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晓妹 《地下水》2013,35(2):1-4
在介绍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地下水资源的调蓄作用和战略储备功能;论述地下水资源在城市供水、农业农村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归纳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严重危害,指出目前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迫切性性和必要性;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切入点,系统论述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是山东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目前省内可供利用淡水资源的61.3%。由于开发利用中缺乏水资源系统的全面优化调配及保护、防治措施,导致部分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及地质灾害发生。笔者通过全省水资源系统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全面分析研究,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与防治;勘察评价研究,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论述。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爱惜和保护,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和全省水资源系统的优化开发,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焦作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作市是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近年来, 由于降雨量的减小、河流流量减小或断流、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大和地下水污染等原因, 造成了地下水位逐渐下降, 地下水资源减少。本文在阐明影响地下水资源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即: 防治水污染, 污水资源化; 排水、供水、环保结合的优化管理; 加强水资源价费改革; 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4.
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地下水是公共生活供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最佳水资源,是防旱抗旱最为可靠的后备水资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水资源。根据目前我国地下水遭遇日益严重的过量超采和水质污染,并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要加强对全国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6点建议:1)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察和调查;2)强化地下水综合监测网的建设;3)把监测和水质保护作为新时期加强地下水管理的重要内容;4)加强地下水的科学研究;5)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地下水安全和合理开发的法规体系;6)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2,(6):1
2012年9月3日至7日,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地下水》杂志编辑部一行在新疆开展了地下水管理保护宣传活动调研工作。9月4日,受新疆水利厅董新光副厅长委托,水利厅科教处王新处长主持召开了座谈会。新疆水利厅科研管理处、水政水资源处、新疆水文水资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0,32(3):180-180
为了全面反思西南大旱,深入研究大旱中地下水发挥保命水和唯一可靠水源作用,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学习交流,同时给广大水资源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地下水》现面向全国专题征稿。  相似文献   

7.
苏红文 《地下水》2018,(6):70-70,161
通过对娘子关泉域岩溶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应通过娘子关泉水流量保护目标、水质保护目标和岩溶水凿井开采总量控制目标,制定岩溶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规范性文件、严格控制岩溶地下水的开采措施、提高污水回用率实现污水资源化和开展煤矿老窑水水污染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等保护管理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王清发 《地下水》2007,29(2):65-66,91
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该区域开展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之《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专题工作,以大量地下水监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域今后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武 《地下水》2014,(6):184-185
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和开发利用及动态变化的前提下,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施组织、协调、监督,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依据汉中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建议,可供各级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4月,美国《Ground Water》前任主编Warren W.Wood博士受邀来我国访问、考察并进行了学术交流。他对我国学者的地下水研究水平给予了很高评价。经与《Ground Water》现任主编Mary P.Anderson教授协商,同意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牵头,会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组成联合征稿小组,面向全国地下水专家学者征稿,在《Ground Water》上以特刊形式发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保证,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地下水资源数量,地表、地下水资源水质,陆地水文、工程地质水文,以及水利、环保等学科内容,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学科较多的技术工作。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关键技术研究和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开展,合理确定水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为地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协调,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重点部署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全国地下水位统测、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系统建设、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2019年以来主要取得七方面进展,包括研究编制了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涵盖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总体设计》,引领了地质调查转型发展;高效运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数据对外实现全面共享服务,有力支撑了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和科研等领域地下水管理与研究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全国地下水位统测网络,统测点达5.6万个,准确掌握区域地下水流场年度变化;建立了全国地下水年度调查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实现地下水资源量、储存量及变化量年度出数;探索开展海河流域等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掌握了区域水平衡状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变化过程及其互馈机制;搭建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多要素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数据库,研发了地下水资源在线评价系统;高质量完成扶贫找水任务,有力支撑服务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新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佩成 《地下水》2001,23(1):2-5
1994年本文作者曾在本刊发表文章 ,论述了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面对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期盼 ,时过七年 ,在人类已跨入新世纪 ,面临创造新辉煌的形势下 ,地下水战线也应有新的作为、新的进展。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领域面临的应有转变和主要任务 :( 1)地下水开发与经营的指导思想要从比较放任 ,转变到高效利用与永续经营 ;( 2 )在三水统观统管联合运用中要把地下水作为珍贵后备水资源和抗旱的救命水加以对待 ;( 3)要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作为地下水管理的突出任务 ,要在重点地区建立地下水保护带 ;( 4)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水位、水质动态观测在内的水环境综合观测网站 ,加强对地下水的全面观测 ;( 5 )要认真总结 5 0年来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 ,制定未来 30年的地下水事业发展规划 ;( 6 )要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法规 ;( 7)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 ,认真培养地下水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 8)加强信息网建设 ,办好《地下水》刊物 ,在不断提高地下水科技水平的同时 ,重视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4.
董超 《黑龙江地质》1999,10(1):42-46,51
本文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结合哈尔滨市和阿城市供水情况,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型,采用综合分析,统一规划,统一调度,控制污染等手段,使城市供水逐步达到采补平衡和供需平衡,可有效的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形势的日趋严峻,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下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宗旨,构建以“地下水开发控制制度、地下水高效利用制度、地下水保护制度、地下水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四项基本制度为核心,总体分为四个层级结构的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制度框架体系,并叙述各层级上的建设要点和主要任务,为我国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与技术双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桂荣 《地下水》2011,(4):124+137-124,137
西南大旱引起了深邃的思考,站在宝鸡水资源现状的角度,如何科学保护和涵养水资源,呼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做好水资源的动态监测研究工作,以法规制度来保证和提高河流的生态基流量,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良好氛围。关于适当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做好地下水资源的远期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地下水资源过量超采和水质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新时期国家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阐述陕西省地下水资源法规制度建设、管理职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成果应用的同时,针对存在局部水位持续下降;局部水质呈恶化趋势;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立地下水管理保护责任制;推进地下水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加快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涵养和保护;争取将地下水管理保护纳入财政预算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雷天朝 《地下水》2008,30(5):1-3
在回顾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工作30年发展历程、总结“十五”发展成就和分析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总体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出要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监测基础工作,依法履行地下水管理监测工作职能,为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水环境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盘锦市双台子区地下水采补失衡,不进行有效保护,将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按照不同水平年社会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进行保护研究,既可以改变地下水被破坏的现状,也可以实现双台子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清发 《地下水》2008,30(1):52-53
陕西榆林北部风沙滩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自然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年来,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在该地区开展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之《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专题工作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域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