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2008年12月以来,泰安地震台的地磁观测数据在Z分量一直存在一种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长度均不规则的小幅度台阶干扰.分析此种干扰的特点,在泰安地震台的相对记录室、绝对观测室和山洞等不同场地进行实地对比观测试验,确定干扰仅出现在相对记录室,应属于供电干扰.通过排查分析,最终确定照明电路是导致该干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余弦函数的自适应单频干扰消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如果地震测线上空有高压输电线通过时,在地震记录中就存在一个50HZ左右强单频干扰.这种干扰在地震记录的整个时间段上具有很强的能量,并且从浅层到深层频率、相位和振幅可能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变化不太大,可以认为基本保持不变.采用频率域压制方法很难完全消除这种干扰,仅仅是噪声和信号同时压制一定的倍数,因此并没有改善单频分量频率附近的信噪比.我们提出了基于余弦函数的自适应单频干扰消除方法,以有效消除地震数据单频干扰.在时间域内采用频率、时延和振幅的余弦函数来逼近这种单频干扰并从地震记录中减去,以实现消除这种单频干扰的目的.单频干扰余弦函数的振幅使用公式直接计算,单频干扰频率和时延采用自适应方法估算.本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有效消除干扰,而并不伤害干扰附近有效信号,因此在单频干扰频率分量附近数据信噪比提高了.通过实际数据的试算,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成都地震基准台数字台网中记录到的小震级地震数据中有的包含较为严重的干扰,本文利用MatLab计算软件对数字地震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设计FIR、IIR两种类型滤波器对这些干扰数据进行滤波,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的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滤波器处理后干扰得到有效消除,数据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分析认为2~4 Hz的干扰信息是成都地震台地震记录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这对于今后的地震数据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Curvelet变换的地震资料信噪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资料中,噪声干扰严重影响了有效信号的提取,为此必须进行信噪分离处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urvelet变换和KL变换相结合的软硬阈值折衷处理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Curvelet变换,然后对各尺度系数选取适当阈值压制噪声干扰,再利用KL变换提取数据中的相干有效信号,最后重构得到去噪后的记录.经合成记录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实验证明,该方法与小波变换法相比较,更能有效进行信噪分离,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震记录中包含大量的干扰信号,影响数据质量,需要加以排除。针对天津数字地震记录中存在的干扰信号,介绍了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利用汉宁窗函数的带阻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滤除天津数字地震记录中的干扰,从而达到突出地震信号特征、消除干扰的目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设计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可控震源高效地震最大的障碍是同步滑动扫描激发产生的交涉干扰.准北HSD地区采用DS~4可控震源高效激发技术进行资料采集,由于震源距离分开,在采集环节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交涉干扰影响,但地震记录仍然受到污染,信噪比降低,影响到成像质量.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多方位矢量中值滤波的交涉干扰去除方法,利用交涉干扰在共检波点道集表现为离散信号的原理,在共检波点域或共偏移距道集中去除交涉干扰,提高了记录品质,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由城镇化建设引起的乌加河地震台观测环境变化、台站记录受到干扰的问题,选取2016—2018年乌加河地震台JCZ-1T地震计的记录数据,采用傅里叶变换,对环境变化引起的噪声频谱进行分析,计算台基平均噪声水平及动态范围变化,并与2015年未受干扰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乌加河地震台地脉动噪声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地噪声功率谱密度增大,观测动态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8.
2016年以来石柱地震台地磁观测数据明显受到环境干扰,与相邻地震台日均值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在干扰时段内,地磁观测数据主要受台站环境改造及周边建筑施工影响。据干扰产生原理将干扰源分为铁磁性和电磁性干扰,分析干扰时段内地磁观测数据曲线典型特征,为今后地磁台站选址及干扰判别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混采数据分离中插值与去噪的同步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于新兴的混合采集观测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采集效率,因此得到了很多学者和石油公司的青睐.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特殊观测系统的采集质量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该观测系统采集到的炮记录会受到相邻炮记录的干扰;另一方面,复杂的采集环境使得地震记录中包含部分空道;另外,采集过程中的场地环境干扰会不可避免地带入随机噪音,它们都会影响采集质量.虽然已有一些学者对这些因素做了相关研究,但都是单独分析,未能综合考虑各种干扰因素.本文基于稀疏约束反演的基本原理,将混合炮数据的分离、缺失道集的插值以及对随机噪音的压制问题整合在一起,通过一步处理同时减小如上三方面因素的不利影响,在改善信噪比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处理效率.文章利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对这种新方法进行了验证,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南京地震台地电场记录到的典型干扰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干扰特征,初步分析了产生干扰的原因,以期对地电场台站观测人员的日常观测有所帮助,有助于快速判定地电场数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宁波台数字式温度计三次受强雷电干扰记录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永平 《华南地震》2004,24(1):69-73
对宁波台数字化地热(水温)仪器3次受到强雷电干扰所记录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地震台站观测仪器数字化改造以后,强雷电干扰已成为影响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观测资料连续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雷电越强,对地热(水温)观测资料的影响越大.影响的持续时间越长,反之越小,与雷电的持续时间无关。引起的测值异常量可以是正常波动值的一倍到数百倍.影响时间从1小时到数天。强雷电干扰引起的异常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则较难与前兆异常区别。但只要避雷措施达到技术要求,一般的雷电天气是没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乾陵地震台DSC2A型数据采集器雷害故障现象特征、诊断修复过程、故障原因等的分析,提出了数据采集器雷害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方法,并认为,数据采集器内部模拟输入通道转换继电器和通道程控放大电路ICL7650集成运放块易遭雷击损坏,是故障率较高的部件。  相似文献   

13.
雷电对地震遥测台站的正常运行和仪器设备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雷电灾害被“国际十年减灾”组织列为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就雷电的入侵途径和防护方法以及接地系统和屏蔽措施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4.
雷电危害的机理分析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自然灾害中,雷电严重影响着人类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安全,它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雷害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是严重的,甚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我们共同提高预防雷患的意识,并且应用必要的技术和产品,实施防护措施,以保证防止人身伤害事故,保证用电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部分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站(CDSN)的雷害情况。叙述雷电的形成及效应、雷害的主要形式,以及在数字化地震台站实施雷电防护的一些具体建议。指出:在数字地震台站一般不宜采用安装避雷针的方法避雷,比较好的避雷途径是装好地线和室内安装不同形式的避雷器。  相似文献   

16.
依据天文地震学所揭示的太阳活动,宇宙线增强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地电学中所揭示的自然电场的存在以及地震前后岩石电阻率显著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摩擦带电”原理,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成因假说,即: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认为地震实质上是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由于太阳活动如耀斑爆发,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向地球辐射大量带静电荷的高能粒子,以及自然电场,板块断层间的挤压,摩擦导致大量静电荷积累,极化从而引起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强烈的地壳雷电能够导致地内岩石破裂,加剧地震的破坏性,并尝试性地运用这一观点统一地解释了板间地震,板内地震,水库,注水,采矿诱发地震等现象,认为由此可以对地震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另外,仅仅从地应力的角度来认识地震现象是远远不够的,静电力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乌什地震台数字大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分析了各方向、各测道的日变形态及特征,对干扰大地电场数据变化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在数据未受到干扰时,电场数据会出现双峰双谷日变化,能够清晰地记录到电磁暴。受雷电的影响,电场数据会出现尖锐的突跳。电极坑周围渗水会影响数据质量,造成向下和向上交替突跳,形成方波状干扰。  相似文献   

18.
地电场观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榆树地震台2000年以来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雷电干扰、地电暴干扰、电极长期稳定性问题引起的数据漂移及数据传输错误等。  相似文献   

19.
太钢地震台避雷设施的布设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雷电活动季节,地震观测仪器常受到雷电的侵害,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台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系统区域避雷的措施-在观测区域架设网状式避雷针塔,在观测设备的供电系统进行防电磁感应雷击的多级避雷,在观测信号系统串接避雷器等,避雷装置运行1a的结果表明,在遭受多次雷电时,该装置发挥了很好的避雷作用,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运转,得出该装置避雷效果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辽阳地震台对供电系统,信号电缆及通讯线路等设施防雷电结构的设置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