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福建建阳井后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华 《福建地质》2015,34(2):125-134
井后钼矿是闽北地区新发现的辉钼矿矿床。矿体明显受构造控制,北北东向断裂为导岩导矿构造,矿体总体沿北北东向断裂两侧分布,而北东向裂隙带为区内主要的容矿构造,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北东向裂隙带中。通过对井后钼矿的地质特征初步的总结和分析,认为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燕山中期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2.
江西荡萍钨矿花岗岩年代学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荡坪钨矿床位于江西省大余县,是一产于花岗岩中的石英脉型钨矿床.构造位置上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东段,与北东-北北东构造带衔接的复杂地段,属与西华山-荡坪复式花岗岩体有关的钨矿床.  相似文献   

3.
武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主要矿产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地区成矿作用与构造活动,动热变质-岩浆作用和中生代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武夷地区是一条重要的火山-斑岩铜(金),银铅锌,锡(钨)成矿带,又是一条重要的花岗岩-剪切带型金(银)成矿带。主导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复合的“多字型”断裂构造带。矿床分布呈北北东向向洋分带与近东西向分带,成矿时,空分布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4.
银岩—锡坪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阶段三次侵入。第一阶段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两次侵入;第二阶段为中细粒黑云母钾长化岗岩。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属板块内部张性构造环境理形成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定位浅,其分布明显受北西构造带控制。研究花岗岩特征与锡、钼、钨矿床成矿火系,认为第一阶段花岗斑岩与斑岩型锡钼矿床有关,第二阶段黑云母钾长共花岗岩与云英岩锡钨钼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芙蓉锡多金属矿床地处著名的华南东西向钨锡成矿带中段北缘,地处炎陵-郴州-蓝山北东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和郴州-邵阳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的交汇部位,是新近发现的与A型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大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查干哈达庙铜矿床位于内蒙-兴安造山带西段之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内,哲斯敖包复向斜南翼,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变质岩系控制.该矿区矿化体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三岩段(P1d3)的英安质凝灰岩、凝灰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铜矿体为含铜石英脉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构造中.矿区内共圈定7个铜矿体,矿体总体走向为北东—北北东向,倾角4375°.铜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有分支现象,厚度变化小,属稳定型.通过系统总结矿床的矿体地质、矿物成分、矿物嵌布及围岩蚀变特征,认为铜矿成矿与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7.
赣南崇义地区淘锡坑钨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江西省崇义县淘锡坑钨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位,是九龙脑-淘锡坑矿田的一个重要矿区,属于以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矿脉穿切于震旦系中,成矿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成因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选取含矿石英脉中与黑钨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Re-Os等时线年龄的测定,得到辉钼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54 4Ma±3.8Ma,黑钨矿的模式年龄为164.0Ma±2.7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8.
河北涞源大湾钼矿床的蚀变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涂勘 《矿床地质》1986,5(4):49-61
太行山北段发育有众多的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型、斑岩型金属矿床。大湾钼矿就是近年来发现的斑岩型矿床之一。钼矿床位于北东向涞易复背斜近轴部,燕山期北北东向大海坨—赤瓦屋构造-岩浆带的涞易复式中酸性杂岩体西缘。出露地层有五台群片麻岩、震旦系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白云岩。区内断裂构造发育。钼矿赋存于大湾流纹斑岩体中。在该岩体的围岩——白云岩中发育有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锌矿,与区域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图1)。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造山带.是秦岭褶皱带南东的组成部分,它与龟(山)-梅(山)断裂带、北东向断裂共同控制着豫南岩浆岩的分布.燕山期的中酸性岩基是成矿小岩体的母岩,而成矿小岩体又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燕山期中国东部在陆内俯冲作用下,岩石圈在挤压、伸展后表现减薄,引起软流圈抬升和地幔上涌,形成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矿床类型与岩浆成分有关,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相同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因空间位王的不同,形成了大别山的斑岩型钼矿床成矿系列.根据成矿系列.研究其斑岩型钼矿成矿规律,对大别山的钼、铜、铅、锌等多金属找矿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南姑婆山钨锡矿田构造控矿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婆山钨锡矿田自岩体接触带往内依次分布夕卡岩型、夕卡岩-构造蚀变带复合型钨锡矿及构造蚀变带型锡矿,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锡(钨)矿化及矿体主要受近EW、NE、NW向断裂及断裂与接触带构造复合控制,构造控矿型式多样,并决定矿(化)体的空间定位方式.硫、氢、氧、铅同位素等资料反映出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于燕山早期侵位的姑婆山岩体,不同矿床类型在成因上与岩体密切相关,属于与花岗岩体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只是风化、剥蚀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1.
董想平 《地质与勘探》2017,53(4):657-666
青海江里沟钨多金属矿床目前是青海境内规模最大的钨矿床,其规模达中-大型,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复合造山系秦岭造山带西段。本文从江里沟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方面入手,总结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矿体受岗察复式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控制,矿化围绕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岩体向外形成了斑岩型钼矿化-云英岩型钨矿-矽卡岩型钨铜钼矿-角岩型钨矿-脉状铅锌矿的矿化系列,以矽卡岩型为主要类型。其矿床成因为与晚三叠世江里沟复式花岗岩体晚阶段花岗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的侵入及岩浆后期热液有关的多位一体矿床,为下一步的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钼矿床及其深部构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秦岭地区分布14个大型、中、小型的钼矿床,构成了长200 km、宽20 km的巨量钼矿化集中区.根据对钼矿床特征分析,矿床形成在燕山期活动的中酸性小岩体内部、接触带和外围,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它们具有较高的酸、碱和钾含量特征.主要的矿床类型有:①斑岩型钼矿;②斑岩-夕卡岩型钼矿;③夕卡岩型钼矿;④爆破角砾岩型钼矿;⑤热液脉型钼矿.尽管这些矿床类型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花岗斑岩的活动有关,深部格子状构造控制了一系列中酸性花岗岩浆的侵位和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15,(4):543-547
缅甸克钦邦果敢地区钨钼矿大地构造位于冈瓦纳和亲冈瓦纳大陆陆块群中缅马陆块群(亲冈瓦纳型)腾冲-毛淡棉微陆块内,成矿区带位于位于中国西南三江-东南亚巨型成矿带腾冲-毛淡棉以锡钨和稀有金属为主的成矿亚带贡山-腾冲锡、钨、钼、铁、铜铅锌成矿带中。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内构造破碎带内,矿体多呈脉状、侵染状或透镜状。矿石多浸染状矿石及热液脉型矿石,构造裂隙内以细脉状矿石最为主。矿体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5.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展布严格受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等;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花岗岩浆侵位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化)体;燕山期花岗岩浆侵位导致早期矿化矽卡岩发生叠加矿化,同时在构造破碎带中形成云英岩型锡矿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是形成规模巨大的钨锡多金属工业矿床的必要条件.此外,提出了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卜香萍  徐旭峰 《江苏地质》2019,43(2):270-274
茂林岩体位于安徽南部江南隆起带北侧石台—泾县褶皱带,内部相为二长花岗岩,边缘相为细粒花岗闪长岩,后期有花岗闪长斑岩等脉岩侵入,岩石属于钙碱性岩系列,其中Cu、Mo、Ag丰度较高。茂林岩体与周边发现的矿床(点)均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找矿潜力较大。北东向断裂及南北向断裂构造与浅成相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株及岩脉接触部位是周边寻找斑岩型钼矿的有利部位,岩体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岩脉是寻找铜、铅矿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7.
浦城银坑铅锌矿产于早元古代麻源(岩)群南山(岩)组、大金山(岩)组变质岩与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内,矿体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分布,北东向断裂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矿体总体沿北东向断裂两侧分布,而北东向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成矿物质来自早元古代含矿地层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大别山段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秦岭大别山段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东秦岭钼(钨、铜)矿带东段,呈带状沿深大断裂两侧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已发现主要钼矿床属斑岩型,成因多与中生代中酸性花岗质斑岩有关.根据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地质特征,通过控岩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份及其成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把东秦岭大别山段斑岩钼(鸽、铜)矿划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床,中-深成斑岩-夕卡岩钼(钨、铜)矿床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大别山段中酸性小岩体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大别山段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秦岭钼(钨)成矿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钼(钨)矿带之一。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多是受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式杂岩体。形成环境从浅成—超浅成—深成相,Mo元素丰度由高—低,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化、中—深成斑岩—矽卡岩型钼(钨、铜)矿化和浅成斑岩型钼矿化三种类型。小岩体主导的钼(铜)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元素)或矿物组份分带,表现为各带间金属元素含量递变及不同矿物组合按序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相似文献   

20.
某石英细脉带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细脉带型钨锡矿床位于一东西构造带及北东一北北东构造带的衔接地段。区内地层属寒武系浅变质岩。加里东期形成强烈褶皱构造,为一紧密挤压向西倒转的复式向斜。燕山期构造以断裂为主,有东西、北东及北北东三个方向。前者与后两者以反接形式复合,复合部位控制了燕山期隐伏花岗岩体的峰部,为钨锡矿脉裂隙发育和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