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腊化和吉罗马时期的占星术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和环地中海地区(公元前4世纪),地中海地区进入希腊化时代。所谓希腊化时代,指的是从希腊古典文化到罗马文化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文化继续发展,我们所称的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旧译喜帕恰斯)、托勒密,都生活在这一时代。  相似文献   

2.
天球仪可谓是最古老的古典星图品种,可追溯到希腊和罗马时代。现存最古老的天球仪是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自然博物馆的法内塞·阿特拉斯天球雕塑,原作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反映的是公元前3世纪的天象。  相似文献   

3.
源于希腊罗马的行星仪,经历了中世纪的星盘阶段和近代的天文钟阶段,在进入文艺复兴以后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了17、18世纪以后,终于迎来行星仪的蓬勃发展的时代,一系列著名的行星仪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欧洲中世纪的星占学宣焕灿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这1000多年的欧洲历史习惯上称为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最大特点是基督教教会势力控制着人{fJ生活的各个方面。天文学与其他科学,已沦为教会的“恭顺的婢女”。在公元5~10世纪...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一般星图所使用的星座是基于希腊罗马神话的传统星座,而这里所介绍的希勒星图的星座则完全取材于基督教的《圣经》。此图1627年出版于德国的奥格斯堡,作肯希勒(Julius Schille?-1627).生平韦迹小详,只知道他是一名律师,同时又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但是他热心学习天文学,著有这份星图,从而使自己在天文学史上留下美名。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感叹,中国科幻文坛没有一部能跟西方科幻那种宏大规模的宇宙史诗相提并论的作品。难道是中国的科技、文化或文学传统中缺乏想象力,无法孕育这样的创新吗?令人欣慰的是,山西作家刘慈欣从2006年起,花费六年时间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他的小说《三体》及其续集《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横贯历史,从文革期间解放军的秘密军事计划开始,一直写了到遥远未来宇宙的毁灭和重生!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12,(4):50-53
天上的星座及其名称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恒星位置的相对固定,它们本身在天空就构成了一套潜在的符号系统,星座则是通过我们的划分和命名将其具体化了。中国古代的三垣二十八宿传统星官体系共有283星官,在晋朝就定型,一直沿用到清代封建王朝覆亡,而西方和现代使用的则是以古希腊托勒密时代星座为主体并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88星座体系。  相似文献   

8.
美索不达米亚的星座,经腓尼斯人传入希腊,与希腊神话相结合,而大放异彩。右图绘画的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希腊诸神。  相似文献   

9.
(Meeting under Consideration as IAU万ymPosia/仁0王IOqu又a)名称开会时间开会地点借星和太阳系其它天体动力学演化与相互关系基本恒星量定标含有过量重元素的冷星经度零点紫外和X射线光谱学星系中亮星和星协天体测量双星1984年5月1984年春或初夏1984年6月(12、15日?)1984年7月1984年1984年9月、10月1984年1984年10月1985年9月1985年1985年11月1985年1985年1985年1985年12月意大利,罗马 联系人A.Carusi(意)意大利法国,英国,华盛顿希腊西德,斯特拉斯堡格林尼治班贝格恒星视向速度宇宙大尺度结构演化类星体缺氢恒星及有关天体恒星辐射…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古代彗星记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论述,讨论了古代彗星名称、记录和轨道的确定,以事实说明,据这些彗星记录不可能得垤精确的轨道;回顾了古代彗星证认的历史发展,着重分析进行短周期彗得证认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了古代彗星证认的意义:一是有助于短周期彗星长期演化的研究,二是有助于历史年代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土卫六是荷兰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惠更斯1655年发现的,西方人称它为"泰坦",泰坦是希腊神话中乌拉诺斯和该亚的儿子,是一位独眼巨人。这个名字起得非常贴切,在"旅行者"1号发现木卫三比它大之前,三百多年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最太的卫星。它的直径有5150千米,  相似文献   

12.
Bekenstein,Hawking,Gibbons和Perry先后讨论过将一个Schwarzschild黑洞置于一个理想反射壁的盒内,从而使黑洞处于平衡态的问题。本文更广泛地探讨了该体系的热力学特性。从该体系的绝热膨胀过程出发,自然地定义了总熵和黑洞熵。接着我们对该体系的稳定平衡判据作了进一步的讨论。最后,我们分析了黑洞准静蒸发的三个热力学过程:等能膨胀过程、等容放能过程、绝热膨胀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学者对天文学史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史研究最活跃、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发表的天文学史论著就不少于200种。天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自10至40年代,这是天文学史研究全面启动的时期。从10至20年代,一批由海外学?..  相似文献   

14.
王安国 《天文学进展》2001,19(2):326-330
综述近30年来我国内外天文导航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进展,介绍世界各军事大国对天文导航的认识,并就天文导航在导航战背景下的显著优势进行论述。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天文导航设备的历史和现状;(2)天文导航理论的新成果;(3)各军事大国对天文导航的态势;(4)天文导航的优势性;(5)天文导航自动化的主要关键技术,(6)天文导航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首先说双子座,在希腊星象图中,画着一对兄弟,头向东北,脚向西南并排在一起,弟弟在下方,北河三(β)为弟弟的头部,它在西方有一个特别的星名叫做拳术师,因弟弟擅长拳击而得名。弟弟的大腿对应于井宿中部两颗星井宿七(ζ)和井宿三  相似文献   

16.
千岁周伯星     
今年5月,是超新星(SN)1006发现1000周年。SN1006是人类历史上所见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中国典籍称它为"周伯星"。当时在中国、日本、埃及、伊拉克、欧洲等地的历史典籍中都留下了它的记录。它的最大亮度曾达到-9.5等,相当于上弦月的亮度,夜间照物可留下影子。而且在1965年,天文学家在当初的位置上,又找到了这颗超新星爆发后的遗迹。对历史记录和现代遗迹的研究,会对恒星演化、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有重大帮助。为此,作者对千年来这颗超新星的发现和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英国、德国和韩国纷纷制定了新的探月计划,并逐步开始实施,从而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近年来人类探索月球的热情之所以逐渐高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月球上汇集的历史谜团、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是相关国家下决心探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已经和古人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了。现代学者将16世纪到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对自然界认识的变化称为科学革命。当时在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不同领域中纷纷涌现出了与传统知识迥异的新发现,这些新的认知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在这场科学革命中,宇宙的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建构的封闭天球世界走向了一个没有水晶天球,没有神推动的无限宇宙。  相似文献   

19.
传教士与西学东渐崔振华,李东生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十六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是一件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不久,欧洲进行了激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耶稣会正是为反对宗教改革而组织起来的天主教组织之一,天主教为补偿在宗教改革中所丧失的教务和经济利益,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大行星,亮度很高,仅次于金星。木星质量很大,是太阳系其他星体加在一起的2.5倍。古罗马人以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朱庇特为它命名,在中国人们称它为“岁星”,因其绕行天球一周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