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烈度衰减模型为椭圆衰减模型,这种烈度衰减模型在对中强地震烈度等震线形状的描述比较接近,而对于断层长度较大的强震高烈度区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大震真实的烈度等震线形状在近场接近于“跑道”形状,而在中远场又趋近于“椭圆”.如何建立一种能够同时近似这两种模型的烈度衰减模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等震线面积和长轴半径的烈度衰减关系的建立方法.并搜集了我国38次震级(Ms)大于6级的地震,对本文提出的衰减关系建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等震线面积和长轴半径的衰减关系能够很好地拟合实际地震等震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断层破裂烈度衰减模型,指出由它给出的烈度等震线的长轴向不很符合实际的等震线;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该模型会高估高烈度的危险性。本文建议一个用等效破裂长度代替破裂长度的改进的断层破裂烈度衰减模型。统计数据和唐山地震的资料证实它能较好地拟合实际的等震线,从而改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等效破裂长度的经验公式可表示为LnSe=a+bM-cl~3。它可以直接由历史地震等震线的资料统计得到。最后以河南小浪底水库坝址的地震危险性分析作为应用此烈度衰减模型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上海及邻区1950年以来Ms4.0级以上地震的历史震害资料,选取了26次地震的52条等震线数据,利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采用LM(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拟合算法,建立了上海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分别通过与东部模型和江苏模型的对比分析,认为此次研究得到的结果符合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对于震后灾害快速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构造型水库地震具有震级小、震源浅、烈度高的特点,研究其烈度衰减对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三峡库首区近年地震实地科考原始烈度资料,选择椭圆衰减模型并对其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得到非构造型水库地震的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原有构造型水库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可供库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小区划使用。  相似文献   

5.
设定地震及其烈度影响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定地震常用于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选址,烈度衰减模型反映了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分布。设定地震包括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设定两种方法,确定性方法基于构造或历史地震,非确定性方法是基于概率危险性方法,用于估计区域或城市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缺失等震线或震害记载不详的历史地震和概率设定地震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地震破坏影响,借助于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和GIS,可直观地判别其影响分布情况,便于设定地震的取舍。  相似文献   

6.
水库地震烈度衰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地震由于具有震源浅、震级小但破坏较同等级的天然地震重的特点,其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在水库地震灾害预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由于水库地震事件数量少,历史震例往往缺乏地面烈度调查资料,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为了解决资料不足的问题,文中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从丰富的天然地震中选择可与水库地震灾害类比的震例,把其烈度资料引入衰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天然地震的烈度衰减进行比较,证明了这种方法具有合理性,所得到的水库地震烈度在近场普遍比天然地震烈度高,但由于加入了天然地震资料使得结果比已有水库地震烈度衰减慢且震中烈度稍低  相似文献   

7.
青海玛多7.4级地震烈度快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海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和基于断层最短距离的地震动参数衰减模型对青海玛多7.4级地震的烈度分布进行快速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实际烈度图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可以在地震正式速报后1分钟内得到地震烈度分布的快速评估结果,时效性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提供参考;青海地震烈度衰减模型计算结果比较理想化,在大致范围上有一定的参考性,但在重灾区范围上与此次实际结果存在偏差;基于断层最短距离的地震动参数衰减模型的PGV-v_(S30)计算结果较青海地震烈度衰减模型更为精细,在高烈度区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相较于冉洪流等研究的地表破裂与震级的经验关系,Wells等研究的经验关系在本次地震中的适用性更好。文章研究结果在此次实际地震应急响应中进行了应用,为政府应急指挥决策和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1900~2014年发生在云南地区的146次5.0级以上地震的烈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并按照前人划分的云南地区的3个构造分区进行分类,将各分区内的烈度等震线作为样本,拟合出各分区的烈度衰减模型。由于样本所覆盖的时间段在百年左右,所涵盖的7级以上强震较少,故强震烈度衰减关系中隐含着随机性或不确定性,我们尝试引入破裂尺度来对强震烈度等震线的生成进行限定。通过分析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并选用李忠华和秦嘉政的震级-破裂尺度经验关系式组合作为破裂尺度的经验公式,对强震烈度衰减模型评估的影响场大小进行了修正。通过对本文拟合出的烈度衰减模型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某个分区内,本文给出的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烈度等震线平均偏差最小,故此采用更精细的分区比大分区在评估具体区域的地震烈度时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李锰  尹力峰 《内陆地震》1995,9(3):271-275
利用新疆历史地震考察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新疆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在重新整理烈度、距离等参数的同时,认为取两等震线的中心线比取烈度的外包线更合理。文中提供了点圆模型、椭圆模型的烈度减衰函数,还探讨了不同地震类型的烈度衰减规律,为进行加速度衰减规律的转换提供较为合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代仪器地震记录和烈度资料,我们建立了用于定量估算历史地震震级和震中位置的烈度衰减模型和分析方法,并对我国西南川滇地区的历史和近代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了重新分析.利用20世纪以来该地区十四个有仪器记录的地震(5.9≤Ms≤8.0)及相应的烈度数据,对其烈度-震级-震中距衰减关系进行标定,并建立了用于震中和震级估算的烈度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当震级一定时,川滇地区烈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速率明显小于美国加州地区(~60%).在衰减模型基础之上,发展了确定震中区域和震级的网格搜索试算方法(GSTSL),并给出了确定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等值线置信值.采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786年康定地震,1850年西昌地震,1913年峨山地震和1970年通海地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利用最短断层法烈度衰减模型分别模拟两次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空间分布,并通过与实际地震的极震区对比,验证该模型模拟地震烈度的可靠性.然后,基于模拟的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高等信息,采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建筑物进行三维震害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最短断层法是一个模拟历史地震烈度空间分布较好的模...  相似文献   

12.
杨伟松    王长理    许卫晓    杜轲  于德湖   《世界地震工程》2021,(1):207-218
收集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地区1970年~2012年的85次地震事件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建立了震中烈度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长轴和短轴椭圆模型拟合得到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同时还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基于我国各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将其中与南北地震带存在地域重合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对该地区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川滇地区走滑型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曼  杨天青  郑通彦  陈通 《地震》2015,35(3):147-154
为分析走滑型地震的烈度衰减特征, 我们搜集并整理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的145个5级以上震例和其中70个5级以上、 破裂方式以走滑型为主的典型震例, 利用联合椭圆衰减模型, 建立该区域此类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对比已有研究成果,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破裂方式以走滑型为主的地震烈度衰减速度慢于西南地区, 可能与该地区地震破裂方式、 动力学过程等有关, 但与川滇地区和中国西部的衰减规律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本文给出的烈度衰减关系在该区域此类地震的灾害快速评估和地震应急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区域的适用性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河北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震动的衰减关系在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的安全性评估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利用河北及周边区域历史地震的等震线资料,运用统计回归的分析方法,得到统计回归方程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软件及地震烈度分布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得到适用于河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Macroseismic intensity da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s well in developing of reliable earthquake loss model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hysical-based model to predict macroseismic intensity attenuation based on 560 intensity data obtained in Iran in the time period 1975–2013. The geometric spreading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seismic waves have been considered in the proposed model. The proposed easy to implement relation describes the intensity simply as a function of moment magnitude, source to site distance and focal depth.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assessed by means of residuals analysis. Prediction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intensity prediction models for Italy, Turkey, Iran and central Asi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higher attenuation rate for the study area in distances less than 70 km.  相似文献   

16.
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阶跃截面固体的一维弹性波传播模型,研究了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采用固体入射纵波来模拟无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采用固体透射波来模拟有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利用阶跃截面处的放松连续条件,得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同时,以新疆地区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例,讨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描述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影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机方法在地震烈度速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监测台网间距大,很难实现大震发生时地震烈度分布图的快速编制.基于随机方法,利用历史小震数据反演地震动估计模型的参数,参考地震发生时获取的少量强震动数据,选取合适的震源参数,正演地震动场的分布.根据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经验关系,实现地震烈度速报.本方法可以模拟大震的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对高烈度区的判断较目前常用的烈度速报方法更为合理.研究成果既可以用于首张烈度分布图的发布,还能够用于地震烈度的动态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