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多萝西计划”再探地外文明 据美国空间网站2010年11月13日报道,在人类“探索地外文明”(英文缩写为SETI)50周年纪念之际,世界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从本月起再度展开“窃听外星人”的联合行动,以延续始于1960年的“奥兹玛计划”。新的探索活动被命名为“多萝西计划”,已于11月5日正式启动,将持续整整一个月时间,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法国、阿根廷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参与其中。他们将把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指向地球周围的一些星球,以期收听到外星人的“天外来音”。  相似文献   

2.
SETI(“寻找地外智能”的英文缩写)一词,最早见于1959年的科研论文中。1960年,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弗朗克·狄拉克首先用射电望远镜开始巡天,希望能够收到地球之外的“外星人”发出的信号。1981年,美国宇航局也曾经致力于建立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电台去寻找外星人。到了1982年,好莱坞拍出了《外星人》的电影,在世界上影响很大。SETI组织动员了该片的导演拿出了10万美元,来支持他们的百万通道(META)计划。这个计划是希望通过广大的爱  相似文献   

3.
自从1979年召开首次学术讨论会以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所属之序号为51的“生物天文学委员会”,又于2004年7月12~16日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组织召开了第八次“国际生物天文学讨论会”。这些会议为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行星科学家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的良好机会,共同探讨一系列有关“地球和其他天体上生命的起  相似文献   

4.
一走出地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1969年7月20日应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是人类首次踏上地球以外的天体,它是人类科技文明经过数千年,特别是近百年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开始走出地球进入地外天体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是孤单的吗?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至今也没有答案。由此.衍生出了专门的学科和项目,专门搜索地外生命;同时也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科幻作品.作者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走在科学之前,给大家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地外生命形态。地外生命探索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许多天文爱好者也对这一领域颇感兴趣.因此今后在这个栏目里将会更多地介绍关于地外生命的电影作品,欢迎大家继续支持! 比较低级的地外生命一般被称为异形或外星怪兽,比较高级的地外生命则一般被称为外星人。在电影里,外星人有的很友善,与地球人交朋友:有的则很邪恶。妄图侵略地球。描写外星人入侵是科幻电影的一个常见题材。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部这一题材的代表作—《独立日》(港译《天煞·地球反击战》)。  相似文献   

6.
据NASA2004年3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里最遥远的天体,该天体是一个神秘的类行星天体,与地球的距离比冥王星远3倍。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加州理工大学Mlike Brown博士说,从它的位置看太阳,太阳只有一枚大头针的针尖那么大。这个以海洋  相似文献   

7.
包括莫达拉谟大学英国天文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小组,在2005年3月25日的《科学》杂志上报道,他们用高能体视望远镜系统(H.E.S.S)在甚高能(VHE)γ射线巡天时,发现银河系中心部分的新天体。新天体包括两个“暗加速器”——发射高能粒子,但似乎没有光学或 X 射线对应体的神秘天体。这次巡天使银河系中已知的8个新 VHEγ射线源一览无遗。这些结果将天文学推向一个以前未知的领域,扩展了我们在一个异常波  相似文献   

8.
上次“光影幻境”文章。我给大家介绍了非常有创意的一部影片——《黑超特警组》。在片中,外星人其实早就来到了地球。伪装成普通人生活在我们中间。一个叫“黑超特警组”的神秘机构管理着他们,并负责用记忆清除器修改意外目睹了外星人的普通民众的记忆。当年影片上映大获成功,许多观众都希望能再次一睹两位超级特工的风采。于是,在2002年。哥伦比亚公司推出了这部续集。在续集中。本已离职的K探员强势归队,继续和J探员搭档演出管理千奇百·隆外星人的好戏!  相似文献   

9.
“掩”,顾名思义,遮盖,掩蔽。当两个天体与地球在同一个轨道平面排成一直线时,从地球上看去,发生了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掩蔽的现象。这现象被称为“掩星”现象。对于不同天体相互之间的遮掩,天文学上给出了不同的名称,例如:月球部分或全部挡住了太阳,称之为“日食”;地影部分或全部遮盖了月球,称之为“月食”;掩的天体的直径比被掩的天体小时,被称为“凌”,等等。水星、金星凌日;  相似文献   

10.
第1颗地球特洛伊天体2010 TK7的发现暗示了可能存在大量未发现的地球特洛伊天体.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并结合频谱分析方法,在初始轨道根数(a,i)平面上,给出了日地系L_4拉格朗日点附近特洛伊天体的稳定分布区域.得到的地球特洛伊天体稳定区域相对前人的结果偏小,完全排除了初始轨道倾角超过37o的稳定区域.细致分析了该稳定区域分布图中的精细结构,发现多种长期共振包括近日点进动ν_2-ν_8长期共振均对地球特洛伊天体的稳定性区域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少数轨道还受升交点共振ν_(14)的影响,导致轨道倾角的激发.在(a,i)平面的不同位置处,不同共振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1997年《天文普及年历》1997年《天文普及年历》已编撰完毕,预计于1996年12月即能与广大读者见面。本年历除刊出1997年太阳系各天体的观测数据,日月食、双星、变星、深空天体(三),“与1997年有关的天文学纪事”、“近年出版的主要天文...  相似文献   

12.
发给外星人的“电报” 除了设法接收来自外星人的电信号之外,地球人曾主动向宇宙深处发射过友好的无线电信号,并期望外星人能够收到人类的友好问候。向地外文明发送信息的英文简称为METI,即Message to the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的重要使命是探讨人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和宇宙的关系,宇宙的构造和演化发展以及为宇航事业的拓展服务,其中也包括探索系外行星、系外类地行星和搜索外星人——具有智慧生命的地外文明。  相似文献   

14.
生命出现是天体演化的必然结果15世纪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引起了人们宇宙观的大革命。哥白尼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毫不含糊地宣扬日心说并且提及”外星人”是否存在问题,他这样写到:“(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太阳,存在着无数绕自己太阳运转的地球,就像我们的七个行星绕着我们的太阳运转似的……。在这些世界上居住着各种生物。”  相似文献   

15.
该文简述近三年(2005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我国天体测量研究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我国天体测量工作者在仪器和归算方法、河外参考架、特别的天文研究项目,如位置、自行、三角视差和近距小质量星、太阳系、疏散星团和银河系,以及天体测量教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描述了2007年10月在上海天文台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48次讨论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Kuiper带天体的轨道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聂清香 《天文学报》2002,43(4):375-378
1992年9月,夏威夷大学的D.Jewitt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Lun发现了海王星外绕太阳运行的第一个小天体1992QB1[1],开创了人类对于海王星外天体的实际观测的研究.近10年的接连不断发现,已经证实了海王星轨道外面存在着一个由大量的环绕太阳运动的小天体组成的环带[2].由于G.P.Kuiper曾在1951年的文章中提出过在冥王星的外边可能存在小天体的问题,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个环带称为Kuiper带,你这些天体为“KuiperBelt Objects”(KBOs),或从逻辑上称它们为“Trans-NeptunianObjects”(TNOs)[3]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13日,在太空飞行了7年之久的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克服了艰难险阻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以外的天体着陆并回归地球的航天器,有望为揭晓太阳系的诞生之谜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章动与极移 地球的自转实质上是地球作为一个天体绕质心作“定点转动”,地球又与它的卫星月球一起绕太阳公转,绕地月的共同质心作旋转运动。因为地一月系统的质心在地球本体内,故使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既在空间变化,又在地球的本体内变化;空间变化表现为“章动”和“岁差”;本体变化表现为地极的迁移(如周年极移、钱德勒摆动等)。举例来说,  相似文献   

19.
1973年3月3日,美国发射了第一艘长途跋涉的星际飞船“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5日又发射了“先驱者11号”。这两位探测宇宙的使者,肩负着在太空中寻找宇宙人的使命。它们带有一封访问地外文明的“介绍信”,上面镌刻着表示人的形象的一男一女,以及标明太阳系及地球位置的图像。这是一张通往太空的名片,能在宇宙中保留几万年之久。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21日,美国“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在太空探索14年后完成其使命。如何处理“伽利略”这个庞然大物曾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议。如果任其坠落,它将会对宇宙空间造成大量污染。美国最后决定,把价值15亿美元的“伽利略”于第35次环土星运行时在木星大气层自行销毁。这是美国自1999年以来首次控制探测器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坠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