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明旭 《西部资源》2012,(1):114-115
合理深孔填塞参数及装药结构,在露天矿深孔爆破中,对生产安全和改善爆破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炸药爆炸瞬间,填塞材料在孔壁与高压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一种"调节伐"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高压气体过早外泄,增加高压气体膨胀作用时间,同时也改变了岩石中应力作用形式。采用合理的炮孔装药结构,是有效控制爆破作用,调节岩石破碎块度,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结论:1.炮孔中安放一定高度的间隔器是改善炸药在炮孔内分布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改善爆破效果。2.底部空气垫层装药结构与中间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相比,前者具有施工简单,爆破费用低等优点,并使爆破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建议矿山采用这种结构。3.底部空气垫层的存在有利于克服根底。4.就底部空气垫层装药结构爆破条件下扩大孔网参数问题进一步试验研究(保持炸药单耗不变),以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研究适合于不同矿岩和爆破技术条件的最优底部空气垫层高度。  相似文献   

2.
郭文光 《西部资源》2013,(3):101-102
广东连州岭脚锡矿属连州市瑶安镇管辖。面积约4.08km2,1967年5月至7月,我队对岭脚锡矿点进行踏勘检查,圈出3.3Km2的锡、钨重砂异常,发现大于5cm的含锡石黑钨矿石英脉158条,构成长2km、宽50~200m的矿脉带,认为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意义。后因工作任务调整,未开展中深部揭露。2010年5月至今,我队从"攻深找盲"上下攻夫,向深部地区勘探,深部找矿勘探给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钻孔越深,施工周期越长,孔内往往越复杂,施工难度越大。在复杂地层进行深钻孔更是如此,护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岭脚锡矿深孔钻探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就深孔钻探事故预防与处理、及复杂地层深孔钻进泥浆护壁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典型标准样地调查资料,探讨了造林爆破整地工程的坡地稳定性与降水、地形等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对在有充分降水条件下的低山丘陵区的爆破整地工程损失程度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指出,充分的前期降水和日最大降雨量是引起爆破整地工程损失的激发因素;影响爆破整地工程稳定性的主要地形因子是地面坡度,其次为坡位、坡向,实施爆破整地工程的地面坡度以不超过25°为宜。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岩土工程也逐渐开始进入我国重点工程的行列,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岩土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是其中的一个要点性环节,会对整体工程的最终质量形成关键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岩土结合的地质条件下开展深基坑施工工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采量和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许多煤炭资源都处在一些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并且煤炭资源的开采也对当地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开采效率和安全问题成了整个开采过程的关键。为了使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本文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总结出相应的改善手段和应对措施,包括对资源开采之前的地质进行勘测、改善开采的技术、丰富煤炭开采的手段并对相应的过程进行监督等。来使整个开采环节对工程本身和当地环境都能提供相对较好的安全性保证,使煤炭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加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王野 《西部资源》2023,(3):192-194
探究不同类型、不同泡孔规格弹性孔网材料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裂缝的堵漏性能。选择阻燃型弹性孔网和过滤型弹性孔网,并对其泡孔规格分别设置为10目、8目、6目和8目、6目、4目,将其作为实验样本,对六个样本进行压缩回弹性能和抗拉强度测试。在相同泡孔规格下,阻燃型弹性孔网材料的堵漏性能优于过滤型弹性孔网。同为阻燃型弹性孔网材料,泡孔数目越多堵漏性能越好。可以选择10目或8目阻燃型弹性孔网,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裂缝进行堵漏。  相似文献   

7.
高原露天堆场的直击雷防护设计,国内各类防雷规范均进行了介绍,但无明确规定,缺乏规范性指导。通过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及国内外相关做法,从高原露天堆场的使用性质、经济价值、雷击灾害带来的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主动式避雷针与常规避雷针在高原露天堆场直击雷防护中的应用对比,对两种避雷针进行验证分析,对高原地区露天堆场直击雷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GPS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测量技术,其在地形、工程以及航空等领域的测量工作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高速公路测绘中的应用发展非常快,已经能够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进行高速公路测量工作。本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己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先从GPS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入手,随后围绕其在高速公路测绘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9.
戈壁地区复杂的表层结构,横向上地层岩性、厚度的急剧变化导致静校正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通过对表层调查约束下的层析静校正、人工静校正、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原理及实现过程、实现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经过不同静校正方法处理的单炮、叠加剖面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表层调查约束下的层析静校正方法对解决戈壁复杂表层条件下的静校正问题有明显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金鑫 《地理教学》2014,(17):31-32
正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包括诸多的因素和环节。"破窗效应"理论的出现带给了教育教学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对教学中一些因素和环节的忽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系统由各个因素和环节构成,教师在教学系统中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则成为被引导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变化的因素和环节,如果教师忽略某一个因素或环节,则会造成其他因素或环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高山树线交错带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近年来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高 山树线交错带所指示的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特征, 反映出了由低处植被向高山植被的转化, 其 景观格局是综合了种子定居, 树木生长以及树木繁殖等多个树木生态过程和特定高山环境下的 地理特征格局的适应结果。一方面, 树木通过自身生理生态学上的调整对高山极端环境进行适 应。一方面, 高山特定地理环境特征对树线的景观格局进行影响, 因而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研究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运用3S 技术, 可以将高山树线交错带研究中 的树线景观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结合在一起, 并验证在其景观格局形成过程中地理特征和人为 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要点进行分析;其次,围绕复杂地形的原位测试技术、地质地形测绘技术、岩层钻探技术展开介绍;最后,认为借助数字智能化手段提高地质测绘水平、加强对勘察和取样工作的重视程度、引入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定点精确勘查方法、通过地下水勘查获取相关信息等方式,全面提升复杂地形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深孔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的冲洗液性能要求,常用冲洗液类型及工程实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勘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其后对岩土工程勘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保证了施工质量,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歙县洪村口废弃露天石煤矿为例,首先分析了歙县洪村口废弃石煤矿闭坑概况,随后对露天石煤矿闭坑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歙县洪村口废弃石煤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典型铀矿露天开采和水冶的工艺流程,概述了露天铀矿采冶过程导致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为露天铀矿采冶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省工程建设速度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实际建设工作过程有时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场地,贵州是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地区,属典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常遇到岩溶强发育、岩溶地下水埋深浅等情况的复杂场地问题。本文首先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主要目的和任务进行了简介,接着对贵州典型复杂地质条件场地下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现实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环境中地表水土过程对表层喀斯特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石林区域的地质环境变化条件下,石林形成是从剥蚀夷平期的厚层红土覆盖环境下的石芽溶蚀发育,至厚层覆土受侵蚀后出露深大石芽,再至现代石林的多重侵蚀改造的宏观演变过程。与地表水土过程有关的的风化壳覆盖溶蚀机制与揭露侵蚀机制是石林发育演变中的两个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9.
调查区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向南倾斜的斜坡地带,大地构造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矿床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调查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区内发育4条地裂缝和1处潜在滑坡,位于煤矿矿区范围内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地层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层,为岩、土层裂缝。安全采深、爆破震动、矿井疏排水和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等都影响房屋开裂。这些地质灾害与云贵煤矿采煤活动有关,研究结果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干旱环境下高温对胡杨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塔里木河下游3个地下水埋深(4.64 m,6.15 m,7.02 m)环境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胡杨叶片在适宜温度(27 ℃)和高温(39 ℃)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及胞间CO2浓度(Ci),比较了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光合作用对高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在3个地下水埋深下高温都使得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明显减少,并且在地下水埋深(7.02 m)较深处,高温使得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幅度也最大,这都说明干旱胁迫加强了高温对胡杨光合作用的负面效应。然而,在同一地下水埋深下,由于高温的影响,胡杨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并未随着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而减少,其原因很可能是气孔发生了不均匀关闭。而叶片的蒸腾速率和饱和水汽压由于高温作用的影响都明显增加,并且在地下水埋深7.02 m处,高温引起蒸腾速率的增加幅度是最小的,这表明了气孔对干旱高温胁迫下胡杨的光合作用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