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本君  高振操 《地质论评》1989,35(2):136-144
泰康组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岩性以灰绿色、黄绿色、灰白色粘土、粉细砂、含砾中粗砂为主。下部以边滩相为主,间有河床滞留相沉积;上部属于河漫湖相沉积。根据古地磁与热释光测年结果,泰康组断代:底界距今约3Ma、顶界距今1.2Ma。我们认为泰康组时代属第四纪早更新世。其底界即为松嫩平原第四系底界。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内蒙古中部辉腾锡勒湖相沉积剖面及好鲁库风成砂-古土壤剖面全新世地层的沉积特征及~(14)C、OSL测年结果进行了综合论述,根据岩性特征及测年结果确定了全新统的底界。对内蒙古中部全新统沉积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其划分为3段:全新统下部(开始于12.5~11.4 ka,结束于8.2~7.0 ka)辉腾锡勒为灰黑色黏土、粉砂质黏土,沉积特征指示由冲积相转变为湖相沉积,湖面开始上升;好鲁库沙丘主要为中粗砂,为风成砂堆积。全新统中部(开始于8.2~7.0 ka,结束于4.5~2.3 ka)辉腾锡勒为灰褐色粉砂质黏土,富含有机质及双壳和螺类化石,为典型湖泊相发育阶段;好鲁库沙丘发育黑色砂质古土壤,气候温暖湿润。全新统上部(开始于4.5~2.3 ka)辉腾锡勒为黏土质粉砂,含植物碎屑,为湖滨相沉积,指示湖泊开始退缩;好鲁库沙丘为灰黄色中粗砂,沙丘重新活化,气候干旱。  相似文献   

3.
王永  董进  杨劲松 《地球科学》2020,45(7):2662-2672
哈尔滨荒山剖面是东北地区第四纪典型剖面,因缺乏绝对年龄数据,关于其地层划分及时代还有不同认识.对荒山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与AMS14C、OSL等年代学数据相结合,重新厘定了荒山剖面第四纪地层的年代框架.结果表明,荒山剖面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时晚期至Brunhes正极性时的沉积,B/M界线位于剖面下部46.7 m,剖面起始沉积年龄早于0.90 Ma.根据AMS14C和OSL年龄确定了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的底界,对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分层标志及顶、底年龄进行了分析,确定第四纪各个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分别为:坦途组的年龄为~12 ka BP,顾乡屯组的年龄为12~79 ka BP,哈尔滨组的年龄为79~138 ka BP,上荒山组的年龄为138~580 ka BP,下荒山组的年龄>900 ka BP.据此建立了荒山剖面第四纪地层系统,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井儿洼孔岩心看阳原盆地第四纪湖相层的划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闵隆瑞  朱关祥 《地质学报》2000,74(2):108-115
通过对阳原盆地中井儿洼孔(深200,6m)河湖相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古地磁等的研 究,将第四系河湖相层新命名为阳原群,进一步划分3个组,即下更新统8泥河湾组(深200.6~107.8m,未见底),由褐灰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组成;下一中更新统小组成;下一中更新统小渡口组(深107.8~20.6m)由灰、灰黑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 质粘土和粉砂组成,内含12段纹层,可作为标志层,底界年龄约1000Ka;中一上更新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托克托湖相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岩性描述以及OSL和ESR测年方法,研究内蒙古托克托台地郝家窑剖面和郝家窑钻孔的地层时代。研究表明,郝家窑剖面出露地层厚度47.0 m,湖相层顶部的年龄约为距今100 ka,剖面底部的年龄约为距今150 ka。郝家窑钻孔岩性大致分3段:0~12.77 m为棕黄色粉砂质黏土、黏土质粉砂,OSL年龄为距今120~40 ka,应属晚更新世马兰黄土;12.77~72.23 m为淡黄绿、灰褐色粉、细砂层和粉砂质黏土,湖相沉积层,OSL年龄约为距今400~100 ka,属上更新统—下更新统;72.23~118.45 m为棕红色粉砂质黏土层夹钙质层,属受流水影响的风成黄土,ESR年龄为距今476~990 ka,对应于中更新统离石黄土。托克托湖相层的时代与萨拉乌苏河流域经典的萨拉乌苏组(距今75~150 ka)有较大差距,似乎不宜归入萨拉乌苏组,建议暂称为托克托组。  相似文献   

6.
钻孔XJ01位于废黄河三角洲滨淮镇附近,钻孔中上更新统顶部与全新统有4个14C测年数据控制,该孔全新统岩性特征自下而上为潮间带含贝壳砾质砂层、浅海相淤泥质黏土层、三角洲前缘相深灰色粉砂、三角洲平原相黏土质粉砂及粉砂质黏土。全新统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详细地反映了废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各时期的沉积环境,其中,全新统下部见大量的有孔虫与海相介形虫,中部微体古生物略少,上部地层中海相介形虫增多。整个全新世微体生物组合揭示了一个河口变化的水动力控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我公司186队在西安地区施工了三口热水井,其深度在1300~1700m,有两口井自流,另一口井采用注水压裂引流新工艺,日产水量及水温均满足了用户的要求,现对此作如下介绍。 1 地层概况 0~70m为第四系亚粘土,夹中粗砂和砂砾石层。 71~650m为第四系三门组,上部有350mm砾石层,下部为中粗砂,含砾,夹粘土。 651~1200m为第三系霸河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薄泥灰岩。 1200~1500m为第三系寇家村组,以泥岩为主,泥岩砂岩、粗砂岩不等厚互层。 1501~2500m为下第三系白鹿塬组,上部为含砾粗砂岩、泥岩互层,下部以泥岩为主。  相似文献   

8.
东北末次冰期的古环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在东北区含有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顾乡屯组中测得了一批C14年龄数据。例如,在典型地点哈尔滨顾乡屯地下10-13米处年龄大于40,000年;在哈尔滨荒山、榆树周家油坊和永吉江南窝堡等剖面中上部为2-3万年,向下不同深度处年龄大于40,000年。又如肇源三站出土的完整松花江猛犸象(Mammuthus sungari Chou et. Chang)(骨架为21,200士600年。在安图明月镇产“安图人”及其化石群的洞穴堆积中为26,560土550-35,370士1800年。在永吉大绥河坝址为17,140士270年。在扎赉诺尔东露天矿上部为11,280土200年,下部巨型猛犸象骨架为33,450士2000年。  相似文献   

9.
作者首次将怀柔地区第四纪地层,由老至新划分成五个地层单位。中更新统为坡、洪积物,下部浅红色角砾岩与亚粘土互层,上部红、黄红色含角砾亚粘土,厚8m。上更新统下部为洪积砾石层夹亚粘土,厚11.8m,测得热释光年龄7.1±0.36万年,6.6±0.32万年;中上部为冲积亚粘土及细砂层,夹泥炭数层,厚8.9m,含软体化石,并测得热释光年龄2.7±0.14万年,C~(14)年龄1.93、1.72、1.54万年。全新统划分为以下三部分:下全新统为冲积细砂夹砂砾层,厚4.6m。局部为亚砂土及砂土层,厚2m,其泥炭夹层测得C~(14)年龄9291±161年及6750±128年。中全新统为冲积物,上部亚粘土,中部黑色泥炭层,下部细砂及砂砾层,厚5.1m;测得C~(14)年龄为4730—2976年。上全新统为冲积细砂、砂砾层,各地厚度不等,测得C~(14)年龄为804±131年。在1∶5万怀柔幅测区内,除西北隅有少量的低山丘陵外,近百分之九十的面积为第四纪堆积平原。由于该区第四纪以来主要以沉降为主,故地表所出露的第四系主要为更新统中晚期地层。现对其划分和对比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对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酒房台剖面更新统上部年代地层-萨拉乌苏阶初步研究的成果.萨拉乌苏阶底部为黄棕色砂层.底界年龄暂定为150 ka.顶界年龄约10 ka,萨拉乌苏阶上部与下部界线年龄约75 ka.萨拉乌苏阶下部以湖沼相沉积为主,夹风、河流堆积物:上部以风成砂为主,夹湖沼相沉积物.150 ka以来该区经受3次水体扩张3次风砂侵入.阶内代表性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下部是:鄂尔多斯人(即河套人)、主氏水牛、诺氏象、河套大角鹿、哈克图转角羊等:上部是:披毛犀和野驴等.古气候特征是:150~75ka期间,以温湿为主,但中间曾夹有多次气候波动.75~60 ka时期气候转为干冷、多风,60~20 ka间气候明显暖湿,20~10 ka气候又转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十余条露头剖面和覆盖区数十口油气探井的研究,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埃迪卡拉)系划分为雅安—南江、峨边—仪陇、威远—开县、宜宾—石柱、雷波、龙门山、城口—巫溪、桐梓—恩施和沿河—大庸等9个地层小区,对其中在油气勘探中较重要的4个小区的地层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将震旦系划分为下部的陡山沱组/喇叭岗组和上部的灯影组,后者进一步分为4个岩性段。把灯影组中上部的一套碎屑岩视为一个标志性的岩性段;并将原归于灯影组顶部,以麦地坪段为代表,含早寒武世小壳类化石的地层从该组中分出,作为寒武系底部的一个组一级岩石地层单位。依据最新的中国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标准,将震旦系底界置于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之底,顶以麦地坪组底平行不整合为界;陡山沱组相当于震旦系下统到上统下部,即包括下统九龙湾阶、陈家园子阶和上统下部吊崖坡阶,而喇叭岗组只相当于吊崖坡阶,灯影组则仅相当于上统上部灯影峡阶。以岩性、古生物、稳定碳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以及测井曲线等为依据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系的对比关系,并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标准剖面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广东湛江地区北海组的成因和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俊平 《广东地质》1997,12(3):54-60
在湛江地区广泛分布的北海组,其底与湛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面被湖光岩组火山岩喷发不整合覆盖。研究表明:湛江地区的北海组上部是以冲积相为主的砂质粘土、粘土质砂,下部是以洪积相为主的砾石;据上、下地层接触关系、热释光地质年龄及孢粉组合等资料,北海组形成于中更新世,地质年龄为23万 ̄68万a。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超压系统分布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孔友  查明  钟建华 《地质科学》2006,41(4):636-647
钻井揭示准噶尔盆地超压明显,且不同地区超压出现的深度和层位不同。本文将准噶尔盆地在纵向上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3套超压系统。上部超压系统顶界受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控制,底界受下白垩统胜金口组控制,构成压力封存箱。中部超压系统的封隔层为三工河组,构成顶封滞排型异常压力系统。下部超压系统发育在三叠系及以下地层之中,以白碱滩组为封隔层构成顶封滞排型异常压力系统。三者在平面上有不同的分布范围。白垩纪是准噶尔盆地超压形成的开始期,新近纪得到进一步加强。其中,下部超压系统开始形成于白垩纪早期,中部超压系统开始形成于白垩纪中期,而上部超压系统形成的最早时期应为中新世。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第四系中统划分方案的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地层规范中规定第四系划分为两个统,即全新统和更新统,后者又分为下、中、上3个阶。这3个阶大部分第四纪地质工作者习惯称为下、中、上更新统。本文仍暂用此名。下、中更新统的界线一般以B/M为界,年龄为0.78MaB.P,但从泥河湾组、午城组顶界看,可能要到100~1.20MaB.P.;中、上更新统界线,一般以0.128MaB,P为界,代表末次冰期的开始,但从黄土高原S1底界、萨拉乌苏组底界和小渡口组顶界看,其年龄为0.128MaB,P,或0.14MaB P或0.20MaB,P.;上更新统与全新统的界线,其年龄基本上集中在0.010~0.011MaB,P,代表冰期结束,温暖期开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揭阳市炮台镇钻孔ZK002的岩石组合特征及14C、OSL测年结果,对广东潮汕平原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将其与广东沿海地层对比,发现潮汕平原比珠江三角洲更早接受第四纪沉积,在中更新世时先形成一套厚达几十米的沉积物。本文尝试新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炮台组表示该套地层,是在潮汕平原上不整合于基岩风化壳之上、平行不整合于礼乐组之下的地层,岩性为褐黄、灰黄色砾石、砾砂、含砾粗砂、中粗砂夹灰黑、褐黄色淤泥、黏土、粉砂质黏土、粉砂,顶部为花斑黏土,含腐木及植物碎片,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蓟县地区,第四系更新统地层较发育,并发现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活动遗迹。作者根据实测剖面由老至新划分为二个组:(1)中更新统小岭子组,为洞穴堆积物,由含角砾砂质粘土,夹石灰华及“灰烬层”组成,可见厚度5.9~6.6m。其中含梅氏犀、肿骨鹿、硕猕猴、李氏野猪等动物化石;(2)上更新统官善村组,为地表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透镜状砂和砂砾层组成,厚度>16m。该组中产有披毛犀、普氏野马、纳犸象、野猪、纳呼尔锦羊、蒙古兔、欧洲野兔等代表性分子。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蓟县地区,第四系列新统地层较发育,并发现丰富的哺乳动物石和人类活动遗迹。作者根据实测剖面由老至新划分为二个组:(1)中更新统小岭子组,为沿穴堆积物,由含角砾砂质粘土,夹石灰华及“灰烬层”组成,可见厚度5.9-6.6m。其中含梅氏犀,肿骨鹿,猕猴,李氏野猪等动物化石;(2)上更新统官善村组,为地表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透镜状砂和砂砾层组成,厚度>16m。该组中产有披毛犀,普氏野马,纳犸象,野猪  相似文献   

18.
在黔北上二叠统底部铁铝质黏土岩、下部煤层及其顶底板炭质黏土岩中发现其富集稀土、铌、锆和锂等关键金属元素,其中铁铝质黏土岩REY、Nb、Zr和Li平均含量分别为807×10-6、143×10-6、1107×10-6、375×10-6,下部煤层及其顶底板炭质黏土岩中REY、Nb、Zr和Li平均含量为分别为555×10-6、104×10-6、786×10-6、116×10-6。显示出该区域该层位具有关键金属矿床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河湖相层岩石地层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儿沟剖面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化销营郝家台南侧,主要出露晚新生代泥河湾河湖相层——阳原群,总厚129.25m。根据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和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将剖面地层划分为122层。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第四纪河湖相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组,即泥河湾组、钱家沙洼组和郝家台组。剖面下部河流相含砾中粗砂层至中部河流相砂砾层之间的湖相灰绿、灰黄色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层称泥河湾组;剖面中部厚层河流相砂砾、粉细砂夹粘土质粉砂层称钱家沙洼组;剖面中部河流相地层之上的滨浅湖相灰黑、浅灰绿、灰黄、浅红色粘土质粉砂层称郝家台组。第四纪时期古湖经历了河流相→滨浅湖相→河流相→滨浅湖相至湖泊消失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顶部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部的油砂露头剖面的精细野外实测,在克拉玛依上组油砂露头共识别出11个单砂层,岩性以灰褐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以及中砂岩等粗粒岩石为主;在八道湾组底部砂岩中共识别出12个单砂层,为多期河道迁移叠加的产物,每一单砂层均以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中细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