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矢量数据更新时,一般会将整个任务区划分为多个作业区分配给不同生产人员,项目紧迫性和复杂性注定生产人员的作业区会随时调整,而作业区影像在不同电脑之间传输以及加载使用会耗费大量时间且容易出错.利用ArcServer影像发布功能将本底影像和监测影像发布成影像地图服务,以ArcGIS影像服务方式提供给生产人员使用,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监测更新效率、确保不会用错影像.该影像使用方法已应用于2019年度广东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实践证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由于AutoCAD无法直接加载浏览高分辨率、大数据量的影像文件,给实际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借鉴Google Map的金字塔数据组织模型,建立线性四叉树索引,实现了在AutoCAD中,方便快捷地调取和浏览有空间定位的影像,从而实现了规划成果与影像的叠加调阅。  相似文献   

3.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海量影像数据的显示驱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与存储量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海量数据与计算机硬件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文件管理方式的数据分决和多线程数据调用技术的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显示驱动方法。实验证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海量影像数据的流畅显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GDAL开源库,利用其编程实现了在PDA设备上直接从大遥感影像读取波段的颜色数据。采用离屏位图技术加快读取的影像块在设备屏幕上的显示速度,同时还实现了在设备上对遥感影像的浏览、漫游和缩放操作以及矢量图和遥感影像的叠加显示。  相似文献   

5.
大型遥感影像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有遥感影像数据管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存储区域网(SAN)技术,采用在线、近线、离线的三级存储模式以及分级管理方法解决数据的物理存储问题;采用大对象(LOB)行数据组织,结合数据分块、索引、调度技术,解决了数据的快速加载问题。工程应用实际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遥感影像的计算机解译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但要达到完全自动地解译的目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在统计分类的基础上,引入空间推理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专题解译,直至最后自动地输出专题图。据此,文中提出了按专题影像分析需要所形成的由原始影像、分割影像、等质区影像、分类解译影像和功能区影像等构成的表达法层次。在低层次影像分析中,影像按照统计属性被分割;在中间层次和高层次的影像分析中,与地物和专题有关的结构和空间知识被利用。本文说明了四叉树生成、复合形标记、复合形归并和匹配等在沟通不同的表达法中的作用。设计了应用于专题影像解译的差别图。介绍了与差别图和空间分析有关的规则。最后,上述技术已被有效地应用于中国吉林省双阳县的植被调查。  相似文献   

7.
向娟  李钢 《现代测绘》2008,31(2):6-8
由于高光谱数据的海量高维特征,使得传统的信息系统难以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地存储、处理、分析,表现等管理操作。因此如何采用新的技术来开发一个能有效管理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的影像管理系统,是当前高光谱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的一个瓶颈之一。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当前影像管理系统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分析,利用成熟的关系数据库和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一个方便实用的高光谱遥感影像管理系统以管理高光遥感影像和其他遥感信息,提高影像管理效率。系统已初步实现了多景高光谱遥感影像检索,可以任意加载、导入高光谱遥感影像,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影像金字塔的影像自动匹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影像高精度快速匹配是遥感影像3维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对如何实现数字影像自动化匹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影像金字塔的数字影像自动匹配方法。该方法在生成小波影像金字塔的基础上,利用交叉相关算法实现不同影像金字塔同一层影像间的匹配,利用视差控制将同名点从金字塔高层影像向低层影像进行传递。利用该方法对具体的SPOT影像进行了实验,表明基于小波影像金字塔的数字影像自动匹配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的地图更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一种在对遥感影像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地图更新的方法,讨论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影像进行融合,利用合适的高通滤波对影像进行边缘检测.构建一个三层的MLP分类器对影像进行分类,提取城市建筑物与道路信息.并在此分类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地图的叠加来实现地图的更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影像融合,利用较少数量的训练样本也能生成具有较高精度的分类图,利用分类结果图进行地图更新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航空影像和快鸟卫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更新1:10000地形图的方法。由于生产区域的航空影像是2002年航摄的,现势性较差,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地区变化较大,新增地物较多。因此,确定了利用航空影像和0.61m的OuickBird影像相结合的方法更新该区域的1:10000地形图,经过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The Spatial Data Transfer Standard (SDTS) was designed to transfer both vector and raster data sets.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SDTS, the designers recognized that there was a need to transfer raster data in addition to the more challenging vector data. As a result, the SDTS includes a “raster module” that accommodates a variety of raster data structures and formats. A raster profile is being developed that will exercise a selected subset of SDTS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imple-to-use transfer of complete raster data sets.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已有化简成果及其蕴含的化简知识,本文集成几种机器学习算法提出图形、图像融合利用的智能化简方法,实现顶点取舍决策的学习和优化。首先,分别利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设计、构建基于图形的顶点取舍模型和基于图像的顶点取舍模型,通过样本训练各模型拟合从图形特征到顶点取舍和从栅格图像到顶点取舍的映射;然后,基于线性加权、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多种融合决策模型,实现基于图形和基于图像的顶点取舍的融合利用;最后,通过试验用例对所有模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图形和基于图像的顶点取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掌握了化简算子,融合利用后还能进一步提高化简准确性、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3.
逯跃锋 《测绘学报》2014,43(8):879-879
本文提出将矢量空间数据与影像数据间配准转换到矢量空间数据间匹配的思路,并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思路是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基于形状特征的提取及矢量化,然后利用矢量空间数据间匹配方法对矢量化后数据和现有矢量空间数据进行匹配,获取匹配实体对;在获取的匹配实体对中选取控制点对,在矢量化后数据中选取控制点,将所选取的控制点反馈到原始遥感影像上进而获得控制点相应的像元坐标;最后应用矢量化后数据中控制点的像元坐标数据和现有矢量空间数据中对应的同名点坐标数据对原始影像进行几何纠正,从而实现矢量空间数据和影像数据的配准。  相似文献   

14.
The virtual globe is the default visualization for Digital Earth applications, but it can only show one half of the Earth.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user-adjustable, on-the-fly projection of georeferenced raster images for web mapping and web GIS applications. This technique allows users to center a map on arbitrary locations, while still seeing the entire Earth surface. Modern web mapping libraries can apply map projection transformations to vector data in the browser, but they do not currently support the projection of raster images at interactive frame rates. We use the cross-platform WebGL (Web Graphics Library) graphics pipeline for hardware-accelerated projection of raster data in web browsers. Two algorithmic techniques – inverse per-fragment projection, and combined forward per-triangle and inverse per-fragment projection – for georeferenced raster imagery are documented. The resulting raster maps combine the ease of use and flexibility of interactive virtual globes with the ability to show the entire Earth. The adjustable projection of raster imagery allows users to observe global phenomena that are difficult to visualize on virtual globes or traditional maps with static projections.  相似文献   

15.
多边形拓扑关系构建的栅格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杰臣 《测绘学报》2002,31(3):249-254
矢量数据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是GIS软件的核心模块之一,也是技术难点之一。简要分析传统算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借鉴基栅格的种子点填充算法和矢量数据求交的栅格探测法的思想,提出建立图幅多边形与弧段所属关系的栅格算法,给出算法的各主要步骤和实现方法。分析与试验表明,新算法在特殊情况处理、多边形内点自动建立、处理效率、简化编程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游程编码的GIS栅格数据矢量化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为了克服传统栅格矢量化方法的各种局限性,提出利用栅格的游程编码和区位表在内存中直接进行栅格图形矢量化提取的有效方法,并描述了算法实现步骤.由于栅格游程编码具有提取方便、压缩比适中、和常规栅格之间的转换便捷等特征,所以本方法的采用使得在计算机内存中处理矢量化栅格的规模、精度、复杂程度和速度有较大提高,可广泛应用于栅格型地理空间分析和遥感图像专题要素类型的边界提取等方面,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算法具有很高的效率,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7.
GIS中面状要素矢量栅格化的面积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探讨矢量栅格化的几种形式和产生误差原因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在面状要素矢量栅格化的误差分析方法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指出当前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利用结构性栅格数据进行面状要素矢量栅格化的误差分析方法,然后以土地利用数据的栅格化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常规分析方法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栅格化的误差,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栅格化误差存在空间上的"此消彼长"现象。建议采用结构性栅格数据来改善栅格化误差分析,对误差作基于格网的量化计算,并标记在单元格上。它能有效地区分"此消"与"彼长"导致的误差,使面状要素栅格化的误差分析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且容易进行误差的量化分析与表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多光谱和高光谱影像的纹理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提出了一种新的纹理概念 ,指出纹理是地物目标光谱空间到二维投影空间的映射模式 ,以表述多波段影像或高光谱影像的纹理 ,并蕴含了单波段或黑白影像纹理概念。同时 ,提出了实现空间映射的几种编码方式 ,即基于光谱相似性分析的编码、基于光谱空间密度分析的编码、以影像主成份分析为基础的编码、空间相关性的编码等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崩塌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研究崩塌体的空间格局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其做出防治决策。本文基于最新时相的延吉市区高分1号遥感影像,从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的角度,选取了如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坡度等主要指标,并结合了前人对崩塌影像光谱特征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本次的自动化解译模型,在成功提取崩塌体后,经过栅矢数据转换,选用ArcGIS 10软件的K函数分析模块,进行了崩塌灾点的空间格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栅格GIS的公交站点覆盖率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午  程琳 《测绘科学》2011,36(4):249-251
本文利用栅格分析技术对公交站点覆盖率的计算进行了改进,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公交站点信息数据叠加得到的栅格数据中提取三个栅格矩阵:记录公交站点ID号及其位置信息的栅格矩阵、道路网络上各点的出行阻抗矩阵、不在道路网络上各点的出行阻抗矩阵,对这三个阻抗矩阵进行栅格运算,计算公交站点的覆盖率,并通过南京城区部分公交站点的分布说明本文算法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