的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17.
虽然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提高景点、景区档次,打响品牌,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以科学合理地整合旅游资源为思路,预期可产生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旅游企业规模、整合旅游资源的品牌形象、促进再就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效益。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的提升可通过对市场品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建、建立战略联盟和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等几种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8.
a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新越  候娟娟 《地理科学》2016,36(11):1706-1714
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04处乡村休闲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等方法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乡村文化类、特色村镇类5个一级类型,农业观光示范园、自然风景区等17个二级类型;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 五大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集聚程度高,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数量多、布局分散;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口密度、交通区位是影响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本分析法,使用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6个5A级沙漠型旅游景区的在线评论内容。结果表明:(1)沙漠旅游正在向大众旅游发展,可以分为观光型旅游景区、过渡性旅游景区、综合性旅游景区3个阶段;(2)核心吸引物是自然资源,以“沙+水”模式为主,游客感知差异明显;(3)出游方式倾向于亲子游和自助游,孩子的旅游体验是亲子游中的关键,线上攻略是自助游游客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行程规划倾向于目的地景区组合,景区效率、收费、服务态度、游客数量与基础设施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针对沙漠旅游提出了合理开发沙漠资源、重视景区间协调发展、综合发展景区功能、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