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水河谷的地貌及其发育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汉水亦称汉江,为我国古代所谓四渍之一,禹贡云:“幡冢导漾,东流为汉,”故汉水在沔县以上又有汉水和沔水之称;过襄阳以后又名襄河(图1)。  相似文献   

2.
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流经甘陕川渝鄂豫六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汉江,又称汉水,古代称沔水,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我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大河。汉江具有水量丰沛、流域面积广、流经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盛的特点。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冢山),全长1577公里,东南流经陕西汉中、安康,出陕西后进入湖北西北部,在丹江口与汉江最大的支流——丹江汇  相似文献   

3.
闫百兴  何岩 《地理科学》2001,21(2):130-134
系统探讨了汉水水系水相(原水、滤水、悬浮物)、沉积物相中8个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丰度模式、悬浮物含量对水中元素含量的影响及沉积物粒度对元素的富集与分散作用等,结果表明:Eu、Lu主要以溶解态存在于水相中,而Sm主要存在于悬浮物中;汉水水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基本在世界淡水的范围内;湖库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均低于江河悬浮物,悬浮物和细粒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相近,序列也基本一致;粒度对汉水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地表径流对水中悬浮物含量和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均有一定影响,稀土元素在汉水悬浮物、沉积物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汉水各相中均以轻稀土为主,重稀土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4.
正武汉市硚口区沿河大道与民族路交汇地带有个集家嘴,位于汉水入江口北岸,也叫集稼嘴,接驾嘴。据《汉口丛谈》记载:明武宗正修十六年(1521)世宗朱厚熜从安陆州经汉水赴京继承皇位,途经汉口。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的汉水入江口岸渡口称为"接驾嘴",汉阳岸又称为"南岸接驾嘴""南岸嘴"。除"接驾嘴"外,还有"报驾巷"(今名鲍家巷)和"接驾嘴河街"。集家嘴码头从清初至今,一直是商业繁华地区,由于主要做粮食运转之用。接驾嘴后讹  相似文献   

5.
张彦 《中国地名》2012,(6):42-43
汉口是长江、汉水交汇处的一方热土,系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在武汉三镇中,它形成的最晚,也是最年轻的一个。近百年来,汉口以华中、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而闻名于世。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汉口这个地名也伴随这些变迁而不断深入人心,并不断成为这种飞跃的注脚。汉口名称由来。汉口者,汉水入长江之口也。也就  相似文献   

6.
由水电部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和长办联合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成果讨论会”于1986年4月14日至19日在石家庄市举行。会议就中线供水区水资源、汉江水资源和引汉水量、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规划、引汉总干渠地质勘探成果、初期引汉规划、引汉水源水质及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影响和输水沿线水资源保护问题、初期引汉综合经济效益分析等成果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关于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认识和要点:1.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方案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其供水范围,两者相互配合,不能取代.  相似文献   

7.
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水流域下的政区等级体系在历史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致为:二级演变为三级,再演变为四级.在其流域背景下的中心城市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南阳首位城市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南阳-襄阳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三国至隋唐时期)、襄阳-武汉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唐至南宋时期)、武汉首位城市的确立阶段(元代以后).由于受地形因素、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汉水流域城镇密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呈现出由较均衡至不均衡再到较为均衡的过程.汉水流域的城镇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汉水及其支流两旁.流域内中心城市的分布也发生了由南阳到襄阳,再由襄阳到武汉的变迁;双核结构在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汉水沉积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闫百兴  何岩 《地理科学》1996,16(4):312-316
本文系统研究了汉水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水平、分布、相关关系,元素含量与粒度关系及沉积物矿物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汉水沉积物中As、Pb、Cd呈富集状态,Cu、Ni、Co、Fe呈分散状态;库底沉积物中元素含量高于河底沉积物,沉积物中Cu、Cd、Zn、Ni之间及Co、Fe、Mn、Cr之间相关性较好;随粒径减小,粘土矿物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碎屑矿物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除Hg、Mn外,其它元素含  相似文献   

9.
位于湖北省境内的江汉平原,总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按自然界线计算)。平原上湖泊星罗棋布,这些湖泊总称为江汉湖群,是整个长江中下游淡水湖泊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发育于长江和汉水两岸广大的冲积、淤积平原上,并和其他省区的湖泊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构成独具特色的湖泊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内容体系,该文总结了在分布环境沔实现完备的农业信息共享(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困难,提出了五层元数据内容体系;数据层元数据,数据库层元数据,模型层元数据,子系统层元数据,分布式系统层元数据,以扩展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完备的信息共享,最后,介绍了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库内容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1.
<正>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位于湖北西北端,坐落于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上,西与重庆、陕西接壤,北与十堰市为邻,东与恩施巴东县相连,素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大九湖湿地平均海拔1730m,被神农架群山所环绕,形成了独特的高山盆地。构成别具一格的盆地与山岳相间的自然景观,天然森林植被与湿地沼泽植被交相辉映的迷人画卷。神农架大九湖是湿地生态系统和森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北宋杨家将抵抗外敌入侵历史的杨家将文化,经过长期的戏剧、小说等文艺形式和信仰扩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品牌之一.与杨家将相关的地名分布广泛,遍布内地18省市.其成因与杨家将历史活动、文化信仰、军事激励、祭祖文化等因素有关,地域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形成以杨家将历史活动区域为中心的历史活动区、军事文化地名扩散区、敬仰文化地名扩散区、后代迁徙地名扩散区四大功能区,其中以黄河中下游和汉水上游地区为杨家将地名分布的最大板块.  相似文献   

13.
屈焕英 《地理研究》1985,4(3):89-95
南水北调是补充华北地区新水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中线”初期引汉工程是从长江支流汉江调水,渠线跨越汉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直达北京市。引汉水源是丹江口水库。该库集流面积952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80亿立米,已建成初期规模。坝顶高程162米,正常蓄水位157米,总库容174.5亿立米。  相似文献   

14.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追怀西晋名将羊祜的一首五言名篇。其登眺之山名曰岘山,而所凭吊感慨之碑石,便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堕泪碑”。岘山坐落在湖北襄阳(今襄樊市)城南七里,东临汉水,与紫盖山、万山并称“三岘”,而岘山为之首,故又名“岘首  相似文献   

15.
东方 《中国地名》2014,(2):51-51
美丽的丹江俗称丹河,又称均水,亦称丹渊,发源于中国陕西蓝田县与商县之间分水岭西南侧,与渭水支流灞河同源而背流。东南经陕西商县、丹凤、山阳、商南4县,河南淅川、内乡2县境,于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汉水,干流全长390千米,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7300平方千米,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水系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武关河、淇河、淅河、滔河等。  相似文献   

16.
牛海桢 《地理学报》2014,69(10):1591-1591
正中国近代地理学第二代宗师张其昀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曾将中国疆域划分成23个疆域,在23个区域中,以大江大河为单元的就有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秦岭汉水区、黄河上流区、海河流域和白山黑水等7个,但是这7个区域并没有把淮河流域独立出来,而是将其一分为二,淮河以北划入了黄河三角洲,淮河以南划入了长江三角洲。客观地说,张其昀先生的划分方法无疑有一定的根据,但是由于其过分强调了淮河的分界意义,而未能充分考虑整个淮河流域的共同特点,因为"无论从自然  相似文献   

17.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行政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非农人口118万。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部地区经济强市,襄阳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经济雄厚,人文璀璨,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被列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同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下辖保康县为全同文明县城,襄州、枣阳为湖北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襄阳正抢抓“新四化”战略机遇,建设“产业寝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致力于建成汉水流域中心城市,支撑湖北经济的重要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经注》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一书有许多错误。不论其他,只从河流水道而言,错误也是极多的。黄宗羲在《今水经序》中说:“余越人也,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为浦阳江,以姚江为大江之奇分,苕水出山阴县,具区在余姚,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中也说:“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尺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天一不误。”的确,只要稍稍仔细地核对一下,《水经注》所记载的南方诸水,从发源到入海,全篇无讹的是没有的。陈澧的话不错,而黄宗羲举的例子,确是“皆错误之大者”。 《水经注》记载的北方河…  相似文献   

19.
全新世以来南阳盆地的新石器文化以中原类型为主导,但源于汉水中下游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深刻影响了南阳盆地史前文化演变的内容和过程。除石家河期遗址集中分布于盆地南缘的低地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人类遗址均分布于100~200 m地势和缓的岗地区。盆地内史前文化相互角逐的动力源于中原型和江汉型两种原始农业的消涨,因而旱作农业快速发展期对应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南扩;粟作农业的衰落对应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北进。南阳盆地史前时期的生业模式序列表现为:仰韶文化早期的采集捕捞业、仰韶中晚期的粟作农业、屈家岭时期的稻作农业和石家河—龙山时期的稻粟混作业。其中,屈家岭文化后期生产工具的精细化、家庭畜牧业的规模化改变了先民的食谱结构。  相似文献   

20.
唐河县地处豫西南,桐柏山麓、南阳盆地东部边缘地带。在北纬32—32°55′。东经112°28′—113°16′。北与社旗县为邻,东接桐柏县和驻马店地区的泌阳县,西与新野、南阳县相连,南界湖北省的枣阳市、襄阳县。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面积2512.4平方公里,耕地206万亩,自然村3038个。地形是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东、北、西三面高,南面低,是向南倾斜的盆地。唐河发源于方城县七峰山,先后流经方城、社旗、唐河、新野,最后在湖北省襄阳县双沟乡西南的两河口处与白河汇流,注入汉水。从源地到西河口,全长230.24公里,在唐河境内长达103.2公里。它纵贯唐河南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