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瑞贺 《华南地震》1993,13(4):47-50
利用由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测定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相走时等地震参数,检验了该表在广东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不仅适用于广东地区,而且在精度和准确度方面均优于J-B表。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地震记录震相自动识别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目前震相自动识别方法不能自动给出震相识别区间,以及不能确定识别出震相名称的问题,运用震相的运动学特征,由平均速度模型和J-B走时表数据,自动计算近震、远震和极远震的震相走时及震中距。对多尺度小波分解进行单支重构作为识别不同震相的分析信号。先求出初至震相和最大面波到时,估算出震中距,然后找到S波或PP波到时,求出准确的震中距,即可自动给出各震相的识别区间,采用线性偏振法在给定区间中识别出震相的初至时刻。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先明确要找什么震相,再由该震相的走时确定寻找区间,所以找出的初至就是要寻找的震相,自然解决了识别出震相的名称问题,从而实现了对震相的全程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3.
两次强震发生前后主动源观测走时数据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祁连山主动源连续激发台站记录资料,通过不同时间段的多次激发数据叠加处理,可以获取各个地震台的Pg和Sg震相走时变化数据.对震相走时变化数据分析发现,在2015年11月23日祁连5.3级和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区附近台站存在明显的震相走时变化,推测导致这种异常变化的原因是震源区的速度发生了改变.这一观测结果说明主动源方法可能成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庆梅  潘海涛 《地震研究》1999,22(4):411-418
在1976-198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共记录到53个3-5级地震,确定了所有的地震参数,分析了29个地震的震相到时,得到了该地区Pn,Pg,P11(PMP)Sn和Lg震相的走时曲线及其视速度值,该结果与加拿大走时曲线相一致,发现一部分地震图上有在直达波P与S之间记录到一个附加的震相-i,i震相的存在与震中距,震源深度有关,初步的物理解释是,i震相可解释成为(Ps)或(Sp)转换波,该转换波发生在台  相似文献   

5.
IASPEI91实用震相走时表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了美国ASL提供ISPEI91走时表的存储结构。自己研制的方法与美方提供方法相结合,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计算各种地震震相的到时或该震相与初至波的到时差。本软件在功能上完全满足目前台站的工作要求。将计算理论震相、震相到时差和汇编走时表功能集成在一个界面下,有利于台站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台站人员的地震监测和分析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智利MS8.8特大地震在甘肃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最大震中距达179.7°, 通过读取该地震初至震相的观测走时, 计算该震相的平均观测慢度为4.104 s/°, 与Pdiff震相的理论慢度4.439 s/°基本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甘肃数字测震台网和甘东南野外观测流动台阵独特的地理位置, 记录到了至今全球最大震中距(179.7°)的核幔界面衍射波Pdiff震相; Pdiff震相起始观测走时明显滞后于IASP91理论走时; 核幔界面复杂的形态对不同方位传播的Pdiff震相观测走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板内火山群广泛发育,其中大兴安岭火山群区的上地幔结构研究匮乏,火山群的演化机理尚不明确.本文收集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流动台站和固定台站的观测波形数据,通过波形互相关从远震事件记录中挑选出64575个P波震相走时残差,13566个S波震相走时残差,开展远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获得该区上地幔的VP、VS以...  相似文献   

8.
SSDP单台地震处理软件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化的正式运行,提高数字仪的地震分析水平提到议事日程,而提高地震分析水平,无疑要充分掌握SSDP单台地震处理软件。为此,我们对该软件做了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完善了它的一部分功能。 1 走时表选用引起的故障 (1)当我们在用震相P,S计算震中距分析地震时,SSDP单台地震处理软件会自动默认CFG/CHINA.TAB区域走时表,但是,该走时表最小值只有8°,换算成千米即是899.91 km。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种错情,即8°以内的地方震的定位结果均是899.91 km,且发震时刻也是错误的。通过阅读下面的CFG/CHINA.TAB区域走时…  相似文献   

9.
在1976 ~1983 年期间,格陵兰地区共记录到53 个地震.所有的地震资料都用检查地震记录图纸的方式进行了复核审查,得到了该地区Pn ,Pg ,P11(PMP) ,Sn 和Lg 波的走时曲线及其视速度,这些结果与加拿大的走时曲线相一致.发现有9 个地震的11 张地震图上记录到一个附加的i震相.初步研究认为,i 震相的存在与震中距、震源深度和地震方向有关,不过此现象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sPn震相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近震深度,方法以求简捷准确。为此,对我国部分地区台网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通过研制的计算sPn走时程序运算,给出华北、山西、华东、西北及四川地区的sPn-Pn走时差对应震源深(h)表和sPn-Pn求震源深度列线图。经过震例检验,该表比较适合本地区的走时特性。为应用sPn震相测准我国部分地区震源深度,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将新型二进制结构走时表文件实际应用到测震分析软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二进制结构综合走时表文件的通用程序,给出查询震相走时的算法,并成功配置到地震分析软件中用于地震定位.使用者只要仿照该通用程序的结构框架,根据需要适当修改程序,就能快速生成适合地震台站定位的走时表文件.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利用电子走时表和网上地震目录对单台地震观测报告的震相数据进行初步检查的方法及其软件实现,认为,利用该方法可找出观测报告中分析错误和误差较大的震相,可作为一种对单台地震观测报告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台测震分析辅助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单台测震分析的辅助软件。该软件对我国需要的测震五日报及月报报告,具有全面的处理能力;对EDSP-IAS测震分析软件形成的震相文件,通过自动计算可以生成地震报告,无须人工干预;对台站经常使用的震相走时便查表可以方便的采用任意两个参数进行查询;对台站涉及的震级计算、震中距计算等功能提供良好的运用界面。从腾冲台的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该软件可以为台站测震分析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4.
MSDP在测震台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地震交互分析软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MSDP地震交互分析处理软件常用功能在测震台网的应用,比如:数据存储、地震定位、仿真和滤波、震相标注、地震编目、走时表等,并总结了MSDP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广华 《高原地震》2001,13(3):49-56
利用都兰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资料,在地震处理中使用修改后的走时表,可以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顺利过渡,更好的使用数字化食品进行地震观测。通过传递函数仿真计算震级的对比以及走时表修改后与修改前震中距的对比分析,找出了两的差异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台网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LLNL-G3Dv3全球P波三维速度模型,应用FMM软件包计算并建立了中国地震台网990个台站的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该走时表覆盖了以台站为中心的水平向20°×20°、 垂直向-5.1—80 km (向下为正)的三维空间. 其水平向间隔为0.2°,垂直向间隔为5 km.这样对于任一深度小于80 km的震源,均可以应用此三维走时表计算其到周围10°范围内台站的走时.中国地震台网初至P波区域三维走时表的建立,对于改善区域初至P波走时预测,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仙坎 《中国地震》2004,20(3):276-284
针对地壳内部的网外地震震源的定位问题,由震相组合成不同的方程组,利用均值寻查定位法迭代求解。在选取地球物理参数模型时,考虑了台湾地震部门定位时所用的模型和华南地区地震走时表等。利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绕射波Pn、Sn的到时资料,通过定位程序测定了134个位于台湾区域的壳内地震的震源位置。测定结果与台湾地震部门在其网址上公布的结果进行比对.平均震中位詈相差9km.震源深度相差8km.  相似文献   

18.
—?Joint Research Program of Seismic Calib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 (IMS) in Northern Eurasia and North America has been signed by the Nuclear Treaty Programs Office (NTPO),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A, and the Special Monitoring Service (SMS) of the Ministry of Defense, Russian Federation (RF). Under the Program historical data from nuclear and large chemical explosions of known location and shot time, together with appropriat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has been used to derive regional Pn/P travel-time tables for seismic event location within the lower 48 States of the USA and the European part of the RF. These travel-time tables are up to 5?seconds faster in shields than the IASPEI91 tables, and up to 5?seconds slower in the Western USA. Relocation experiments using the regional Pn travel-time curves and surrogate networks for the IMS network generally improved locations for regional seismic events. The distance between true and estimated location (mislocation) was decreased from an average of 18.8?km for the IASPEI91 tables to 10.1?km for the regional Pn travel-time tables. However, the regional travel-time table approach has limitations caused by travel-time variations inside major tectonic provinces and paths crossing several tectonic provinces with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structure.¶The RF members of the Calibration Working Group (WG): Colonel Vyacheslav Gordon (chairman); Dr. Prof. Marat Mamsurov, and Dr. Nikolai Vasiliev. The US members of the WG: Dr. Anton Dainty (chairman), Dr. Douglas Baumgardt, Mr. John Murphy, Dr. Robert North, and Dr. Vladislav Ryaboy.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仪台网(CDSN)11个台1993—2012年间30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识别出了PKP波入射到内外核界面(ICB)上的衍射波PKPdif波。PKPdif波在震中距120°左右时出现在PKIKP波之前,在震中距150°以后出现在PKIKP波之后,是一个长周期波。为了解释PKPdif波超前于PKIKP波的原因,设想在距地面约5 156.1~5 372.2 km的深度,即内外核界面下有可能存在一个PKIKP波的低速层(厚度约216.1 km)。该设想符合Jeffreys速度模型,给出的PKPdif波在震中距119.4°~176.1°间的走时表填补了目前使用的《IASPEI1991地震波走时表》的空白。讨论PKPdif波的运动学特征有助于对内外核界面物理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分析震相的水平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