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评价岩体破碎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在RQD的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测线长度和测线方向的影响,给岩体质量的评价造成一定的误差。笔者通过从野外岩石露头这个二维平面上得到的RQD或节理参数,推导得到在三维空间中任意方向测线的RQD,进而研究RQD随测线方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RQD不但在平面上具有各向异性,在空间也具有各向异性。笔者提出了假定测线起于节理的N-A RQD计算模型,使理论论证更加严密。此外,利用蒙特卡罗模拟产生随机值代表节理间距,随机值服从负指数分布的参数不同代表节理发育的密集程度不同,通过T-T、N-A、A-A和A-A-S 4种RQD计算模型来研究RQD均值及标准差随测线长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测线越长,所得RQD值越精确;测线较短时,A-A-S模型所得的RQD值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更精确;布置较长的测线在节理较发育的地方可获得更可信的RQD值。  相似文献   

2.
在二维地震勘探中,如何做到既达到较高的勘探精度,又基本不加大勘探费用,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最近的常现二维勘探中增加了非纵观测的施工方法,使其在勘探成本末增加的前提下,多得到了1/3的地震信息量——这种新的施工方法称之为常规二维中非纵观测加密勘探法。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勘探中,某些地区的地震测线不能按直测线方式布置。在山区、林区、河网等地形复杂地段的测线,只能沿地表的自然弯曲布置,这就产生了弯曲测线多次复盖方法。此方法是三维地震勘探研究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成本低、效率高、适应性强。TIPEX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具备弯曲测线数字处理功能。本文从弯线的物探原理、数字处理两方面介绍TIPEX系统的弯曲测线数字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帕米尔—西昆仑前陆褶皱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处于帕米尔—西昆仑、天山、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地带 ,是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结果 ,该地区为晚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缺少地震测线、钻井、测井等深部资料 ,对于帕米尔—西昆仑前陆褶皱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地表变形 ,对其深层构造变形研究得较少。2 0 0 0年以来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在帕米尔—西昆仑山北麓的乌泊尔、苏盖特、甫沙地区采集和重新处理了大批二维地震测线。笔者在上述地区分别选择品质较好的地震测线 ,综合深层和地表资料 ,建立 3条横穿帕米尔—西昆…  相似文献   

5.
日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正在施工的新疆乌恰县煤炭资源勘查二维地震项目在天山南麓和昆仑山结合部,山大沟深,地形复杂。采用传统常规直测线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施工测线铺设难度大、成孔困难,激发效果差,要完成该项目地质任务有很大困难。该队通过对勘探区细致的踏勘,将测线沿山脚、沟谷等低洼地带布设,采用弯线路径设计,提高施工效率及原始资料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测线一般由多个排列组合而成,在工程勘察中将多排列数据连接起来进行处理和解释,使解释数据更加方便、直观和准确。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密度电法多排列连接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Sercel 400系列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采集链上的采集单元结构化和数据传输网络化,使复杂地形地物条件下的地震数据采集排列方式灵活便捷,变化多样.FDU、LAUX等采集单元中Marker与Detour的属性设置,是实现排列形式多样化主要控制选项.在野外实践中,根据测区内障碍物对观测系统影响的差异,提出了4种典型的排列单元联接方法如交叉线绕接法、跳接法、无电缆连接法及蛇形排列法,并对不同联接方法的参数设置进行了说明.在山东东山王楼煤矿二、三采区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工程中,受村庄街道的影响,导致东西方向正常束线布设困难,利用南北向布设的便利及蛇形联接方法,对桩号重新编号,并在后期处理中对CDP面元进行再分配,实现与正常三维束线CDP网格的统一.处理后的地震时间剖面较其它布设方式,数据采集质量良好,村庄的影响几乎达到可以忽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相邻二个排列之间有相当重叠部分这个特点,提出将高密度各个单一排列剖面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多排列数据拼接一起并进行误差校正。为抑制相邻排列间数据系统误差影响,运用多排列数据拼接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这是一种最小二乘准则下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证明,该方法在解决多排列拼接过程中系统误差问题是十分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资料管理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利用数据库并结合GIS技术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可视化管理的方法,将工区测点信息与行政区域信息、道路交通信息、地形高程模型和地质构造信息等多种空间数据源相融合,阐述了该平台的系统结构和实现过程.并针对数据反演前的测线投影与测点距计算问题,介绍了测点高斯平面投影与最小二乘下测线直线拟合...  相似文献   

10.
地震弯线技术在地形复杂地区煤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地区属于典型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极差,若采用常规直测线设计,野外施工非常困难,且地震勘探效果较差。面对山区、丘陵沟壑区的复杂地震地形条件,在精确计算接收点和激发点坐标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了弯曲测线折线转角大小、面元大小、叠加次数等主要参数,并利用共反射面元叠加原理进行资料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常规多次覆盖反射波法地震勘探难以获得100ms(一般相当于80m)以上的有效地震反射信息,形成浅部地层勘探盲区。为有效解决浅层勘探难题,提出了单道自激自收或点组合小排列施工方法。该方法除对震源输出脉冲宽度、频率特性有要求外,还对震源适应性有较高的要求。实例表明:采用小药量震源激发,点组合小排列接收,可有效划分100ms以内的层位;而单道锤击自激自收反射波法,对地下敷设电缆、城市排水沟、地下管道及人防工程的探测效果明显高于常规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常规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及技术瓶颈,提出了全数字高密度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框架,即: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更小的接收道距与线距、更小的激发点距与线距、单炮超多道数、小面元、全方位、高覆盖次数观测,真实记录全波场海量数据的采集技术,及其与之相配套的高精度地震成像处理和精细综合地震解释技术。与以往的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相比,全数字高密度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断层方位、小断层识别、陷落柱探测、下组煤层探测、高陡构造勘探等多个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内多冲积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根据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三维地震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地震资料处理等常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以山西省某山区三维勘探为例,介绍了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黄土塬区或复杂的黄土地形区作煤田地震勘探工作需要进行沿沟弯线地震施工技术的研究。通过项目实施,对弯线技术的应用有所见解,着重分析了弯曲测线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采集参数选择和施工技术措施,并介绍了地震弯线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石油在西南的某重点工程项目,发现有F7断层穿过场地,为此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断裂带勘察。其中布设地震测线3条,电法测线4条。经勘探查明了该工程区域内的地层特征及F7断裂的位置、深度、倾向及伸深方向。根据勘探结果,在地震L1测线与高密度电法G2测线上布设钻孔验证,其结果证实,在解释的破碎带两侧地层层序正常,而破碎带内的钻孔显示有断层存在。本次勘探对F7断裂带的位置及产状的准确描述,为该重点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淮南煤田地处华北型石炭二叠纪聚煤区的东南部地区,煤系地层为石炭二叠系。淮南矿业集团与产学研等多家单位合作,积极研究与推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自1993年谢桥矿首次开展煤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以来,至目前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历经6个发展阶段,开展了针对不同煤层的精细处理、厚煤层屏蔽下的下伏煤层勘探技术、AVO技术、岩性反演技术及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等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根据淮南矿业集团探采对比资料,指出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研究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贵州织金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层连片稳定分布、累计厚度大,为中高阶煤煤层气重点有利目标区;但主力煤层地震反射资料信噪比低、剖面成像效果差,制约了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工区内灰岩大面积裸露、目的层埋藏浅是导致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最主要因素。实践表明:基于数字盒子波调查的模拟检波器多道组合接收技术具有较好的噪声压制效果,基于煤层反射最大信噪比的岩性-井深-药量匹配激发技术提高了地震激发效率,宽线观测、小道距数字检波道组合技术是改善二维地震成像的有效方法,小道距、小线距、高炮密度及高横纵比的三维地震观测技术显著提升了煤层资料品质。该技术系列适用于山地灰岩出露地区浅煤层地震采集。   相似文献   

18.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对晋城矿区进行了旨在提高小断层,小陷落柱探测能力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根据面元选择因素及该区地质任务,采用5m×5m网格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考虑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排列片横纵比及煤层埋深(350~500m)等因素,采用中点放炮、60道接收,24次覆盖(横向4次,纵向6次)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基岩中激发。原始资料经同一处理流程后,获得5m×5m×1ms、5m×10m×1ms、10m×10m×1ms及2.5m×2.5m×1ms不同单元的三维数据体多个,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断层,小陷落柱在其小面元叠加时间剖面、顺层切片及相干切片都有清晰的反映。实例说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以提高对小构造的纵、横向分辨能力,满足山区对三维地震精确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古交地区属山地地形,相对高差较大,黄土塬、梁、峁较为发育,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很差。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地层,其中2#、8#煤层对应的反射波T2、T8波,全区可连续追踪对比。该区镇城底矿南四采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成功经验说明,在山区复杂条件下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一要重视激发条件(井深、岩性)和接收条件的改善,如基岩激发、检波器埋置等;二要尽量消除地震数据中与地质结构无关的时移、衰减等各种畸变影响,认真做好资料处理工作,如谱白化反褶积、浮动基准面校正、自动剩余静校正等工作,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该采区获得61.5%的Ⅰ类时间剖面证明在该类地区开展高分辨地震勘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许多规模小,深度浅的地下人防工程,用地震反射波法查明它们的地下的分布和大小,在江西临川市某区,我们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根据当地的场地条件,物性差异和干扰情况等,合理布置测线,选择恰当的激发和接收方式,进行适当的资料处理,得到了清晰的地震时间剖面,根据时间剖面上反映出来的反向工白区,较好地推断出了该区地下人防工程的分布位置和防空洞的深度,宽度等,为该区一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