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多重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多重地层划分单位的涵义,属性及划分标准;重点探讨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传统地层单位的关系;以京西,冀北古生界为例说明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及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北部古生代层序地层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炳松 《地质论评》1996,42(1):14-21
层序地层系统,本质上就是以各种不同级次的海平面变化所控制的不同级次的沉积层序为单位,在年代地层学格架中所建立起来的地层系统。本文以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为主要依据,结合生物地层和地震地层的研究成果,在进行详细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古生代地层中建立起了由不同周期叠加的海平面变化所控制的不同级次的层序所组成的层序地层系统。通过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相结合的方法,厘定并标定了一系列重要地质界线的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多重地层划分单位的涵义、属性及划分标准;重点探讨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传统地层单位的关系;以京西、冀北古生界为例说明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及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西藏区内所开展的层序地层分析主要涉及到中生代的二级或三级层序。基于露头剖面的沉积相、古生物、磁性地层以及地质事件的综合研究,探讨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现今所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初步建立了区内中生代层序地层年代格架;②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盆地中的层序数量、结构与层序类型具有较大的差异;③层序地层与磁性地层的结合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未来区内的层序地层研究应在3个方面展开;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树立株罗纪-第三纪海平面变化曲线;②探索层序地层填图新方法;③多岛弧造山模式和多机制的隆升模式等大陆动力学问题也是层序地层所遇到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山东沂水地区早中寒武世地层属陆表海沉积。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相序以及地层结构,层序界面标志等特征,将区内中下寒武统划分9个层序和识别出10个层序界面。Ⅰ型和Ⅱ型层序上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凝缩段不甚发育。  相似文献   

6.
铁岭凡河地区元古宙地层始于凡河元古宙坳位于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层序地学理论,自下而上划分六个层序,即关门山层序,虎头岭层序,二道沟层序,石门层序,杨士屯层序,于北沟层序。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分别代表海侵退积结构和海退进积地层结构,而中间饥饿段则以加积为主,各层序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海岸暴露带和海侵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  相似文献   

7.
吉林浑江流域新元古界露头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吉林新元古界被识别出三个层序,重点研究了上震旦统万隆组、八道江组及青沟子组的副层序类型及堆叠形式;用层序地层理论讨论了组的穿时,重新研究了已有年龄资料;并根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资料,对吉林与辽南新元古界提出了新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8.
钻孔样本间因存在地层层序不一致而导致无法确定建模时各地层拓扑关系,是采用钻孔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难点。拟通过下述方法解决这一难点:在已知的主地层层序表情况下,由主地层层序表结合钻孔信息推测出其他地层层序表,建立地层层序表集,再通过运用空间分析的手段来确定钻孔样本与各张地层层序表的归属关系,采用最大数目地层连接法来自动确定两个地层层序表间相互连接关系,并得到合并表;然后结合这种连接法,将全部地层层序表合并为一张最终地层层序表,从而确定所有地层拓扑关系;所有钻孔数据按照最终表进行标准化,之后运用表面建模方法进行三维地层建模。在诸永高速公路K120+030~K120+300段滑坡区域的三维地层建模中,运用该方法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北部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中,应用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测区古生代一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利用层序地层对岩石地层单位界线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测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和预测地质体的能力,使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更为合理。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并论述了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相关性,提出了层序地层在沉积岩区1:5万区调地质图面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上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北岳  颜佳新 《地球科学》1994,19(5):597-608
在详细研究广西上二叠统碳酸盐岩、硅质岩和陆源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等时地层界面的追踪和层序地层对比,建立了不同相区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配置,进而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的形成都同时受到全球海平面升降,盆地基底沉降、沉积物充填的控制,在层序发展的不同阶段,受控的主导因素有别,从而形成不同样式的层序构成。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沉积学的新理论和新概念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地层学领域,岩石地层学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旨在从地层的沉积作用入手,讨论了地层的结构类型、分类及其地层的有序性。地层的沉积作用由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形成,并细分为4种类型的旋回沉积作用。现代岩石地层学的基本内容包括:(1)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或厘定,(2)地层的成因,(3)地层的时代;(4)地层格架(岩石地层格架、年代地展格架和生物地层格架)等.岩石地层单位的确立是岩石地层学研究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地层的五个基本属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1)岩石学特征,(2)生物学特征;(3)结构特征;(4)厚度和体态;(5)接触关系(地层单位顶、底和内部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研究表明:沂沐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发育较全,而断裂带以东的钱是东地区仅发育白垩纪地层;断裂带两侧中生代地层的化石组合、火山岩特点等都相差很大。本文将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坊子组归于下-中侏罗纪,三台组归于中侏罗统,分水岭组暂归于上侏罗统、西洼组归于下白垩统;而将沂沐断裂带以东的莱阳组、青山组归于下白垩统。王氏组归于上白垩统。笔者废除使用蒙阴群(组)和汶南(亚)组,并建设将鲁北地区目前使用的“王氏组” 废除,另建新名。  相似文献   

13.
断陷盆地构造作用与层序样式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解习农  任建业 《地质论评》1996,42(3):239-244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含煤和含油气盆地是陆相断陷盆地,其层序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作用。笔者通过典型断陷盆地层序层的研究,根据构造沉降及其可容空间变化特点,提出了拉张型,挤压型,走滑-伸展型和热沉降型四种层序样式,并总结了各种层序中体系域构成特点,概括了多幕裂陷型,断坳转化型和走滑-伸展型三种层序地层格架模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的新方案和近年的来新研究成果,对东北地区中元古代地层岩性、同位索年龄、叠层石以及地层接触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对区内中元古界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核实,辽宁的长城系(1.8~1.6 Ga)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1.6~1.4 Ga)包括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  相似文献   

15.
阴极发光在古生物地层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志敏 《现代地质》1994,8(1):27-33
作者应用阴极发光对碳酸盐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同一构造单元、同一沉积盆地中,时代相同的地层,阴极发光特征相似,可以运用阴极发光进行地层对比,而在不同构造带中,尽管碳酸盐地层时代相同,但阴极发光却不相同,不能用阴极发光进行对比。反之,已知时代相同,阴极发光却不相同的碳酸盐地层,可推断它们处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展布规律新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依据柴达木盆地北部冷科 1井等钻井及大煤沟剖面等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 ,重新建立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层系统 ,并标定了地震剖面 ,追踪出了中、下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及厚度。研究结果表明 ,早侏罗世时柴达木盆地北缘为断陷沉积 ,各次凹地层沉积最厚 ,且利于烃源岩发育 ;中侏罗世时柴达木盆地北缘为早期断陷、后期坳陷 ,烃源岩厚度及分布范围较小。这一成果 ,为确定柴达木盆地北缘主力烃源岩展布 ,开展油气地质研究及确定下步勘探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详细研究组成内陆叠合型盆地的各个单型盆地的沉积体系三维构成的基础上 ,采用动态成因地层和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恢复了叠合型内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 ,并根据各类等时地层界面的构型 ,将盆地地层序列划分为 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进而分析了内陆盆地在同生裂陷和衰减坳陷等不同阶段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吴跃东  刘家云 《安徽地质》2001,11(3):185-194
安徽省定远东部一明光地区古近一新近系划分方案不一,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利用构造一岩性一岩相法进行l:5万地质填图,系统采集了ESR测年样,并结合区域对比.自下而上划分古近纪定远组、明光组,新近纪下草湾组和桂五组。该区古近一新近纪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磨拉石和陆相火山岩建造为主,陆相红色类磨拉石的建造分析表明其形成于冲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碎屑物质来源于沉积区东边扬子地层区的浅变质岩和沉积区西北侧华北地层区变质岩和未变质岩石。其陆相火山喷发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活动性环境,是区内火山活动最盛的时期。其盆地类型为箕状断陷型、迁徒型和坳陷型。根据盆地充填沉积序列划分出4个层序(2个二级和2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和层序Ⅳ不完整,层序Ⅱ和层序Ⅲ皆由冲积沉积体系域、湖扩张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3个基本单位构成。层序界面主要有区域构造运动界面和盆地构造应力转换面一体系域转换界面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根据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将原乐平组的官山段和下老山段划归茅口阶‚编制了这 一时期的沉积断面图‚并对这一时期的沉积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董丽霞 《新疆地质》2005,23(1):19-22
新疆东天山地区蓟县系原卡瓦布拉克群为一套岩性复杂、变质程度差异很大的变质岩系,通过大黑山幅1:25万区调的调查研究将其进行了解体,根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及所含叠层石的组合重新厘定了层序,它包括了未分太古界、下元古界兴地塔格岩群(Pt1x)、长城系杨吉布拉克岩群(Chy)、蓟县系爱尔基干岩群(Jxa)和青白口系帕尔岗塔格岩群(Qmp),同时对各岩群的岩石组合、变质、变形进行了区域性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