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綜合水文地质測繪方面 (1)水文地質測繪問題 根据現有资料,云南地区矿床含水类型按普罗霍罗夫分类法分別屬于下列各組(型): 第Ⅰ組 疏松未膠結岩層中的礦床及含砂粘土質岩層中的矿床(砂礦床及部分第三紀褐煤田)。这組矿床Ia、Ib、及Ic型均有如金平砂金礦及鳳鳴村煤田等。第Ⅱ組 裂隙岩層中的礦床(包括裂隙岩層含鹽礦床),这組礦床主要为IIa型(部分三迭紀、二迭紀  相似文献   

2.
漠峰  山丁  金弟 《地质科学》1960,3(2):79-81
1958-1959年大跃进中,我們曾在某地硷性岩体的正长岩中发現晶形十分完美的黑色矿物,經室內研究后,証明其为板钛矿(見63頁图1),并且含Nb2O5达0.57%。这在我国恐是一个新的产出矿物。一、产状和物理性貭板钛矿产地系一硷性杂岩体,侵入于寒武紀石灰岩和侏罗紀砂岩和砾岩中,侵入时代为下侏罗紀。硷性杂岩体主要由硷性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組成,正长岩侵入較早,主要位于岩体的边部。板钛矿产于与侏罗紀砂岩接触的正长岩中,呈脉状及浸染状。正长岩含有相当量的石英,可能为围岩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著名的河把燕山金矿带西段发现了钾化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产于混合源变质-交代型的(石英)二长岩体内微斜长石交代岩的破碎带中,以及岩体附迁的变质岩内,为-新的矿床类型,它是该区深大断裂带自大古代至燕山期反复多次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产物,特别是海西期沿构造带的局部性混合岩化作用、期后热液沿各级构造裂隙的交代作用,促进金的富集,局部形成混合岩化中温热液矿床。本文介绍了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和对成因的认识,最后指出了进一步寻找金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河北牛圈银(金)矿床围岩蚀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北省牛圈银(金)矿床受控于NNE向的牛圈-老虎坝(F1)断裂,隐爆贯入角砾岩是矿床的主要含矿岩石;矿床团岩蚀变发育,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水白运用母化、高岭土化、蒙脱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围岩蚀变以矿体为中心,可分为4个带(硅化带、绢云母化带、绿泥石-碳酸盐化带和钾化带),构成一个完整的蚀变晕;文章还对蚀变岩中的矿物转化和蚀变岩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述矿化区域位于山西台隆东側。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母岩为白堊紀晚期(?)之閃长岩—正长閃长岩—正长岩系列的岩浆岩,与其有关的围岩为中奥陶世馬家沟組較純石灰岩。鉄矿床均为一些中—小型磁鉄矿体。矿石組分单一,均属磁鉄矿石.为我国重要富鉄矿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經发現了金刚石砂矿床,因此一定也存在有原生矿床。下面談一下西伯利亚雅庫特地区的金刚石矿床,供同志們参考,希望能对中国同志在寻找原生金刚石矿床的工作中有所帮助。一、金伯利岩岩简分布的地质位置(见图1) 雅庫特的金伯利岩岩筒是分布在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邻接地区,即通古斯台向斜和安那巴德台背斜之間。在台背斜的隆起部分,出露的地层是古老的結晶片岩。褶皺和錯动在这里都較剧烈,其中并有閃长岩的侵入。在它的周围分布着震旦紀、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地层,褶皺较平緩。下古生代的地层,包括碳酸盐类岩在內,厚达2000米,其中有金伯利岩岩筒出現。  相似文献   

7.
根据辽宁省內已勘探的几个小型矽卡岩矿床的資料,这类矿床一般具有如下的特点。 (1)矿床賦存于震旦紀前——寒武紀灰岩与中生代火成岩侵入体的接触部。岩性为中一酸性的閃长岩、花崗閃长岩,花崗岩之类的岩石。岩相变化甚大,且有极为发育的酸性岩脉沿一定方向侵入。 (2)矿床沿接触带发育,形成由矿体及矽卡岩构成的矿带。矿体常在距接触綫的一定范围內、(300~500米)出露。矿带延长常自500米~几千米。其突出的特点是深度甚大,常为300~6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产于云英闪长斑岩中。矿体围岩蚀变十分强烈,且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中心向外侧依次出现钾化-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再到青磐岩化带。该矿床具有典型的钙碱系列斑岩型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区矿床虽见于玄武——辉綠岩系中,但其产状、规模、矿物組合,均与一般玄武岩中之銅矿有所不同。矿床形态呈脉状,矿石組合为銅鉛共生,在现有銅矿工业类型中尚屬少见。现介紹加下: 一、区域地質概况矿区位于湄公变質带之东緣,区内除有少許絹云母片岩可能为前震旦紀之变質岩外,二叠紀灰岩为零星之透鏡体,其余均为三叠紀之紫紅色砂頁岩。火成岩沿瀾滄江两岸出露,由西到东依次为花崗岩、花岗片麻岩及玄武——輝綠岩。按实地所见,玄武——輝綠岩常有穿插于三叠紀砂頁岩中,並使围岩变質为板岩的现象(图1),故其生成时代当属燕山期  相似文献   

10.
方招信  孙庆安  朱恒 《安徽地质》2009,19(2):103-106
世界上含金镁夕卡岩矿床十分罕见。本文简单介绍了安徽淮北三铺地区含金多金属镁夕卡岩矿床的成矿基本地质条件、矿床富镁特征和交代矿化蚀变分带模式。重点研究锶、钡元素在矿床中的迁移规律以及锶/钡比值的分带性,在研究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Sr、Ba分别追随Ca、K元素迁移方向,发现Ba元素由内带向外带迁移、Sr元素由外带向内带的逆向迁移规律,首次指出该镁夕卡岩矿床中的Sr/Ba比值的分带性,确定出Sr/Ba比值0.3~3.0为矿(体)化交代蚀变带,可作为镁夕卡岩型矿床重要的地化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中甸普朗斑岩型铜矿床围岩蚀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重要铜矿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收集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结合钻探、物探、化探和遥感技术应用的成果,初步认为普朗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是经过多期次、多阶段构造-热液事件形成的,具有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蚀变作用既影响岩(矿)石的结构、构造,又导致矿石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和Cu品位的变化。矿化与蚀变引起的物探、化探和遥感异常有较好的关联性,异常是找矿与勘查的直接标志和指导工程布置的依据,对于在中甸地区寻找与勘查同类型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地质与蚀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祝向平 《地质与勘探》2012,48(2):199-206
[摘 要]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矿床内发育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到侏罗系曲色组变砂岩中,北东向断层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控岩断层。多不杂矿床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钾化主要发育于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出露区域,绢英岩化环绕钾化带发育,并叠加在钾化带之上,青磐岩化在矿床西侧的玄武安山岩和南侧的火山角砾岩中呈团块状发育。多不杂矿床的的铜矿化以黄铜矿矿化为主,金矿化与铜矿化密切共生。黄铜矿化主要发育于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变砂岩接触带内,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为多不杂矿床的成矿斑岩。  相似文献   

13.
苏友庆 《地质论评》1986,32(1):42-49
闽西北地区稀有金属矿产以混合岩化矿床,尤其是混合岩化伟晶岩型矿床数量多,分布广,意义大。按其地质特征及在混合岩带上的位置,可划分为混合岩化原地-准原地和异地伟晶岩两类。稀有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混合岩化作用控制。稀有金属矿床(点)成群出现,成带分布,构成以混合岩带(田)为中心,按侧列式或环状展布的稀有金属矿化集中区。本文还提出了区内稀有金属矿产成岩成矿演化序列及成矿模式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气液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宝山矿床受北西向压扭性帚状构造带控制,矿化富集地段是几组构造裂隙交汇部位.矿带与矿体主要赋存于片理化和压碎蚀变的花岗闪长岩内,小部分产于蚀变安山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根据矿物组合特点,矿区蚀变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分为四个蚀变带,即硅化-钾钠硅化核-石英核、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硅是蚀变带中活动强烈的元素,但只在伴有含钾矿物时才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青山铅锌矿床是黔西北矿集区内威宁-水城成矿亚带的典型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含矿断裂带中构造岩既是构造变形作用的载体,也是相应变形环境的受体,其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针对斜落走滑构造环境下弱蚀变构造岩与热液成矿成生联系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以及不同岩相带内节理、裂隙构造解析,系统采集不同构造岩-岩相带内定向构造岩样品,进行显微构造与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不同岩相带内构造岩类型、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及其分带特征,构建了该矿床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即从矿体向外,依次为:张裂岩相带→泥化相带(一、三中段及以上)→扭裂岩相带→压裂岩相带。扭裂岩相带内发育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方解石化、弱白云石化,压裂岩相带内主要发育方解石化,矿化蚀变随着远离矿体呈现出从强变弱的变化规律,成矿环境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呈现氧化→弱氧化-弱还原→还原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宏观和显微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矿体外侧不同类型的构造岩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因不同位置的局部应力场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构造岩,发育在北西向断裂下盘的次级断裂不仅控制了矿体定位和形态产状,也控制了其外侧构造岩-岩相带。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喀依孜斑岩钼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昆仑位于秦祁昆成矿域,由于其自然条件的限制,矿产研究开发程度低。前人的研究认为斑岩型矿床在该区有一定的找矿前景,但斑岩型矿床的勘查一直未有新的突破。喀依孜斑岩型钼矿是区内最近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2条钼矿化带,划分了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带、青盘岩化带、碳酸盐化带蚀变组合,认为其为一个斑岩型矿床,并对该矿床的发现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龙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继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基础上,对波龙斑岩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波龙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从深部(或核部)往浅部(或外侧)具有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泥化叠加黄铁绢英岩化带→角岩化带(或外侧的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分带特征.共识别出M、A、B、D4种脉体类型,以A、B脉最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及A、B脉.与国内外典型斑岩矿床蚀变特征相比,波龙矿床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似,特征矿物组合与阿根廷Bajo de la Alumbrera矿床,国内驱龙铜矿、多不杂铜矿等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波龙矿床从钾化带至黄铁绢英岩化带都大量发育的稀疏-稠密浸染状及脉状磁铁矿是该矿床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阿右旗卡休他他铁金矿床属于夕卡岩-热液叠加型矿床。特定岩性、岩浆岩、构造是形成该种类型矿床的基本条件: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控制矿床的产出部位,岩体接触带的夕卡岩控制着铁、金矿体的分布范围,层间破碎带和构造裂隙带则控制着铁、金矿体的形态。铁矿化产于中基性岩体和围岩接触的夕卡岩带中,金矿体产在富铁矿体及其附近的夕卡岩中,金矿和铁矿是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床可能形成于海西中期。  相似文献   

19.
矽卡岩型白鎢矿床,无論在国內或国外,大多数是生在花崗岩类岩石和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但是这种矿床发育的强度及其矿化的规律,显然是受着許多复杂地質因素的影响。例如侵入体的大小,物質成份,形狀和侵入的深度,圍岩的性質和構造,以及侵入岩漿期后的气化作用和热水溶液的化学性質等,对于这种矿床的成因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茲將这种矿床地質及其矿化特点略述如下。一、地层层位和岩性是控制矽嘎岩矿床生成的主要因素。在华南这种矿床大半是生在泥盆紀的跳馬澗  相似文献   

20.
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四川牦牛平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该矿床位于攀西裂谷西缘,同位素年龄表明稀土化发育于裂谷期后阶段。矿区内碳酸岩、碱性基性伟晶岩、花岗斑岩、煌斑岩以及辉绿岩岩墙(脉)构成了与矿化有关的碳酸岩杂岩。围绕碳酸岩杂岩广泛发育着霓长岩化,蚀变作用形成的霓长岩具有显显的分带特征,由内向外可分为:钠铁闪石黑云母带、霓石霓辉石带、碎裂带。该矿床具有三种矿石类型:碱性基性伟晶岩型、岩酸岩型和细网脉裂。氟碳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