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程场地动力特性分析的地脉动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地回顾了地脉动研究的历史,综述了地脉动在场地动力分析中应用的四种主要分析方法:直接富氏谱法、相对参考点谱比法、单点地脉动谱比法和利用地脉动反演场地剪切波速法。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条件,侧重分析了各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地脉动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地电阻率观测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量的观测资料表明,多数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出现了异常变化,而快速地发现、甄别地电阻率的变化是地震前兆信息还是干扰,高效率地做好地电阻率资料日常处理工作是前提。由此,依据地电阻率理论和有关规定,基于V isualC++6.0平台,开发了一款关于ZDSB或ZD8B I地电仪产出的地电阻率资料日常处理软件,旨在介绍本软件算法的理论原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并结合陇南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给出了相应的应用实例。应用表明,研发的该软件可以将地电阻率资料日常处理工作系统化,将日常处理工作中大量繁杂的手工操作自动化,能及时地对资料的异常变化做出初步判定,快速地为地震预测部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基于MongoDB的地震风险评估综合地情数据服务平台,以灵活的文档结构存储与查询为目标,使用Web Service技术,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方式,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关键技术和功能,实现了全国区县级地震风险评估综合地情数据更灵活地上传、编辑、查询等功能。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地震风险评估综合地情数据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提高了全国综合地情数据的利用率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沈红会  叶碧文  孙春仙  祝涛 《地震》2020,40(4):183-190
从地电阻率的观测理论出发, 指出地电阻率场地的电性结构、 岩石的饱和度和孔隙度决定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 在长期的观测资料基础上, 通过实例系统地分析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 给出了不同层位的水位变化和不同方式的水位变化对地电阻率观测结果的影响, 认为非构造水位变化与地电阻率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表层土壤或岩石的水饱和度, 构造水位变化与地电阻率变化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 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与前兆异常有关的水位和地电阻率变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震前地声的历史记载以及震前地声的产生机制和特征.还有如何利用震前地声观测结果对地震发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并针对震前地声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地震临震预测的地声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详尽、完整地记录震前地声的强度、频度、频谱,并可通过在地震易发区域的大规模密集布点,组成这一区域的震前地声监测网络,以监测大地震孕育过程,以及对大地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3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的地声专业座谈会的情况,综述了国内地声研究进展概况,文章从地声事件的性质、地声的频率、地声声源的定位、地声与动物异常、极微震与地声、地声观测中的干扰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地声研究的主要结果;并从研究思路、记录系统标准化、建立标准地声观测点阵、地声数据处理中心诸方面介绍了近期地声研究的规划。  相似文献   

7.
肖武军  解滔  胡玉良 《中国地震》2020,36(1):146-152
根据冬奥会保障晋冀蒙监测能力提升项目的设计方案,在晋冀蒙交界及附近区域的宝昌、集宁、阳原、大同、代县、临汾、通州和平谷等8个地电阻率台站原观测场地建设井下小极距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参照该项目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井下地电阻率专用电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专用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线间绝缘电阻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技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专用电缆适用于本项目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可保障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王珊  张郁山 《中国地震》2017,33(1):56-67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各类抗震设计规范和导则中关于设计地震动时程方面的规定。分别从时程分析范围、时程组数以及天然时程所占比例、设计地震动时程的峰值和反应谱特性、设计地震动时程的持时特性以及设计地震动时程的相关性等5个方面,对比了不同行业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地震动时程相关规定的异同。以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例,给出了满足相关要求的设计地震动时程,并针对设计地震动时程确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设计反应的确定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地体构造划分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比,划分出闽西北、闽西南、闽东和闽东南四个性质不同的地体,并研究了各地体的之间碰撞拼贴的历史,指出它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晚元古代,闽西南地体和闽西北地体沿南平-宁化一线发生碰撞拼贴作用,同时伴随海底和陆上火山喷发活动;2、三叠纪,闽东地体沿政和-大埔一线和闽西南、闽西北地体发生碰撞拼贴作用,闽东南地体也随之拼贴在闽东地体之上;3、白垩纪,闽东南地体沿平潭一东山断裂带发生左行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10.
在“九五”、“十五”期间,安徽省地震局先后对合肥、蒙城和嘉山的地电阻率观测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并新增了蒙城和嘉山的地电场观测。其中,地电阻率数字化仪器运行较为稳定,产出了连续、平稳、可靠的数字化数据。数字化的实现,使得观测精度得到了提高,采样间隔缩短,为地震预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然而,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1.
Four types of disturbances in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georesistivity are presented in the light of specific circumstances in China. As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 calculation for the models and in comparison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ith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bserved at 40 georesistivity stations, the following points are found: (1)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georesistivity is caused by the change in resistivity of the surface layer, especially by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phreatic level when the sounding depth is too shallow. This is one of the disturbances and thus has no relation to the origin of earthquake. The feature and amplitude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 depend on the types of disturbance models, geoelectric cross sections and sounding depth. (2)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georesistivity usually has the same sign as that of the change in resistivity of shallow layer and thus the normal seasonal change appears. However, as far as the K or Q types of geoelectric cross sections are concerned, the abnormal seasonal variation in georesistivity starts to appear with a certain electrode spacing, when the interference layer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layer. (3) Both abnormal and normal seasonal variations in georesistivity will be smaller than 2% when the sounding depth is greater than 300 m. Therefor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can be removed or restrained when the location of observation has been properly chosen or the electrode spacing is enlarged enough to obtain a sufficient sounding depth.  相似文献   

12.
地电阻率季节干扰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四类地电阻率季节变化的干扰模型.经模型理论计算及同有季节变化的四十多台站的实测资料对比得出:(1)地电阻率季节变化是探测深度偏浅时,地表层电性变化,特别是表层地下水水位年动态变化所引起的一种与地震无关的干扰变化.其变化形态与量级取决于干扰模型、地电断面类型以及探测深度.(2)通常地电阻率季节变化与浅层电阻率变化的符号一致,呈现出正常季节变化;但对 K,Q 型地电断面,当干扰层位于地表第一层时,将从某一供电极距开始,出现反常的季节干扰变化.(3)当探测深度大于300m 时,不论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季节变化,其幅度都将小于2%.因此,只要适当选择台址或加大供电极距使探测深度足够大,便可排除或压低这种干扰.   相似文献   

13.
陕西周至地电台地电阻率年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测深反演结果, 通过数值模拟定性分析了地下水位和降雨对周至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同时利用褶积算法定量分析了降雨对该台NS向和NE向地电阻率观测的短期影响和长趋势影响.结果表明, 周至地电台地电阻率年变主要由地表薄层介质电阻率季节变化引起, 受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不明显. 降雨对NS向和NE向地电阻率观测值的影响在短期内与观测结果一致, 表现为增加; 但长期趋势则与观测结果呈负相关关系.根据数值模拟分析认为, 这种变化与降雨及其渗透深度有关.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 为正确认识周至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与异常判定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的活动,地电阻率和地电场观测受到更多干扰。介绍浙江省长兴深井地电台建设过程,并讨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地电观测资料,证明井下地电阻率和地电场观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屏蔽干扰,由此可见建设深井地电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偶极接地线对地电阻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富强  邵辉成  张国强  方炜 《地震学报》2014,36(6):1101-1112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地电阻率定点连续观测中存在的偶极接地线的干扰问题, 本文将台站区域地层简化为3层均匀介质模型, 将接地线等效为偶极接地的电阻体, 建立了接地线干扰地电阻率观测的耦合物理模型.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分析不同电性断面情况下接地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同时分析这种干扰的产生机理, 并结合实际观测中存在的干扰问题作了对比验证分析. 结果表明: ① 接地线使得供电电极产生的地下对称性电场分布发生局部调整, 从而影响地电阻率观测; ② 接地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线缆的位置及方位角的大小; ③ 适当增大电极埋深可以减小其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④ 电性结构的差异性决定干扰变化幅度的大小. 本文结果对相关台站地电阻率观测异常分析落实及干扰源避让和观测系统改造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沂地震台地电阻率反向年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滔  李飞  沈红会  卢军 《地震学报》2013,35(6):856-864
结合新沂地震台电测深曲线、 测区地质剖面资料, 建立了三维非均匀层状介质有限元模型. 以第一层介质电阻率变化模拟表层介质电阻率随季节性降雨的变化, 在模型中计算了3个测道的地电阻率年变化形态. 计算结果表明, EW和N45°E测道地电阻率随表层介质电阻率的增减同向增减, 而NS测道地电阻率则与表层介质电阻率变化相反. 该结果符合新沂台3个测道实际观测的年变形态.   相似文献   

17.
王志贤  吴富春 《地震学报》1988,10(2):218-224
本文通过对西安台地电阻率变化的初步研究表明:西安台地电阻率变化不是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其它干扰所引起,在异常期间又无相应地震发生,故认为是一次无震异常变化;西安台地电阻率的主压应变方向(即主轴方位)与地裂缝走向、小震震源机制解主压应力方向大体一致,并且它们都与该区区域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西安台地电阻率变化与该区地裂缝活动、小震频次增高等有关,是该区应力-应变状态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Calculationoftheparametersofgeoresistivi┐tyanisotropyandcasehistoryofearthquakeprecursorsFU-YEQIAN1)(钱复业),YU-LINZHAO1)(赵玉林)a...  相似文献   

19.
以隶属合肥中心台的大蜀山台和合肥形变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时域上揭示了受地铁运行干扰的基本特征,经分析发现地电阻率受地铁干扰影响最大的为与轨道走向一致的测向,与轨道走向垂直测向所受的干扰最小;分别利用小波包阈值去噪和夜间观测均值代替日均值2种方法,对存在尖峰和突变的地铁干扰数据进行分析和去噪,结果表明:合肥形变台利用小波包阈值抑制地铁干扰效果较好,重构后的信号不仅大幅降低了地铁干扰的幅度,还去除了日常干扰所带来的背景噪声,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原始信号变化特征,而大蜀山台更适用于夜间观测均值代替日均值的方法,可以提高地电阻率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988年彰武4.8级地震前后东沟地电阻率观测值发生大幅度变化的原因。经现场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其变化是由于测区内存在局部暂存性短路造成的,与彰武地震无关。本文提供的干扰形态有可能作为判别局部暂存性短路干扰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