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季观测工作中涉及到湿球溶冰。即当温度低于0℃而高于-10℃且湿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使湿球温度表的球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湿度测定的准确性。如果博冰不当,会造成记录失真,甚至残缺。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一是溶冰过早。观测时,因溶冰过早冰层已经因蒸发而破坏,球部迎风面的纱布已呈半干燥状态,颜色变浅,甚至干了。使湿球示度值偏高,测得湿度偏大。二是溶冰太迟。观测时,湿球示度值不稳定,水银柱在OC左右迅速下降或上升,使湿度示度值也偏高。三是水温过高。溶冰时,…  相似文献   

2.
最佳溶冰时间的探讨李绵我县地处中高纬度,每年春秋溶冰观测湿度的次数较多。而溶冰不当又是直接影响湿度观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最佳溶冰时间,提高溶冰质量,对提高湿度观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洁冰不当的原因及简单分类干湿表测温,是依据湿球水份蒸...  相似文献   

3.
如何掌握湿球溶冰及溶冰不当的处理方法王国贵在秋冬交替的季节中常常因湿球纱布结冰而影响大气的湿度测量。如何获得准确的湿球温度,对于提高湿度的准确度至关重要。正确掌握湿球溶冰时机又是获得准确湿球湿度的关键所在。l如何掌握溶冰时间在北方进入冬季,气温降至使...  相似文献   

4.
在用干湿球测湿工作中,若对湿球纱布包扎或溶冰等操作不当,则会造成湿度不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湿球球部下端的纱布包扎得太紧,水杯里的水不能顺利地向上渗透,球部的纱布不能保持充分的湿润,造成湿球温度偏高,查算出的湿度值偏大。具体表现为湿度自记迹线明显下降,干湿球读数查算出的湿度值变化不大,甚至上升。②溶冰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每小时观测一次的台站,冬季天气较冷,湿球短纱布一直结冰,溶冰时没有把冰溶化,或用水杯浸一下球部就算溶冰,造成球部的冰层愈积愈厚,当气温有较大的变化时,湿球的灵敏度下降,滞后…  相似文献   

5.
溶冰不当,是冬季湿度观测中常常遇到的现象.避免溶冰不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天气情况,掌握好溶冰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冬季,湿球溶冰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的溶冰方法,对于获取精确真实的空气湿度是十分重要的,而掌握好溶冰时间又是关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遇到三种不同湿度、风速情况下溶冰时间的确定分别做了基本规定。但在实际观测中天气比较复杂,我将其分为六种情况,并根据多年的试验、分析和实际应用,摸索出一条求平均时间值的办法来解决6种不同情况下正确掌握溶冰时间的方法。由于溶冰时间主要依据湿度和风速两个因素所确定,故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所提供的三种不同情况下溶冰时间的掌握办法,首先假定仅依据湿度因…  相似文献   

7.
气温在-10.0℃或以上,湿球纱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表面保持一定的水分或冰衣,保证良好的蒸发,以测得准确的空气湿度。但如果溶冰不当,就会对记录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判断溶冰不当,低范忡已经阐明,这里只谈谈造成溶冰不当的原因及避免溶冰不当所采取的措施。造成溶冰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温过高。溶冰用水的水温过高,溶冰时湿球示数不在0℃刻线上停留而很快上升到0℃刻线以上,此时如果结束溶冰操作,会使湿球下部纱布上的冰块没有完全溶化,造成溶冰不彻底。低范》要求溶冰用水的温度应接近…  相似文献   

8.
利用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是当前所有气象台站都使用的常规方法,可是在冬季,由于湿球溶冰不当而影响湿度记录的情况在各地是屡见不鲜的。虽然记录能从毛发湿度计上获得补偿,但在毕竟影响了记录的精度和比较性。所谓“溶冰不当”主要是指:在进行干湿球温度表观测时,湿球示度不稳定(由零下上升到零度,或者从零度继续下降)或者湿球示度高于干球示度,使湿球无法读数,从而无法  相似文献   

9.
韩东喜 《气象》1994,20(8):2-2
浅谈干湿表的湿球溶冰时间湿球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表面有良好的蒸发以获得正确的湿球示度,而一旦出现溶冰不当就不会得到当时准确的结果,因而适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获得正确的空气湿度的关键步骤之一。笔者通过对数个气象站走访发现,有些观测员在进行湿球溶冰时完全套用...  相似文献   

10.
周猷鼎 《贵州气象》1995,19(6):46-46,48
空气湿度是表征大气物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气象所站最基本的测定项目之一。在非结冰期的观测中,对于获取的记录其可靠程度是大的;而对于给冰期的观测,往往由于溶冰不当,而导致记录失真。本文就如何搞好溶冰观测,提高测湿精度,谈谈个人看法。1溶冰观测的意义所用溶冰观测,是由于湿球结冰以后,水杯不能再向湿球供水,而在每次观测前均须对纱布进行湿润,这一步骤称作溶冰观测。溶冰的目的并非是给结了冰的纱布起“加水”的作用,而是攸湿球上的纱布能有足够的水份(或冰衣),保持湿球表面处于良好的蒸发状态,以获得正确的湿度…  相似文献   

11.
溶冰不当 ,是冬季湿度观测中常常遇到的现象。避免溶冰不当的关键 ,在于根据不同天气情况 ,掌握好溶冰时间。《规范》规定 :“当风速、湿度中常时 ,在观测前 30分钟左右 (巡视时 )进行 ;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 ,在观测前 2 0分钟内进行 ;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 ,在观测前 5 0分钟左右进行。”具体湿度多少、风速多大算中常 ,什么程度算大 ,什么程度算小 ,没有说明。根据多年经验 ,我认为“中常”指风速在 3级左右 ,湿度在 5 0 %~ 70 % ;湿度很小、风速很大 ,是指湿度 <30 %、风力 >5级 ;湿度很大、风速很小 ,是指风力 <1级、湿度 >80 %。观测…  相似文献   

12.
冬季,在湿球产生结冰的台站,都要遇到湿球溶冰问题,溶冰得当,观测资料及时准确,溶冰不当,不仅给值班员带来很多麻烦,临阵忙乱,而且影响资料的准确性.怎样才能避免湿球溶冰不当呢?除了湿球球部下面所留纱布的长短,溶冰的水温,及球部冰层是否溶化,是否有滴水等较容易掌握的技术问题外,湿球溶冰的时间早晚是关键问题,湿球溶冰不当往往是溶冰时间未掌握好造成的.观测规范规定: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  相似文献   

13.
对于湿球温度表结冰情况下的溶冰时间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讲 ,风速、湿度中常时 ,在观测前 30分钟左右进行 ;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 ,在观测前 2 0分钟内进行 ;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 ,在观测前 50分钟左右进行。这里提到的“很大、很小”比较模糊 ,并没有具体的量值 ,只能作为参考。本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符合本站实际的风速、湿度和溶冰时间的关系 (见附表 )。根据这种关系确定溶冰时间 ,多年来从未失误。附表 湿球结冰溶冰时间V/ (m/s) f/ % 溶冰时间V >8<4 04 0~ 70>70观测前 2 0分钟以内观测前 2 0~ 2 5分钟观测前 2 5~ 3 0…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于湿球温度表测湿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0.1℃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尽管是0.1℃之差,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其相对湿度之误差却是明显的。如果是溶冰不当,误差往往以度计量,可见如何做好冬季的湿球溶冰十分重要。一般说来,在湿球示度或查得的湿度出现明显反常时,观测员可以及时发现其溶冰不当而进行补测,但是反常不很显著时,往往不易发觉。从以往经验来看,溶冰不当多发生于风小湿度大的天气里,特别是下雪天最易发生。为了掌握这类天气条件下的湿球溶冰问题,笔者曾经选择了雨雪较多的1983年冬季,  相似文献   

15.
在春秋两季湿球观测的季节里,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是使湿球温度表的球部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而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测定湿度的准确性。弄清溶冰的目的,对避免溶冰不当是很重要的。溶冰不当造成记录的失真,甚至残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冬季观测工作中涉及到湿球溶冰。即当温度低于O℃而高于-10℃且湿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使湿球温度表的球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湿度测定的准确性。如果溶冰不当.会造成记录失真,甚至残缺。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气表审核中发现,秋冬和冬春两季经常出现湿球溶冰不当的情况。所说的溶冰不当是指气温从零下上升到零度,或是从零度继续下降时,因掌握溶冰时机和方法不妥当,使观测时湿球示度不稳定。为避免湿球溶冰不当,影响真实记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杜清友 《四川气象》2001,21(2):49-49
冬季常结冰的台站要准确测定空气湿度 ,观测工作中正确掌握溶冰时间及判定溶冰是否得当是主要的环节。而这两方面都要处理好 ,除了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37页要求做到外 ,我们在长期实际工作中还总结了几点补充经验 ,供广大气象测报工作者参考。溶冰先后时间结合以下几种情况灵活掌握 :1 普通天气情况按规范规定 ,根据风速、湿度大小确定溶水时间 ;2 根据气温高低及气温变化趋势看 ,气温高湿球达饱和状态需水量较多 (水汽压大 ) ,湿球水分蒸发快 ,溶冰时间相应推迟 ,气温低时则相反 ;气温呈上升趋势时如晴天上午 ,由于随气温的升高 ,在…  相似文献   

19.
冬季湿球溶冰要适当冬季湿球结冰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获得正确湿球读数之关键。一般情况下,当湿度较小(30%以下)、风速很大(5m/s以上)时,溶冰后湿球球部表面的水分蒸发很快,湿球温度降低得多,在很短时间内(5~10min)湿球球部因蒸发而消耗的热量和...  相似文献   

20.
进入冬季,特别在严寒天气的溶冰观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在干湿球读数后用铅笔轻轻触动湿球纱布,湿球示度会突然迅速上升,出现湿球示度不稳定。是什么“能量”引起湿球示度如此迅速上升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冬季湿球溶冰过程作些分析。我们知道,溶冰的目的是为了湿球纱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