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矢量河网数据渐进式传输是制图综合的逆过程,从几何特征出发化简曲线的方法忽略了曲线的形态特征。鉴于此,以曲线轴线为基准,基于曲线弯曲层次化提取河流曲线数据,并将提取的曲线数据分层组织,构建结合目标层和几何细节层的河网多尺度表达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发了矢量河网数据的渐进式传输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LiDAR DEM在平原区河网自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霞  史照良  李鹏 《测绘通报》2013,(9):51-54,74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数字河网是水文模拟的关键和基础。本文分别利用传统方法与LiDAR生成的DEM数据源,针对地势起伏较小的江南平原区进行河网提取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未经任何处理的LiDAR DEM提取的河网与真实河网的匹配度达到67.34%,较传统DEM提取的河网与真实河网的匹配度有明显提高,提取结果与真实河网基本吻合。这种快速有效自动提取河网的方法,可以为后续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研究一种有效实用的三维城市模型数据组织方法。面向实体的三维模型是城市三维模型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表达实体几何特征的同时,能够完整地记录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空间关系、语义关系等,尤其适用于城市复杂密集区域地理关系的表达。文中采用分区、分层的思想,依据城市空间划分指标体系和实体分类规则,设计了城市实体三维模型的构建流程,提出了一种面向实体的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组织方法,构建了实体三维模型库,实现了模型数据的高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大规模城市实体模型数据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基础地理实体关系难以构建和使用复杂等问题,通过分析已有实体关系类型,归并、化简、重新分类已有实体关系类型;设计实体关系一体化存储模型,并梳理出所有基础地理实体分类中存在的基础关系;通过编制实体关系构建表和实体关系构建批处理程序,实现了基础地理实体关系的快速批量构建,验证了实体关系的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实体关系技术方法,便于实体数据关系的构建,在数据应用中也较为方便,在新型基础测绘和实景三维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河网矢量数据双层次多尺度表达的渐进式传输模型,结合目标层次的河流选取和几何细节层次的曲线多尺度表达,建立了河网多尺度数据结构。在Client/Server结构的WebGIS系统中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河网矢量地图数据的渐进式传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谢炎宏  王亮  董春  康风光 《测绘科学》2021,46(10):219-226
针对现有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系统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相关信息服务产品难以推广与应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地震灾害防治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运用知识构建理论,梳理防震减灾策略与地震理论、基础信息、功能服务等地震防治实体间复杂的语义关系,抽取各类地震灾害信息并建立语义网络,构建以防震减灾为核心的地震灾害防治知识图谱,并对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能够直观的展示地震防治信息间语义关联,实现不同类型信息的综合联动,提高了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从多尺度数据分级分类组织方法、地图制图表达方法设计以及要素表达中的空间冲突关系处理3个方面对面向网络电子地图的制作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各类问题的处理原则和解决方案,得出模版制作方法。该方法已在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河网分级算法不能有效确定主次关系的问题,该文在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汇流累积量的河网分级算法。首先,对矢量化的河网添加汇流累积量属性,并在其基础上构建树状结构的河网拓扑关系。然后从流域的出水口开始,逆流而上利用河网主干提取算法对河网逐层遍历提取主干。最后根据每一层级的主干提取结果对河网分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河网分级算法能够较好地确定河网的主干,反映河网中河段的层次关系,且与分级后的山脊线网络衔接良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统计特征的河网结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特征因子进行空间数据库河网结构分类的方法和技术。探讨了各种类型河网的特征,阐述了时河网进行分类的因子及河网分类的方法和过程,描述了河网数据的有向图组织厦其分类实验。  相似文献   

10.
知识图谱是揭示实体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其在应急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了面向一体化综合减灾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介绍了知识图谱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知识图谱在应急减灾工作中的应用;然后,总结了面向一体化综合减灾的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和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知识抽取、信息融合、知识建模和知识存储;随后,以九寨沟地震为例展示了面向九寨沟地震减灾的知识图谱构建过程、构建结果,并介绍了知识图谱在应用减灾信息主动推送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知识图谱应用于一体化综合减灾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莱州湾东岸河流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了莱州湾东岸河流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计盒方法对莱州湾东岸的黄水河和王河水系进行了分形分析,获得了两水系的主河道河长分维数和河网分维数,并以此探讨了分维数与流域地貌和地质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形分析为研究区流域地貌学与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图上河流的自动综合,建立了基于河段的河系结构化数据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河段与河段、河段与面状水系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河系河段的层次关系;建立了一种面向自动综合的河系结构化数据模型,模型包含了大量水系综合所需要的信息。基于上述数据模型,设计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河系结构化算法,该算法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河系结构化算法只针对河流以及只适用于形态相对简单的河系的缺陷,较为全面地考虑了河系结构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彭东亮  邓敏  赵彬彬 《遥感学报》2012,16(5):953-968
本文基于Morphing连续变形技术的一种技术探讨河网的多尺度变换方法,主要涉及对应河流间的Morphing变换和无对应河流的河流删除这两类问题。本文首先对两个不同比例尺的对应河网进行河流匹配,确定河流的对应情况,然后以较大比例尺河网向较小比例尺河网变化的方式进行河网的多尺度变换。对于在两个不同比例尺河网中对应存在的河流,采用顾及交汇点信息及河流结构信息的形状内插方法进行Morphing变换;对于仅在较大比例尺河网中存在而在较小比例尺河网中不存在的河流,则以河流的干支总长作为其重要性标准,进而依据给定的变换程度参数删除重要性较小的河流。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与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河流间的Morphing变换效果,提高河流选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某条河流除了河流自身的数量与质量特征外,该河流在河网结构中的空间位置及其相关结构特征将提供全局性的评价依据。河网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由各条河流的几何特征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为了完整表示河网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动态树结构的河网分析思想,阐述了动态河网树结构的建立、维护及其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设黄河“智能大脑”服务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文、地理景观和地貌特征,下游河道变迁和河口变迁历史及生态治理,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等基本背景,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具有的优势。然后重点论述黄河“智能大脑”如何服务流域保护和发展,提出黄河“智能大脑”三要素,即感知系统(天地一体智能感知网)、存储管理系统(资源池)和操作系统(时空大数据平台);论述了流域一体化时空大数据中心的构成及其基本功能,时空大数据平台及其目标要求,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网格集成与弹性云的混合式时空大数据平台技术体制和构建技术,提出采用“共用时空大数据平台+”应用概念模型及其具体应用模式。最后讨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服务黄河流域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强流域上中下游7大城市群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基于流域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服务保护和发展的综合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支撑流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增强流域整体性和协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的河流污染动态模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耀  杨武年  李刚 《测绘科学》2007,32(3):86-87
本文论述了稳态均匀流场中的一维河流水质扩散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基于GIS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河流污染动态模拟系统。该系统以乐山市涌斯江支流段的地理底图及基本数据为例,实现了对河流污染情况的动态模拟。通过对该系统的一系列操作,可以对河段任意位置污染物浓度进行自动查询和修改,从而为河流水质污染的监测和管理提供可视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Obtaining spatial similarity degrees among the same objects on multi-scale maps is of importance in map generalization. This paper firstly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map scale change’ and ‘spatial similarity degree’; then it proposes a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spatial similarity degree between a river basin network at one scale and its generalized version at another scale. After this, it validates the new model and gets 16 points in the model validation process. The x-coordinate and y-coordinate of each point are map scale change and spatial similarity degree, respectively. Last,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spatial similarity degree taking map scale change as the only variable is obtained by the curve fitting method. The formula along with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automate the algorithms for simplifying river basin networks.  相似文献   

18.
河道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禄  莫登华  姜贤瑞 《测绘工程》2003,12(4):19-21,29
论述了河道地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就软件平台选择、系统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系统开发目的是为充分利用长江不同时期的河道观测成果,提高河道及水文分析计算水平,加速河道管理的信息化,优化河道演变分析计算方法,实现河道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查询、管理、输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南流江流域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介绍了Arc GIS中进行河网提取的一系列过程,并利用其图解建模工具,提取南流江流域的不同汇流累积面积的水系河网,实现了提取过程的流程化处理。分别统计河源密度和沟壑密度,并分别计算它们与汇流累积面积的几何函数关系,并对其进行二阶求导,确定其二阶导数关系,得到合适的汇流累积阈值,并借助分形分维理论对河网的分维值进行了验证。利用函数关系和分形分维确定汇流累积面积提取水系河网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人工选择汇流累积面积的主观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知道研究流域河网分维值的前提下,可快速获取准确的汇流累计面积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