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库诱发地震分类方法,将水库地震分为断裂活动型、崩滑塌陷型、膨胀破裂型和岩溶气爆型四大类共十个亚类。指出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实际上主要是评估诱发断裂活动型水库强震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库区水库诱发强震的地质条件之后,按照上述观点着重分析了水库诱发断裂活动型强震的可能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整个长江三峡水库区而言,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5级;倘若仅就库首区而论,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则不会超过5.0级;水库诱发地震对三峡大坝坝址的影响烈度不会超过Ⅵ度。  相似文献   

2.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诱发了频繁的地震活动.至今延续时间已超过10年,目前还在继续活动。其间共诱发地震1200余次.其中最大震级是1996年4月21日发生的ML4.1地震。根据诱发地震序列资料,对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时空特征、地震序列性质、地震活动趋势以及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国内外及三峡工程邻区的水库震例研究表明,诱发地震的形成及其诱震地点、强度是受水库区地质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因而水库地震危险性预测主要是依据库区的诱发地震环境条件。在研究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环境和概率分析两种方法对库首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估,认为本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地点是九湾溪断裂和仙女山断裂北端,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为5.5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清江隔河岩水库区诱发地震的形成条件、地震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库水位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该水库的地震活动类型属典型的震群型水库地震 ,其成因主要为岩溶陷落。  相似文献   

5.
隔河岩水库蓄水后相继发生地震1000余次,共中最大震级ML=3.3。微震活动与水库蓄水过程密切相关,属水库诱发地震。库水渗透、地下水储积、岩溶和现代应力场等因素的研究表明,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了一系列微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贵州省三板溪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成因类型, 认为三板溪水库蓄水后出现的地震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水库诱发构造型和地壳表层卸荷型。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根据对震区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长江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及蓄水后库区巴东附近连续发生的微地震活动主要为水库诱发地震.其中部分为构造地震,部分为蓄水引起的岩溶塌陷地震。  相似文献   

8.
2月 2 4日 ,辜胜阻副省长听取了省地震局李强局长关于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汇报。他详细询问了地方地震机构建设、地震重点工作区分布、地震监测能力和水库诱发地震等问题 ,并与李强局长讨论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问题。他要求高度重视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对省地震局提出的有关《湖北省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建设》项目省级配套经费、加强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等问题 ,他在充分了解情况后 ,要求有关单位尽快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予批复 ,发文承诺省级配套经费 ,并要求省计委、省地震局协商联合发文 ,加强湖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中国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构造总体环境,从中提取出诱发水库地震的八项地质判别标志。同时进一步将它们划分为一般性和特征性两类地质判别标志,前者在水库地震和天然地震中均可出现,后者一般是水库地震中所特有的标志,是判断发生水库地震的王要地质判据,故在水库选址、最低限度在大坝选址时,要避开具有明显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标志地段。  相似文献   

10.
分析福建街面水库区的地震活动背景、构造应力场特征、库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与节理裂隙, 给出街面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水库二期蓄水后,根据2013~2015年地震台网监测成果分析,库区地震主要以微震、极微震为主,震中位置每年均呈团状或带状聚集在5个密集区,没有随库水位变化发生明显迁移现象。丹库区地震强度和频度高于汉库区,丹库区以水库地震居多,汉库区以水库地震及其他类型非构造地震居多。  相似文献   

12.
��Ͽˮ��Ͷ������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μ??????????????????????????仯???????????????????????????????????????????????????????????????????????????????????????????????????к??????????????????????????????????????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库区地震地形变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结合空间大地测量(GPS、InSAR)和传统大地测量的优点,在1998年以来的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和2003年水库首次蓄水中获取了大量监测成果。结果显示库区地壳运动的基本图像:垂直形变较为显著,主要来自因蓄水荷载而产生的形变,水平形变不明显.库区主要断层的活动性在蓄水期间有明显加强迹象。水准测量反映从1998年首期观测至2003年10月首次蓄水后的库区垂直位移.沉降范围较大;GPS给出了2003年蓄水前后库区的垂直位移,形变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水库近岸区域。水准测量与GPS观测反应的垂直位移的量级基本一致,沉降的最大幅度在3~4cm左右。水准监测、GPS观测与重力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对应性。从地壳形变监测与研究结果分析,近期负荷改变而诱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对比向家坝库区蓄水前后地震活动特点,结合库尾段地震时序与库水位的变化关系及震中区地层岩性、构造特征等,认为发生在库尾段的地震属于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地震震中呈北西向密集条带状分布,虽然地表没有明显的控震构造,但不排除在2 km之下存在隐伏断层的可能。该区段位于马边-盐津断裂带的中段,水库蓄水前地震活动十分微弱,蓄水后发生不同于以往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5.
??2012??10??31??????????????ML3.8С????????о?????????????????????????????????????????????????????????????????????10 km??????????????????????????????С??????????5 km???Χ???????????????????????????????????????????????λ?????????????????????????????????????????????????  相似文献   

16.
????????????λ?????λ?仯??????λ?????????????????????????????????????????????????????λ???????????????????????????????????裬???????????????????????????????????????????????????????????????о??λ?仯???????????????????????????÷????о????????????????????·????????????????λ??????????????????????????λ?????????????????????????????????????????в?????·??????6??????????5?????????4??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峡及邻区发生的40多次历史地震资料,结合30多年来的20多次地震灾害现场考察资料,对三峡地区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同震级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危害性比天然构造地震大,破坏性更强,但对三峡大坝不会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2003??6??135 m??2012??175 m??????????????????????????????????????135 m?????????????????????????“???”????????????????????????????????????????????????2012??175 m??????????????ML3.8????????????????????????????????,??????????“????”??????????????????????????????????????????????,?????????????????????????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