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区域和矿床尺度两方面论述斑岩铜矿系统的特点。区域尺度:斑岩铜矿多呈矿带或成矿域出现;其形成是岩浆侵入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围岩的理化组成对矿床规模、品位及矿化类型具有极强的控制作用。矿床尺度:含矿斑岩与斑岩型矿床时空相依,成因相联,是斑岩铜矿重要的含矿母岩和金属S的可能载体;斑岩铜矿系统中的热液蚀变互相套合,矿化互相叠加,研究蚀变对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罕达盖铁铜矿床是近几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个小型铁铜矿床。矿床产于石炭纪石英二长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地层外接触带的矽卡岩中,矿体的形态及空间分布受接触带控制,矿体的产状随着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及矽卡岩总体产状的变化而改变,属典型的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体的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并对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今后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斑岩型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因此该类矿床一直是矿床学家研究的热点和矿业公司的首要勘查目标。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关于斑岩型铜矿床的资料,总结了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特征,斑岩型铜矿与钙碱性系列的侵入体的关系,矿体的赋存位置、围岩的岩性,斑岩型铜矿的蚀变组合和分带等,并对板块俯冲和大陆环境的斑岩型铜矿成因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白乃庙铜矿赋存于中浅变质的中元古界白乃庙组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体研究表明,该矿床曾经历与海相火山喷发相伴的金属矿化和斑岩矿化两个矿化期。依据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白乃庙—朱日和铜多金属及金成矿远景区及预测区。  相似文献   

5.
布敦花矿区内矿床类型有热液脉状类型和细脉浸染型(斑岩型)两类。热液脉状矿床分布于布敦花岩浆杂岩体北侧外带孔雀山矿段,赋矿围岩主要为角岩化的变质砂岩、板岩、黑云母角岩以及闪长玢岩等。矿体以不规则弯曲的脉状为主,在大脉旁侧围岩中有广泛的网脉状矿化。矿脉自南向北近于左列雁行排列。斑岩型矿床赋存于布敦花岩浆杂岩体南翼内带金鸡岭矿段,矿化面积较大,矿化分散,矿石品位相对较低(Cu一般在0.2%-0.7%),矿体埋深通常在250-300 m。主矿体赋存于隐伏的斜长花岗斑岩岩体顶部起伏界面之外接触带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及中侏罗统万宝组地层内,矿化受斜长花岗斑岩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胡雯 《西部资源》2023,(3):86-88
查干哈达庙铜矿床是近些年来在温根其乌兰—索伦山俯冲增生楔内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的铜矿床,但前人研究程度较低,仅对其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有所涉及,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矿床剖析成果,分别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系统研究,认为查干哈达庙铜矿床主要为VMS成因,存在后期叠加改造的特征,应为早二叠世产于俯冲背景下的弧前或弧间盆地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同时总结了矿床的找矿标志,为该区寻找晚古生代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床提供了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南湾铜多金属矿区位于鄂东南阳新岩体西北段东部北缘接触带,矿体赋存于接触带矽卡岩和内接触带蚀变岩体中。本文通过分析矿体及围岩的蚀变特征和矿化特征认为,矿床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阳新岩体的石英正长闪长岩,寻找铜多金属矿的最有利部位为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最直接找矿标志为矽卡岩化,次为硅化。类比鄂东南周边矿山,本文认为水南湾矿区接触带附近发现的铜多金属矿体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规模,矿区兼具寻找碳酸盐岩捕掳体含矿带及探索斑岩型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黄山市长岭尖铋钨多金属矿是皖南近年来主要普查的成果之一。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为区内的主要矿种,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Qbgp)与井潭组(Qbj_2)变质流纹斑岩接触带和蚀变安山岩(a)及休宁组(Nh1x)片理化砂岩、粉砂岩附近的裂隙构造中,主要为热液交代型钨、钼、铋矿床,以白钨矿、辉钼矿、辉铋矿为主。长岭尖铋钨多金属矿区内控矿因素为岩性、构造、岩浆岩共同影响的结果,为高—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研究通过对长岭尖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储量估算,总结了区域上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和储量前景,为区域的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丰宁草原萤石矿床探明储量规模已达特大型,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但是对该矿床的成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仍有欠缺,总结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对后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详尽野外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探矿工程,对矿体的空间分布、赋存状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该矿床成因,确定了丰宁草原萤石矿受控于北北西及北西向断裂构造,直接围岩为白垩系张家口组火山岩。矿体与区内出露的花岗斑岩空间关系密切,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附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热液贯入形成的热液充填型矿床,控矿构造延伸稳定,在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0.
海丰县三角窝锡矿区位于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中段,莲花山锡矿带上,区内锡矿床(点)较多,三角窝矿区锡矿体几乎全部产于花岗斑岩岩墙或岩脉中。锡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的内接触带,控矿因素有断层控矿和韧性剪切带控矿,矿化蚀变主要为石榴石—黑云母—绿泥石化蚀变,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正相关,花岗斑岩与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密切联系,成岩成矿年龄为140Ma左右,与塌山锡矿一致。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必鲁甘干铜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鲁甘干矿区位于内蒙古阿巴嘎旗北西西约44km处的必鲁甘干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5′00″~114°30′00″;北纬44°02′00″~44°06′00″。勘查区面积49.36km2。铜钼矿位于矿区北东部,总体走向35°。赋存于花岗斑岩与硅质角岩内外接触带,含矿岩石为花岗斑岩和硅质角岩,控制含矿带长度2300m,宽度1200m,深度大于640m。矿体形态以透镜状~似层状为主,属斑岩型铜钼矿。矿体规模大,矿石质量较好,为原生硫化矿石,矿床埋藏较浅,宜露天开采,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相似文献   

12.
新寮岽矿区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属水文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本次矿石选矿工艺流程类比江西德兴斑岩型铜矿选矿流程:矿石选矿可采用"三段一闭路"碎矿流程及"ABC"碎磨工艺;一段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二段再磨,再浮选,三段产品为铜精矿,然后从铜精矿中进行银回收。  相似文献   

13.
斑岩型铜矿是国内重要铜矿矿床类型,探明储量可观,分布较集中。因此,系统研究斑岩型铜矿矿床,对找矿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本文通过对斑岩型铜矿矿床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了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岩浆岩条件、围岩条件、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同时对矿床的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及成因作了相关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额济纳旗珠斯楞海尔罕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呼伦西白——珠斯楞反"S"型弧形构造中,NW向断裂构造和NW向与近SN向断裂复合构造既是容矿构造,也是导矿构造,其很可能亦控制着深部含矿岩体。矿体赋矿岩性为蚀变闪长玢岩、蚀变花岗闪长岩,其次还有蚀变花岗斑岩和强蚀变钙质粉砂岩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华力西期岩浆活动,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在上升、侵位和演化过程中成矿物质不断得到富集,当其接近地表定位时,含矿的高温流体强烈交代斑岩体和围岩,随着温度降低,大量的成矿物质沉淀、富集,形成了斑岩型铜矿床。文章在分析矿区、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了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寿王坟铜矿已探采六十余年,主体矿已开采殆尽。收集了本区地质综合资料,本次工作是以验证物化探异常、探索北翼接触带和对南翼接触带矿体进行"探边摸底"为主要目的。分两个阶段投入了地质、物探、化探及钻探相结合的勘查工作,新探获了11条铜、铁、钼矿体,并估算了一定的资源储量。通过地质工作,说明寿王坟铜矿深部仍有探寻矽卡岩型铜铁矿和斑岩型铜钼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望火山钼矿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得尔布干铜钼铅锌银成矿带,区内铜钼矿主要与中生代浅成酸性侵入岩相关。本文重点阐述望火山钼矿的成矿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和矿体特征,并对矿床成因与找矿远景进行了初步探讨。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中,矿体具有"低缓正磁+中低电阻率、中高极化率+土壤化探钼高值异常"的综合物化探异常特征,钼矿化以细脉—细网脉状为主,围岩蚀变具有斑岩型矿床的分带特征。矿床成因为斑岩型,具有形成中—大型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河台地区某金矿产于粤西重要的剪切带型金矿成矿带中。震旦系C组的深灰色变质岩系是广东肇庆市河台地区某金矿最重要的蕴矿层位,矿体严格受地层中韧性变形变质构造带与重熔(或同熔)花岗岩的联合控制。文章在分析河台地区某金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广东高要市某铜金矿床产于侵入岩体接触带糜棱岩化花岗斑岩中。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探讨,进行了初步的成因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根据区内有利的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背景,认为该地区具有非常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牛栏长垠钨钼矿床位于三支笔断裂与新华夏构造系的增坝断裂北东向次级构造的复合部位;本文通过对牛栏长垠钨钼矿矿体地质特征、矿化富集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查明矿体主要赋存于隐伏石英斑岩脉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发育的石英微、细脉群中,成矿物质来源与石英斑岩有关[1];在分析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物质来源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矿模式作了初步浅析。  相似文献   

20.
河北隆化县龙王庙银多金属矿区地处华北地台北缘中段,丰宁——隆化——烟筒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上。本文总结了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因素。矿床类型属隐爆角砾岩控制的脉状热液矿床,银多金属矿体多呈囊状、细(网)脉状,以胶结物型、裂隙型、气孔型为主,与硅化等蚀变关系密切,多期成矿特征明显。石英正长斑岩、受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的隐爆角砾岩,为重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