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的长乐—诏安构造带(以下简称长—诏带),是一条自中生代形成以来经历过多期次强烈活动的深大断裂构造带,亦是一条强震活动带。由于本断裂带地处我国东部活动大陆地壳的边缘地带,同时又紧邻西太平洋巨型岛弧—海沟系中的台湾岛弧——现代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构造带,因而使长—诏带的地壳结构、岩浆活动、岩石—构造变动及其演化、地震地质等均有许多独特之处。本文仅就其新构造活动特征的成因机制作一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乐—诏安断裂带(简称长诏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大陆地区主要的活动构造带之一,北起福建长乐,沿闽粤东部沿海延伸,于广东惠来入海。它在深部构造上反映为重力异常呈北东45°走向的梯级带,莫霍面埋深35—38公里;在地表上控制着中新生代火山岩和燕山期侵入岩的展布,其动力变质带可见宽度常达100米以上。它又可以大致划分为内、中、外三条基本平行并呈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内带自闽侯,径蒲田、同安,云霄延至粤东,中带起于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2016年长乐—诏安断裂带周边30个GPS基准站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负位错模型,反演长乐—诏安断裂带滑动速率和闭锁程度;通过比对近年的地震分布,验证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反演结果表明,闽东南块体相对于闽东块体呈现左旋运动。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和北段同一深度的闭锁程度整体较中段高。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地表以下5km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比例0.99),北段地表以下10km闭锁程度较高,在25~30km处整条断裂均逐步由闭锁转变为完全蠕滑。上述反演结果与长乐—诏安断裂带周边的历史地震分布范围相符。  相似文献   

4.
福建长乐—诏安构造带的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戴云山隆起带与台湾海峡沉降带之间的福建沿海长乐—诏安构造带,以断裂构造为主要构造型式,故通常称其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按断裂展布的方向主要可分为北北东—北东、北北西—北西、近东西向三组,此外尚有南北向及弧形断裂(帚状、环状)等零星分布。上述三组主要断裂相互交切,使本区地壳呈现出网络状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5.
长乐—诏安断裂带(习称长诏带)实际上已延伸至粤东的惠来并可能南延入海。经过多年来地学工作者多方面的论证,对于断裂带本身的一系列形态参数,在陆地部分的认识已渐趋统一,但在海区限于手段尚有争议。至于断裂沿线大量新构造运动的研究,主要开始于七十年代初,几乎与地震地质工作同龄。除沿带的考察外,工作又集中于福州盆地,莆田地区,泉州—汕头地震构造带及漳(州)、华(安)、龙(岩)地区。截止八十年代中期,已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报告数以百计。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华南沿海第四纪地质和全新世地质众多理  相似文献   

6.
福建境内规模巨大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否延入广东,由于第四系和海水的覆盖,展布不清,笔者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CCT磁带在IPOS/101 图象处理系统上进行数字图象处理,通过判读分析,认为长乐—诏安断裂带延入了广东境内。  相似文献   

7.
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的形成机制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地处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是泉州—汕头地震带内地震活动活跃地段之一。本文初步论述了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形成机制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模拟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基本应力场。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本带的基本应力场的特点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同时论证了诸断层的错动性质。  相似文献   

9.
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形成、演化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闽粤东部出露的岩浆岩,并结合重力、温泉等资料,探索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我们认为长乐-诏安断裂带形成于中生代晚期,至今经历了两大时期:大陆裂谷期和强烈挤压期。长乐-诏安断裂的形成和演化与库拉板块俯冲、消亡有关,与新兴的太平洋板块形成有关,新第三纪以来,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南北活动差异与菲律宾小板块在琉球、台湾和菲律宾岛弧处的不同活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自有仪器记录以来,祁连山构造带6级地震活动,经历了两个绝对平静期和两个相对活跃期。显现出长时间段起伏活动、空间依赖大构造带有序分布和迁移的基本特征。第一平静时段(1900—1919),祁连山构造带没有6级以上地震事件的记录。第一活跃时段(1920—1954),伴随M≥7大震活动30余年。第二平静时段(1955—1985),祁连山构造带没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第二活跃时段(1986—2016?),祁连山构造带记录到6级地震7次。  相似文献   

11.
1.1989年地震活动概况 今年我国大陆至今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发生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6次在西南地区,表明大陆地震活动仍处在起伏活跃中,西部乃是主体活动地区。 1989年1—10月,新疆境内发生的地震3.0—3.9级(M_S下同)138次,4.0—4.9级26次,5.0—5.1级3次。地震活动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西昆仑地震带、乌恰地区和南天山地震带。北天山地震带继续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6~2008年天马台的定点跨断层场地的水准测量资料分析长乐-诏安断裂带的现今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W—E测段活动速率最高,S—E测段活动速率次之,W—S测段活动速率最小。断层各段以压性逆断为主,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认为3次准同步转折均与地震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区2008-2016年M1级的地震(共656个),以及福建陆域实施的由18次人工爆破测线构成的三维人工地震测深工程实验数据,利用Kissing提出的"最小一维速度结构"的方法联合反演福建及台湾海峡地区一维速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发现此方法对速度模型的还原能力深部强于浅部,对震源位置还原能力较强。重定位结果表明震中位置未发生较大改变,震中位置主要分布在滨海断裂带,以及长乐-诏安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两条断裂带附近;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8~25 km范围内,这表明福建地区的中小地震主要集中在上地壳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河源—邵武断裂带(闽赣部分)位于武夷—戴云复式隆折带的西侧,纵贯于峰峦起伏,峡谷纵横的武夷山区。主干断裂北起崇安分水关,经邵武、泰宁、瑞金、会昌、寻乌,向南延入广东省境内,长约480公里,宽50—70公里。 河源—邵武断裂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比较活跃的地震带之一。断裂带(闽赣部分),历史上曾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六次,最大震级为6级(1804年江西会昌),本文主要根据卫星影象解译,结合地面检查资料,对该带主要活动断裂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鄢挺骅 《华南地震》1993,13(4):58-62
研究了150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区东部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通过对其时序演变进程的分析,长乐-诏安地震带和邵武-河源地震带地震活动参数的对比,以及对第二活跃期中强地震迁移特点的研究,对该区今后的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4个方面综述了长乐-诏安断裂带深部地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的概况和新进展:岩浆岩活动与分布特征;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Q 值结构和电性结构;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矿产资源远景预测、开发和利用。根据在该带发现文象、晶洞花岗岩,地壳中存在低速-低 Q-高导层,低速层隆起区与莫霍面隆起区、居里面隆起区基本吻合,地球物理场显著变异,大地热流值明显偏高,存在深断裂等地壳深部构造背景等,笔者等认为地壳内可能存在着半熔融态的高温透镜体软物质,预测在长乐-诏安断裂带能够找到高温热水田。  相似文献   

17.
对南北地震带15个地区1966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地震熵值分析。在重点研究中段和南段发生的9次M_L≥7.0级大震前后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各区未来发生7级以上大震危险性提出了趋势意见。9次大震无一例外地在震前1—4年出现地震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的熵值降低过程。南北带强震前这种地震活动时、空、强丛集异常持续时间较华北地区,如辽宁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前的1—2年为长。经研究,南北地震带的宁夏宁武地区(38—40°,105—107°),中段的鲜水河—理塘地区(尤其是鲜水河断裂东端),南段洱海—怒江地区是今后1—4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黄卿团  付萍  郑韶鹏 《地震地质》2007,29(3):578-596
通过对福建东南沿海海拔50m以下几个地貌面的时代确定,研究了长乐-诏安NE向断裂带和与之相交切的NW向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结果表明:区内50m以下几个地貌面分为侵蚀-剥蚀阶地和堆积阶地,属晚更新世以来几个时期所形成;断裂在切割某个地貌面时,其地貌面的形成年代可确定为该断裂的活动年代;长乐-诏安NE向断裂带中的平潭青峰-东山澳角断裂的有些地段为晚更新世晚期(Q3p)活动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1.1~2.2mm/a;长乐-东山前梧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在中更新世(Q2p);九龙江下游NW向断裂带中的江东桥(北溪)-海沧断裂,其NW段江东桥(北溪)断裂为早第四纪(Q1p-2)断裂,SE段海沧-钱屿断裂为晚更新世(Qp3)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9.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自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的5个单矿物~(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07.9 Ma(Mus)、108、2Ma(Bi),107.1 Ma(Bi),109.2 Ma(Hb)和117.9 Ma(Bi),与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一致.它们记录了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样品在不同封闭温度下的年龄重叠说明,作为闽粤沿海碰撞造山带主体之一的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在形成后(107~118 Ma)经历了快速的初始冷却上升.结合钾长石K-Ar年龄研究和相关的年代学资料表明,该带后期(107~70 Ma)冷却上升速率有所减缓,大约为0.18~1.12mm/a.  相似文献   

20.
闽南沿海地区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闽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各种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着重以长乐、厦门、东山3个工程场地为例,对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不同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