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是松辽坳陷盆地萎缩阶段的产物。松科1井北孔的连续岩心显示:四方台组发育曲流河亚相和浅湖亚相的沉积,其中以曲流河亚相为主,曲流河亚相发育河床滞留、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等7种沉积微相,浅湖亚相发育临滨砂坝微相和静水泥质沉积微相;明水组发育曲流河亚相、浅湖亚相和滨湖亚相,明一段以浅湖亚相为主,明二段曲流河、浅湖亚相交替发育。明水组曲流河亚相发育河床滞留、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等7种微相;浅湖亚相发育浅湖静水泥沉积、临滨砂坝和风暴沉积微相;滨湖亚相发育砂滩和泥滩微相。盆地沉积时期松辽盆地经历了多次湖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四方台湖平面最低、明水组二段形成时期湖平面次之、明水组一段形成时期湖平面最高,自下而上形成了一个低—高—低的湖平面变化旋回。沉积物颜色-古气候关系显示四方台组是气温普遍偏高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明一段下部是气温偏低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上部是气温偏低的干、湿交替环境;明二段气温高低交替变化,下部和中部是干、湿交替环境,上部是干旱、半干旱环境。四方台组—明水组垂向沉积相带的演变是横向上以小型浅水湖泊为沉积中心的沉积体相带向北西方向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高柳构造带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指导高柳构造带的滚动勘探开发,笔者对新近系馆陶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馆陶组主要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冲积扇发育于馆陶组的底部,辫状河发育于该组的中下部,曲流河发育于顶部.对各个时期沉积相的平面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NgⅣ时期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NgⅢ和NgⅡ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河道亚相和河道间亚相,NgⅠ时期主要发育曲流河河道和河道间亚相.沉积相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较强氧化环境、干旱-燥热的古气候条件和沉积基准面的升降.泛滥平原微相泥岩与河流相砂岩匹配能够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录测井及岩心粒度资料,埘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延一段的岩石组分、结构构造、粒度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延安组延一段属河流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类型,主要包括河床和河漫两个亚相,可进一步识别出河床滞留、心滩、边滩、河漫滩、河漫沼泽、决口扇等微相。延一段延10油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心滩发育,河道较宽,平面上摆动宽度为2~8km,主水流方向由西北至东南;延一段延9油层组沉积时期,受鄂尔多斯盆地湖水面整体抬升的影响,河道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研究区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两条曲流河,平面上摆动宽度约2~4km,河道凸岸发育边滩沉积。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在全盆地发育,是盆地内最重要的含煤、油、气地层之一,依据大量的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的方法,对东胜煤田艾来五库沟-台吉召延安组沉积体系及聚煤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延安组为辫状河、曲流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主要发育有辫状河体系的河床滞留沉积及心滩、河漫滩和河漫沼泽沉积;曲流河体系的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河漫滩、河漫沼泽和河漫湖泊沉积;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的分支河道、天然堤和河漫沼泽沉积等。辫状河及曲流河垂向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为典型的河流二元结构特征。聚煤特征分析认为,辫状河和曲流河体系河漫沼泽环境是有利成煤场所,由于河道的冲刷、下切作用,辫状河道和曲流河道形成的煤层厚度较小、侧向连续性差;三角洲体系的三角洲平原是有利的成煤带,其煤层具有厚度较大、结构较为简单、分布范围较广、连续性较好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北方砂岩型铀矿已成为我国铀资源扩大的重点类型,在现有铀矿山开采中占绝对主力地位。本文在分析中国伊犁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连盆地中部和松辽盆地南缘等重要产铀盆地主要含矿目标层沉积相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相对砂岩型铀矿床的控制作用。获得主要认识有:①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Ⅰ~Ⅳ旋回为冲积扇沉积体系、Ⅴ旋回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Ⅵ旋回为浅湖沼泽沉积体系、Ⅶ旋回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冲积扇体系,有利成矿的部位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微)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微)相以及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扇中-扇端亚相;②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直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成矿部位为砾质辫状河、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相变部位,如纳岭沟铀矿床位于砾质辫状河向砂质辫状河过渡的区段,罕台庙铀矿床则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前缘亚相转换带附近;③二连盆地中部赛汉组沉积相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4大类,与铀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河道(古河道),其次为冲积扇相,如果在该区发现了古河道就基本意味着发现了铀矿化带,这是与我国北方其他产铀盆地最大的不同之处;④松辽盆地南缘姚家组下段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和冲积扇,在东部局部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其中成矿与辫状河相关系最密切,辫状河控矿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较为相似,矿体虽然受辫状河道控制,但河道中部砂体最厚的部位不是成矿的有利场所,而主河道边部和下游河道分叉的主迎水面是最佳成矿部位。这些认识为铀矿找矿战略选区和相关铀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素材和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岩芯的观察和测井资料的研究将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并识别出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沉积相和8种沉积微相。层序1(SQ1)低水位体系域时期为辫状河相,发育辫状河河床和泛滥平原(河漫滩)两种亚相;水进体系域时期发育曲流河河床和泛滥平原(河漫滩和河漫湖泊)亚相;高水位体系域时期和水退体系域时期发育曲流河河床和泛滥平原(河漫滩、河漫湖泊和决口扇)亚相。结合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即样品的Sr/Cu、Th/U、Rb/Sr和SiO_2/Al_2O_3比值的变化趋势可知SQ1时期气候干热,SQ2时期干旱程度减弱。根据δCe、V/Cr、V/(V+Ni)、Ni/Co和U/Th的变化趋势可知四方台组时期古水体处于氧化还原过渡-氧化环境,SQ1时期水体氧化性更强。古气候、古水体氧化还原性和沉积相之间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气候干热时,蒸发作用加剧,水体变浅,水体氧化性增强,发育大量河床亚相沉积;气候干旱程度降低时,蒸发作用减缓,水体变深,水体氧化性减弱,以泛滥平原亚相为主。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北部孙吴——嘉荫盆地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孙吴-嘉荫盆地淘淇河组、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鱼亮子组、乌云组和孙吴组露头剖面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查明该盆地从淘淇河组到孙吴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冲积扇及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淘淇河组和孙吴组;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鱼亮子组和乌云组;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永安村组和太平林场组,各组均有湖泊相沉积发育。孙吴-嘉荫盆地从淘淇河组到乌云组,具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演化规律,反映晚白垩-古新世构造活动性减弱,中-上新世孙吴组沉积时重又趋于活动。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南部DL地区近年来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铀矿床,但其上白垩统划分仍不清晰,“多层状”铀矿体发育层位尚不明确,制约了铀矿勘查工作。文章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依据,通过岩心、地震、测井曲线等资料综合研究,建立DL地区上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将DL地区上白垩统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明确以青山口组一段和二段(MS6、MS5)及姚家组一段和二段(MS4、MS3)为主要含铀的4个三级层序。本次研究对主要含铀地层层序,开展沉积微相类型、沉积相展布及演化特征研究,确定了青山口组(MS5、MS6)和姚家组一段(MS4)为辫状河沉积体系,识别出河道和河漫滩2种亚相及砂质心滩、滞留沉积、洪泛平原和洪泛沼泽4种微相;姚家组二段(MS3)为曲流河沉积体系,识别出河道、堤岸和河漫滩3种亚相及边滩、天然堤、决口扇和洪泛平原4种微相;查明铀主要富集在辫状河河道的心滩、滞留沉积和曲流河相边滩位置。对含铀地层层序的精细划分及沉积微相类型的精细刻画,可为该地区铀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齐永安  张洲  周敏  郑伟 《沉积学报》2009,27(2):254-264
豫西济源中三叠世油房庄组下部发育曲流河沉积,以细砂、粉砂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含泥砾和粗砂岩。根据Miall的岩相分类法,油房庄组发育有17种岩相,主要有Sts、Sps、Sws、Fh、Fr、Fc、Ch和Cr等,可归纳为代表曲流河不同发展阶段的7种岩相组合类型。根据岩相类型和沉积构造特征,曲流河沉积识别出3个沉积亚相和8个沉积微相,其中河道亚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微相和边滩沉积微相;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沉积微相和决口扇沉积微相;洪泛平原亚相由近端洪泛平原沉积微相、远端洪泛平原沉积微相、永久性河漫湖泊微相和暂时性河漫湖泊微相组成。研究区河流曲率P为0.64,属于低弯度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野外沉积特征研究确定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沉积相、亚相、微相的详细研究,认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类似曲流河三角洲的层序结构和微相类型,但两者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与曲流河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不仅沉积物的粒度较粗,而且辫状河道沉积较发育,河道间洪泛平原沉积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也可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根据野外露头的追索研究,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从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看,辫状河三角洲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体具有分布较稳定、展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依据钻井、露头及岩心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曲流河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4种沉积相类型。冲积扇相主要发育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扇根不发育;曲流河相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湖泊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前三角洲亚相不发育;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不发育。龙门山前缘的邛崃、安县、江油、旺苍、南江等地冲积扇广泛发育,大小、形状不同的冲积扇连接叠覆构成冲积扇群。在安县地区发育的冲积扇往东砾石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到河流的砂岩相。在金堂、三台等地河流入湖形成三角洲相沉积,并由三角洲进入湖泊沉积区,构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何苗  张利伟  刘勇  李廷栋  张武 《地质通报》2017,36(6):1032-104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沉积体系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化是新疆地区值得探讨的2个问题,其中沉积微相的研究对恢复古环境及油气有利相带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三类体系的组合,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道、砂(砾)质漫滩等微相,河流-三角洲体系包含砂质和砂砾质辫状河,该体系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心滩、河漫滩、河漫湖、河漫沼泽等微相,湖泊体系以滨浅湖泥为主。此外,孢粉及C、O同位素分析显示,克拉玛依组上段所属时代为中三叠世,且盆地西北缘在三叠纪处于陆相环境。早—晚三叠世,盆地由干旱炎热的亚热带气候逐渐转为潮湿温暖适宜植被生长的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13.
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岩性、岩石组合、沉积韵律等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主要为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其中冲积扇发育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扇根不发育;曲流河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三个亚相;而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沉积,深湖在研究区内不发育.在龙门山前缘的盆地边缘发育冲积扇相带.大小不同的冲积扇体连接或叠覆构成冲积扇群.并依次出现扇中、扇端的微相分带.同时砾石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到河流的砂岩相;由河流往东则进入湖泊沉积区,并在河流入湖处形成三角洲相沉积.根据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一湖泊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本区蓬莱镇组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曾熠 《云南地质》2011,30(1):118-121
千佛岩组发育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曲流河发育洪泛平原和河道两个亚相;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及前三角洲三个亚相;湖泊相则发育浅湖和滨湖亚相;冲积扇分出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龙门山系周期性推覆构造活动是川西前陆盆地沉积作用及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艾欣  胡明毅  潘勇利  黎祺 《世界地质》2016,35(1):163-172
利用研究区内精细岩芯观察,录井及测井等资料,从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岩相组合和古生物等相标志入手,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揭示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有分流河道、决口扇、洪泛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支流间湾、曲流河道、天然堤和河漫滩等。通过地震属性优选,结合单井和连井资料表明:纵向上,从FⅢ2到FⅡ1为一套三角洲平原亚相向曲流河相演化的进积沉积序列,在FⅡ1沉积后期,发生了全盆地范围的湖侵事件,导致从FⅠ3到FⅠ1为一套曲流河相向三角洲前缘亚相演化的退积沉积序列,并建立了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嫩江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平在  王俊玲 《沉积学报》2003,21(2):228-233
以黑龙江省富裕县大马岗现代嫩江沉积体为例,通过深挖探槽、探坑及野外密集采样的精细解剖,详细研究了现代嫩江大马岗沉积体内部岩相、沉积微相、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大马岗河流沉积体是一个由辫状河与曲流河沉积组成的复合沉积体,其下部以辫状河砾质坝沉积为主,上部则以低能量的曲流河沉积为主。在现代嫩江大马岗沉积体内部,共识别出16种岩相,即Gm,St1,St2,Ft,Ssd,Sh,Stcb,Shcs,Sw,Sm,Fw,Fm,Fsc1,Fsc2,Mm及Mpr,发育五种亚相、六种沉积微相,即曲流河的河漫滩沉积微相、决口扇微相、天然堤微相、点坝微相、辫状河的溢岸微相及心滩微相。这些沉积微相构成了大马岗沉积体内部垂向上三套不同的沉积层序:下部层序以砾石质沉积为主,为辫状河沉积形成;中部层序为一个完整的曲流河沉积层序,以曲流河点坝沙及溢岸漫滩泥沉积构成;上部沉积层序则为曲流河泛滥及决口沉积形成。通过沉积微相及沉积层序分析,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河流复合沉积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河流沉积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和钻孔岩心观察以及对大量钻孔岩心编录和测井解释资料的综合统计分析,笔者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划分出4个大的沉积体系:八道湾组(J1b)的冲积扇沉积体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一段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西山窑组二段至三段的浅湖沼泽沉积体系和西山窑组四段至五段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文中详细讨论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水西沟群各沉积体系的沉积相特征,研究了水西沟群沉积体系及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砂岩型铀矿成矿最有利的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扇中-扇端亚相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是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控矿沉积相。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四五家子油田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内,在构造上是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杨大城子背斜的一部分。油田的储层主要由下白垩统泉头组组成,它是在晚白垩世干旱和氧化环境中沉积的。其物源来自东北部的中央古隆起。本区储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部分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通过单井相分析,主要相标志为具有牵引流沉积机制为主的沉积构造和粒度分布特征。根据相标志分析,储层为曲流河相沉积,发育曲流河点坝、决口扇、天然堤及泛滥平原四种沉积微相类型。曲流河相自下而上为点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的正韵律组合。在建立各沉积微相测井相模式的基础上,对全区136口非取心井进行了沉积微相识别,而应用顺序指示模拟实现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恢复其古地理面貌:主要发育两条自北北东向南南西方向延伸的曲流河道,具有河道点坝特征的泉头组6、7小层是主要的储集层。这个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油田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南部伏龙泉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一段为主力产气层段,但从未进行过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从岩芯分析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测录井资料,利用岩石相与测并相转换技术对工区内泉一段的沉积微相进行了刻画,提出伏龙泉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一段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共识别出心滩、河道滞留、泛滥平原和决口扇四种沉积微相,建立了辫状河垂向沉积层序,并对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泉一段为辫状河沉积,心滩发育,河道边部发育大面积的泛滥平原,心滩砂体呈透镜状,平行于水流方向在河道内分布,垂向上交错叠置,横向上大规模连片,分布稳定并具有较好连通性。  相似文献   

20.
邢作昌  秦明宽  李研  郭强  张杨  贾立城  肖菁 《中国地质》2021,48(4):1225-1238
松辽盆地北部铀矿地质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利用岩心、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学、盆地分析、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对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内的沉积建造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1)理清了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盆缘的地层结构及含铀含氧水渗入窗口的时空分布特征,绥棱以北嫩江组以下地层整体为超覆结构,仅海伦隆起泉头组在盆缘具有削蚀结构从而具备渗入窗口;而绥棱以南的晚白垩世地层整体在盆缘都呈削蚀结构,均具备窗口。(2)研究区可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滩坝及半深湖—深湖相这7种沉积相类型;在海伦隆起、绥棱背斜、庆安隆起等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样式。(3)探讨了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砂岩型铀矿的主攻层位、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庆安地区泉头组冲积扇扇中辫状河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勘探对象,其次是铁力地区姚家组的扇三角洲砂体和海伦地区泉头组的辫状河河道砂体,最后是绥棱地区嫩一段的三角洲前缘砂体。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东北隆起区铀矿勘查突破提供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