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深层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长江三角洲地区做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对该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该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数值模拟,避免了以前将各行政区边界作为研究区边界分别来模拟各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所带来的人为误差。对如此大面积、条件复杂的多层含水层系统,建立了反映该区地下水贮存和总体运移特征的三维模型,在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国际通用标准软件GMS对其进行精细剖分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进一步对该区地下水资源几种不同开采方案进行了评价,为该区今后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型提供依据,为其经济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用水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该区的金矿成矿条件、金矿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特别是结合各类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该区金矿床、矿点、矿化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成矿规律,利用地质异常、化探异常、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等方法结合金矿床、矿点、矿化点的分布特征以及其之间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分析控制金矿的关键因素及宏观上的找矿标志,并对该区伴生的矿产进行了简要分析,为该区矿产预测及金矿找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总结了金矿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探讨了其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3.
林芝县域及邻近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一平  傅绶宁 《山地学报》1999,17(2):168-173
为全面了解该区旅游资源地位,确定旅游定位,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旅游资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五个方面对该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结评价,得出了该区隶属二级旅游区的结论,确立了以科考,探险和研究为主的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驻马店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驻马店地区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特点,对该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该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进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矿床地质综合研究工作时对内蒙古地轴上分布的铁帽进行了调查。将该区的铁帽作了对比和分类,并对重点铁帽进行了较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天津地研所的大量材料,如:室内显微镜下光薄片鉴定、差热分析、X光粉晶分析、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确定了该区铁帽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6.
土地生态设计方法及其在晋西北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荒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4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荒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荒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4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荒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榆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88,自引:8,他引:80  
张明 《地理研究》2000,19(1):30-36
作为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的典型代表,榆林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脆弱生境特征和演化规律。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选取分维数、形状指数和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对该区脆弱环境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诱发该区景观生态演化的因素进行了定量诊断,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景观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平原的中部,地学工作做的较少,平原成因的研究比较薄弱。1973年国务院科教组和农林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区进行了荒地资源的综合考察,铁路部门也在该区开始了线路勘测。在荒地考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荣  陈高峰  张建兴 《中国沙漠》2010,30(1):210-216
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多年来大规模的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使得该区产流产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分析该区水沙变化特征及水沙变化原因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下游龙门站1957—2005年水沙量水文观测资料代替区间资料,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运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均差累积等统计方法对河口-龙门区间水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水沙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该区水沙都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具有两个和4个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水沙双累积曲线显示该区沙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区水土保持面积与减水减沙量的相关关系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验证了水利水保措施是该区水沙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林海南金矿点位于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林海经营所东南。通过地物化扫面工作及槽探、钻探等工作手段,圈定了金矿体及锌矿体,从而对该区的成矿地质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对该区的找矿标志进行总结分析,为下一步扩大矿体规模提供了较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北寨铜矿是位于铜山铜矿西南方向约20km处的隐伏矿床。近半世纪来,矿区投入大量物探、钻探等工作手段寻找矿产资源。本文对前人及本次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对杨北寨钼矿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钼矿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及矽卡岩型,由此对该区今后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提出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安龙鲁沟—白石坡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进行探索,深入分析该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结合该区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规律,为该区实现新一轮找矿突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藏康马县涅如藏布河谷种植业结构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对西藏康马县涅如藏布河谷区的实地踏勘和采样分析,该区种植业结构较单一(绝大部分是种植粮食),且效益较差。应用线性规划的原理,对该区种植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满足该区粮食需求的情况下,目前耕地的27%可以用于种植牧草,种植业效益可以提高9倍。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嵩县雷门沟矿区地处熊耳山东南麓,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起了重要作用,东西向断裂构造是本矿区重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本文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其找矿标志,对该区的成矿规律、构造控矿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流域的土壤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安 《中国沙漠》1984,4(3):26-35
石羊河流域地处甘肃河西地区东部,武威地区境内,总面积41149平方公里。该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对粮食大幅度增长的需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为充分发挥河西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该区建成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商品粮生产某地,以适应国家"四化"建设发展的需要。1980-1981年先后对该区进行了土壤调查。本文就该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形成特点加以概述,以期了解该区土壤资源的状况,较全面地掌握土壤特性及土地的生产潜力,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农业区划提供初步论证资料。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划归为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黑钙土地带。1977年,我们结合荒地资源考察,对该区自然条件及其分异规律进行了多学科调查,1978年,又针对该区自然带的分异问题进行补充考察。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嫩江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用水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华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2):317-324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带,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受水资源短缺的困扰,加之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得不到根本的改变,使该区农业发展严重受阻。从该区农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水环境,提出了一种适合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用水模式即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用水模式,并对其模式的可行性从水量因子、作物因子和人为因子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刻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对宁南山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区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在详细分析该区人口现状、各年份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开发宁南山区和解决贫困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抓好生态移民工作、开发人力资本、加快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及转变和提高人们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风沙区内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的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沙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四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沙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