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量研究表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但是该盆地东部揭阳凹陷水合物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揭阳凹陷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对该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成像道集优化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得到针对水合物的新处理地震数据体,并通过高精度网格层析反演得到层速度数据体。利用该数据开展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获得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波阻抗异常,综合分析反演与地震属性识别水合物。从新处理地震资料看,该区域似海底反射(bottom simulation reflection,BSR)反射呈连续、不连续与地层斜交等特征,BSR发育在一个继承性小型水道上,且下部断裂和气烟囱发育。通过分析BSR特征及BSR上下地层的速度、波阻抗、振幅、频率、相干等属性异常,结合水合物成藏条件,发现了南海北部新的天然气水合物有利富集区,为该区域水合物勘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主要根据误差能量和频谱特征,分析地震资料处理中最小平方反滤波白噪化后反滤波因子、滤波结果和地震子波的变化。指出选择适当小的白噪因子λ,可使反滤波因子稳定,提高滤波效果,有效地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倒双谱兼有倒谱和双谱优势的特点,利用地震记录的倒双谱估计地震子波。首先采用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倒双谱计算方法,求取地震记录的倒双谱系数,再利用倒双谱系数分别得到地震子波的最大和最小相位分量,进而重构出地震子波。该方法避免了双谱法提取地震子波过程中的相位计算。合成数据实验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倒双谱法能较准确的估计地震子波,效果优于双谱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参量阵浅地层剖面以其简便的野外采集方式、高分辨率的浅部地层成像能力,迅速发展为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探测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获取东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地质信息,针对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数据开展了精细化处理。首先将异常振幅压制和空间振幅均衡等方法有机结合,解决了数据中的各种噪音和能量不均衡等问题,然后利用Hilbert变换提高地层分辨率,最后利用信号增强技术进一步提高同相轴连续性,获得了波组特征更清晰的地震剖面。处理后的参量阵浅地层剖面具有信噪比较高、连续性好、地层结构清晰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揭示空白带、气烟囱、亮点和火焰状异常等地震反射特征,为识别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地质信息奠定基础。对精细处理后的数据进一步开展曲率属性、瞬时振幅属性、相干属性等地震属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浅层天然气水合物渗漏相关的声学异常能够被清晰地识别出来。此项研究一方面验证了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数据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探索了属性分析技术在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检波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会影响地震资料成像,特别是对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影响更为明显。通过对海上某区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详细分析,最终分别在叠前采用子波处理、潮汐、水速校正、面元中心化方法,叠后采用频率、波数域滤波的方法压制采集脚印。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采集脚印从时间切片和剖面上均有了明显衰减,而且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属性。为精细刻画、描述地质构造形态和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分布及有利富集区带,提供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6.
位于马来盆地与西纳土纳盆地交汇处的研究区上新统?更新统发育复杂的浅海、海陆过渡相水下分支河道体系,常规的地震资料无法进行精细识别刻画。通过对叠后地震资料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提取了地震资料高频分量,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效识别了薄层砂泥岩交互特征和细微沉积体。通过对高频分量进行瞬时属性提取,明确了目的层段水下分支河道的平面展布特征。与常规叠后地震属性相比,经过希尔伯特?黄变换后的叠后地震资料提取的瞬时属性显示了更多沉积体系的细节特征,为水下分支河道的内部结构、发育期次、切割关系等时空演化研究提供了更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7.
多子波地震道分解是一种新的地震道分解技术,它是以分解算法将地震道分解成不同形状,不同频率的子波。利用多子波地震道分解等技术,对东海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地震数据体进行多子波地震道分解与重构、频谱衰减和数据体波形分解等应用研究,找出了与钻井资料吻合,并含有地质意义的属性,勾画出该地区主要油藏的含油气范围和有利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东海Q构造古近系低孔低渗储层普遍发育,砂泥岩阻抗叠置严重,整体非均质性变化剧烈。落实致密碎屑岩“甜点”分布范围是当前该区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在地震岩性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前敏感属性反演的地震“甜点”预测技术。采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截距和梯度合成的扩展弹性阻抗(EEI35°)属性开展地震岩相预测。利用高孔砂岩储层的低密度特征解决地震物相预测的问题,并结合地震岩石物理定性和定量判析技术,优选复合属性进行地震流相识别。最终在层递式相控思想指导下,实现相对高孔高气饱优质储层的准确预测。实例应用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刻画研究区致密碎屑岩“甜点”展布规律,为后续目标搜索和井位优化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北部陆坡深水区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性复杂,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时,如何获得中生界的高品质地震资料至关重要,而选择合适的地震采集参数是关键。7、10和12 m电缆沉放深度试验表明不论从频率分析,还是从子波特征、子波能量各方面均可发现7 m的沉放深度较优。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以往一般采用单时窗合成地震记录,即对测井曲线求得反射系数与理论子波进行褶积,但由于地层浅部和深部的频率不同,导致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剖面吻合得不好.提出了对地震资料采用分时窗提取子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从井旁地震道提取地震子波进行频谱分析,地层浅部和深部地震子波的主频和波形不同,并考虑时延特性,采用分析结果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