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定位技术与坐标系,重力和大地水准面,地球动力学等3个方面介绍了国际大地测量领域的新动态,以及国内外学者各自研究领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1988年3月在巴黎召开了第十九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去年温哥华大会新当选的主席梁勒(I.Ivan Muller)教授主持,第一副主席西德的托尔格(W.Torge)教授、第二副主席东德的考茨莱本博士(H.Kautzleben)及各分部主席和秘书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各分部主席向执委会报告了温哥华大会至今半年来各分部的活动。大家认为各分部内专题研究组和委员会已确定了各自的研究领域、研究活动和成员名单,因此,各分部的组建阶段已告一段落,以后主要是抓好各研究组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结合2007年7月意大利佩鲁贾(Perugia)第24届IUGG大会上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方面的学术交流,全面回顾了自2003年以来全球参考框架领域的技术进展。具体针对全球参考框架,欧洲、北美、非洲等区域参考框架的技术进展,详细介绍了过去四年里世界各国在地心参考框架和全球垂直参考系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对我国开展大地测量参考框架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相对论基本原理,综合阐述了大地测量领域的多种相对论效应,其中包括参考系、空间大地测量、重力测量以及惯性测量等方面的相对论效应,最后指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相对论基本原理,综合阐述了大地测量领域的多种相对论效应,其中包括参考系、空间大地测量、重力测量以及惯性测量等方面的相对论效应,最后指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地测量技术的新进展——1997国际大地测量学术会议简介(续)陈俊勇(国家测绘局100830)胡建国晁定波李建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100039)(武汉测绘科技大学430070)三、地球重力场研究在这次会议上地球重力场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地球重力场模...  相似文献   

7.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在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举行第十八届大会的同时,于1983年8月15日至27日在汉堡举行了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议于1981年8月31日至9月5日在西德慕尼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37个国家的214名学者,其中有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H.Moritz,名誉主席A.Marussi和T.J.Kukamaki,第一副主席P.Angus-Leppan,第三副主席R.Sigl,秘书长M.Louis;我国由胡明城、顾旦生、董鸿闻三同志组成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正> 1.“GP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讨论会地点:达姆施塔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期:4月10—13日召集人:E·Groten2.直布罗陀海峡大地测量讨论会地点:丹吉尔(摩洛哥)日期:春季(延期到1988年春季)召集人:Tikdirine(摩洛哥)和Caturla(西班牙)3.整体大地测量的理论、分析和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10.
<正> 1980年5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大地测量工作会议上,测绘科学研究所提出了一份题为“大地测量现状分析与展望”的报告。这是一份战略情报,分析了大地测量几个重要领域的现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并针对我国的现实,对今后的大地测量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空间  相似文献   

11.
12.
GGOS和大地测量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党亚民  陈俊勇 《测绘科学》2006,31(1):131-133
在2005年8月澳大利亚凯恩斯(Cairns)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科学大会上,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lobalGeodeticObservingSystem,简为GGOS)作为这次科学大会一个重要议题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也成为未来大地测量学科进展的一个风向标。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GGOS的背景、目标、任务和科学原理等,结合GGOS在全球动力系统观测中的应用构想,说明了GGOS与其他地球观测系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这次科学大会其他领域如大地坐标框架和卫星重力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是大地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的天文大地控制网建立、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惯性导航设备标校、大尺度工程测量以及军事测绘保障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仪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主流观测仪器的现状及其特点,比较了不同观测仪器之间的优劣;总结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理论及其发展,介绍了最新的矢量天文定位理论及任意星定向理论等,阐述了理论进步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列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在大地水准面模型验证、大尺度工程测量、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报、地球自转参数监测与预报领域的成功应用,强调其在国家基础测绘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于1982年5月7日至2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学术大会。来自41个国家的376名大地测量、天文、地球物理、地震等方面的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出席了大会。大会由日本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川一郎主持,协会主席莫利兹(H.Moritz)和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秘书长梅尔基奥尔(P.Melchior)分别在会上致词。  相似文献   

15.
16.
17.
泰国是我国的近邻,位于中南半岛中部,近年来,泰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年平均增长率达8%左右,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国家大地测量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泰国在经典大地测量,空间大地测量和大地坐标系建立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前一部分概述了地球科学中近二十年飞速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和假说,后一部分根据大地测量特点着重讨论了板块构造与大地测量相结合和渗透的几个主要领域的基本方程和结论。这个研究领域很新,国内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做一些初探性的工作,并期望更多的同行来关心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晓平 《测绘工程》2001,10(3):63-64
吴晓平,我国地球重力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与定位工程系主任、教授.1953年4月出生于江苏泰兴.1969年2月入伍在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一测绘大队担任战士和技术员,从事大地测量内外业工作.1979年8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1982年8月于该校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执教至今.1987年底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1992年任大地测量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任教授,1996年任测量与定位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同年被评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获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测量工程组副组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研究空间VLBI在大地测量等领域应用的意义,探讨了空间VLBI的观测量类型、观测模型及其涉及的大地测量所关心的参数;并采用1980~2004年的VLBI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对大地测量所关心的几种参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