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断层的运动方式和主应力方向的判断是构造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判断断层运动和主应力方向的新的简单方法。 断层呈雁列式是剪切带的构造组合特点。在这些雁列断层的连接区发育了各种次级构造。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次级构造和雁列类型的关系,来判断断层的运动和主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滇南地区不同时代的沉积物发育特征和构造形变,揭露区内构造发育面貌,并以大的岩石圈板块(包括古板块)边界的活动和迁移来解释不同时期的构造发育。 作者依据断层运动与相关地貌发育的关系确定了滇南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根据第四纪地表形变资料探讨曲江断裂的运动与相关的曲溪盆地的发育机制,确定了区内构造应力分布与断层运动特征。指出本区自第四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较以前有明显的改变,主要在近南北向的挤压应力作用支配下,导致区内块断运动,其运动形式表现为北西向高角度走滑断层运动,造成一些部位引张发育成盆地,同时使另一些部位挤压抬升和地壳增厚,形成涡漩状重力负异常。这种高角度走滑断层运动和盆地发育相匹配的图案与板块边界的裂谷和转换断层之间的发育关系颇为相似。 作者指出滇南地区的历史强震主要发生在这些走滑型断层上,通海大地震就是一例;并强调指出评价大震危险区时应对这些走滑型断层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断层运动方式与滑动速率是断层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判定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山西断陷带多年积累的跨断层水准观测资料,在处理与重构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活动性分析方法,基于构造分区给出各构造区主要断层现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主要断层在观测期内以继承性正断运动为主,各盆地断层运动特征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南、北两段的垂直活动量明显大于中段,其中,忻定盆地累积变化量值最小。从断层垂直活动速率来看,五台山断裂、系舟山山前断裂、唐河断裂和霍山山前断裂跨断层测段活动速率明显低于全区水平;受长期构造应力加载及区域中强地震影响,各时段断层运动也存在差异变化,下达枝、亭旨头、太原、广胜寺等部分跨断层测段表现出明显的断层逆继承运动、断层相对闭锁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据断层垂直形变确定华北活动块体边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华北地区断层形变测量资料的系统处理结果和已知构造带的分布,给出了该区现今主要块体的活动边界,分别统计了不同区带断层垂直运动的平均速率,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带的断层活动差异性显著,断层测点分布条带与主要构造带或地震活动带一致时,其断层垂直运动的平均速率较高;在区块与条带相交或相邻的情况下,条带上比区块的断层平均活动速率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了可可托海—二台断层与北安纳托里亚断层和圣安德列斯断层,指出了它们在断层运动性质、大地震活动、断层的组合特征以及走滑断层的典型构造地貌等方面都很相似。但是,由于它们所在大地构造部位不同,像二台断层等大陆内部走滑断层的规模一般都小,运动速率较低,大地震复现周期较长;板块边界走滑断层普遍表现为规模大、运动速率高、大震复现周期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变形局部化问题和地震成核问题,是构造变形机制与大地震研究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对走滑断裂的运动和走滑型地震而言,断裂枢纽运动是断裂带上变形局部化和地震成核孕育的条件,认识这一运动过程和机制是了解走滑断裂上地震孕育、发生机制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则木河左旋走滑断裂大箐断层为例,测量了大箐断层大箐梁子断头沟台地-五道箐盆地之间的构造和地貌变形,揭示了大箐走滑断层枢纽运动构造和地貌四象限分布的特点,并且在定量分析其枢纽运动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断裂的枢纽运动,结果表明,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表现出典型的掀斜特征,随着断层面倾角的减小,枢纽运动程度加深;随着断层面闭锁区面积的增大,枢纽运动明显受阻;发现在闭锁区及其附近存在一个应力集中区使得应力由外向内一直处于积累状态,反映了地震的成核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首都圈断层水平运动方式和地壳应力场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该地区主要受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左旋剪切的控制,且不同走向活动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在此基础上,考虑可能发生的边界作用方式的改变,计算了相应断层活动方式变化.结果表明,如果华北平原相对于燕山块体东向运动增强会造成不同走向断层左旋运动加速;如果背景东西向挤压应力场增强会造成NW向断层左旋加速和一些NE向断层不同程度右旋滑动.  相似文献   

8.
断块运动与活断层分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断层作为断块的边界,其活动特征和断块运动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断块运动类型与断层活动及其分段的关系,以及断块运动与构造障碍的关系,论述了断块运动研究在活断层分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GPS资料反演断层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GPS资料区域构造信息的提取是反演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结合一定区域反演时选择符合断层运动的位错模型是必要的,断层运动参数的选取问题,最后是反演的算法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跨断层形变测量反映的华北地块近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华北地块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地震活动时段的跨断层测量资料研究表明,华北地块对于NE走向断裂作用为主的构造单元(包括地块和边界带)的强震活跃时段的断层运动速率明显小于强震不活跃时段;对于NW走向断裂作用为主的构造单元,其强震活跃时段的断层运动速率明显大于强震不活跃时段;对于NE、NW走向断裂共同作用的构造单元,断层运动速率变化特征类似于NW走向断裂作用为主的构造单元。结果还表明,华北地块现今强震活动主要受NW走向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吴忠良 《中国地震》2001,17(1):8-15
对NEIC宽频带地震辐射能量目录和哈佛矩心矩张量(CMT)目录的比较,给出了关于视应力的一些可能是有意义的结果,尽管目前的结果误差仍很大,可靠性也是有限的,但这种比较所提供的线索却颇值得注意,视应力的计算给出关于地震断层面上非线性动摩擦函数的线索,能量/地震矩之比随地震大小的变化表明,在BK模型框架下,对于走滑型地城,依赖于滑动速度的摩擦似乎占主要地位,而对于非走滑型地震,依赖于位移的摩擦似乎占主要地位,主震和余震的能量/地震矩之比的比较表明,对于走滑型地震,余震的视应力平均地说来低于主震的视应力,而对于非直滑型地震,余震的视应力即有高于主震的也有低于主震的,这对于障碍体和凹凸模式的讨论及模型中地震破裂停止条件的设置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里奥利力对断层作用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给出了分解到已知断层面法向和切向上的断层错动科里奥利应力(简称为科里奥利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表达式,然后从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中选取主余震资料进行分析,按断层分类研究了科里奥利法向应力和主震震级与其最大余震震级差及主震地震矩与余震地震矩总和之差的折合矩震级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地震断层错动过程中虽然产生了使断层两盘相互拉离(或挤压)的科里奥利法向应力,它降低(或增加)了断层错动时断层面上的摩擦阻力,但是应力量值太小(科里奥利法向应力估计最大不到0.1MPa,即不到一个大气压),不足以对断层错动及主震能量释放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余震的最大震级和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断层间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计算地震引起的静、动应力变化量空间分布图象是国内外研究断层间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机制的两个主要方法。依据半弹性空间地震位错理论获得的静应力变化量,可以长期存在于邻近断层面上,直至下一次地震发生。因此,静应力变化量空间分布图象既被用来解释一次地震后余震活动在邻近断层上的分布规律,又被用来研究一个地区几十年至几百年地震活动过程中断层问相互作用特点和强震迁移规律。但静应力变化量随距离缩减快,空间分布与地震破裂扩展方向无关。动应力随距离衰减速度慢,量值大;在地震破裂扩展方向上,动应力变化量可以比相反方向高出一个数量级。由于动应力是伴随地震波传播而出现的,因此,动应力变化量是暂态的,作用于邻近断层面上时间有限。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目前在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说明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运用走滑地震造成的地震前后应力方向偏转和地震应力降Δτ推导得到地震震源处偏应力量值τ的解析表达式为τ=[Δτcos2(φ′[KG-*2]P-E)]/sin2(φ′[KG-*2]P-φP)(其中,φ\-P和φ′[KG-*2]P分别为地震前后的统计P轴走向,E为地震断层走向.).当震前P轴与震后P轴与断层走向夹角为45°时,该公式失效.对偏应力值与应力降比值随应力场主压应力轴与断层走向夹角及应力场主压应力轴偏转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相同应力降造成的应力轴偏转越大,地下偏应力越小; 断层走向越接近主压应力轴方向,地震应力降场对偏应力场的贡献越小.将该方法运用于Landers地震震源区,求得了该地震Homestead Valley段的偏应力量值为10MPa.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地区构造应力场与中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高国英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8,12(4):296-303
为了做好中强地震的震预报和震后趋快速判定工作,利用乌鲁木齐地区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小震平均震源机制解以及S波偏振方向综合研究了该区域应力场的分布和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集集地震为例,讨论了在多个小断层的位错模型,分层地质结构这种更加接近实际的情况下的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有必要考虑这些符合实际的模型.本文分别讨论了走滑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与走滑地震、逆冲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与逆冲地震空间分布的对应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集集地震所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确实有利于本地区余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few researches and analysis published on the seismic activity and stress state in Shandong seg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using digital seismological methods such as seismic apparent stres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source parameters such a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apparent stres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waveform data of ML≥1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in Shandong seg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recorded by Shandong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since 2007. According to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done on the focal dislocation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using triangle graphical metho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ing in this area is mainly of strike-slip mechanism, and there are less thrust and normal mechanism. Calculation with the mean stress tensor method illustrates that the direction of mean principle stress of Shandong seg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is NEE-SWW,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subduction of West Pacific plate and the extrusion of Indian plate to Eurasian plate; the small dip angle indicates that the mode of action of stress is nearly horizontal, and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is is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Tanlu fault zone. Under the action of such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 dislocation is not likely to occur and the stress accumulation is enhanc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The apparent stress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source spectral parameters method. Apparent stress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agnitud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d magnitude. So we get apparent stress difference by subtracting the empirical fitting value from the apparent stress. By removing the impact of magnitude, and according to the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image of apparent stress difference, we found that the apparent stress in Shandong seg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generally has a trend of decrease starting from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pparent stress in the region is very uneven. Combined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 valu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high stress is mainly located in Anqiu segment and Tancheng-Juxian segment, especially in Anqiu segment where small magnitude earthquakes appeared accompanying with the high stress. Low b-value means high stress and low frequency means low stress release, which indicates that Anqiu segment might accumulate higher stress and is at the fault locking stage.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new data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active feature and stress state of the Shandong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发布震源机制解目录(哈佛大学CMT),将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划分为5个构造应力场分区,并对各分区的地震逐个计算其发震断层面上的固体潮汐正应力、剪应力、库仑破裂应力及相位角,分析潮汐应力分量对不同类型发震断层的作用效果及其随深度变化特征.基于库仑破裂应力判断准则,研究潮汐应力对各种类型地震的触发作用;基于Schuster检验方法,统计分析潮汐应力对各个震级档、不同构造类型地震的影响.综合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探讨潮汐应力对不同震级地震以及处于不同构造块体、发震断层、震源深度地震的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潮汐应力对印度块体和拉萨块体的正断和逆断型地震,滇缅泰块体、印支块体和松潘-甘孜块体的走滑和斜滑型地震,川滇菱形块体的斜滑型地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触发效应,且触发效应的强弱依赖于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发震断层类型及其所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9.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地震视应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四川和云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了包括地震视应力在内的震源参数。首先对资料进行预处理,然后计算地动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积分,再计算地震辐射能量和视应力等震源参数。根据计算结果分震级区间研究了视应力值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及该断裂带上中等地震的震源谱及参数差异,认为安宁河断裂带视应力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包括主应力相对大小)和摩擦系数对大量地震P波初动辐射花样(综合P波辐射花样)的影响,首先给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剪应力、摩擦应力和库仑破裂应力在断层面法向上的三维分布.表明即使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剪应力在不同取向断层面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摩擦应力也在不同取向断层面上造成一定影响.其次,根据库仑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