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琼 《华南地震》2014,(1):108-112
以《中国地震》已录用稿件中的3个表格为实例,对其在编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不符合三线表规范的错误,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法,以期对地震科研工作者正确编排设计论文表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了国内外有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概况,对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条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89规范》第4、2、6条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和规范修订工作,重点讨论了考虑土-结构动力作用条件下水平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3.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结构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抗震设计中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必要性,指出了研究双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通过国内外规范相关条文的对比指出目前研究有待完善的关键问题和方向,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震灾保险研究融会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联系震灾保险的社会属性,分析并指出这一险种的非强制性质;保护应用的权益与责任;对社会不规范投保行为的制约;正确理解“与国际惯例接轨”、地震系统的协作模式、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等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启示人们把握研究的大方向,从而加快我国该项研究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现行的有关规范出发,探讨了对甲类建筑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途径和思路,并以河北省疾病防治和控制中心大楼为例分析了几种方法和思路的实际计算结果,从而确定了最终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钢结构抗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探讨了目前钢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钢结构的地震作用,由于多高层钢结构房屋被列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时没有考虑钢结构延性好和弹性阶段阻尼比较小的特点,使得钢结构地震作用偏大,用钢量偏高;其二是钢结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梁和焊缝的规定与焊缝强度高于母材强度的实际情况不符,造成设计困难。本文对现行抗震规范、“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和美国UBC规范的地震作用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按照耗能能力将钢结构体系分为四类,在此基础上引入结构体系调整系数,对每类结构的地震作用取值给出建议。针对梁柱刚性连接,从抗震设计原则出发,对7、8和9度区分别建议了适合采用的连接形式,并给出了小震和大震下的设计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地震科技文献及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对于地震名称和相关震级的使用较为混乱,如地震名称及震级使用中的缩略不当、“一级到底”、震级范围划分不当、震级标度混用和历史地震震级表示不科学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文献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基于此,参考DB/T 58—2014《地震名称确定规则》、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和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地震名称的确定规则,以及震级标度的科学意义和使用规范。以期为编辑同仁和广大作者在编辑加工和论文撰写中提供借鉴,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地震中文文献的学术性和严谨性,为科技期刊内在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提出了一个大城市的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城市功能损失的分析方法,以及它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估计方法,以完善和规范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世界抗震设计规范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世界37个国家当前采用的抗震规范进行分析对比,内容主要涉及设防标准、地震分区、场地分类、结构系数、建筑物重要性系数等重要问题,旨在探索抗震规范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抗震规范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雅江6级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万正 《地震》2002,22(2):47-52
概述了2001年2月在四川省雅江县与康定县间发生的MS 5. 0和6. 0地震的基本参数和震源机制,分析了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和中短期观测异常现象,并对雅江6级地震的短临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保华  吴淑英 《内陆地震》1998,12(4):381-384
地震目录是地震学中最基础的资料,具有丰富的地震信息,它不仅被用于地球内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研究,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损失预测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同时地震目录还是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主要信息源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料。因此,编制地震目录受到地震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新疆地震目录点析新疆是我国多震省区,地震强度大,频度高,地震信息丰富。自1970年新疆组建地震机构以来,在地震目录的编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先后编撰出版了下列地震目录。(1)《地震…  相似文献   

12.
液化判别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30次地震800余例砂土和粉土液化调查资料,采用优化方法建立和改进了砂土和粉土的液化判别式,其中包括应力比比值法、能量法、规范法和简化应力比比值法的液化判别式。文中首次提出液化判别可信度的概念,指出可信度与回判成功率的区别,说明可信度能更恰当地度量液化判别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应用信息熵理论,提出综合评价液化判别式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应用上述方法研究优化后的液化判别式可靠性发现,它们对砂土液化判别的适用性是好的,对粉土液化判别的适用性是理想的。但应指出,当以烈度表示地震作用强度时,规范法的适用性是好的,并对10—15m深的砂土或粉土的液化判别也是适用的;当以加速度表示地震作用强度时,用规范法判别液化则遇到了困难。本文引进模糊烈度概念,修改了规范法。修改后的规范法能强好地适用于已知地面加速度情况下的液化判别。 一个场址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强度可用烈度、地面加速度、震级和震中距等指标表示。本文给出的几种液化判别方法分别适用于上述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的地震动时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海洋固定平台抗震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现阶段采用的平台抗震规范以及目前平台抗震中存在的若干紧迫的问题.以锦州某WHPC导管架式海洋固定石油平台为例,对具有相同峰值加速度的美国API规范谱和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得到的场地谱以及我国<海上固定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给出的规范谱分别拟合一组时程进行平台结构的地震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研究的该平台,在相同的峰值加速度条件下,安评场地谱时程输入得到的平台顶层甲板位移和柱腿单元最大弯曲应力大于船检局规范谱时程输入的结果,但两者均小于美国API规范谱时程输入的结果.实际平台抗震设防不能简单套用API规范.  相似文献   

14.
对地震预测有关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地震预测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影响地震预测的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地震成因。利用新的观测技术,发展新的地震成因理论,或将成为地震预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克昌  蒋春花  纪寿文  刘春国  叶青 《地震》2010,30(2):143-151
基于应用需要, “十五”项目对前兆数据库系统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 吸取了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制定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结构规范 第一部分: 固定台站观测》。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规范设计的有关方面, 包括对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分析、 设计时的考虑因素、 包含的内容、 规范的主要特点、 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解决, 如同一台站多套相同仪器的处理等。 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库表结构, 并与“九五”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查询速度比较。 基于该结构的前兆数据库系统已在前兆台网的各级节点使用。 实际应用表明, 该数据库结构具有结构稳定、 查询速度快、 表数量和表大小适中、 基础信息全面以及开放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美欧抗震设计中的水平地震作用问题。首先,比较了中美欧抗震规范中建筑物重要性、强度折减系数的差异,介绍了中国规范的底部剪力法、美国规范的等效侧向荷载法以及欧洲规范的侧向荷载法。然后对一多层框架结构,分别作为办公楼和医院,计算了不同设防烈度下、不同延性等级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了3种规范关于水平地震作用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闵子群 《地震研究》1989,12(2):97-102
本文从昆明地区的历史地震、震害以及地震地质条件等方面,论述了昆明地区的地震危险不仅来自小江地震带,昆明地区本身也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发震条件。与1985年墨西哥地震的震害特征对比,昆明地区未来遭受地震破坏时,也极可能出现震害重复性及砂土液化问题。建议对昆明地区的地震危险及震害预测等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以作为制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辽宁地震前兆数据的传输与处理流程为基础,针对流程中多个传输处理环节的不同前兆报文,加以规范和分析。同时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语言,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多层次纠错检查,并对此系统软件的研制背景、思路、功能特色及应用情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震目录修订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震梁  曹学锋 《中国地震》1998,14(3):1-5,14
中国地震目录历经四次大规模的修订,已渐趋完善,然而,由于资料的不足和认识的差异,对地震目录中,特别是历史地震目录中一些参数的确定,甚至地震的增删,还存在不同看法和外议,给实际使用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针对目前历史地震目录确定中存在的多观点状态,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历史地震工作者讨论,以期共同制定一个能为大家接受的历史地震参数确定方法的规约。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震区划图为编制和修订美国建筑物抗震规范设计提供了所需资料。为了能反映最新的认识水平,科学家经常修订地震区划图。满足现代抗震设计规范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不仅能减少人员伤亡,而且能使如生命线工程等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