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济南市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优势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济南市在城市建设中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做好岩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分析了济南市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研究了济南市区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与优势指标,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济南市区的岩土地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级。  相似文献   

2.
城市,海洋及海岸带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城市,海洋及海岸带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内容涉及及建筑场地岩土体工程地质问题,人工地基与深基基础工程地质问题,城市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问题,海洋及海岸带工程地质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复杂严重,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已迫在眉捷。本文分析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科学管理的意义与特征,提出了工程地质环境科学管理体系和工程地质环境社会学的新思想,对工程地质环境科学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研究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5.
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概述了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城市工程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中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与工作的一些建议。论文还介绍了与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我国工程地质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关键的建没阶段。本文从区域稳定与地震危险性、水库区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水库诱发地震、坝址及建筑物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五个方面论述三峡工程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并着重对三峡工程区的地质地震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最后对这一巨型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性质及其填埋场的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卫生填埋是现阶段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正确评价,选择填埋垃圾的工程性质对填埋场的设计极为重要;填埋场是一个综合性污染源,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做好填埋场的工程地质研究,对于水资源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垃圾的工程性质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对合肥市清溪路垃圾埋场的地基勘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应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三峡水库区奉节县城迁建新址为例,将地质灾害作为一个敏感性因素,纳入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中,提出地质灾害贡献度的概念,并将系统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引入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领域,采用系统“串—并联”相结合综合指标评判法,对该县新址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定量化综合评价与分区。评价结果经抽样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与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煜 《江苏地质》2002,26(3):161-164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与地质灾害是工程地质和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对大中城市而言,这种研究已变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对环境问题、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的深层次概念做了讨论。用地质-地理空间结构模型观点对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做了综合分析。岩土工程优势面理论总体结构,三要点内涵及其应用实例也专门作了介绍。这一理论的优势已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工程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正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议承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会议主题:工程地质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议题:——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能源与资源开发工程地质——海洋和近海工程地质——城市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自然与文化遗产工程地质——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工程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与新技术——国外工程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及勘察实践——工程地质教育与学科发展——其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本次会议的专题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城市地质环境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强调研究地质环境~工程设施系统的协调稳定性出发,建议在研究、分析地质环境对城市建设的适宜性和适应性基础上,以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作为其质量评价指标。而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可由研究、分析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等综合进行评定。文中初步提出了地壳、地面及地基稳定性级别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也提出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的简单判别式,并附一实例。该方法对地震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区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将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0月18~20日,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9)在中国大连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全球性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为主题,针对海洋土工程性质、海洋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护、海洋工程地质原位勘测、监测与试验模拟、海洋资源开发水动力环境与作用、海床沉积物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洋工程结构基础、海流-结构-海床相互作用等7个专题设置了10个特邀报告、21个主题报告及71个学术报告。作为国内外海洋工程地质研究者交流、分享、合作、创新的平台,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二度在我国召开,是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学科快速发展的肯定,同时也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和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作者对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准则>的理解和多年来执行上述标准情况的体会,针对目前在界定推断资源量(333)和预测资源量(334)的工程控制程度方面普遍存在的做法提出了探讨意见.附带建议在矿产工业指标中取消最低工业品位和矿床平均品位以与上述两个新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15.
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大会收入本专题论文70篇,约占大会论文1/3,反映了当今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可将之分为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地质灾害研究(29篇),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地震工程地质(22篇),城市与区域环境地质研究及质量评价(16篇),近海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编图(3篇)。本文对该专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唐朝生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5):1037-1040
2016年5月6~7日,第5次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三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学术会议,共有355位青年工作者参会。会议结合南京大学工程地质学科的研究特色,以“土体工程地质特性与结构”为主题,举行了20场特邀专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深度与广度兼备。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开展讨论和深入交流的一次盛会,对推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与岩土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学术纽带、锻炼青年学者的沟通组织能力、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0月20~24日,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6)在中国青岛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的第一届全球规模的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海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护”,设置了海洋沉积物工程特性、海洋地质灾害、海岸带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和数据分析、海洋沉积物-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海洋新能源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6个专题。研讨会共设13个会议特邀报告、57个专题口头报告、15个优秀展板报告,还安排了会前短期课程、会后考察等会议内容,为全球海洋工程地质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进展、促进全球合作的平台。研讨会在中国召开,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海洋工程地质界的学术地位与号召力。总体而言,我国以及世界海洋工程地质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阶段。我国的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应顺应国家战略需求,着力解决海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全球规模的历史趋势和中国城市发展与城镇化历程及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城市岩土工程与地质环境系统,讨论了地质环境与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城市生态与环境安全等领域工程地质研究发展的思路,强调了地质基础研究与多学科多源知识融合、多种技术集成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范宣梅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5):1389-1394
2017年7月21~23日,第6次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三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第二次围绕某一具体主题的学术会议,共有来自全国68家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的185位青年工作者参会。会议结合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学科的研究特色,以“复杂条件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评价”为主题,举行了13场特邀专题报告、10场学术报告、3场圆桌讨论和1天的地震灾区野外考察,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深度与广度兼备。本次研讨会是国内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青年学者开展讨论和深入交流的一次盛会,对推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成果转化、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10次青年工程地质论坛于2018年9月7~9日在三峡大学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三峡大学等单位承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协办。主要围绕"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问题"主题展开研讨,共有来自国内78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300余位代表参会。论坛活动由学术报告和野外考察两部分组成,其中,青年学者报告55场,研究生报告12场。各位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争鸣,气氛十分融洽。碰撞出了新的学术火花,催生出了新的学术思想。为青年工程地质论坛的不断前行和青年人才的成长,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