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对贵妃鸡、怀乡鸡及二者的杂交F1代共计360个个体EX-FABP基因遗传特征及品种差异进行研究,发现2773T>C,2867 C>T和2913 G>A三个位点在贵妃鸡中表现为单态,在怀乡鸡和杂交F1群体中表现为多态,这3个位点有望作为贵妃鸡、怀乡鸡乃致其他品种鸡种质资源鉴定的参考依据。对比分析3个群体胸肌肌内脂肪含量(IMF)表明,怀乡鸡和杂交鸡母鸡的IMF显著高于贵妃鸡;而3个群体公鸡间的IMF差异不显著;除贵妃鸡外,同一品种内公鸡的IMF均小于母鸡(P<0.05)。多态位点与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773位点,TC基因型个体的IMF值大于TT基因型;在2913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IMF值大于GG基因型,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裸鲤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之一,形态学数据是其亲本选育的基础。测定人工养殖的200尾2+龄青海湖裸鲤的全长、体长、头高、眼间距、体高、体宽、尾柄长、肛前距和臀鳍基长等9项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采用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青海湖裸鲤各形态形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青海湖裸鲤体长、体高、臀鳍基长对体质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径分析显示,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高、臀鳍基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每个雄鲍配3个雌鲍),分别测定每个母系生长到8月龄的全同胞个体30个后代的壳长、壳宽和体质量,应用数量遗传学的全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的GLM过程计算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估算九孔鲍8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以及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九孔鲍各生长性状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其中壳长、壳宽和体质量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的估计值分别为0.285、0.264和0.343,属于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出较高的选择育种潜力;基于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及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表明,各性状间均表现出高的正相关,其中壳长―壳宽、壳长―体质量和壳宽―体质量性状间遗传相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934、0.902,表型相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791、0.760。经t检验,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表明,以任何一个生长性状为参数进行选育,均可达到改良九孔鲍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用90日龄的贵妃公鸡随机分成4组,在基础日粮中按质量分数0.00%﹑0.02%﹑0.04%和0.08%添加人参,实验期45 d,探讨人参对贵妃鸡肌肉氨基酸含量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0.04%的人参添加量使得腿肌总氨基酸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9.19%和14.81%;0.04%的人参添加量使得胸肌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84%和16.54%,鲜味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4.82%。日粮中添加0.04%的人参能显著提高贵妃鸡胸肌和腿肌的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各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粮中添加0.04%人参添加实验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东太平洋赤道公海茎柔鱼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4~6月在赤道公海探捕期间采集茎柔鱼样本,研究赤道公海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月份,茎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组成不同。雌、雄性样本的胴长范围分别为93~495 mm和94~406 mm,优势胴长组分别为260~340 mm和240~320 mm,分别占样本总数72.53%和70.26%;雌、雄性样本体质量范围分别为25~3 900 g和33~2170 g,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400~1 200 g和200~1 000 g,分别占样本总数82.71%和87.82%。雌、雄性茎柔鱼净体质量比例分别介于31.69%~80.51%和37.05%~81.35%之间,平均值分别为60.45%和62.73%。协方差分析表明,茎柔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体质量的生长均存在性别间差异,胴长与体质量的生长都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胴长与净体质量的生长,雌、雄性样本分别最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不同月份茎柔鱼性别比例构成不同,4月、5月和6月性别比例分别为1.87∶1、1.61∶1和1.17∶1,全部样本的性别比例为1.61∶1。不同月份茎柔鱼性腺成熟度的组成不同。不同性别、不同月份间茎柔鱼胃含物等级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的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和体质量对波纹龙虾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 <0.05).盐度为18~34时,波纹龙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先下降再升高,盐度26和30时较小,耗氧率分别为0.1305±0.0105 mg/(g·h)和0.1314±0.0052 mg/(g·h),排氨率分别为0.1733±0.0039 mg/(g·h)和0.1724±0.0044 mg/(g·h).波纹龙虾耗氧量(MO)和排氨量(MN)与体质量(m)呈正相关,而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其关系式可表示为:MO =1.4921 m 0.4190和MN=1.1295 m 0.6988;RO=2.9333 m -0.7343和RN=1.1291 m -0.3011.  相似文献   

7.
以马氏珠母贝快速生长选系F3为材料,以常规技术插核操作并进行海区养殖,育珠期结束,测量育珠母贝的壳长、壳高、壳宽、总质量与壳质量共5个生长性状指标,以及商品珍珠质量与珍珠层厚度,分析育珠贝生长性状指标与珍珠层厚度及珍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的生长性状与珍珠层厚度及珍珠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值<0.01);壳长、壳高、壳宽、总质量、壳质量与珍珠层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1、0.412、0.418、0.457、0.456;壳长、壳高、壳宽、总质量、壳质量与珍珠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7、0.468、0.380、0.556、0.644。通过改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的生长性状能够有效提高珍珠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8年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考洲洋海水无机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关系很密切;浮游植物量在枯水期(2月)与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0.946和0.876(n=12);在丰水期(8月)与无机氮和硅酸盐负相关,与磷酸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5,-0.845和0.584(n=11)。从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一般需要量和N,P,Si的原子比分析,2月N,P显得紧缺,8月N,P,Si均过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九孔鲍主要经济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对软体部质量、壳长、壳质量、壳宽等4个性状进行测定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软体部质量为依变量,其它性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计算出对应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个性状间与体质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表明各经济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效果为软体部质量(0.843)>壳长(0.163)>壳质量(0.112)>壳宽(-0.116),壳长、壳质量和壳宽对体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软体部质量实现的,其间接作用依次为0.763、0.733和0.744;所有性状总决定系数为0.974,各经济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效应依次为软体部质量(0.711)>壳长(0.027)>壳质量(0.013),与通径分析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壳长通过软体部质量对体质量的间接决定效应最大为0.711。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了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壳宽,建立了壳长、壳质量、和软体部质量对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0.880+2.480 x1+0.429 x2+1.068 x3,决定系数R2=0.974,线性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值<0.01)。基于决定效应大小,同时考虑性状的易测性,育种目标性状的选择策略应首选壳长。  相似文献   

10.
选用40周龄艾维因父母代向种母鸡24只,设适温(13~23℃)和高温(25~38℃)两个处理,测定了母鸡在蛋壳钙沉积期间血钙(Ca2+)和总钙(TCa)浓度及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母鸡血Ca2+和TCa浓度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当母鸡适应了昼夜节律性变化的高温环境时,用于蛋壳钙沉积的有效钙供应量不会减少(P<0.05),高温组母鸡血液pH值显著高于适温组(P<0.05),且高温引起蛋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选取1 日龄乌鬃鹅300 只,随机分成5 组,对照组(A)用基础饲粮饲养,实验组B~E 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B 组)、2%(C 组)、3%(D 组)、4%(E 组)的螺旋藻,实验期6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螺旋藻对乌鬃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腹脂率和肌肉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生长指标和全净膛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2%C 组和3% D 组的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 E 组全净膛率显著提高(P〈0.05);肌肉的粗蛋白质(CP)含量E〉D〉C〉B〉A,粗脂肪(EE)含量E〉A〉B〉C〉D;所测得的17 种氨基酸中,包括含有人体必需的7 种氨基酸(EAA)和2 种半必需氨基酸(HEAA);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最高的是赖氨酸(Lys),实验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添加2%~3%(w)的螺旋藻对生长性能有显著差异(P〈0.05),对粗脂肪、粗蛋白的含量有所改善;从肌肉EAAI 来看,添加螺旋藻后的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不添加螺旋藻的对照组.建议饲粮中螺旋藻的添加量为质量分数2%.  相似文献   

12.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与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无节幼体分别以浓缩小球藻、深海鱼油和鱼肝油强化后,投喂龙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仔稚鱼,研究不同强化剂对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强化剂强化后的生物饵料均可显著提高龙虎斑仔稚鱼的存活率、体长和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鱼体粗脂肪含量以及肠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海鱼油组仔稚鱼存活率最高,浓缩小球藻可以显著提高胃、肠蛋白酶活性和鱼体粗蛋白含量,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海鱼油和鱼肝油可以显著提高肠脂肪酶活性(P0.05)。结果表明,3种强化剂各具优点,均可用于龙虎斑仔稚鱼生物饵料的强化,尤其以深海鱼油提高存活率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pH对大菱鲆(Scophthal musximus)幼鱼生长及一般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时间段内,饲料利用率(FCR)总是随环境pH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特定生长率(SGR)及增重率(WGR)随环境DH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时间段,pH83与pH88组的FCR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WGR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鱼体水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H63组的脂肪含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6.8至7.3之间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含量在pH6.3至7.3之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分含量在DH6.3至7.3之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水环境pH在6.3~7.3范围内有利于大菱鲆幼鱼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4.
 土壤颗粒大小差异使土壤反射光谱产生相应变化,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属性的光谱预测精度。本研究准备了颗粒粒径分别为2、0.25和0.15mm的土样,测定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含量,并于室内模拟条件下测定其反射光谱。通过分析不同粒径土样的原始(Raw)、多次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 Msc)、一阶微分(First derivative, Fd)、连续统去除(Continuum removal, Cr)光谱与SOM含量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与SOM含量相关性最强的Fd光谱单波段(2250nm, r=0.82, P<0.01),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全波段光谱反射率,以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R)方法,确立2mm土样Msc处理光谱的PLSR模型为最优模型(RPD=3.56、R2=0.90、RMSEP=1.96g/kg)。土壤颗粒粒径对土壤光谱反射率变化有明显影响,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可能存在一个转折点;单变量(单波段光谱反射率)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明显低于全波段反射光谱(Msc处理)-PLSR模型;土样样本容量对SOM含量预测精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根据样本容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土壤颗粒粒径与光谱预处理方法组合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基础饲料(铜质量分数2.03 mg/kg)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的羟基蛋氨酸螯合铜(hydroxy methionine copper,HMC),制成铜质量分数分别为2.03、4.04、6.20、10.67、13.96 mg/kg的实验饲料,饲喂6周后,探讨HMC对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和组织铜沉积的影响,确定幼鱼饲料中铜的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HMC,对石斑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铜质量分数6.20 mg/kg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高于或低于2.03和13.96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04和10.67 m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成活率、肝体比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料中添加HMC对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鱼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斑鱼血浆铜蓝蛋白(CP)的含量、血清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以6.20 mg/kg组最高;饲料中铜的添加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肝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HMC均提高鱼体、肌肉和肝脏中铜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13.96 mg/kg组最高。饲料中添加适量的HMC可提高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在本实验条件下,以SGR为判据,通过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可得,以HMC为铜源,斜带石斑鱼幼鱼铜需要量为7.09 mg/kg。  相似文献   

16.
对600尾菊黄东方[鱼屯](Takfugu flavidus) 1龄幼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 黄东方[鱼屯]67日龄幼鱼经过127d的培育后,体长从( 3.53±0.73)cm增至( 10.33±0.98) cm,日均增长0.054 cm, 体长增长率193.14%;体质量从(2.41± 1.60)g增至( 54.39±13.62 ) g,日均增重0.413 g,体质量增长率2135.8%, 体质量与体长呈幕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48L30570 (R2=0.9922), b值接近于3,属等速生长型。体长 (l)与日龄(t)表现为线性相关:l= 0.0585t + 3.7811 (R2= 0.9621 ),体质量(w)与日龄(t)表现为指数相 关:w=3.3211e00286t (R2=0.9363)。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半叶马尾藻对不同浓度N、P以及不同化合态N的吸收速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P下,半叶马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叶马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随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N为200μmol/L、P为20μmol/L时,分别为2.397和0.229μmol·g-1·h-1;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半叶马尾藻对N、P的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氮磷比为10时,在氮磷比为1~30范围内,氮磷比对半叶马尾藻吸收N、P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化合态N对半叶马尾藻吸收N、P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NH4+-N和NO3--N共存时,半叶马尾藻对这2种化合态氮可同时吸收利用,各处理组间,对总无机N的吸收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NO3--N)/c(NH4+-N)为2∶1和1∶2处有两个峰值,分别为2.036、1.862μmol·g-1·h-1,对P的最大吸收速率均出现在c(NO3--N)/c(NH4+-N)值为2∶1时,为0.206μmol·g-1·h-1。因此,在粤西沿海半叶马尾藻在消除养殖水域营养盐、防治海水富营养化方面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三丁基锡对罗氏沼虾血清中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在含0.1、0.2、0.4 mg/L三丁基锡(TBT)的水体中浸浴48 h,检测TBT对罗氏沼虾血清中部分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2 h内高剂量(0.4 mg/L)可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48 h时,诱导作用逐步解除;12 h内各剂量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表现抑制效应,酶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在48 h时TBT对ACP表现为诱导效应,酶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0.1 mg/L)TBT对罗氏沼虾血清中AKP活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0.2 mg/L)和高剂量组(0.4 mg/L)AKP活力表现为先抑制后逐渐转为诱导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鲤鱼(Cyprinuscarpio L.)体重和体长QTL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65个AFLP标记、127个微卫星分子标记、37个EST-SSR标记和16个RAPD标记(共445个标记)对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F2代雌核发育群体44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鲤鱼(CyprinuscarpioL.)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软件WinQTLCart2.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体重和体长两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与两个与体重性状相关的QTL,分别定位到LG24连锁群(qBWh-24-1)和LG20连锁群(qBWh-20-1)上,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7.98%和20.05%;检测到两个与体长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LG2连锁群(qFS-2-1)和LG20连锁群(qFS-20-1),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5.69%和12.69%,4个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