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民俗旅游的文化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同时也使学者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从民俗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一方面从民俗旅游的概念和民俗旅游的类型阐述民俗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另一方面分析指出文化是民俗旅游的灵魂。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归纳民俗旅游的四大主要文化功能:民俗旅游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传承,民俗旅游有助于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民俗旅游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俗旅游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生态特区构想及其科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次提出了“国家生态特区”的概念及其科学基础。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生态安全。但生态问题与贫困、区域发展道路和方向紧密联系,涉及因素多、复杂程度高,简单的工程性应对存在明显缺陷。我国西部存在战略重要、生态脆弱、贫困集聚的 “三位一体”地区。应给予其特殊政策,包括持续的生态补偿,变分散投资为集中投资、部门治理为综合规划,改变区域发展方向和衡量指标,实施生态战略及跨越式发展战略,走特区发展模式。在这类地区建立国家生态特区符合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能源安全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扶贫攻坚战略,具有比较完备的政策基础。建立国家生态特区可以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组合,建立我国生态建设的示范基地及地区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可以有效地破解我国生态战略区的经济与生态困局,解决生态移民难题、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消除国家生态安全隐患,奠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金沙江下游地区近8万km2,约1000万人口,共30个县,其中22个为国家贫困县;计划修建的四大电站装机3800万瓩,超过两个三峡电站;在生态安全、能源、扶贫方面都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可以考虑作为第一个国家生态特区。建议重新定位它的发展模式,给予相应的国家政策,使其发展既符合地区发展目标又符合国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华  何毓成 《山地学报》2006,24(5):628-635
2006-07-01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从探索西藏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式出发,分析了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高质量改善旅游可进入性,2)调整产业空间均衡发展,3)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发展,4)创建西藏旅游新形象,5)改善旅游发展宏观环境;同时指出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旅游的“神秘”形象、产业要素的不配套和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三大挑战,无论从积极影响,还是带来的挑战均可以看出,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的影响将是跨越历史阶段的“革命性”影响。最后,提出了集聚发展、适度规模、政府主导和科学保护四大战略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4.
谢大伟  张诺 《干旱区地理》2018,41(4):844-850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新疆生态旅游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助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旅游区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对接和链接,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竞合机制的缺失更是影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高度合作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并利用新疆交通大建设的机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同时,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广东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企业营销策略SWOT分析方法,对广东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目前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并确定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结果表明,景区具有“近市”区位与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也存在宣传不足、保护不周与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劣势。因此景区如何抓住侨乡故里情结浓、葵乡文化集聚与政府支持等机遇,迎接住来自附近景区竞争压力与城镇经济落后的挑战,发挥优势,避开劣势,树立形象,打响品牌是目前景区旅游发展中面I临的重大问题。对此提出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四大战略,如打造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推行五邑联游,制定优惠政策,实施规范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PPT战略的广东省乐昌市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贫困人口受益为出发点,基于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 Tourism, PPT)战略,以广东省乐昌市为例,开展适用于中国南方林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发展模式和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都应在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度、减轻贫困和生态保护方面承担责任,具体为:政府部门应主导搭建平台和监管落实,旅游企业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相互支持并协助以推进拟定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2)针对乐昌市“生态林木、高山名茶、特色蔬果”等3种特有生态资源,提出以“茶、林、蔬果”三大特色农林资源为抓手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并提炼出三条适用于乐昌市的产业发展路径,具体为:“休闲农业+特色林果产业+旅游电商产业”“林下休闲业+林下经济产业+林产品初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特色林业种植+自然生态教育”。基于PPT战略,旅游扶贫开发需协调好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关系,只有这四大参与主体共同兼顾生态旅游扶贫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才能最终实现PPT战略的经济发展、贫困社区发展、贫困人口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三大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 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 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可以预见, 民俗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独特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为宁夏开展民俗风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宁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的探讨,提出了一个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循序渐进的回族民俗风情专题旅游的立体开发网络。  相似文献   

8.
浅析云南省生态旅游业的核心优势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云南省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特色突出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云南也有着特色鲜明的生态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使云南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云南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分析这些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指出了加强生态旅游建设,是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北京门头沟区古村落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北京门头沟区30余座古村落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运用SWOT分析对古村落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些主要问题包括缺乏整体管理、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限制了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此外,还提出了整体性保护、特色性保护和动态性保护的遗产资源保护对策,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等,以促进北京门头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科技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利霞  江璐明 《热带地理》2005,25(4):367-371
基于近年来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及前人的有关研究,初步概括了广东省科技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科技兴旅”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广东四大科技旅游圈的设想,进一步提升广东省“科技兴旅”的战略地位.最后为广东省进一步发展科技旅游、将科技旅游培育为广东优势品牌,以及对如何进行科技旅游产品的策划等,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Forest park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kinds of destin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cotourism,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forest parks wa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investigations in 27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 park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forest parks, the paper suggests a number of measur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related industries, exploring folklore tourism products, planning an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perfecting the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facilities system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building 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setting up a reasonable mechanism fo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for ecotourism. These measure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and guid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cotourism in forest park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ecotourism resources, taking into considering their quality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districts in order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y. Ecotourism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model for those undeveloped regions that have superior landscape resources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environments. This article has identified 181 ecotourism sites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field work in the provinc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using 18 indicators was performed and,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se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districts to reflect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different districts. Results show that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Guihzhou province are numerous, varied in type and high quality; among them, six sites ranked level 5 represented the essence of Guizhou province. Moreover, there are four districts that are high superiority — Anshun, Qiannan and Qianxinan and Zunyi - one that is average and four that are low. 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s for Guizhou provinc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effectiv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for each.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全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0-73,93
生态旅游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掀起了热潮。正如DavidWester所说,生态旅游如海啸一般席卷旅游界和环境保护界。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生态旅游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国内外旅游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加以回顾、借鉴并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更加科学地建设生态旅游区,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从"鸟瞰"生态旅游研究进程、现状出发,逐步"聚焦"到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古今时序演进为"经线",以中外地域差异为"纬线",简洁地勾勒生态旅游区发展历程、理论研究进展以及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历史轨迹和现时轮廓。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热潮中出现的一系列"反生态"问题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生态旅游地现有观点的评析,提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判别生态旅游地的思路,并把人类干扰程度、基底成分、尺度和景观功能作为生态旅游地判别的4个标准。在景观生态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地的定义,并把我国生态旅游地划分为自然生态旅游地和以自然为主、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生态旅游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生态旅游是不同于大众化旅游的一种保护环境的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在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中,生态环境不再只作为旅游资源的背景,甚至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本文通过对构成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生态旅游环境资源进行分析界定,尝试性地提出了景观和环境并重的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思想,初步创立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环境分类方案;探索性地采用AHP方法构建了生态旅游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1990s, eco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en an important and distinctive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ecotour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goals and strategies for ecotourism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it trie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ain path for making China a competitive country for ecotourism is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system including public service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co-certification, marketing promo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by constructing ecotourism cooperation areas, destinations, ecotour routes and ecological scenic roads.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回顾生态旅游的出现、内涵及发展。选择典型生态旅游区的石河子地区作为研究靶区,根据该研究区现状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大致可分为军垦旅游型、自然风景型和干旱绿洲荒漠区特种自然奇观型等3种类型;并提出重点发展旅游类型即民族风情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军垦游和特有自然奇观游等。在分析了其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讨论了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针对影响提出了基于6项基本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芦芽山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区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旅游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机遇,但同时又使它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旅游规划分区研究非常必要。芦芽山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地貌形态多样,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气候、植被--土壤呈明显垂直变化。结合其旅游资源,我们对其分区如下;河谷和沟谷农田乡村区--接近自然的生态旅游;落叶阔叶林区--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针阔叶混交林枢--返回自然的生态旅游;寒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区--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20.
宁夏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主要分析在银川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宁复沿黄城市带,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客源基础和前景。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了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