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朱玉娟 《地下水》2013,(6):151-152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也是普遍的生态环境地质现象。镇原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的西南端,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危害较多。对县境内的水土流失进行分类,总结其分布规律,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窦润吾 《甘肃地质》2003,12(1):92-96
陇东地区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区 ,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岩土体的存在 ,加重了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作用的危害性。本文通过水土流失现象与地质作用的关系进行偿试性探讨 ,旨在从中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开展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3)
丹东市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每年可达到2200 t/km2,水土流失的加剧严重制约着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小城子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该流域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确定了人为因素是导致丹东市小城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以土地水资源利用调整为基础,以恢复植被、疏溪顺流为重点,注重政策落实的三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水文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文雄 《水文》2002,22(6):57-60
介绍了黑河流域基本概况,依据黑河流域多年水文资料,分析了黑河流域降水、蒸发、径流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和地域分布。黑河流域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分类及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发育的黄土洞穴既是一种典型的水土流失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地质灾害。黄土洞穴具有多种类别,其分布的地域规律具有由黄土高原的西北向东南发育密度呈递减趋势;陇西地区黄土洞穴最发育,陇东地区较发育,陕北局部地区较发育。黄土洞穴在深度上具有表、浅、中、深、超深5个层次;其空间发育明显受地层厚度、土性、地质构造、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又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将致使生态环境失衡。选取辽宁省北票市大凌河小流域进行流域稳定性、适宜性和汛期影响评价。针对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展开研究,采用水文比拟法对大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方位评价,得出结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后,大凌河小流域植物覆盖度从12.13%增加到21.31%,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改善;流域地区产量逐渐提高,居民人均收入相应提高,生态治理工作全部收益达到3112.13万元;整个大凌河流域的整体态势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余明 《地下水》2019,(3):205-206
通过对江西省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生活工业污染、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提出应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依据,开发与研究水土保持技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技术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对不同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研究、分类与整理,认真贯彻落实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江西省生态文明状态得到应有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尺度特征与耦合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综合自然地理学深化和发展的关键.尺度广泛存在于生态学现象中,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是景观生态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探讨格局与过程之间相互作用机理与尺度特征是为解决尺度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的必然途径.水土流失作为一种生态过程,是国内外颇为关注的生态问题.依据多种研究手段,在不同尺度上开展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的相互关系与尺度特征的研究,在分析景观格局的时空异质性、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子与尺度效应的基础上,揭示流域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的耦合机理,发展尺度转换方法和景观格局-水土流失过程耦合模型,是完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为水土流失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南川区为例,利用TM遥感影像、Arcgis和Erdas软件,运用地图代数原理,采用图像数据转移矩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0年水土流失增强面积为9 605.89 hm2,减弱面积为79 947.85 hm2;石漠化强度增强面积为15 078.92 hm2,减弱面积为12 492.53 hm2。石漠化是水土流失长期作用的结果,水土流失是石漠化形成过程的阶段性表现,二者在成因上存在因果关系,但在生态治理恢复的过程中,水土流失减弱面积与石漠化减弱面积的变化不同步,在时间上存在滞后关系。造成这种滞后的现象,原因是石漠化土地生态的恢复过程较水土流失土地的长。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应用息息相关,随着国家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南水北调在国家资源施工过程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项目焦点之一。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工业化的进程在我国的席卷速度不可小觑;正是这种产业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致使环境发生不断的恶化。为了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着重论述了生态修复在生态建设中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时代特征和民族样式。以生态学意义而言,地域风格即自然环境造就了时代特征和民族样式,湖湘文化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大布苏泥林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是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地下水、风力及地形等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即是一种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又是一种属于水土流失的地质灾害现象。最后,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斌 《甘肃地质》2009,18(4):60-63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陇东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总面积9 236.124km^2。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区内水土流失非常突出,水土流失面积达9 215km^2,占总面积的99.8%。本文在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途经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也是全省风蚀最严重的地区,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2.2%。分析了水蚀、风蚀的分布情况和草原"三化"状况,论述了水土流失变化趋势,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治理速度落后于破坏速度。扎龙湿地中水利、交通、基础建设工程均占用了大面积湿地,由于干旱缺水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班富孝 《地下水》2010,32(3):171-172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流域内自然地貌和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进程,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所以,防治水土流失已刻不容缓,针对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综合规划,提出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实施生态修复,加大投入等五项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6,(2)
水土流失预测的目的在于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及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做出预测评价,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和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G105京澳线山东高唐至茌平段改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扰动地表面积等,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阐述了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部位、时段和数量,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冯琳  葛雁 《地下水》2007,29(4):125-126,132
河南省南召县水土流失有史以来非常严重,所造成的损失惨重.全面阐述了南召县水土流失发育现状、危害,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是一种累进性地质灾害 ,其实质就是土壤侵蚀作用。陕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黄河中游共有 1 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 ,而我省境内就有 4 8个。剧烈的水土流失使得地区生态平衡失调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各种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阻碍地区经济发展。近几十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加大了治理力度 ,但效果不尽人意。因此 ,需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因素 ,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东省德庆县水土流失为例,结合多年来在该地区进行水土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出现的水土流失现状作了论述、预测评估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治措施。水土流失产生的主导因素是燕山期花岗岩分布的丘陵区岩体结构遭到破坏;从属因素是持续强烈的降雨,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激发因素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经评估,该区水土流失正处于青年期,潜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黑龙江省的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土流失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环境资源的头号杀手,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祸患。文章依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阐述了黑龙江省水土流失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即山区、草原、沼泽地带水土流失程度低,而山前地带、台地、高平原则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将全省分为5个区;论述了由于水土流失危害造成的土质严重退化、水库河道淤积、环境恶化、遏制经济发展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实;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与自然因素;指出水土流失进一步扩大的发展趋势;提出了5个方面的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