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碳酸盐△C测量法已成为国内石油化探的一个主要方法,已在地表油气化探不同测量阶段(概查,普查,详查)中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该法在某些地区测量时地球化学异常不明显.为提高△C测量法的效果使其在不同景观区均获得好的显示,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基础性实验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研究结果,指出了△C法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不同景观区采用不同热相态碳酸盐作为有效指标,代替过去仅用△C一个指标进行测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我们采用质谱技术研制的一台36道△C分析装置,该装置具有快速,准确和实用等优点,是大规模石油化探的有效工具。文中给出了用于油气化探土壤△C方法的勘探有效性和分析质量的详细数据,文章中最后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我们采用质谱技术研制的一台36道△C分析装置,该装置具有快速,准确和实用等优点,是大规模石油化探的有效工具。文中给出了用于油气化探土壤△C方法的勘探有效性和分析质量的详细数据,文章中最后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叶增汉 《湖南地质》1993,12(1):46-46
由于地下油气聚集区,轻的烃类气体向上迁移或渗漏,到达近地表土壤和沉积物中,被氧化成为以CO_2气体,并与地下水中溶解的钙盐结合,生成一种特殊的碳酸钙胶结物,被称为蚀变碳酸钙,用“△C”表示。这种后生作用生成的碳酸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500~600℃区间它能全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其含量可由千分之几至百分之几。这种由烃类蚀变作用生成的特殊碳酸钙,是油气聚集区上方土壤晕模式的特征。油气化探即是通过多个这种晕模式特征指标圈定出油气异常区。国外把近地表土壤中△C的丰度作为油气化探重要指标之一,已保密四十多年。目前我国石油地质部门所使用的测定方法,由于其流程长、分析繁锁而难于适应生产和科研的需求。我队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筹建  相似文献   

5.
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能反映东海油气藏异常的气、液、固相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可作为东海油气化探指标。本文讨论了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溶铁和△C的油气化探指标。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可作为海洋油气化探液态烃的样品源。根据油气藏顶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异常,圈出东海陆架盆地古滨海砂可溶铁Fe~(3+)/Fe~(2+)<1分布区作为油气远景区,提出了东海陆架盆地找油的新领域。△C是用无机组分反映油气富集的一种化探方法。东海陆架沉积物与△C有关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菱铁矿。  相似文献   

6.
蒋涛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2005,29(5):425-427,430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区的特殊近地表景观地质条件,油气化探应从方法的选取、样品的采集、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减小和抑制随机干扰因素对化探指标的影响.在已知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法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漠区油气化探工作中,吸附丝法的有效指标(C2~C8、C11~C12等)以不同的异常模式很好地指示了深部油气藏信息.  相似文献   

7.
苯系物是油气藏示踪的有效指标,但油气化探样品中苯系物含量低、基质复杂,增加了检测难度。本研究使用顶空液相微萃取技术结合GC/MS检测,建立起土壤样品中多种苯系物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具有所需样品量少、操作简便、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为苯系物指标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已知区的应用效果表明,苯系物中甲苯含量与油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证明该方法适合于油气化探土壤样品中简单苯系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东海油气表层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气相、液相、固相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的分布,可作为油气化探指标。文中讨论了东海表层沉积物间隙水液态烃、成岩作用环境指标Fe3+/Fe2+ 、热释碳酸盐(△C)、沉积岩细粒级样品分离。选择了东海油气表层化探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C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铁锰的碳酸盐系列,东海沉积物△C矿物成分以菱铁矿为主。△C成因上的多解性决定了△C作为油气化探指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油气化探方法 ,在柴达木盆地冷湖、涩北、南八仙油气田上进行了有效性试验 ,烃、△ C、Hg、Ks等指标在油气田上方都有很好的异常反应 ,且异常组合各有其特点 ,初步总结了油田、气田、油气田上的化探模式 ,为该地区化探异常评价和油气预测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飞  卞雄飞  汪博  张健 《地质与资源》2022,31(3):375-380
松辽盆地西缘土壤油气化探工作采用酸解烃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分析测试方法,总结白城地区近地表甲烷、重烃、芳烃及其衍生物和蚀变碳酸盐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出七棵树Ⅰ级综合异常和前进马场Ⅲ级综合异常.七棵树Ⅰ级综合异常具有异常强度高、规模大的特征,异常区是白城地区最有利含油气远景区,且已有钻孔镇深1井取得较好的油气显示,是进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前进马场Ⅲ级综合异常规模小,指标组合简单,但强度较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程学惠  张谦 《沉积学报》1995,13(2):169-177
埋藏在地下深处的油气组份,通过断层、裂隙、可渗透地层以及地下水等多种途径向上运移至地表附近时,改变了原始地表土壤的地球化学场,在土壤中形成可辨异常。油气化探就是运用土壤烃、土壤蚀变碳酸盐(△C),土壤汞、甲烷及△C碳同位素等从土壤、岩芯、水体中检测油气运移的迹象,在地表发现异常,进而研究评价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和油气的微渗漏及油气圈闭类型等关系,为寻找埋藏在地下深部的油气藏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2.
陈书让 《陕西地质》2003,21(2):70-76
通过选取描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各种特征参量,借助模糊数学工具,利用最优聚类中心所具有的代表特征,建立分级指标,对油气化探综合进行分级评价。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利用油气化探综合异常各种特征参量进行动态聚类分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油气化探异常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化探是油气勘查的一种手段,它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油气化探指标的讨论,认为土壤中的次生烃类、热释汞和甲烷同位素是油气化探的有效指标;讨论了油气化探中异常的形成模式,根据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态组合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探精查技术检测二氧化碳气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栋  李红梅  程军  刘伟 《物探与化探》2005,29(3):205-208
化探精查技术检测二氧化碳气藏异常方法是基于油气渗透理论,通过对CO2(土壤或水中)和土壤全烃、碳酸钙、汞、同位素、荧光等地表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异常的分析,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预测CO2气藏分布。笔者通过对济阳坳陷花沟地区化探方法、化探资料和气藏分布的综合分析,在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分析研究基础上,指出区带异常,并结合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圈定的化探异常区进行分级评价,预测CO2气藏聚集的有利区带,探索化探精查预测技术检测CO2气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油气综合化探工作方法研究(一)(野外工作及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野外工作方法及土壤中吸附烃、土壤吸附汞、土壤后生碳酸盐 ( Δ C)、土壤电导率、土壤卤素 ( F、Cl、Br、I)、土壤二价铁、土壤荧光和紫外荧光等多种油气化探找矿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土壤蚀变碳酸盐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蚀变碳酸盐(?C)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油气化探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对?C 的碳源及其具体矿物形态相知较少,导致该法在业内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表土壤样品、海底沉积物以及钻井岩屑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碳源、分布特征及矿物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化探样品中?C的含量与所处的地质环境有关,陆地地表土壤样品中?C的含量普遍较高,其次为海底沉积物样品,钻井岩屑样品中的最低;而钻井岩屑样品(还原环境)中?C 的δ13C 值比地表土壤样品及海底沉积物样品(近地表氧化环境)都要偏轻;由此推测形成?C的碳源有无机、有机以及混合源三种,各种来源的 C 对?C 的贡献因化探样品所处的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形成ΔC 的CO2除了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分解产生外,还有少量的由未知矿物提供。  相似文献   

17.
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综合化探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酸解烃、顶空气、吸附丝及甲烷碳同位素方法对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进行了综合油气化探测量,建立了该区这几种方法指标的化探异常模式,在总结已知油气区异常规律的基础上,优化化探方法及指标组合并运用于未知区域,圈定了油气远景靶区。探讨了地表化探异常与石油地质特征的关系,为化探异常的地质解释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探就是依据地下油气向上运移的原理,运用地球化学法从空气、水体、土壤、岩石中检测油气的运移迹象或石油在地表衍生物的信息,预测油气存在和圈定油气富聚地段的方法。 石油化探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曾一度颇受重视;后因化探理论方法和勘查方法不完善,分析仪器设备简陋,至50年代末处于低潮;70年代后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和高精度测试仪的应用,石油化探研究又重新崛起,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取得良好的找油气效果,而在南方,多属中小型内陆盆地的成油地质环境,因此,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处在探索阶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与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协作,从1988年1月起,对广西百色盆地等进行了油气化探试验研究工作,经过初步试验研究、试验与评价研究和区域综合评价3个阶段,探索了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在南方中小型内陆盆地中寻找油气田的有效性,建立了一套普查到勘探油气田的快速、经济、准确和有效的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同时总结了油气化探异常特征及展布规律,评价盆地油气田前景,判断油气聚集的区带和含油气构造。 从今年第一期起,将系统地介绍南方内陆盆地油气综合化探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拟分四次刊登,各自成章。系统介绍油气综合化探方法;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9.
呼仁布其凹陷在下二叠统基底之上沉积了厚达4 000 m的河湖相含煤、含油碎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和资源前景。结合大地电磁测深法解译的断裂构造及地层展布,对南次凹土壤油气化探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呼仁布其凹陷的土壤油气化探异常模式,分析了化探异常成因类型。本次研究填补了该区化探资料空白,为研究区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气化探理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探是油气勘查的一种手段。利用井中化探的实际资料, 讨论烃类垂向微运移的证据, 论述了综合在气体法、轻芳烃法和同位素法是油气化探的有效方法与指标。阐述油气化探概查、普查、精查及地球化学录井等工作阶段的任务及其地质意义。应用典型探例说明油气化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