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邀请,由湖北、湖南和河南省气象局组成的武汉区域气象中心赴美考察团一行8人于2008年1月20日前往NCAR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考察。  相似文献   

2.
应香港三菱公司的邀请,为学习和借鉴先进技术,完善广东省中尺度基地雷达的建设,由广东省气象局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考察团,于1999年6月2~4日对香港天文台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站进行参观考察.现将考察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1 0月 4— 1 6日 ,我随中国气象考察团赴英国、德国进行了防雷业务考察 ,了解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防雷业务情况。考察团先后与英国的 Furse公司和德国的OBO公司、PHOENIX公司和 DEHN公司进行了座谈、交流 ,听取了这些公司的总体情况介绍 ,其中包括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4.
咸咸的海水     
老方在大别山腹地的一个小县观云测天20多年,也许是久居深山的缘故吧,他特别渴望海.这次他随县政府经济考察团到广东沿海考察学习,便时时企望着能一睹大海的风采.考察结束的当天下午,面包车载着考察团全体成员,驶出繁华的市区,穿过鸟语花香的村野,朝海  相似文献   

5.
赴美职业教育考察及其思考崔振乾(兰州气象学校,兰州730021)1997年6月16日至7月9日,我随甘肃省教委组织的赴美职业技术教育考察团对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等城市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蒙格马利学院、康格尔职业学校等11所院校进行了认真...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6,(3):28-32,F0003
为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防雷减灾工作情况,推动我国防雷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防雷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基于中、法防雷科技合作及双方在人才技术装备方面的优势,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培训中心和上海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的中法防雷技术人员培训班,于2006年3月28~31日在北京完成国内培训后,又组成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为团长、人事教育司胡欣助理巡视员为副团长的中国气象防雷技术培训考察团,于2006年4月2~14日在巴黎顺利完成了国外阶段的防雷技术高级培训和考察。  相似文献   

7.
我们随中国气象考察团于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考察了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现将日本气象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综述如下。日本的气象研究工作主要由气象厅的气象研究所承担。根据气象业务要求和社会需要进行气象、水象、地象等研究及其有关的国际合作研究。气象研究所的前身是1942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推进上海市气象局与区局的合作 ,区局赵国卫局长 ,李红宇、孔燕燕副局长等 8人组成代表团 ,于 1 0月 2 2日至 2 6日对上海市气象局进行考察、学习。这是对 8月 9日至1 4日 ,以上海市气象局局长盛家荣为首的上海市气象局考察团一行 8人对我区进行考察的回访。区局代表团在沪期间 ,先后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局业务值班室、开放实验室、“2 2 1”、寻呼台、影视中心、嘉定区气象局、青浦区气象局和南汇雷达站等。赵国卫局长在上海市气象局处级干部大会上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工作发…  相似文献   

9.
8月11日,副省长韩邦彦在锦江宾馆亲切会见了来川考察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非洲十国气象局长考察团.韩邦彦在会见以非洲埃塞俄比亚、莱索托、津巴布韦、冈比亚、塞拉里昂、斯威士兰、布隆迪、坦桑尼亚、喀麦隆和纳米比亚气象局长组成的考察团时,向客人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国外航空气象工作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我国气象事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和航空气象服务能力,提出我国航空气象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创航空气象工作的新局面,中国气象局和民航总局联合组成由中国气象局许小峰副局长任团长的考察团,于2006年7月24~31日对日本和韩国航空气象工作进行了比较深人的专项考察。考察团成员有:巾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祥瑞、民航空管局党委书记周毅州、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史博利、民航空管局气象处处长周建华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调研员陈松军。  相似文献   

11.
应日本气象厅邀请,由中国气象局李黄副局长率领的中国气象代表团一行11人于1994年11月16日~25日对日本气象工作进行了考察.我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此次考察,主要目的是了解在1991年后日本气象工作的新成就及今后发展趋势.考察团在日期间考察了日本气象厅的预报部、观测部、海洋部和气象研究所、卫星气象中心及大阪管区气象台(包括高安山气象雷达站)、关西国际机场航空气象台.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日方友好热情的接待,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资料.访日期间,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还就中日气象  相似文献   

12.
8月7日,以埃塞俄比亚气象局长哈特玛霖为团长的非洲10国气象局长和世界气象组织官员组成的考察团一行11人,在国家气象局副局长骆继宾陪同下,乘机到乌鲁木齐市,对新疆进行考察访问。考察团成员来自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冈比亚、莱索托、塞拉利昂、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布隆迪、喀麦隆和纳米比亚。他们听取了新疆气象局局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10~22日,应澳大利亚Ecotech公司邀请,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张晓春副主任带队,赴澳大利亚相关机构进行了相关业务技术考察和培训。考察团由10人组成,其中中国气象局5人,省气象局及其他部门4人,Ecotech公司代理商1人。主要目的是实地考察沙尘暴及大气成分监测仪器技术情况,进行微量反应性气体及气溶胶浊度仪使用和维护的培训,了解该公司仪器生产、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与澳大利亚大气科学相关研究机构进行技术与科研交流。在澳大利亚期间,考察团分别对澳大利亚Ecotech公司、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局(EPA)的大气环境监测站、澳大利亚标准局以及澳大利亚国家检测机构协会(NATA)等进行了考察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应国家气象局邀请,由布隆迪、几内亚、马达加斯加、马里、肯尼亚、利比亚、毛里求斯、苏丹等八国气象局长和世界气象组织技术合作司非洲处计划官员组成的非洲气象考察团一行9人于5月10日至13日来川,对气象为国民经济建没服务进行考察访问。考察团在川期间先后参观访问了省气象局、成都气象学院、广汉县气象局和成都锦江电机厂,游览了都江堰。  相似文献   

15.
按照1996年1月签署的“中国气象局和日本气象厅会谈纪要”,并应日本气象厅邀请,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为团长的访日代表团一行10人于1996年3月17~25日,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此次访问重点是考察日本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日本气象业务现代化管理以及日本气象服务商业化方面的有关情况。本刊特约考察团成员之一的我省气象局副局长赵国卫同志将考察情况简汇成系列报道(共分三部分),以飨气象同仁。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2005,(2):31-32,F003
根据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关于加强人员交流的精神,广东省气象局代表团一行13人,于2004年11月22~25日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进行了访问考察。通过交流和实地参观考察,考察团成员对该局的机构设置、天气预报技术和系统建设、决策服务、专门用户和公众气象预报服务的内容和途径、预警信号发布情况、气象科研的组织及其与业务结合情况、拓展气象预报服务领域、利用先进技术加强探测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团服务三千里──五省(区)七方考察团气象服务花絮──五省(区)七方(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及成都、重庆市)经济协调会第11次会议于1995年5月9~18日在广西举行,区人民政府为提高会议效率,确保会议后期各地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广西气象局...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由中国气象局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联合组成的考察团,于2008年4月19~29日赴日本、韩国进行专题立法调研考察。联合考察团成员有团长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副团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刘时山副司长,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刘国平副巡视员,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孟婵调研员,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李红山副长处,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李丽军处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罗怀熙副处长。  相似文献   

19.
1998年4月底至6月初,我参加自治区气象局组织的处级干部学习考察团,到南京气象学院学习20天。先后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专题研讨气象事业结构调整与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等问题,并到江苏、广东。湖南、上海等省市气象部门学习考察取经。亲眼看到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强盛的社会主义祖国,亲眼看到内地省区气象部门在改革结构调整、气象事业现代化、气象基础业务、科技服务、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亲身体会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应美国联邦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美国大气科学中心的邀请,省农业办公室赴美考察团一行四人,于1993年2月13日至3月3日对美国中西部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研和技术装备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历时19天,先后考察访问了联邦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大气科学中心、NOAA大气气候研究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