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泽军 《西北地质》1992,13(4):15-17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地质工作者对矿床成因研究特别强调地史成矿论的研究。有一些论文专题讨论了铬铁矿的地史成矿论。这一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矿床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的变化。从理论上讲,把铬铁矿床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建造放在地质历史中加以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关系和建立矿床类型的发展演化系列,及阐明确定矿床类型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其必然性,进而认识地壳、地幔、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从实际意义上讲,上述研究成果又能推动铬铁矿的成因研究和指导铬铁  相似文献   

2.
应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前任所长裴荣富先生的邀请,美国经济地质学家、国际经济地质学理事会理事长、科罗拉多矿业学院R.W.Hutchinson教授于1986年6月4日至7日在北京讲学。 Hutchinson教授讲学的主要内容有:(1)矿床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阐述了与火山喷气、喷气成矿作用有关的金属矿床类型随地质时期发展的演化特点及规律;(2)现代热卤水成矿作用。阐述了现代热卤水系统形成的地质环境、地质一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物理化学条件以及与正常海水的区别;(3)含铁建造。论述了含铁建造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的地质特征、成矿环境,以及随地质历史的发展含铁建造类型的演变;(4)块状贱金属硫化物矿床。Hutchinson教授从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讲起,深入论述了以  相似文献   

3.
以元古代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含金砾岩型金矿床和元古代燧石条带含铁建造的研究为例阐述了生物成矿作用和超大型沉积矿床成因之间的密切联系。生物作用是地球表层最活跃和强大的地质营力,对沉积岩石圈内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和改造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是成矿预测的重要基础.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在系统收集与综合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地质演化及其对成矿作用制约关系,地质建造组合及形成环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与成矿密切的地质建造及其组合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建造组合、构造环境等控制成矿作用以及指示成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圈定找矿远景区,提出地质找矿工作的具体部署建议等.编制工作程度图、地质图、地球物理异常图、地球化学异常图、地质物化探综合异常图、遥感影像图(包括蚀变找矿信息图)、以构造建造为主要内容的成矿地质背景图、成矿远景区划与工作部署建议图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非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陶维屏 《地质学报》1989,63(4):324-337
由于物质来源或矿化途径的相关和联系,受一定成矿作用的组合的控制,因成矿微环境差异或控矿因素演化,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中,一定种类的非金属矿床有规律地同时生成或不同时但先后顺序生成,都可以构成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控制矿床成矿系列形成的地质环境最真实地记录于含矿建造中,而相关的有联系的或必然先后发生的成矿作用又是形成一个成矿系列中各种矿床的必要条件,故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可以含矿建造与成矿作用来分类。据现有资料中国非金属矿床可划分出13个成矿系列。研究成矿系列可丰富矿床学理论,指点找矿方向,指导矿产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黄海平:陆相盆地油气储层连通特征的地球化学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 剑:古沉积喷流流体成矿作用研究一以乐梅铅锌矿为例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王登红:阿尔泰大型一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背景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朱创业:四川盆地锶矿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都理工学院刘福来:孔兹岩系变质反应一水流体演化动力学与试验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 东:中国北方中生代昆虫演化分类及生物古地理、古生态研究 中国地质博物馆刘 羽:新疆南天山蛇绿岩带放射虫动物群研究及环境意义 中国地…  相似文献   

7.
陈学明  翟裕生 《地球科学》1998,23(6):610-615
凡口铅锌矿是发育于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热泉喷溢沉积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发育于同沉积断裂两侧的矿体的形态、产状,矿石组构,成矿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组成与分布,成矿温度和流体的性质,提出了热泉成矿作用与海相碳酸盐沉积作用同时演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大陆动力学演化与成矿研究: 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前沿。文章回顾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大陆动力学演化与成矿的研究历史和当前的研究动向。综述了几个研究大阶段,即: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大陆边缘成矿作用、板内成矿作用及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大陆汇聚或增生与多期次成矿。同时,以华南地区为例,将大陆侧向和垂向增生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华南世界级有色、稀有、贵金属成矿省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成矿作用,并提出在该成矿省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金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前人西秦岭造山带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单一矿床(点)的研究,并纳入西秦岭造山带整体的构造演化序列,考察金矿床在造山带演化中所处的构造环境、建造类型、成矿作用、成矿时代、矿床类型等,区分了不同的成矿系统及其作用时空范围,并分析了成矿系统特征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工作进展巨大,陆续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新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相继提出。矿床成因除强调“多元成矿观”外,地史成矿、热水成矿、生物成矿、动力成矿研究也引人注目。1.地史成矿近年来,国内外对矿床成因研究特别强调地史成矿(即成矿作用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提高了人们对成矿规律的认识。有证据表明:生命在演化,大气圈在演化,为什么矿床的形成不是在演化呢?从地史成矿论的观点看,所有矿床都可纳入符合特定地质环境的类型中去,不同矿床类型及沉积环境在整个地质时期中的演化,反映了自始至终上地壳运动的作用和过程。例如,在太古宙绿岩带发展的早期超镁铁质火山喷发活动环境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黑色页岩建造的地质与成矿作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已经发现了产在黑色页岩建造中的矿床和有潜在工业价值的金属富集新类型。国际地质协作项目(IGCP)254项“含金属黑页岩”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黑色页岩建造中金矿化作用的研究,证实了在与沉积阶段同时发生的火山热液  相似文献   

12.
秦岭成矿带层控金属矿床中生物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新 《西北地质》1997,18(1):12-17
在对秦岭成矿带多金属硫化物和金两类层控矿床研究中,发现许多生物成矿作用事实。它们具有由生物直接吸收聚矿,由生物产生有机质络合成矿物质和改变成矿物理环境,最终形成含有南的热液间成矿作用的复杂演化特征。该成矿演化作用与秦岭成矿带层控矿床的沉积-构造叠加-热液改造的矿床形成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勉略宁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地质演化为基础,从沉积-构造-岩浆-变质-成矿作用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煎茶岭—七里店和黑木林—峡口驿两大构造岩浆带对勉略宁地区矿床起主控作用, 认为各类型矿床成矿作用与先存基底岩石有成生关系, 将矿床形成时代统一在秦岭陆-陆碰撞时限范围, 对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及矿床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天山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多阶段演化中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规模并不均衡。而石炭-二叠纪却是天山成矿带大规模岩浆活动和金属成矿作用的"爆发"期。本研究紧紧围绕岩浆铜镍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及火山岩型磁铁矿矿床,从含矿岩体的岩浆起源、岩浆演化及成矿特点,系统研究地球深部相应岩浆活动的地质过程。通过典型矿床的深入剖析,建立相应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破解制约找矿突破的控制因素,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与地幔柱体制叠加并存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表现。联系塔里木地幔柱的活动特点和成矿表现,将其与天山造山带三类主要矿床类型建立关联,对比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天山成矿带成矿类型与塔里木地幔柱及板块构造存有密切关系,可能是两种构造体制叠加并存的结果。塔里木克拉通深部熔融的地幔物质,围绕刚性塔里木克拉通边缘不断上涌,并与表壳物质发生交换,随着板块俯冲的持续和减弱,深部上涌的地幔物质不断加强,先后形成因深部地幔物质多寡而金属聚集的不同矿床类型。该地幔柱形成时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认识模型的建立,极大地推进了板块构造、地幔柱与岩浆成矿作用的研究,同时可为天山及邻区找矿突破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彩霞山铅锌矿床硫、碳、氢、氧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揭示了成矿作用过程中的某些重要信息.初步认为矿石中的硫主要来自同化了海水硫酸盐的岩浆硫,同时有少量生物还原硫参与;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碳来源于壳幔混合.成矿流体以建造水为主,早期有岩浆水参与.  相似文献   

16.
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并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本文依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将华南中生代繁多的矿床,按地质构造单元及环境、岩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划分出五个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特征,分析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边界及部分过渡、重叠的特色。本文总结了华南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各矿床成矿系列与壳幔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对接、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之远程影响的关系,以及华南地区燕山期地幔活动对该区岩浆成矿作用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略讨论了吉林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的基础上,从含矿地层、原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构造等对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型铁矿完全受基底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原岩建造基本为海底火山建造;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普遍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往成矿系列概念以地质成矿作用为基础,为了使成矿系列理论既便于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相衔接,又容易应用于矿产预测及找矿勘查,按照地质建造与成矿的相对时间,将与各类地质建造有关的成矿系列细化为同生成矿系列、准同生成矿系列、后生成矿系列等类别。借鉴已有的矿床成矿系列,运用新的理念,在鄂尔多斯地区划分的3个成矿区带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矿床成矿系列进行了深化研究,初步确定了18个成矿系列,与11种地质建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谱系学是一种方法论,原义是指分析关于家族世系、血统关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方法,它有助于辨明人物的身份、认识事物的特征和理解事物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研究者将其应用到自然科学领域,提出了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简称“区域成矿谱系”)的概念,揭示出一定区域内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成矿作用的演化轨迹及其时空结构。地质历史跟人类历史一样是连续演化的,尽管有时缺失记录,但每一个特定空间范围内,成矿作用也是必然在发生的,只是其成矿的效果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究竟形成的是什么矿种、什么类型、多大规模的矿床等,都取决于该空间范围内不同历史时期的成矿作用及其发育程度。区域成矿谱系相当于成矿作用的“家谱”,即以图谱的方式记录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成矿作用及其演化轨迹。此概念是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新进展而提出来的,不仅充实了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并且更形象地表达了矿床成矿系列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定位规律,有助于阐述区域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由区域成矿谱系进一步提出“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理念,至今已经20年了,其已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并在指导找矿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铅锌属于紧缺资源之一,"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是我国重要铅锌成矿带之一,贵州境内部分称为"黔东成矿带",该区铅锌矿床(点)分布广泛,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等特征。由于相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相对薄弱,黔东地区铅锌地质勘探进展缓慢,并未像湘西地区一样取得重大突破。本文通过总结"黔东成矿带"内铅锌成矿作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该区存在的诸多科学研究薄弱环节,结合MVT铅锌矿床研究现状,提出该区铅锌成矿作用与MVT矿床基本一致,是国内研究MVT铅锌矿床理想基地,采用原位分析等先进测试技术,加强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和同位素定年等研究,以揭示各矿区与区域成矿流体系统的性质及其演化,建立合理成矿模式及与研究区构造和古油藏演化的关系,并探讨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不仅突出黔东MVT铅锌成矿作用特色,从而促进MVT铅锌矿成矿作用和分散元素超常富集理论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为拓宽黔东地区铅锌找矿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