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波浪成长理论基础上,考虑到台风流浪的基本特点,等效水深的概念,浅水区波浪的折射,不规则波的能量分布特性,受陆岸和岛屿影响角度范围内的有效能量风区长度等因素,提出了受陆岸,岛屿影响浅水区(包括海湾区)台风风浪的计算方案,本方案只需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和计算点于各方位的风区长度(受陆岸影响部分)等资料,便可快速地得到计算点的波浪要素。经实测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再论台风波浪的波型及其与海岸工程设计波浪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实测台风波浪资料对台风影响过程中固定点波浪能量集中度的变化和有效波陡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华南近岸浅水区台风波浪的波型与台风中心位置的统计关系,并进一步阐明了台风过程中固定点出现较大台风波浪的波型是风浪以及用于海岸工程设计的台风波浪亦为风浪的结论。文中还讨论了台风波浪波型对海岸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波高、周期等要素取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少英  张经汉 《台湾海峡》1994,13(2):158-165
本文以实测台风波浪资料对台风影响过程中固定点波浪能量集中度的变化和有效波陡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华南近岸浅水区台风波浪的波型与台风中心位置的统计关系,并进一步阐明了台风过程中固定点出现较大台风波浪的波型是风浪以及用于海岸工程设计的台风波浪亦为风浪的结论,文中讨论了台风波浪波型对海岸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波高,周期等要素取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受陆岸影响浅水区台风风浪的推算方案》后报影响汕头近岸区的台风风浪,并以此与Thompson关于波型的判据和合田良实的不同波型能量集中度的规定相结合,计算台风混合浪,经与现场实测资料相比较,效果良好;依44年台风浪的后报结果,可以得到各场台风过程的波高,波能和主波向的变化以及后报台风较大浪时能随方向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针对远区台风对河口波浪动力场的影响问题,利用第三代波浪模式SWAN计算了远区台风"三巴"期间长江口波浪动力场分布,分析了陆架至河口区的波浪能量耗散和波致泥沙侵蚀的时空分布,发现波浪由外海向近岸传播过程中,波-波相互作用导致能量由高频向低频转换,周期和波长逐渐增大,近底层轨道流速增大,能量密度增高;阐明白帽破碎是维持深水区波浪能量平衡和限制波高成长的主要机制,底摩擦耗能和水深诱导的破碎耗能是长江口横沙东滩和崇明东滩邻近海域波高衰减的主要原因;提出波浪产生的底部切应力与相对水深有关,当波浪传播到浅水区时,波长和周期越大,波浪切应力越大。研究揭示了与河口相距数百公里的远区台风能够对长江口波浪动力场产生明显影响,河口水下三角洲前缘是最容易受到波浪侵蚀的区域,研究成果弥补了目前关于陆架远区台风对河口波浪动力场影响研究的不足,对深化认识远区台风对长江口动力环境、地貌演变、航运安全和滩涂保护等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江夏  朱钰  徐杰  姚宇 《海洋通报》2023,(3):260-271
全球再分析海面风资料在波浪模拟和风能资源评估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风场资料种类繁多,且准确性在不同海域差异较大,使用时需要进行适用性分析。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和ERA-Interim再分析风场,利用多个站点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在中国近海的适用性,并将再分析风场输入FVCOM-SWAVE波浪模型,对比了它们在常风天和台风天对波浪模拟的效果。结果表明:(1)常风天条件下ERA5和ERA-Interim资料在中国近海表现相似,风速较实测值略偏大,均能基本反映海表面风场变化和平均风速分布,吻合度指标在各站点均超过0.9;(2) ERA5对台风的模拟显著优于ERA-Interim,能较好模拟台风风速结构,对不同台风模拟精度差异大,整体上会低估台风风速;(3)风场质量是造成波浪模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ERA5和ERA-Interim均能较好地模拟常海况下的波浪变化情况,而在台风浪的模拟中ERA5更优,“双台风”现象对风速和波浪的模拟准确度影响大。  相似文献   

7.
汕头近岸区的台风波浪(一)实测记录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选择了汕头近岸区某测点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下同)波浪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实测记录的分析;(二)后报台风波浪及其基本特征;(三)各种重现期台风波浪要素的确定。力图为该近岸区海岸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水动力参数提供依据。本文,着重分析了实测台风波浪能量的分布,给出台风过程波浪能量随频率和方向的变化;波浪能量的集中程度以及台风过程测点出现波高最大值时波浪能量随频率和方向的分布等。从实测资料的分析揭示台风波浪能量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加密的非结构三角网格,以Holland模型风场叠加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海面风场构造的合成风场驱动第三代浅水波浪数值模型(SWAN)对2017年影响闽东海域的“纳沙”和“泰利”台风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运用浮标站的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风速、有效波高与实测值符合较好,合成风场能较好地模拟台风期间的风速变化过程,SWAN模式能够合理地再现闽东沿海台风浪的时空分布特征.由模拟结果可见:台风“纳沙”中心越过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北部海面,受海峡地形的约束,其波浪场呈NE—SW向椭圆状分布,北部海域的浪高大于南部,闽东沿海遍布大范围的巨浪到狂浪;超强台风“泰利”未登陆闽东,当其台风中心与大陆的距离最近时,海面波浪场分布与台风风场结构一致,台风中心附近海域为14 m以上的怒涛区,巨浪遍布于闽东沿海.研究结果可为闽东沿海台风浪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台风波浪的波型及其与海岸工程设计波浪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实测台风波浪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台风影响过程中固定点波型的演变,讨论了台风过程波浪的波陡与波型、风速与波型、波高与风速和波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在受台风直接影响的海区内,台风影响过程中出现较大波浪时的波型属于风浪,不同重现期台风波浪的波型也属于风浪的结论.本文以大亚湾海滨区的100年重现期设计波浪要素的计算为例,讨论了台风波浪的波型与设计波浪要素的取值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姚圣康 《海洋预报》2006,23(Z1):73-78
通过对0509号“麦莎”台风浪的分析,揭示影响台风浪成长、发展、消衰的物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浪的大小、台风浪的范围、台风浪区的对称性不仅和台风的强度、移动速度、外围大尺度天气系统有关,并且也受岛屿及海底地形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影响台风浪主要因素是风速、风时和风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1.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伶汀洋冬、夏季的水温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冬季湾内水温的分布和变化较单一,夏季由于河流入海流量增大,河流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加强,明显可见两个冷、暖水锋在河口湾中段相交,上段为高温的河流淡水控制区,下段为低温的陆架水控制区,两者显著的特点是其控制区内温度变化很小,而在锋面转折地带的河口湾中段,盐淡水混合强烈,其温度变化大,温度等值线呈倾斜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测降水量,水位和计算出的入湖水量,可利用水量、年用水量等资料,分析南四湖近四十年中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并用倾向率作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降水量,湖内水位,入湖水量,可利用水量等均呈下降趋势,而年用水量却呈增长趋势,年用水量已超过兴利库容,因此,应采取措施解决南四湖的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藻类化石的垂直分布探讨杭州西湖的演变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4年春在杭州西湖东北面,西面及湖中心小瀛洲3个钻孔共取了70号岩芯样,经浮选,筛选,以显微镜检鉴定化石藻种,并分析其垂直分布,从而探讨西湖的形成历史,西湖自晚更新世以来的6个化石藻带由下而上依次为:轮藻带,微藻带,微红金颗藻-近缘针杆藻-条纹小环藻带,圆筛藻带,圆筛藻-近缘针杆藻-微红金颗藻桥穹藻-异极藻-短缝藻带和水花束丝藻带,从而反映了西湖的6个发育时期,淡水古湖沼期,淡咸水过渡期,海  相似文献   

14.
海水碳酸盐体系缓冲模型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浅水潮波方程数值模拟了深圳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潮流,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缓冲容量数学模型和二维水质联合模型,进行了电厂海水脱硫冷却水对海水中pH值的影响预测。研究表明,电厂排放的冷却水对海水中pH值的影响面积很小,不会给周围海水水质造成不良影响,几乎不影响深圳湾的水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黄河口邻近海域中Cl‰、PH、SO_4~(2-)在表层沉积间隙水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认为,可用氯度参数在地质学上指示出这一海区的泥砂运移方向。本文提出:表层沉积间隙水中的硫酸盐含量呈现异常增高现象,而自生黄铁矿在沉积中的生物氧化过程可能是产生此种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平原水网地区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及允许负荷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平原水网地区的湖泊具体特征出发,探讨了平原水网地区的湖泊水面允许负荷量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我国著名的淡水湖太湖进行了计算,为太湖的水质规划和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实验取得了的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地下水的给向弥散系数和平均流速,并用二维连续污染方程预测了西小漳垃圾场垃圾渗漏水对地下的影响,在沿着水流方向,最大的影响范围为65m,在垂直方向上,影响范围为30m。  相似文献   

19.
作者提出叶绿素是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重指标,在两水系交汇的锋区,由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叶绿素富集,处于高生产力状态。同步获取黄海叶绿素在富集带及邻近外区的分布,可以确定水团边界。对此,作者根据卫星图象经几何纠正后,通过与黄海叶绿素a的边缘效应信息及区域分布态势比较并解译,将冬季黄海的水团划分为八种。本文还引证了遥感与其它常规资料佐证。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春季以及1994年夏季,台湾海峡两岸曾同时出动多艘研究船在南海东北部海域协力执行了两次较大区域的水文调查作业。根据温盐曲线之类聚情形,发现盐温变率比(即温盐曲线斜率之倒数)是除了盐度极大值与盐度极小值外另一个简单又好用的温盐特征参数。此值乍视之下仅与温盐曲线之形状有关,但因其隐涵了时间的效应,故可有效反映出水团之变性程度,对分析、推断水团之流径甚有助益。经分析、对比温盐参数与动力高度之水平分布,发现1992年春季观测时之地转流场与温盐参数二者趋势不甚一致,但1994年夏季之测情却有很好的共通性,似乎表示后者之流况系处于稳定状态,因此观测现象应较具代表性。资料亦显示:不论春、夏,在吕宋岛西北角与东沙群岛之间的广大海域主要是受成群的气旋型环流所控制,此气旋群之范围因季节而异,夏季时其势力较向东、向北扩展,因而在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阻挡住黑潮区之外洋次表层与中层水团向西伸展,但外洋水团仍可在台湾岛南端逸入南海东北部,然后被南海内部流系辗转带往南海腹地。春季时,外洋水团虽可占据气旋群环流场东北方之台湾西南外海,但并未见能长驱直入南海内部者,仅有部分经变性后之外洋水被气旋群西侧之环流带往南海中部,表示逸入过程是南海与西菲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