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进行奥灰带压开采分析是对矿井进行水害防治、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山西西山镇城底矿在开采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受各含水层水害的影响,而主要威胁来自奥灰岩溶水。底板以下奥灰富水性是影响突水大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各水文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突水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各钻孔的突水系数,将井田带压区分为T0.06 MPa/m和T≥0.06 MPa/m两个区,为矿井开展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雅庄煤矿2号煤层存在奥灰水带压开采问题,文中参考近期矿区水文地质勘查成果及矿井突水资料,分析了奥陶系峰峰组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表明矿区内奥陶系峰峰组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在平面分布上很不均匀,反映了非均质各向异性的特征,同时,奥灰水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济宁何岗煤矿16上、17煤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补充勘探。研究认为济宁何岗煤矿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纪砂砾层,山西组3上、3下煤层顶底板砂岩、太原组三灰、十下灰、十三灰及奥陶纪灰岩。16上、17煤的主要水害是太原组下部灰岩水和奥灰水,16上、17煤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局部复杂类型,开采时的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16m3/h。断层和裂隙是诱发突水的主要因素,生产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水措施。  相似文献   

4.
带压开采工作面突水危险性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影响等多个因素影响,而底板富水性是突水与否的前提,掌握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无疑是分析评价突水危险的关键,不同的矿井甚至不同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差异较大,因此即使同等地质条件也会出现差异性突水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底板及构造带富水性,结合突水因素分析评价底板危险性对安全生产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屯煤矿17煤开采中可能出现的底板奥灰突水问题,应用模糊突水系数法和无量纲信息融合法进行综合预测评价。评价结果确定了17煤奥灰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分区和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突水危险区主要在矿区的东北部,安全区在矿区的西部边界位置,其余地区为突水较危险区;采深和含水层水压为17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论述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井的涌水来源,认为上组煤主要涌水来源是煤层顶板的基岩裂隙水。下组煤主要涌水水源是太原组灰岩水和奥灰水。结合矿井近年来涌水状况及抽水试验参数,采用含水系数法、达西定律与"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算结果与矿井涌水量真实情况相接近,建议矿方在开采下组煤奥灰岩溶水带压区时,应配置不低于最大预测涌水量的强排系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焦作煤矿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大水矿区,突水危害严重。本文从水文地质入手,在分析矿床充水条件的基础上,对突水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确立了中奥陶统岩溶发育带、岩溶水强径流带、构造、水压、隔水层厚度、矿压诸因素对突水的作用和影响。对突水频率、突水强度进行预测,初步提出了减少突水频率、降低突水强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沁水煤田上黄崖井田的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井田内煤层厚度的变化、煤质特征和水文地质资料,探讨了井田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经研究,认为构造作用对煤层厚度及煤质特征未产生影响;井田东部以褶皱构造为主,褶皱作用导致瓦斯气体在背、向斜核部局部地区聚集,瓦斯突出是井田东部煤层开采的重大问题;井田西部的F334断层极可能成为瓦斯溢出通道和涌水通道,特别是在断层西侧煤层的开采过程中矿井突水问题。  相似文献   

9.
京鲁煤业开采6-15号煤层,近年来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开采深度的加深,水害威胁日益呈现。矿井的水害威胁主要为地面水库,该矿以及周边煤矿的采(古)空区积水。由于本矿煤层开采不带压,因此陷落柱突水威胁可以排除。矿井主要导水通道为断层和采动裂隙。因此对于本矿井而言,调查采空区水体位置,探放积水和留设煤柱为主要的防治水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黄河北煤田是山东省仅存的没有全面开采的煤田。该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太原组,主采13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距离徐灰和奥灰较近,开采时受底鼓水威胁。该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各勘查区不同勘查阶段的地质资料,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了黄河北煤田具有"东多西少"、"上薄下厚"的赋煤规律和徐灰、奥灰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具有较高的静水压力等特点。通过充水因素分析结合其他煤田的开采经验,对开采11、13煤层,提出了注浆改造奥灰顶部30 m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滕县煤田(南部)泉上煤矿井下实际揭露及钻孔资料,分析研究了十下灰岩、奥灰富水性特征及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对太原组16,17煤层开采的影响,认为在开采16煤层时,必须遵循“深部疏水降压,浅部采煤”的方针;在开采17煤层时,正常情况下不会受到奥灰水的威协;在井巷开拓过程中必须慎重对待十二灰,应先查明十二灰与奥灰的关系,防止奥灰底鼓水危害。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嵩箕区,属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段北支,含平顶山等7个煤田。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田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不少矿井曾发生过突水淹井事故;另有些矿区则供水水源紧张,对此,众说纷云,认识不一,通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对地层、构造和大量井孔泉点与矿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 1.煤矿突水淹井的主要威胁来自煤层底板灰岩岩熔裂隙水。但由于构造分割零碎,灰岩出露面积有限,补给水源不足,容易疏排治理,随着开发强度和开采水平的提高,今后的主要问题将是供水水源问题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2.据不同区段的地下水资源计算说明,除个别井田外,该区地下水资源并不十分丰富,因此在煤炭资源勘探及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坚持“排供结合,兴利防害”的原则是很必要的。 3.针对煤炭资源勘探及开发中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今后的工作主要应着眼于煤层底部灰岩岩溶裂隙水并十分重视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及矿山回访调查和环境水文地质工作,以往那种就并田论井田,就淹井谈治水等单一、孤立地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水害已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不仅会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还会给煤矿的经济造成重要的损失。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影响因素较大,使得水害的类型繁多,特别是对隐伏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预测能力不足,使其成为了矿井水害的重要导水通道。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发生突水灾害,虽然该区域位于三维地震范围内,但受地震技术手段的限制,3煤层之下岩煤层分辨率很低,三维地震精细报告及井下瞬变电磁成果均未解释此区域内有陷落柱发育。通过对矿井内的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水文地质概况等资料的研究以及对突水后的水质、邻近奥灰长观孔水文观测、水温的分析,认为突水水源为奥陶纪灰岩含水层,通过后期的注浆钻孔漏失深度及注浆情况,能够确定该处存在一个半径约为9.00m的陷落柱,发育高度约为116m。据此综合判断该次矿井突水的通道为隐伏在3煤层底板之下的陷落柱构造。  相似文献   

14.
目前,山西省很多的煤矿开采9#、15#煤受到奥灰水的威胁,而且大部分是带压开采,奥灰富水性的探测与防治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基于磁源TEM的基本理论,以山西省阳泉煤矿为例,建立了采煤区的地电断面模型,通过正演计算研究了奥灰富水性对视电阻率曲线斜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视电阻率曲线斜率对相邻地层的电阻率差异敏感性较好,对电阻率界面反映灵敏;奥灰富水性好,其电阻率降低,视电阻率曲线斜率变小,反之也成立。故可利用视电阻率曲线斜率的大小来研究奥灰富水性问题。利用该方法技术对阳泉煤矿的实测TEM资料进行了处理,给出了视电阻率曲线斜率断面图,与实际资料的对比可知该方法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及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采用"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确定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79 m3/h,预算结果为矿井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木瓜矿矿井突水影响因素分析,查明了该矿突水原因是9号煤层采空导致地面变形,从而产生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地表解冻后浅水层顺地裂缝与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带孔隙水、裂隙岩溃入采空区,造成具水溶水一起.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窑庄勘查区钻孔成果数据为基础,对主要可采煤层在横向平面上的煤层稳定性及煤层结构的总结,并利用煤质化验数据对各可采煤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3号煤层全区基本稳定可采,为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贫煤(PM)、无烟煤(WY)。9+10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属低灰、高硫、高发热量无烟煤(WY)。11号煤层全区基本稳定可采,属中灰、高硫、中高发热量贫煤(PM)、无烟煤(WY)。结合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最终对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大致排序。  相似文献   

18.
煤层瓦斯是一种自生自储式天然气资源.煤层瓦斯赋存情况除与瓦斯生成量的多少有关外,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煤田地质构造演化、井田地质构造、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度、煤层项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相似文献   

19.
赵庄二号矿井建设所需水资源是长期而大量的,赵庄勘探区中浅层地下水含水量较丰富,可作为先期开采的供水水源;奥灰水可作为中、长期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20.
山西禹硕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蒲县城170°方位直距约20km处的刁口村、尧都区前十亩村一带,井田面积为20.9557km2。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东南部,井田总体为走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为5-13°。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大部可采的2号和太原组的稳定可采10号煤层及局部可采的9号煤层。2号煤层为瘦煤、焦煤和1/3焦煤;9号煤层为瘦煤、焦煤、贫瘦煤;10号煤层为焦煤、瘦煤、1/3焦煤、贫瘦煤和贫煤。共求得资源/储量1242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