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北山北带是指位于红石山——黑鹰山——六驼山深大断裂带北侧至中蒙边界之间的地带,大地构造处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联合板块北部活动陆缘增生带。该区主要出露有古生代火山岩地层和晚古生代岩浆岩,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展史十分复杂,海陆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发育,金属矿床(点)星罗棋布,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矿成矿远景区之一。本文在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地质调查院近几年在该区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资料,较全面地介绍了研究区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及区域矿产时空分布等特征。初步总结了该区的一些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认为该区具有极为有利的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属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位于二连—贺根山蛇绿岩带北侧,属东乌珠穆沁—乌兰浩特GG_(C-P)侵入岩段,本区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属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在成岩过程中没有经过明显的结晶分异,轻重稀土分异明显,重稀土严重亏损,暗示形成于较高的温度和压力范围,源区深度较大(50km)。具有"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属性。构造环境判别属火山弧花岗岩(VAG),为晚造山—造山后伸展花岗岩,而不是形成于岛弧环境。获得LA-MC-ICP-MS锆石U-Pb年龄302.2±2.1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预示着本区古亚洲洋在晚石炭世之前已发生闭合,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并逐步向广泛的伸展构造环境转化。  相似文献   

3.
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哈萨克斯坦——准格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间的缝合带(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NHT),同时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塔里木微板块、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以北,该构造单元内侵入岩极为发育,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各地质单元变形、变质强烈。属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Cu、Au、Ag、Pb、Zn、Fe成矿带。本文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进一步对找矿标志进行了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盘陀山位于北山地区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结合部之白玉山——方山口——鹰嘴红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带。盘陀山花岗岩体与被侵入地层单元组合表现出岩浆热穹隆构造特征,其主体在泥盆纪由大规模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二叠纪再次因广泛的侵入作用形成一系列分布于岩体中及其北部地层中的呈岩枝、岩脉产出的侵入体。两期主要的岩浆活动过程对于该区多金属成矿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对盘陀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该地区的多金属矿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敖仑花铜钼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脊南缘,南于开鲁盆地相接的中低山丘陵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晚古生代造山带与华北地台北缘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带之间。本文对矿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岩浆岩、围岩蚀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体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进行深入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巴嘎旗北部北东向浩布尔音塔拉——乌德华——赛音霍博尔断陷盆地北西侧的查干德勒——查干楚鲁廷阿查岩浆带,在原1:20万区调时划分为晚古生代岩浆岩带,通过本次阿巴嘎旗一带的1:5万区调工作,将其划分为早古生代3个构造岩浆岩阶段,共6个填图单元,其中中奥陶世构造岩浆岩阶段共有3个填图单元。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中奥陶世的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系列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是俯冲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中奥陶世岩浆岩的发现填补了在阿巴嘎旗北部早古生代时期的岩浆岩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本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的北侧,经历了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陆缘增生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板内演化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使区域构造背景更为复杂;中-晚侏罗世,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加剧,造成了大规模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本区既有古构造的继承性,又有新构造的明显叠加,是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的有利地区.通过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的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属斑岩型铅锌矿床、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的复合矿区.不同的矿床类型,在地表形成不同的找矿标志,勘查中要根据矿床类型选择不同的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四川名山—洪雅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扬子板块的一部分,位于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的东侧及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北段,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块西部,二级构造单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川西前陆盆地,西与青藏板块毗邻;龙门山构造带为两者之间的推覆结合带,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名山—洪雅地区出露的浅部构造主要为中新生代的褶皱和断裂,其特征以开阔平缓的褶皱和浅层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9.
矿区区域构造位置属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处于塔里木板块、中朝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的交汇部位,是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裂谷作用下的产物,其中含铜、镍的基性—超基性岩沿裂谷作用前期的断层向上迁移。本文对黑山铜镍矿环地质境进行评价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其他矿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崔楠 《西部资源》2011,(2):84-88
晚古生代是新疆东天山地区最重要的成矿时代,在晚古生代东天山地区经历了绝罗榙格地区裂陷槽形成和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形成。其构造演化伴随了大量矿产的形成,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早石炭世以Cu-Pb-Zn矿化为特色,主要形成了火山一次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铜、铅、锌矿床;晚石炭世以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型和岩浆熔离型成矿最为发育,其中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岩浆熔离型矿床以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主,早二叠世是东天山的成矿高峰期,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动力变质热液活动有关,其中岩浆热液型以金铜矿床为主;晚二叠世仅见有动力变质热液型叠加金矿化。空间上吐哈盆地南缘(北带)铜矿带,康古尔(中带)金矿带,阿齐山—雅满苏(南带)铁、铜、银多金属成矿带以及中天山地块铁、铅锌、银成矿带。  相似文献   

11.
测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早古生代增生带与滨太平洋造域、大兴安岭燕山期岩浆岩带的叠加部位。通过地质填图及岩石样品分析结果,对测区内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进行了探讨。测区早石炭世侵入岩从早至晚由含斑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向巨斑状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粒正长花岗岩演化,具成分和结构双重演化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测区侵入岩为酸性花岗岩,属于过铝质的高钾碱性系列花岗岩,其源岩可能为壳源。锆石U-Pb年龄集中在348-321Ma之间,为晚古生代时期锡林浩特微板块与南戈壁后碰撞阶段伸展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乌恰县恰克马克地区构造上处于塔里木板块之麦兹-阔克塔勒晚古生代陆缘盆地内,属塔里木板块北缘隆起铜、铅锌、铁、钒、钛、锡、磷成矿带。文中结合实践对新疆乌恰县恰克马克一带铜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展开探讨,旨在对区内铜金多金属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宝彦 《西部资源》2014,(5):165-167
东乌旗吉林宝力格银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东乌旗境内,靠近中蒙边界线,区域构造位置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东乌旗早华力西地槽褶皱带,褶皱带内出露中奥陶统为岛弧型火山岩,晚古生代泥盆系浅海相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晚石炭世的陆相安山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本区地处查干敖包—东乌旗大断裂北侧,其断裂构造多数为控矿构造。断裂和褶皱构造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空间并提供了热源及物质来源。研究该区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化情况,对区内成矿潜力作出分析,提供找矿方向和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东南极内部发育毛德和普里兹两条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这两条造山带中均发育大量同-后构造花岗岩类。本文系统总结了以往东南极泛非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同地区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除南龙达讷山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花岗岩类表现出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A型(或S型)花岗岩的特征。泛非期岩浆作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的时代吻合(600—500Ma)。两条造山带中泛非期岩浆作用与碰撞后岩石圈减薄、岩浆底侵以及上地壳的伸展垮塌相联系,均具有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所以,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很可能是通过西冈瓦纳、印度-南极陆块和澳大利亚-南极陆块等3个陆块沿着两条造山带(毛德造山带和普里兹造山带)近于同期发生拼合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唐伟  韩云燕 《西部资源》2014,(4):135-137
二连浩特——东乌旗是我国北部重要的成矿带。矿区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东部约30km。区域构造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工作区地层以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CPb1)陆相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建造为主,岩浆岩以中三叠世黑云母钾长花岗岩(T2κγβ)为主。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其次为一些北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目前发现矿化体11条,矿体4条,以锌、钼为主要成矿元素。矿体主要为与中酸性岩有关的锌、钼多金属硫化矿(化)体。据矿化蚀变类型及其赋存状态,推测其成因类型应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晚古生代处于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边缘地带,兴蒙造山带的东段。晚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晚侏罗统玛尼吐组,下白垩统白音高老组,是研究区重要的赋矿层位,以深大断裂控制的火山岩浆活动为主,成矿作用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明显,不同旋回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控制了本区的成矿作用。矿床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地层、构造、侵入岩等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定盆地区域上位于云开后加里东隆起之罗定海西—印支凹陷带内。恰处于吴川—四会断裂带、广宁—罗定断裂带、贵子—罗镜弧形构造带三者围限的“构造强应变三角区”,是地质构造活动十分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广泛出露晚元古代变质岩纪、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区内以东西向褶皱、断裂为主,构成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并控制了矿产的分布。对于黄岭锰多金属矿床的成因,认为属于热液贵金属、多金属矿床有关的铁锰帽矿床。其成矿过程是个复杂、不可逆的过程,综合前人资料及本次勘查成果,初步认为该矿床具有热液矿床和次生矿床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木和德特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与东昆中陆块之东昆中岩浆弧带交界处,主体属于东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受北侧昆中断裂的影响,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坑德勒地质异常特征等成矿条件显示区内具有寻找热液型、火山岩型、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铜钴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李淼  刘晓春  赵越 《极地研究》2010,22(4):348-374
东南极内部发育毛德和普里兹两条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这两条造山带中均发育大量同-后构造花岗岩类。本文系统总结了以往东南极泛非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同地区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除南龙达讷山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花岗岩类表现出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A型(或S型)花岗岩的特征。泛非期岩浆作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的时代吻合(600-500 Ma)。两条造山带中泛非期岩浆作用与碰撞后岩石圈减薄、岩浆底侵以及上地壳的伸展垮塌相联系,均具有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所以,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很可能是通过西冈瓦纳、印度-南极陆块和澳大利亚-南极陆块等三个陆块沿着两条造山带(毛德造山带和普里兹造山带)近于同期发生拼合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矿区构造位置上属于佛冈—丰良东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河源—龙川断裂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区内东西向与北东向构造体系的形成可以追索到古生代甚至更早,中生代出现了更为强烈的活动。本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区矿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矿区下一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