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韧性剪切带成金理论,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的金矿作了成因分析,划分出同剪切带期内带型、同剪切带期外带型和浅成热液型三个成因类型,建立了韧性剪切带“三型一体”成金模式。论述了韧性剪切带演化过程中金的活化、迁移、沉淀及富集机制,同剪切带期金矿形成于韧性剪切带活动主峰期,浅成热液型金矿形成于后剪切期的脆性构造叠加阶段。由早到晚,金矿化从韧性剪切带中向外不断迁移。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研究,滩间山金矿田韧性剪切带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本区发育区域韧性剪切带和控矿韧性剪切带,并以NW、NE向为主;NE向区域韧性剪切带是NW向区域韧性剪切带的扭折带;控矿韧性剪切带在区域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而成;经历了多期(次)活动,最终生成脆性断裂。韧性剪切带是金矿形成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矿作用随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同步演化.形成多阶段矿化富集,脆韧性和韧脆性剪切变形是两个主要的成矿阶段。不同方向区域韧性剪切带相互叠加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小秦岭东部控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依据应力矿物塑性变形的差异,区内出露早期、晚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及韧脆性控矿剪切带;②早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形成温度高于500℃,古应力值大于100MΡa,剪切方向以右行逆冲为主,变质作用达高绿片岩相;③晚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生成温度低于500℃,古应力值在70~50MΡa之间,既有右行剪切,又有左行剪切,变质作用为绿片岩相;④韧脆性控矿剪切带形成温度更低,古应力值小于50MΡa,剪切方位多次变化,变质作用为低绿片岩相;⑤在空间上,控矿韧性剪切带呈波浪状,它们在活动—平静—再活动—再平静波浪演化中形成,因而是金矿形成、富集的有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北大城金矿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小型金矿。韧性剪切带分布在北大城—马鹿沟一带,总体呈北东东—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区域变质岩中。韧性剪切带早期以韧性剪切为主,晚期以脆性变形为主。韧性剪切带内由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组成。宏观微观构造明显。金矿化带分布在韧性剪切带内的晚期断裂构造中,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对小秦岭东部的区域韧性剪切带进行了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区域韧性剪切带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北部、北中部、中部区域韧性剪切带及闵峪花岗岩体南缘的区域韧性剪切带在区内均可见到;②区域韧性剪切带中出露的动力变质岩以条痕状糜棱岩、糜棱片麻岩和斜长角闪糜棱岩为主,变质作用达角闪岩相;③闵峪花岗岩体南缘的区域韧性剪切带生成于燕山期,剪切方位多次变化,早期为左行,晚期为右行;④其余区域韧性剪切带生成于太古宙末期,并以右行逆冲为主;⑤它们对金矿的形成、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区域复背形南侧的“秦仓沟组”,原定为一套混合岩和混合岩化变质岩,划属太华群的上部组元.近年经研究确认为具典型韧性变形的动力学标志的古老糜棱岩带,是在左行走滑的强烈挤压条件的深层塑性变形产物,从而肯定了太华群南侧也与北侧一样,为古韧性剪切带所围限.结合实际资料提出了对太华群划分方案的意见.太华群边缘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对小秦岭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认识具重要意义,开辟了认识区域构造格局和金矿分布规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东端桐树林~潘村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特征为例,阐述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的关系,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成矿和窑矿具明显的控制作用,剪切带与神功期石英闪长岩的接触部位是金矿分布的有利地段。剪切带内浅色蚀变带和糜棱岩带及成群出现的含碎裂状黄铁矿的石英脉是良好的找金标志。根据韧性剪切带具有长期多次活动、产状变化复杂的特点,今后应注意在剪切带深部寻找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8.
从剪切带及原岩建造分析入手,论述了工作区内金矿的分布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区内的金矿床(点)无论其物质来源和时代如何,就其空间位置而言绝大多数金矿直接产在剪切变形变质带─—脆性及脆-韧性剪切带中。Fe/(Fe+Mg)高比值的容矿岩石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想把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变质岩区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中金矿成矿作用做为区域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旋回中的一部分。这类金矿主要形成在这一旋回的晚期,变质地质体被抬升的阶段,并就位于低温韧-脆性变形变质带中,属于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分析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DDMZ)内金矿成矿过程中的这种多因素、多阶段的各种信息,我们提出如下参数:区域性参数富铁质变质岩石组合和壳型剪切带;最佳区段参数—低温韧-脆性变形-变质带和弱碱性钾质花岗岩;金矿化带参数—岩石-流体交代带。其目的是明确找矿目标,提高金矿预测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证了小秦岭金矿受华北地台南缘活动剪切带长期演化、有序叠加构造的控制,并提出了新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河南灵宝小秦岭金矿带矿化特征,提出了全区金矿化富集的层位性、分带性、主从性、方向性及似等距性,同时探讨了工业矿脉内金矿化的若干局部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2.
马头滩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中,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年龄与控矿的糜棱岩带的形成时代相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火山岩,成矿流体由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溶液组成。这些特征说明该矿床与剪切带之间存在时-空和成因联系,是一个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灞源地区的赋矿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与金矿形成的关系,查明了控制金矿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并重点论述了金矿床的产出、矿化类型、围岩蚀变和含金矿物等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根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阐明本区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4.
辽南早元古宙辽河群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为变质热液成因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吕梁期变质变形作用关系密切。金矿化带的展布与金矿体的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组构特征,直接赋矿围岩为辽河群盖县组糜棱岩化千枚岩、变砂岩及云母石英糜棱岩等。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作者定义这类金矿床为变质热液型含金剪切带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野外工作中,于遂昌─大柘变质岩断块(下称遂昌变质岩断块)北西侧,麻车─后山垵等地的地表或探矿巷道内,相继发现了多处糜棱岩化岩石露头,认为这一带存在一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经对该带的地质,地球化学及金银矿分布的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指出该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银矿化活动可分为两个期次,即早期金在韧性剪切活动中初始富集,晚期的脆性变形在局部地段形成金矿体。提出在该韧性剪切带找矿工作中,应重视继承韧性剪切带的脆性断裂和断裂带内的浅色蚀变组合及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驾鹿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矿床类型,产于古老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强烈而广泛,尤其是成脉前的钾长石化。蚀变带及其中的石英脉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是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则部分来自太华群,部分来自上覆中元古界高山河组,矿床成因属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