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奥陶纪地层分布相当广泛,除个别几省外,几乎都有。在奥陶纪的介壳相地层中含有大量珊瑚化石。随着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发展,奥陶纪地层中的珊瑚化石也不断被发现和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奥陶纪珊瑚化石在我国地层中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区积累  相似文献   

2.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兰州—民和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较大的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分布着巨厚的白垩纪—第三纪河湖相地层。其中,第三纪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十分丰富,而白垩纪地层中十分稀少,除微体化石外,未发现任何具有地层意义的宏观生物化石。从而影响对该地区中生代生物演化、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5.
腹足类口盖化石在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中分布广泛,丰富而且类型多,但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口盖化石分类,作者将它们按动物分类学的方法建立口盖化石分类系统,便于对口盖化石进行比较研究和鉴别。  相似文献   

6.
张仁杰 《地球学报》1990,11(1):17-19
<正> 我国泥盆纪双壳类化石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最新研究表明,这类化石在地层划分、对比和生态地层、沉积环境等研究方面,都可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芳 《地质论评》1963,21(1):49-50
床板珊瑚是古生代珊瑚中分布最广泛的类群之一。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对这种化石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工作。根据它不仅可以将古生代地层划分到统,甚至可以划分到段或带。它对地层的划分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幅员广大。古生代床板珊瑚化石分布极  相似文献   

8.
梁诗经 《福建地质》2003,22(3):105-115
福建地质时期植物化石分布较为广泛,在晚泥盆世至白垩纪陆相沉积地层中均有分布,根据植物群组合特征及地层序列,可划分为10个植物组合,各植物组合特征明显,对岩石地层单位时代确定及对比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陆相红层分布广泛,确定这些红层的时代对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红层中化石稀少,因此,这些地层的形成时代长期以来未有定论。曲麻莱盆地是沱沱河盆地东部的一个次级盆地,在该盆地红层之中部灰色钙质泥岩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孢粉化石,其中希指蕨孢子居绝对优势,据此确定含化石的地层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数量丰富,分布广泛,层位稳定,是划分对比石炭,二叠纪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近几年来,笔者搜集和研究了我队历年来在区调工作中所采集的标本,已在《西南地区古生物图册一贵州分册》一书中报导了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23属124种。但是,对化石的地层和地理分布还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试图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大量实测剖面及有关单位的工作成果,对贵州石炭、二叠系床板珊瑚化石的地层和地理分布作一次总结,以期对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北部茅口晚期地层缺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北部二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化石丰富,尤其是早—中二叠世地层层序完整,且产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等化石,晚二叠世地层分布较为零星,仅局部地区有保存。通过对1999年以来在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等资料的分析,结合大量的野外观察,发现中、晚二叠世之间普遍存在着沉积间断,表现为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以及晚二叠世地层的大量缺失。与华南区对比,普遍缺失中二叠统茅口阶顶部的Yabeina生物化石带,相当于本带所代表的茅口晚期地层是缺失的,这对于建立青藏高原北部地层序列,探讨沉积—构造演化史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滇东早奥陶世阿莫里坎砂岩相沉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军  袁训来 《地层学杂志》1995,19(1):58-61,T001
根据沉积特征、大化石、遗迹化石及微体化石等诸方面证据,认为滇东早奥陶世地层属于广泛分布于西南欧、北非、中东及纽芬兰东部的阿莫里坎砂岩相沉积。  相似文献   

14.
地层单位的划分是地质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是一项具体的地质业务工作,也涉及一些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地层单位划分原则的合理运用及其合理划分,关系到地层的合理乃至正确对比、以及能否获得符合客观情况的古地理环境的推断或结论.划定地层界线的最早依据是明显的自然界线,如不整合、假整合、岩性突变等.由于化石广泛分布在一定时代的地层中,化石在地层垂向的变化,也可用来划分地层,因而出现了生物地层学,它被地质学家普遍地  相似文献   

15.
新近在苏北笔州市铜山县新元古代魏集组页岩中采集的一批毫米级碳质压膜化石,包括2种形态:圆形和肾形,属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元古代地层的Chuarid-Tawuid类型化石,其构造相当简单原始,代表了比震旦系陡山沱组化石生物群更石老的生命类型。  相似文献   

16.
渭河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包括甘肃、宁夏及陕西部分地区,新生代化石资料丰富.口盖作为我国陆相地层中广泛分布且类型丰富的化石,目前多报道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见于奥陶纪、白垩纪-古近纪地层,且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地区,西部仅在西藏有所见及.随着近些年渭河地区工作的不断进展,在渭南沈河张家坡剖面发现大量口盖化石,主要产于上新统游河组下部地层,岩性以灰绿色、青灰色砂质泥岩及砂岩为主.由于岩性疏松、成岩作用弱,通过清水浸泡、80目筛子淘洗、筛选及稀盐酸处理,对比早期研究成果,根据其形态结构特征,鉴定出4属12种(Mirolaminatus,Assiminea,Parafossarulus和Pseudemmericia),其中包括8个新种,均为上新世地层中首次发现的腹足类口盖化石.简单归纳了口盖化石演化序列,指出腹足类口盖化石的大小及厚度不能作为口盖化石演化特征,且钙化的比角质的更进步.该化石的发现为腹足类动物群、上新统口盖化石研究及古环境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蛙类化石:两栖纲:无尾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蛙类和蟾蜍类是现存最高级的两栖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广泛。我国的蛙类化石仅发现于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中,尤以山东山旺中新世玄武蛙(Rana basaltica)、强壮大锄足蟾(Macro-pelobates cratus)等最为有名。本文记述的蛙类化石产自辽宁西部北票市上园四合屯义县组下部,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这是中国无尾两栖类在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蛙类化石,填补了侏罗世蛙类在大区域内的分布空白。该化石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辽宁西部热河动物群内容,而且对研究早期蛙类的形态特征、分类演化及古动物地理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浙江白垩纪恐龙与恐龙蛋化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表明,全省有9个白垩纪陆相红层盆地产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至今已发现有4科5属5种恐龙骨骼和7科11属24种恐龙蛋化石。浙江省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和金衢盆地的东阳、衢州、龙游、金华、浦江、兰溪一带,主要产于天台群的赖家组,衢江群的金华组、衢县组。永康、南马、新昌、嵊州、仙居、诸暨、湖山等地永康群朝川组、方岩组中也有较丰富的恐龙化石。依据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盆地内地层中的分布、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和相伴生的其他生物群特征等分析表明,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赋存地质时代以晚白垩世为主。此外,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浙江的广泛分布表明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温暖,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是恐龙及其他生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88-393
四川陆相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沉积连续,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1915在自贡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在自贡、内江、宜宾等40余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点达数百个,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出露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恐龙动物群和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四川成为世界上开展恐龙化石研究最理想的地区之一。该研究通过分析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恐龙化石保护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四川陆相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沉积连续,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1915在自贡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在自贡、内江、宜宾等40余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点达数百个,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出露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恐龙动物群和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四川成为世界上开展恐龙化石研究最理想的地区之一。该研究通过分析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恐龙化石保护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